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康偉老師: 比如說,我們在動作上作了一個圓弧動作,就認為是太極的圓了,其實不懂四象之變的規律,太極之圓根本是出不來的,太極之圓是性變之圓,根本不是動作之圓! 所以拳論說;太極拳實外方而內圓,形方而性圓,才有了太極的方圓相生! 這就是離形得似! 所以練太極拳,放鬆的目的就是不斷的扔掉力,讓後天的識神不動,不再由它指揮身體了,漸漸的元神才會接替它的位置,元神動了,元氣才會流行,這時才真正會產生“勁”! 去年我在名家講堂講座時,有人就提問練陳式太極拳要不要發勁,我用“上善若水”(太極基本功築基六式之一)解釋了力和勁的區別,最後告訴他,你還沒勁呢,就先別發了,越發力越扔不掉,等你真正認識了什麼是勁的時候,再談發勁的事吧!
14
回覆列表
  • 1 # 是我的小黎

    我們在動作上作了一個圓弧動作,就認為是太極的圓了,其實不懂四象之變的規律,太極之圓根本是出不來的,太極之圓是性變之圓,根本不是動作之圓!所以拳論說;太極拳實外方而內圓,形方而性圓,才有了太極的方圓相生!

  • 2 # 運動無極限123

    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僅立焉。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氣頒佈,四時行焉。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靈。形既生矣,神發知矣,五性感動,而善惡分,萬事出矣。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聖人之道,仁義中正而已矣。)而主靜,(無慾故靜。)故“聖人與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時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兇。故曰: “上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又曰:“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大哉《易》也,斯其至矣。

    王宗嶽之太極拳論

    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無過不及,隨曲就伸。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黏”。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雖變化萬端,而理為一貫。由招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貫通焉!

    虛領頂勁,氣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隱忽現。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進之則愈長,退之則愈促。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獨知人。英雄所向無敵,蓋皆由此而及也!

    斯技旁門甚多,雖勢有區別,概不外壯欺弱、慢讓快耳!有力打無力,手慢讓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關學力而有為也!察“四兩撥千斤”之句,顯非力勝;觀耄耋能御眾之形,快何能為?!

    立如平準,活似車輪。偏沉則隨,雙重則滯。每見數年純功,不能運化者,率皆自為人制,雙重之病未悟耳!

    欲避此病,須知陰陽:黏即是走,走即是黏;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相濟,方為懂勁。懂勁後愈練愈精,默識揣摩,漸至從心所欲。

    本是“捨己從人”,多誤“捨近求遠”。可謂“差之毫釐,謬之千里”,學者不可不詳辨焉!是為論。

  • 3 # 開心果165931305

    太極拳也叫形意拳,練好了太極拳之後,即使離開了形意拳的範圍,只要掌握了太極拳的動作要領及太極拳的巧力即會運用巧力玄力推力去以四兩破千斤的正確理念,就會靈活運用到實際的對治當中去,這就是太極拳的離形得似。

  • 4 # 中國崛起之路

    太極拳即是形意拳,形指形態,意指心神,意念,練習先從形開始,再從心意領會,再形意結合。離形得似,即是不追求形態而從心意去領會,形似結合是太極拳的更高境界

  • 5 # 太極研究僧

    本人分享以下見解:大部分人練習太極拳的時候是一招一式一個動作一個動作的模仿出來的,對於剛開始學拳的人來說,這是必由之路。在熟悉招勢的基礎上逐步開始有形轉神的練習過程,就是所謂有招熟而懂勁由懂勁而階級神明。練拳的高階境界是忘掉動作,由神明主使達到隨心所欲天人合一,這就是所謂離神得似。

  • 6 # 風月神劍

    太極拳練習時每個動作都要講求意念,意念即是想象用這個動作去實現它的用途(但不要去想氣在身體內正在如何執行)。初學者的意念重在把動作做完美,默想這動作的要領和用途。待動作很熟練後,每個動作都很自然地做得很好了時,此時的意念就重在想象用每一個動作及接下來的動作與人搏鬥了,完全沉浸其中,甚至想象與對手接觸、感知對手的用力、勁道、意圖等等,身如其境,此時就完全不在意這個動作是否規範了,而是根據想象中對手與自己的相對位置、來勢等等情況用太極拳招式去化解和攻擊,外形已非打拳者的關注點,內在意識才是重點,此時是以內領外,以意促形,這才是太極拳的最高境界。

  • 7 # 流月溜

    我是個陳式太極拳愛好者,已從師練習有四年(師父為陳小旺入室正宗弟子龔傑先),目前學了陳式老架一、二路,陳式新架一、二路,五十六式,陳式二十二大極單刀等,自感身體素質變化大,身體靈活健康,思維敏捷等。

    關於太極拳離形得似,這是個深奧無比可探討的問題,太極因不同的人練習,就有不同的體驗感受,有不同的答案。其實太極拳是氣功拳,簡言之是用氣功打拳,不是平時常人的純用力氣打拳。而氣功是什麼?很多人被小說,影視中的渲染的神奇氣功矇蔽了:生活中的氣功是不能推山倒海,飛天入地的,那是被神話了。

    真正學到氣功的人無非是出手比常人快,爆發力大能響風,身軀四肢健捷靈活,老了還能像個小朋友能打能跳,身體健康無病(小病還是有的),心態好精神爽,行走莊端,能延年益壽等等。

    氣功是靠丹田,吐納,意念等三個東西來執行的,屬內運動,透過氣功執行,調節人體內部各個器官的血液迴圈,強化人體經胳細胞聯絡。

    陳式太極掌屬氣功拳,打拳時沿用氣功技法進行。舉個例子,陳式太極打出一拳,如果照以平時武林者打法,則是用力迅速把拳打出去,到終點時旋轉拳頭,力集於拳頭上,爭取最大殺傷力。但陳式太極拳打出一拳,我個人的體驗是:即先從丹田發勁,勁經過經絡傳導到拳頭上,勁到拳時,拳同時到終點上,而終點位置在自己意念上裡對面遠方几百米甚至幾公里以外。這就是說,太極人打拳是打內力拳,幻想拳……最終效果是比一樣武者武威力大,殺傷力強。但以上例子有人質疑:太極這樣打人在時間上慢了,我回復是:就要練到快速,練到比其它武者快才行…這就是平時說太極拳非三五八年時間才練成的原因。

    好了,以上說明了太極拳也是意念拳,打多了,形跟意走,意隨形轉,離形得似……練太相時再配上一曲輕柔音樂,簡直是神仙般享受了。(這是作者現實體驗,當然,隨著練太極年限不同,其體驗感受也絕不同。可憾的是,有些太師境界的練達到絕頂高度,但文化少卻寫不出來,讓別人寫,別人又肯懷疑這種感受。今後本人繼續練太極,繼續追蹤記錄下這感受,與世人分享)

  • 8 # 摯友太極—太極小子

    我對太極拳離形得似的理解:太極拳外在的形只是表,真正潛在的是變化。

    就像一些看錶象的人一樣,看到太極拳打的不圓或看有的走直線,有的架肩膀。其實真正進入太極一階層次後,這些都是表象。具體的東西是在身體各個關節處及摺疊處變換即一處多變,而能做到一處多變必須要懂得每招的用途意義 ,每招的意念所指,氣力所達,懂得陰陽轉換。看陳小旺大師打拳,陳自強師傅打拳好多認為挺胸,架肩,那你看沒看懂內氣的下行。他們做的最好的就是無論什麼狀態都能讓內氣下行,太極拳有種說法叫骨肉分離,骨架領起,肌肉內氣下沉,拳譜有云:“意氣君來骨肉臣”。

    太極拳的圓與方是相對的辯證的,要用矛和盾辯證來看待。不能一概用打的不圓,打的太直,那麼你認為洪均生老前輩打的拳圓不圓。各有各的練法,師傅講不求招式完全相同,只要符合太極陰陽原理,用辯證唯物主義去判斷,符合陰陽就是太極。最後說一句:也許別人練的你不懂!

  • 9 # 明月至尊必勝

    理解這些拳理的意義在哪裡,很多人把太極神化了,什麼隔山打牛,發人於丈外,發人如掛圖,,還有太極一直強調的松,松,松,有什麼意義嗎,能提高實戰功力嗎,袪病強身嗎,技擊講究剛柔相濟,過度的放鬆根本沒什麼意義,一個簡單的直拳都是先松在剛,所謂出手軟如棉,上身硬似鐵,太極要多在功力上下功夫,比如王佔海單手推舉100斤槓鈴,都是平時注重槓鈴推舉等等力量訓練,強化太極剛的一面,純粹的套路盤架子訓練出來的太極是上不了擂臺,要增加對抗訓練,實戰訓練,純粹的套路訓練,因為套路繁雜,動作太繁瑣,比如一天練四遍楊氏大架,一遍快的20分鐘,慢的一套50分鐘,四遍練完耗時最長200分鐘,快也要80分鐘,練這麼長時間的套路訓練,一趟拳下來,裡面的每一個動作最多練12次而且是(雲手)才有這麼多重複,其他動作就沒這麼多,4遍練下來以後雲手也只練48遍,其他動作更少,跟現代搏擊一個直拳,,一個側踢一趟下來都要練幾百次的磨練,根本比不了,所以實戰性沒得比,在健身方面充其量只能舒筋活血,活動筋骨而已,治不了什麼病,很多人都膝蓋練壞了,就像陳小旺膝蓋都換了,大師都這樣子,其他練習者更不用說,有時候不見其利反受其害。

  • 10 # 野外釣叟

    所謂離形得似,原是唐司空圖提出的塑造藝術形象的原則和方法。指不拘泥於形似,而求得神似。"離形",不求貌同;"得似",正由神合。

    至於練習太極拳,不為形似所束,有利於達到神明。例如,陳氏第九代傳人陳發科大師,一生教徒無數,最為有名的弟子洪均生、馮志強、李劍華等大師,這些皆得師其太極之拳理,而不是得其師之形,從而在其師的基礎上進一步的發展了太極拳。

    大家都知道,練習太極拳分三個階段即:招熟、懂勁、神明。招熟要求的是形似,形似也就是練習太極拳的最初階段,弟子能把老師教的招式,熟練的練習,爭取做到形似。

    懂勁是練習太極拳的第二個階段,“拳之精髓,懂勁為要”“懂勁而後,方可階及神明”。懂勁就是要深入體會太極拳的“棚、捋、擠、按、沾、連、粘、隨”的特點。理解

    環環相扣,順逆纏絲,引化發放,借力打力的原理。做到“敵不動,我不動,敵若動,我先動。”

    神明也就是練習太極拳的第三階段,是練習太極拳的最高境界,也就是太極拳的離形得似。達到神明就意味著“無形無相,全身透空。”此時無招勝有招,看似無心勝有心。人不知我,我獨知人,捱到何處何處擊。這也是太極拳人一生的追求,是中國武術的極致之所在!

    總之,長期練習太極拳,如果做到了離形似得,達到了“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也就達到了太極拳所追求的益壽延壽,技擊防身,保家衛國的終極目的!

  • 11 # 常山布衣太極

    離形得似,顧名思義,離開忘掉原本的形狀,得到另一種物象之外的境界,象外之境,境外之景。

    按照太極拳理的要求,太極拳的動作,表面上只是作了一個圓弧動作,即圓的形狀,其實這並不是真正的太極圓,倘若懂得太極四象的變化規律,太極之圓的根本,即心性之圓也就隨之而出,也就是離開外形圓而獲得類似外形圓的心性之圓!而不是離形之圓!

    太極拳遵循的是外方內圓,形狀方而性質圓,這就是離形得似。這才有了太極的方圓相生,天人合一。有了如環無端,終而復始,餘而復回的規律,也就是所謂的輕鬆靈活,松沉穩固,虛實轉換,連貫圓活,上下相隨,完整一體等的心圓運動。所以練太極拳,要心形相隨,離形得似!

  • 12 # 揚州心意

    武術離了形啥也不是。無論內家外家。形意氣是合一的。沒有形的幫助,內勁壓根得不到整合壯大。要不然每天盤架子幹什麼。

  • 13 # 楊氏太極拳傳人楊金龍

    打太極拳是以心意來指揮形體的!它與其它拳不相同,如:以意行氣,以氣運身,氣行血經絡通,身體自然強壯。所以太極拳心法最重要!靜行拳無形無象道在其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用(坡底韻)來做詩,到底難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