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華姐與小孫

    老相機升值率高?進入懷舊的年代,你家是否也存擁有過這樣的相機,例如上海58Ⅱ、上海58型分Ⅰ、Ⅱ型,總產量在70000多臺,以中國收藏人一萬人計算,每人有7臺,去除自然破損,大量流到美國、日本、法國、新、韓等國,他們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就大批次運出國門,至今還在源源不斷流出,所以實際留在國內的僅僅是一萬臺左右,中國收藏人每人1臺甚至還不到,比較四、五十年代日本仿萊卡相機、尼康SP、尼卡5型佳能仿萊卡Ⅲ……

  • 2 # K心休閒

    答:神龍老相機是否有收藏價值,這要看對什麼人來講。一般人認為他沒有啥收藏價值,但對收藏玩家來說年代久,市面上極其少見珍貴就有一定的收藏價值。但攝影愛好者特別是專業攝影愛好者對於伴隨自己攝影藝術成長髮揮過重要作用的老相機,他無論價值大小都有收藏價值,每當看到老相機和用他拍照的作品照片,就是有一種美好回意,這種精神上的滿足是用價值無法來衡量的。我就有一架80年代初期買的長城相機,為了能照出白雲還自己動手做了個橙色慮鏡套在鏡頭上照,現在我一直收藏者,每當我看到這架老長城相機和一些照片,心理充滿了美好回憶,特別高興,不信太家欣賞一下吧!

  • 3 # 楊楊揚

    神龍相機在2000年前後曾經紅了一陣。它基本上是仿富士6×8,但做工太粗糙,鏡頭質量也一般,曇花一現!不過產量也不會大,結構特殊,有就收藏一臺咧!

  • 4 # 咖啡加上臭豆腐

    攝影術十九世紀誕生於歐洲,早期的相機主要產自於德國、英國、法國等歐洲國家。中國直到二十世紀中期,新中國成立以後,才出現相機工業,主要產品有海鷗、珠江、長城等。相機的雛形就是仿製德國的徠卡、蔡司、祿徠和蘇聯、日本相機。在這些相機中,也以120雙鏡頭和135相機俱多。上海照相機廠曾生產過少量的東風牌120單反相機,國內生產120單反相機的主要是長城品牌。

    (中國產長城120單反相機)

    中國產120單反相機

    長城曾生產過長城-1型和長城-2型120單反相機。相機以單鏡頭取景、拍照,內部反光板採用翻鬥式結構。反光板不能自動回彈,拍完以後,反光板會向上翻起,這時取景器內一片黑暗,需要重新將反光板翻下,才能取景。不過,反光板翻下與快門上弦為同一個旋鈕,翻下反光板的同時,也完成了快門上弦。長城120單反相機結構簡單,成像質量一般,難以與國外品牌相比,並沒有成為主流產品。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婚紗攝影開始在中國流行,由於120底片具有底片大,製作大幅照片質量好的特點,120單反相機成為婚紗攝影的首選。但在這些相機中,沒有中國產機型,全部以日本瑪米亞相機為主。

    “神龍”120單反相機

    1994年,浙江設計師俞鐵階先生,仿造瑪米亞相機,自行設計生產了一款120單反相機,確定品牌為“神龍”牌。這款相機外形與瑪米亞有些相似,使用120膠捲,畫幅6*8,一卷膠捲可以拍攝8張底片。鏡頭部分採用皮腔結構,軌道式調焦。“神龍”相機的誕生,再一次讓人們看到了中國產120單反相機的希望,引起國內影友的極大關注,並寄於了厚望。但是,由於數碼相機在市場上開始出現,很快替代了膠片相機,因此,神龍相機沒有獲得大面積的推廣和銷售,在市場上的保有量不多。

    (“神龍”120單反相機)

    神龍片牌120單反相機,雖然同樣也不能與國外的相機媲美,但這是中國120單反相機生產的再一次起步,同時也開了私人研發相機的先河。相機的研發是一個相當複雜的工程,個人能夠研發出相機,更是不易。在中國相機的發展歷程中,“神龍”應該是值得記入的一筆,神龍”相機也具有一定的收藏意義。由於當年銷售量很少,神龍相機在市場也不多見,目前的價格大約在4000元左右,已經與上海58-2型相機相當了,可見其也是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的。

    名噪一時的“神龍”轉機

    提起神龍牌相機,大家想到的不僅是120單反,還有“神龍牌全景轉機”,這個特殊相機的發明人也是俞鐵階先生,這是俞先生開發的最為成功、並引以為傲的產品。這款相機可以使用135膠捲,採用相機自行旋轉的方式,拍攝出視場角最大達到180度的全景攝影照片,一度引起了攝影愛好者極大的興趣和攝影權威機構的認可。俞先生也曾用這款相機拍攝過包括上海外灘、香港維多利亞灣等地的全景照片,以及一些人數眾多的大合影。

    (“神龍”全景轉機)

    在一些攝影器材展覽會上,神龍牌轉機,常常成為展會的一個熱點,聚攏許多觀眾。但由於數碼相機現在已經具有了非常先進的全景攝影功能,使用膠捲的“神龍”轉機也和膠片相機一樣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對於今天的攝影人來說,可能大部人還不知道國內曾有過這樣的相機。

    如果題主有這樣一臺相機,那就好好收著吧,有收藏價值。

  • 5 # 三年電影

    長期以來,在120單反相機制造領域沒有中國的產品,長城單反雖說有但產品技術指標落後,製做不夠精良,沒有形成氣候。浙江有志之士俞鐵階於94年生產出了真正的120單反相機,畫幅為6X8,一卷可照10張,號稱為中國的瑪米亞。上市後反映良好。但受數碼相機衝擊,產量不大,很快也就停產了,但現在在相機收藏市場可是一機難

    中國產老相機收藏異軍突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因素:

    其一,各大拍賣會不斷翻新的落槌價格,打開了中國產相機收藏前景想象的空間。其中王者風範的紅旗20,由於近幾年市場成交價飆升,已經成為中國產相機收藏的旗幟性品種。紅旗20為上海第二照相機廠生產,時間在1969年至1977年之間。紅旗20以當時135機型中最先進的德國萊卡M3為藍本,但實際製作相差很大距離。前後8年,紅旗20生產總量只有200部。正是因為產量極小,紅旗20收藏價值也被一抬再抬。前期嘉德舉辦相機拍賣會,一款起拍價1.2萬元的紅旗20,經過買家多番爭奪,最終以天價2.6萬元落槌。但據行家介紹,如果這款紅旗20配上廣角鏡頭和90mm鏡頭,實際價值應該在7萬元左右。紅旗20是相機收藏界公認的“稀世珍品”,其價值遠遠超過德國原產萊卡M型相機。

    其二,中國產老相機生產總量相對有限,這為它收藏價值攀升,提供了理論上支援的基礎。以120相機為例,統計資料顯示,截止1987年,中國生產總量只有340萬部。相機的使用壽命,平均在10年至15年之間,再加上其他人為毀損因素,現在能完整儲存下來的,為數並不是很多。中國擁有攝影愛好者兼收藏者近百萬,並以一定幅度逐年遞增,兩者均衡,需大於供的矛盾將會越來越突出。而這種矛盾,恰恰是中國產老相機價格上揚的基礎。幾款每年在拍賣會上露臉的相機,如新中國第一代相機大來,當時只生產了12部,而七一則只有2部。“文革”期間生產的東風產量雖高些,但也只84部。“量”與“價”是翹翹板,“量”上不去,“價”自然會高高翹上天。

  • 6 # 大道東先生

    相機是一種能夠將生活中一些畫面記錄下來的裝置,起其主要是運用光學成像原理製作而成。目前,市場上有著很多品牌的相機在銷售,但是對於一些資深的攝像愛好者來說,老相機才是最好的選擇。因為,一款完好的老相機不管是在收藏價值還是寓意方面,其都具著不可替代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問問大家在讀書時期,遇到不好相處時不時嘲諷你的室友會怎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