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Potato226
-
2 # 澤稷網校acca
學財會的同學對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應該並不陌生,四大指德勤、普華永道、安永和畢馬威,統稱為Big Four,也稱為財會屆的“黃埔軍校”。
每年都有很多人申請四大,而四大也會招收很多應屆畢業生。四大的業務較為相似但略有不同,他們都會有的業務是審計,稅務,諮詢(包括管理諮詢、風險諮詢等)。
誰可以申請四大
四大招聘是不限專業,看重的是大家的學習、潛力、交流等的能力。所以很多非財會專業的學生如果想從事財會工作,四大是個不錯的選擇。
如果你通過了簡歷篩選,筆試,面試,那證明四大認可你,認為你的特質很有可能成為一個非常好的四大員工。
為什麼選擇四大
四大有非常好的成長體系,他們作為一個不限專業的起點,會給到更多應屆畢業生機會,並且為大家提供專業培訓,加上四大工作繁忙,業務量大,能夠讓新人得到很好的鍛鍊,短時間成為一個更專業的人。除了專業能力的提升,個人軟實力包括溝通,談判也能夠得到很好的培養。
四大有非常清晰的career path,這可能和其他的行業、公司不同。一開始大家都是associate,也就是A1,只是相對來說專業的人;經過一兩年後,緊接著會成為senior,然後是manager,最後就是到partner。如果十年內能做上partner的話,可以說是一個非常迅速的過程,這意味著你在35歲之前就可以達到一個非常專業的高度。
即使不在四大走到底,由於在工作中接觸到很多行業,不同公司,當你的視野越來越寬廣、業務能力越來越強,在這時也會有很多人跳槽到企業、金融等行業,薪酬會得到很大提升。
怎樣進入四大
首先,大家的畢業院校、專業、GPA成績、是否取得獎學金等都是四大考慮的因素都是。
你作為學生,學習是你的本職工作,GPA體現的是你是否把本職工作做好,如果有些同學由於學校給分比較嚴格,GPA成績不是很高,那麼也可以列出專業排名,比如前10%之類。
其次,在實習經歷也很重要。不可否認,如果有四大或內資事務所或其他一些相關行業工作過是會有加分的。建議大家找到一份靠譜的實習後最好做三個月以上。短時間的實習不太建議,首先,你學不到什麼東西;其次,企業也認為你可能不夠穩定。相關實習經驗,可以更好的上手工作,這也是在為企業節約培養成本。
最後,英文水平、專業證書也很重要。對於國內同學呢,四大會看你的四六級成績等;海外的同學,比如雅思、託福、GMAT、託業等,也是認可的。還有一些專業證書,比如ACCA,CPA,CFA等,當然也是有加分的。而且證書體現你喜歡這個行業,並不是停留在空想的方面,而是有了進一步的學習。特別是ACCA由於是英文考試,能夠透過,也證明了學生的英語水平。當然辦公軟體也是需要掌握的,特別是Excel,不管是四大還是企業,Excel用的熟練能在辦公上節約很多時間,也更高效。
-
3 # 財經一熱點
首先,簡單解釋一下上面的幾個名詞,在投行領域,四大通常是指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而非國內四大行,投行是指投資銀行,PE是指私募,VC是指風險投資公司。
第二,總體上說,這四個方向都是財經裡的熱門就業方向,主要招收財經類專業,包括財會、管理、經濟、金融、統計等專業人才,另外也招收部分法律、計算機、數學、特定行業或具有一定社會資源的公關性人才。
第三,具體來說,四大的入門門檻相對較低,通常不要求名校和研究生以上學歷,是財會類專業畢業的首選之一。從近年的招聘來看,主要招聘財務、會計、統計、計算機等專業的人才,最好考過注會或通過幾門。
第四,投行、私募和風投,這三個的工作內容有著較強的相似性,均為尋找有投資價值的企業,開展專案調查、專案篩選、盡職調查、投資交易等活動,知名公司更喜歡名校、碩士以上人才。從人才需求來講,由於這些機構的工作通常跟著專案走,除了財會和法律的常備人才外,通常在各個行業研究組會配備一定的行業性人才。
-
4 # 學習毅大力
四大 大多做一些審計相關的第三方工作,從業人員要求有cpa的相關證書。這些財務專家對於非常細緻的財務工作都有很深入的理論知識,並且透過為外部的大型企業做年審工作,積累了相對紮實的財務管理經驗。因此四大的從業人員相對來說比較繁忙,在不充分的時間裡要完成,對某一個企業從財務角度進行稽核判斷,並且要承擔法律責任。應當說每一分錢賺的都是辛苦錢。當然與之相匹配的是收入也比較可觀,一般來說工作5年都可以年薪達到30萬,工作10年的年薪可以達到40萬到60萬。
投行是從投資的角度對某一個比較成熟的公司進行投資,透過把實際資金注入某一個公司,從而獲得一定比例的股權,或者與原經營者協商獲得一定比例的退出前的利益。除非特殊約定,投行一般不直接參與具體的管理活動。舉個例子:某投行選中了一家經營了10年的it公司。該it公司因為發展需要,所以需要大量的資金。這時候投行就可以與該it公司進行協商,以現金投資的方式獲得一定比例的股份。等到將來該it公司業務發展擴大獲得更大市場和利潤的時候,投行就可以獲得收成。另外,更多的情況下,投行和該it公司是事先協商好進行上市,一旦上市,投行跟it公司就可以從股市獲得更多的溢價收入。
VC和PE有些類似。從時間角度上來說,VC進入的更早一些。
VC在一些新興領域,尤其是高科技領域,在企業很小的狀態下就進入,從而獲得利潤的先機。因為企業初期規模小,所以VC投入的資金相對來說比較少,而未來可能獲得的收入比較多。當然VC的風險是最大的。一旦小企業倒閉了,這些投入的資金都會血本無歸,所以一般來說VC的運營模式是,希望投資10個企業,能夠有一家將來做大就可以把前期投資10個企業的成本都收回來,並還有超級利潤。
PE一般是在VC之後接棒,一般在企業執行3~8年期間,PE進入。PE投資的金額相對比較大,能夠獲得的股權也相對來說比較小。並且企業的創始人相對來說佔據主動。因為畢竟一個好的企業,會有多PE看上,創始人的選擇比較多。
親愛的小夥伴,你是怎麼看的呢?
-
5 # 趨緒資本
1、沒有道德風險
2、四大行-聽話就行
3、除了四大行-能給企業賺錢就行,管你什麼方法
-
6 # 凸興
最需要的是有資源能拿到專案的,即使啥都不會照樣到哪都搶,到哪都是爺;這類基本都是官宦子弟或親屬太太,也有完成資源積累的現任官員。這些人基本手眼通天,入行基本就是高管,年薪高就不用說了,拿提成才是主要內容。
曾經在各種競爭場合遇到過一些,祖上都是在新聞聯播裡常見的。
其他的都屬於技術工種,比如保薦人,會計師之類,基本屬於金融高階民工系列。
。
-
7 # 解熵
1、政策性人才。熟悉國家宏觀經濟、發展戰略、區域化佈局、產業結構及產業鏈發展等。
2、國際化視野人才。熟悉全球經濟一體化、內外雙迴圈、一帶一路、亞太經濟體構建等。
3、行業趨向人才。熟悉行業生態與發展、規模效應、兼併重組、行業轉型升級、產業數智化發展等。
4、企業研究人才。熟悉企業財稅、內控、效益、核心競爭力、所有制及股權結構、領導力、發展戰略、品牌形象、上下游關係等。
5、技術研發人才。大資料、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移動終端應用、決策系統等。
6、價值發現人才。如規模潛在價值、集約協調潛在價值、趨勢潛在價值、平臺數據價值、引領需求價值等,並能科學合理精算定價。
7、風險分析管理人才。如市場風險、行業風險、區域風險、匯率風險、系統性風險、非系統性風險等。
8、創新資本化產品設計人才。如債轉股、資產證券化、信託、金額工具、衍生品等。
9、綜合複雜不確定因素決策人才。
10、法務人才。
需要的是由上述人才組建的強大協作協調團隊,即便是人才,若不能很好融入團隊體系,恐怕也會被捨棄。
這樣的綜合性人才團隊,組建磨合難度、技術複雜性、社會需求,應不亞於網紅和文體類團隊吧,所以,他們收益體量也大致相當,就無可厚非了。
-
8 # 人人智投
首先,這四大行業入門並不代表能做好,我下面的發言指的是能在本行業做好需要的條件。
四大,需要的是勤奮的牛,每天辛辛苦苦來耕地;
投行,需要的是資源人脈廣、能言善道、八面玲瓏的高材生;
VC,需要的是出身名門、畢業於知名高校、勤奮耐勞、有遠見的精英;
PE,需要的是資源人脈廣、長袖善舞、能言善道的成熟精英;
如果同是一所知名高校,什麼樣的人會分別進入這四大行業呢?
四大,成績一般、生活樸素、不善言談、吃苦耐勞的同學;
投行,成績中下、油嘴滑舌、不喜歡研究且流於表面、左右逢源的同學;
VC,成績中上、人脈廣、口碑好、有遠見且注重生活品質的同學;
PE,成績中上,人脈廣、資源多,生活奢華的同學。
以上僅是一家之言,根據本人多年的投行和投資工作經驗分析如上。投行和一級市場的投資人脈是很重要的,只是入行跟做好相差十萬八千里。
-
9 # 寧靜致遠到永遠
需要複合型人才。
首先,學歷基本需要研究生畢業,四大本科也可以,投行學歷要求更高一些,專業最好是本科理工,研究生經管,這樣的知識結構比較合理:
其次,外語要好,這些行業的公司外資背景很多,基本需要能以英語為工作語言:
最後,溝通能力和體力都要好,性格要比較開朗,喜歡接受新事物,願意面對挑戰,這些行業都要做不同專案,工作很辛苦,每天面對不同人和不同事,出差也很多,需要對這份工作抱有較高熱情才能夠從容應對。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我還真去了解過,問我就對了。我說下這些機構的員工需要什麼你可能就大概清楚了。
1,四大,關鍵是財務會計稅務之類的事項。需要非常非常細緻。涉及的具體內容看一下CPA考試,基本都在裡面了。
2,投行,比四大複雜一些。更難進,但是從四大跳投行相對容易。因為你不僅僅需要懂財務,還需要懂法規,更需要懂公司的業務。當然這三方面可以組隊,作為擅長財務的人進投行也是可以的。
以上都是非常非常需要體力的。因為做報表,或者準備投行那厚厚的材料,是需要很多不眠夜的。
……華麗的分割線……
3,PE,跟投行做的類似,投行轉行過去更方便,但是畢竟作為買方輕鬆一點。難點相對不是體力,而是判斷這個公司值不值得投,能上市的可能性多大,風險怎麼控制好。畢竟公司要投錢。
4,VC看起來跟PE很像但是更需要熱情,活躍,充滿好奇心,對新鮮事物好奇,對人和團隊有判斷力比較敏感的,畢竟投早期專案,法律關係也簡單,財務報表也比較簡單,主要看行業,看團隊,看商業模式和產品等等。我認識的做VC的人都比做以上三種工作的人更加有趣。工作時間也相對沒那麼長。畢竟,相對而言這不是體力活,而是對行業大趨勢判斷以及對創業團隊判斷的腦力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