回覆列表
  • 1 # 影視剪輯館Q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老三國更讓人有代入感,感覺他們“就是”這些人,而不是他們“演的”某某某!

    畢竟演義是更側重蜀漢也以其為正派的,那我們先看劉關張

    個人感覺新三國裡的劉備沒有老版的飽滿,老版相對來說感情演繹得更豐富,顯得就更加生動。二爺的話,我覺得老版的選角更貼合關羽的英武形象(對事不對人,尊重所有演員)。

    有人說還是欠了點丞相青年時壯志滿懷的風采,我覺得總體來說已經很強了。

    陸毅版,我是覺得陸毅還hold不住丞相這個角色,當然,對演員本人是沒意見的,我也不太瞭解,但生圖上來比比,這個氣質是不是,不太諸葛亮?

    再看看曹操,老版鮑國安,新版陳建斌。曹老闆這個角色我想單拿赤壁前釃酒臨江橫槊賦詩這段來對比一下。

    身披紅袍的曹老闆,在大醉中邊舞邊唱,笑得放縱,周圍一群將士也陪著他嗨。

    高一語文課講短歌行時候老師還給放了這一段,至少在我心裡,我覺得這才是曹操本操。

    嗯,我們再來看看女性角色。當然先看貂蟬

    新三國是陳好飾演貂蟬,陳好漂亮嗎當然漂亮了,問題是總覺得這和貂蟬不是一種漂亮你懂我意思吧選角導演?

    抨擊演技我也沒什麼資格,但我認為是對角色的理解正不正確和夠不夠深入。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2 # 兜來看影視

    老版《三國演義》好,好在哪裡?

    我認為是導演與編劇,懂英雄,懂大歷史,更懂大歷史與英雄碰撞出來了的那份滄桑與悲涼。

    在此以老版《三國演義》第五十四集結尾處的一個小片段舉例——

    孫權為感謝周泰的救駕之功,設宴酬謝。在席間,孫權為周泰解開衣衫,細說每處傷疤的來歷。孫權每說出一處,就賜周泰一碗酒。君臣相知,群雄相賀。

    此時,背景音樂變奏版《滾滾長江東逝水》響起,按照這部電視劇的慣例,一般這個背景音樂響起的時候,都是感情的高潮與英雄的高光時刻。

    我原本以為這一段Bgm是送給本集的正面主角孫權和周泰,來烘托個人英雄主義。

    然而並沒有。導演想要表達的東西更為豐富。

    背景音樂響起兩三秒後,畫面一轉,鏡頭給了準備班師回朝,在長江岸邊最後向對岸江南遠眺的曹操曹操在望什麼呢?此時旁白開始了。

    注意,一般在電視劇中用旁白是大忌。因為電視劇是靠畫面與臺詞來推進劇情的,你總用旁白來講,這不是成廣播劇了嗎?但這一次旁白卻加的恰到好處。

    旁白這樣說:“曹操和孫權在合肥這場戰爭,以東吳求和,雙方各守原來疆界而告結束。曹操班師北去之際,當然沒有料到,從此之後他也再未到江南,更沒有親手征服東吳的時機。”

    誰能想到這是曹操最後一次眺望江南呢?劇中的人物不可能提前預知未來,電視劇前的觀眾也很容易忽視這樣的歷史細節,但該劇的編劇很懂,他透過這段簡單的旁白,站在上帝視角,告訴了大家這一幕畫面的深刻意義。

    還記得曹操在劇中上一次遠眺嗎?那是消滅袁紹,平定北方之後,他站在高山之上,吟誦《觀滄海》。這是何等的意氣風發,這是何等的雄心萬丈。

    北方已定,該去江南轉一轉了。

    近者奉辭伐罪,旌麾南指,劉琮束手。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這是曹操第一次發出想要平定江南的訊號。

    赤壁之戰的折戟沉沙,讓曹孟德的壯志暫時落空,可他並沒放棄,華容道的三聲大笑就足以說明他的自信。因為此時他還不老,他還有時間。在能者眼中,只要有時間,就有一切可能。

    但這一次不同了,白髮生了,皺紋長了,歲月逝了,英雄老了,我還有時間嗎?

    那段旁白結束後,曹操發出了“生子當如孫仲謀的”感嘆。然後說:“看來老夫欲平江南,還需時日呀。”誇讚自己的小輩,這不是正是對自己衰老的感慨嗎?

    從“東臨碣石,以觀滄海”到“生子當如孫仲謀”,從意氣風發到英雄遲暮,從雄心萬丈到無奈嘆息,真的還有會時間呢嗎?估計曹操自己心裡也不清楚既然對未來不清楚,那就讓我再望一望這美麗的江南吧。壯志終究未能實現,亂世終究未能平定。那不如和他們說聲再見吧,向那個“夏冬讀書,春秋狩獵”的少年,說聲再見。向那個“欲為徵西將軍曹侯”的能臣,說聲再見。

    人生終歸是要帶著遺憾,繼續前進。

    《新三國》關於這一段跟本沒有拍攝,沒有拍合肥會戰,沒有拍周泰救主,沒有拍甘寧百騎劫魏營,至於那句“生子當如孫仲謀”的名言,《新三國》編劇腦洞大開的把它放在了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時期,孫堅帶著年幼的小孫權見到了曹操,曹操看到小孫權聰明,便說:“生兒子就要像你一樣呀。”

    大家想想,這兩者所表達的意思能一樣嗎?一句是夢想壯志,一句是家長裡短。編劇白白浪費了一句千古名言。

    其實《三國演義》原著對這一段也是一筆帶過。第六十八回:“孫權從其言,令步騭往曹營求和,許年納歲貢。操見江南急未可下,乃從之。”

    老版《三國演義》這段細節的加入,足以起到昇華原著的作用,它讓我們走進了歷史,讀懂了人物的內心,感受到了在歷史大洪流中,英雄的悲壯與時光的蒼涼。

    寫的這裡,我覺得本集那段《滾滾長江東逝水》的BGM,不是給孫權周泰的,也不是給曹操的,而是屬於那個時代的所有英雄們。不管他們是活著還是死亡,不管他們是成功還是失敗。他們是巴丘的周瑜,是麥城的關羽,是白帝城的漢昭烈,是五丈原的忠武侯……

    他們是此刻眺望江南的曹孟德。

    第一次讀曹操的《龜雖壽》是在課堂上,紙上乾巴巴的文字,老師枯燥的講解,讓我不以為然,當我看到電視劇中的這一幕時,才徹底讀懂了那首《龜雖壽》。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螣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原來英雄,從未老去。

  • 3 # 火焰景哥

    老版劇情、演員演技、人物裝飾、語言、場地佈置更有歷史感,實打實的歷史劇。反觀新版各方面略遜,就是武打動作方面比老版強。

  • 4 # 1八卡

    說到三國的歷史。那就不得不提三國演義這本小說了。這本小說的出名程度造成的影響可以說是非常的廣泛。不僅是在中國在全世界內也是有的廣泛的影響力。還有就是不得不提的兩部劇。1994年由中央電視臺根據三國演義改編拍攝出的劇和在2010年也是根據三國演義改編出的劇。這兩部劇在收視上可以說都是非常的棒。都是有著各自的一個精彩方面。劇情可以說都是是一樣的。因為都是根據三國演義這本書改編而來的。兩部劇可以說都是非常的好看。接下來給大家來說說這兩部劇。出色的方面都有哪些。

    1994年這個版本。可以說是非常地尊重原著。對於書本中的精髓可以說都是拍攝出來了。整部劇的情節都是根據原著的故事進展而推動,這對於看過三國演義這本書的人來說。非常的好如同在看書一樣。對於書本所描寫的一個思想傾向表現的非常棒。不管是對於當時那個時代的精神體現。還是對統治者和黑暗社會的揭露。對人民疾苦的同情。這在劇中都是得到了新明的體現。再來就是在人物塑造方面非常有成就。劇中的各類人物不僅立場分明。愛恨表現的很清楚。而且主要角色的個性都十分的生動和鮮明。

    而且製作精良。整體的構思非常的獨特。整部劇都是透露出了濃厚的文化氣息和那份大氣。讓人在看到後不得不誇讚。對於全劇的整個情節。劇中的人物勾畫。在美術。歌詞的創作以及對於歷史氛圍的營造都是在追求一種豪放。雄健和悲壯的藝術形式。這種風格可以說與當時的時代是相符合的。整部劇完美地體現了這一風格。尤其是在對話這一款。都是採用了小說中最為淺顯的文言。保留了小說中對話語言的簡練和生動。使得整部劇在對於三國時代的社會風貌。整個社會環境表現得最為真實。2010年的這個版本。對於實景這一塊給人的感覺是大氣磅礴。不管是各類的宮殿還有各種的戰爭場面展現出有氣勢的畫面。尤其是在打鬥時場面的一個描寫更加的真實,場面不再只限於武將的打鬥,而是軍隊之間真實的打鬥。四冰。士兵之間的對抗。武器之間的交鋒。鮮血直流的畫面。這一切變得更加真實。歷史上真實的戰爭似乎就應該是這樣。再來一個就是角色的顛覆。曹孟德變成了主要描寫的人物。把曹孟德擺在較為公正的位置。不再像書本中那樣,有著太多的主觀色彩。更多的尊重史書上的記載。看到一個真實的曹阿瞞。

    把曹阿瞞的行為表現出來。讓看劇的人去判斷他是忠還是奸。不再以直白的觀念去批判人物的對錯。劇中的人物著重回到歷史,回到史書上所描寫的那個情況,不再像小說中那樣。

  • 5 # 影視路頭社

    答:說句公道點的話,新三國陣容強大,服裝華麗,對白易懂,整個片子給人一種氣勢磅礴感覺,特別是戰爭場面要比老三國強太多了,接近電影效果了。但是,桃園結義是整個三國演義中的一個重要場面和亮點,新三國卻走馬燈似的匆匆而過。新三國開始給人的感覺就是曹操的個人寫真,完全是圍繞著曹孟德在轉。

    老三國忠實於原著,人物刻畫的比較細,演員也演的比較到位,尤其是片頭曲,給人一種歷史的厚重感,但是老版三國最大不足是場面太小。 戰爭場面表現的很差。打仗時不時的有雙方計程車兵在嬉笑。還有一點就是虎頭蛇尾。三分天下之後,簡直就拍的非常高草率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用一句話來表達《安家》裡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