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那年今夕
-
2 # 了了如也2020
首先謝安只能贏得了淝水之戰,並不是滅國。前秦是內亂而亡的。
其次前秦並不一定強於曹魏。
最後關公戰秦瓊的問題就不要再問了,時易勢異,都是一時豪傑,就不要爭個長短了。我們學習歷史是為了以前人之鑑觀照後人,而不是替前人排名。
-
3 # 美洲虎888
一代人獨領一輩人風騷,沒法論斷強弱。取決於時勢、實力和外在因素。現代200萬武器精良的部隊,在智謀上落後於秦朝時期的謀士的情況下,面對200萬甲馬騎兵時會敗退嗎?勝利的因素是智謀嗎?
-
4 # 嘗古研今
謝安一戰,前秦戰敗,導致滅亡,這是歷史事實,但前秦與曹魏比,不顯得強大,謝安與諸葛亮無法在一起比較。前秦的失敗原因如下:
1:前秦剛剛統一就遠征東晉,當時內部各個民族還沒完全真正統一在符堅領導之下,每個頭領都各懷鬼胎。前秦是內亂造成滅亡的。
2:符堅過於輕敵,他還準備好戰爭,就匆匆忙忙與東晉開戰,謝安看準了這一點給他一痛擊就潰不成軍,而他的號稱百萬人馬,戰敗時還在路上。曹操雖收了荊州之兵不久,已經整合完畢,曹操的軍事才能要高於符堅。
-
5 # 懷念夏天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簡單介紹一下淝水之戰。
淝水之戰五胡十六國時期,氐族政權前秦的皇帝統一了北方,決定南伐東晉,實現大一統的豐功偉績。前秦軍隊號稱百萬,浩浩蕩蕩的來到淝水。這一戰不僅關係到東晉的存亡,以當時的民族融合程度,若東晉覆滅,華夏文化都有衰落之危。
此時東晉能夠抽調的部隊只有謝玄在淮南臨時招募的8萬北府兵,東晉軍隊在面對北方少數民族軍隊時向來敗多勝少,以苻堅橫掃北方之強,這幾乎是一場沒有懸念的戰爭。
太元四年,前秦軍隊攻佔襄陽,進一步圍困彭城,戰火綿延的淮南一帶,謝安在健康佈防,謝玄率5萬北府兵四戰四勝,論功行賞,謝安被封為建昌縣公,謝玄被封為東興縣侯。
此後,前秦百萬大兵壓境,謝玄率領訓練7年的北府兵迎戰,桓衝出10萬荊州並在長江中上游牽制秦軍。兩軍對峙於淝水。
謝玄使用反間計,使得秦軍中有人向苻堅近言,讓全軍後撤,苻堅認為可行,想等到東晉兵半渡而擊之,就在秦軍後移時,東晉軍快速渡河發起突襲,此前被俘的襄陽太守朱序在後面大呼:“前線敗了。”秦軍於是大亂,東晉軍全力出擊,大破敵軍,秦軍在逃跑的途中留下了“風聲鶴唳、草木皆兵”這兩個成語。
戰爭影響淝水之戰後,秦軍主力逃散,損失達70萬人。軍力相對完整的慕容垂(鮮卑族、慕容復的祖先)和姚萇(羌族、建立後秦)等人紛紛割據。東晉趁勢北伐,盡復黃河以南。
前秦與曹魏的實力對比前秦雖號稱雄兵百萬,實則由各族湊成,平時還可以依靠苻堅的威望和強權捏合在一起,一旦苻堅的主力部隊受損,立刻就變成一盤散沙。
曹魏在南征中也有赤壁之戰的敗績,但曹魏基本盤穩固,即便一場大敗,精銳尚存,經過休養生息,仍然強於孫劉。
東晉與蜀漢三國前期,正統在漢獻帝,孫劉是事實上的地方割據勢力,雖然稱呼曹操為國賊,但自身也缺乏足夠的法理地位,號召力不足。位於蜀中的蜀漢政權作為外來戶,能夠穩固政權已經很不容易了。
東晉是統一王朝南渡的政權,本身就有正統地位,前秦作為少數民族政權合法性相對不足,苻堅還主動進行漢化,進一步削弱了自己的基本盤,因此才會一經戰敗就樹倒猢猻散。
就此得出謝安的實力或者軍事能力強於諸葛亮是不充分的,兩個人的牌面不同。諸葛亮作為千古賢相自然有其合理性。但淝水之戰延續了華夏文化,謝安的歷史功績應該強於諸葛亮。
-
6 # 隱居黃山
諸葛亮死前有咳血癥狀,我判斷是肺結核病要了諸葛亮的命,這也要了蜀國的命,徹底改變了三國的歷史程序。
2013考古成果顯
司馬懿章也發現
臥龍寓居已不見,
襄陽多次把城遷。
現襄陽城是陰宅,
劉表族墳裡面埋,
對照陰宅找臥龍,
亮家不在古隆中。
-
7 # 曹城少年
不能從一件事情單純的分出強弱。兩位都是賢臣。
謝安一生的輝煌就是淝水之戰,為東晉爭取了十多年的時間,但是並沒有好好的利用。
對比一下實力。
弱蜀對強魏,蜀國無論是經濟水平還是軍事實力,更別提人才儲備了,跟魏國根本不是一個檔次,當時,蜀國有100萬人,魏國就有400萬人,在農耕社會,人口就是生產力,就是國家強盛的標誌。諸葛亮一生主導北伐,是為了報先帝知遇之恩
。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在丞相的位置的時候,在西,南交好少數民族,團結一心,東結吳國,北伐魏國,在內懲治奸佞小人,雖然蜀漢人才凋零,後期能偏居一隅幾十年也是諸葛亮的影響及劉禪的作為,諸葛亮到死都得到劉禪的信任,這是君臣之間非常難得的。
謝安對前秦,像是硬碰硬的對抗。在的東晉是個並不太弱的王權,是從西晉繼承下來,保留了相當一部分司馬家的實力的,而前秦統治北方之後,太過於求成了,並沒有把整個內部力量捆在一起,號稱百萬的軍隊,在進攻東晉之前,就像是個剛吃肥的大胖子,虛胖虛胖的, 沒有一點的肌肉。在謝安領導下的,東晉八萬軍隊,是訓練有素,以逸待勞。在淝水,謝玄帶領五千精兵,大敗苻堅的十五萬先頭部隊,兵敗如山倒,前秦軍隊,一路潰敗北逃。東晉大勝。謝安的聲望達到頂峰,但是功高震主啊,遭到了孝武帝的猜忌。謝安辭退,繼續自己的遊山玩水的事業,多才多藝是他人生的一種狀態,書法造詣也不錯的,畢竟和王羲之交好。當時,人稱“江左風流宰相”。
兩個都有長處和短處,並不能刻意的分出孰強孰弱,兩個都是後世的楷模,孔子老人家說“見賢思齊”,我們要好好學習他們身上的有點,夠我們一輩子學習的。
-
8 # 漢闕故人
不論以一事論智慧。不可否認,謝安是東晉出色的政治家,在著名的淝水之戰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應當指出只是決策方面,敢於在強敵之前作出應戰。其具體指揮作戰的卻是其侄謝玄,謝安並沒有具體參予指揮作戰。諸葛亮二十多歲,高臥隆中,就能預謀三國,能為疲於奔命的劉備,謀取三分天下,居功至偉,非常人可比。而在三國中,蜀漢最弱,君主最昏,而諸葛亮能獨撐危局,治國有方,帶兵作戰,雖無常勝,計劃謀略,出奇制勝。政治軍事,千古一人,謝安豈可相比。只不過天嫉英才,五旬而亡,“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沾襟”。假如蜀漢君明臣賢,諸葛亮一定會大有作為的。
-
9 # 漫遊影像
首先說,前秦怎麼就比曹魏強大了,並非是它有更大的勢力範圍,和兵力就算強大。
當時前秦政權本身也並非是一個非常穩固的政權,算是各族拼湊和歸附所成的,並非是一個“統一”(內部)的政權。內部各族勢力各有各的小算盤,外部除了東晉,還有柔然,契丹,吐谷渾等等。其實前秦並非是東晉滅掉的,而是自己崩潰的,東晉僅僅是做到了給折扣咬碎的缸,在砸傷一塊石頭。
在面對這種外強中乾的政權。雖然在兵力軍事上東晉顯得疲弱。可好歹晉朝是正統,再慘還是有南方的在手的,政權雖然主要在門閥手裡,但內部其實基本算很穩固。文化,思想,經濟也都有了長足的發展。
內部接過來的攤子其實比諸葛亮當時的蜀漢的攤子要好的多,能用之人也很多,就自家人都可以有很多人可以用。諸葛亮能夠在僅有的一點空地搞建設,僅僅6年,就能恢復元氣,北伐中原,中間還平定一下南方。就當是北伐時期的狀況看,蜀漢沒啥可用之人了,諸葛亮連兒子都是借的。就人才而言,三國時期當時的人才,文化人是分攤在三國裡,魏國是主要的,孫吳更是世代都在那,一直延伸到了東晉時期。到東晉時期,除了原本在南方的世家大族外,還有從北方來的,餘下的就是關攏,所以說就人才啊著一塊情況也是不一樣的。
雖然北伐失敗,但是客觀情況就在哪,其他人主政,蜀漢早就自潰或者被滅了。
這樣看其實諸葛亮很強了。謝安自然也厲害,但是對比可以看是比不了的。
-
10 # 人間山水貴
這個答案肯定是否定的,謝安無論政治還是軍事能力都比不上諸葛亮。諸葛亮的政治軍事成就以及後世評價幾乎是婦孺皆知,我就不一一詳述了,我們先來從三個方面看謝安的一生有啥作為。
一、前秦的覆滅跟謝安關係不大,就連淝水之戰都不能稱得上是他的功勞,他只是名義 上的領導者。
淝水之戰的所有戰爭佈局都是謝安的侄子謝玄組織的,而且當時謝玄領導的北府兵中有很多軍事天才,如劉牢之、劉裕等都是後世名將。而前秦的滅亡,謝安主導的淝水之戰也不是主要因素,頂多是個導火索。前秦在統一中國北方後一直沒能將各方殘餘勢力消融。前秦皇帝苻堅優柔寡斷,太過寬仁,一味縱容國內反叛力量,尤其在宰相王猛死後,前秦表面國力強盛、各族人民其樂融融,暗地裡卻是各方勢力蠢蠢欲動。就連參加淝水之戰的百萬軍隊都各懷鬼胎,這也是苻堅淝水之戰失敗的主要原因。所以前秦的滅亡是內部矛盾導致,謝安只是開了頭,就算沒有謝安領導的淝水之戰,前秦帝國也會很快崩潰。
二、謝安在政治上並無大的作為,歷史上的謝安除在淝水一戰露了下名字,並無其他突出著重筆墨的地方。
歷史上東晉時期是王室與世族大家共治天下,朝局都一直動盪之中,官場上更是被搞得昏天暗地,謝安只是一個大門閥,在國家治理上沒有推動社會進步發展的大政策,也沒能改變東晉混亂的政治局面。
三、謝安不是個忠臣,他與侄子謝玄建立的北府兵更是直接埋葬了東晉王朝。謝安更注重家族利益,國家層面的情懷不高。
雖然諸葛亮沒有取得過滅國的軍事大勝利,但歷史上諸葛亮還是打過不少漂亮的戰役,而且諸葛亮面對的敵手要比謝安強大的多,再加上治國安邦,謝安更是比不上了。所以論綜合能力,諸葛亮還是要強於謝安的。
-
11 # 樹如此人何以
首先糾正一下,前秦是自己崩潰的,淝水之戰幾乎沒有任何含金量,從來沒軍事家會去專門研究淝水之戰。但凡有點軍事水平的將領,都不至於讓草木皆兵、風聲鶴唳給嚇到,是苻堅自己把自己嚇著了。
至於謝安是否強於諸葛亮,答案是否,因為史書上謝太傅無論是軍事、政治都比不上諸葛亮。謝安更像是當時的一個半隱士智者,作為當時的並世三傑(王猛、慕容恪、謝安),和其他倆人比起來是相形見絀的。
雖然說“關中良相唯王猛,天下蒼生望謝安”,但是自始至終謝安都沒有展現出一代良相的水準,更多的是展示了自己處事不驚,穩定人心的能力。
至於王猛和慕容恪,一個是十六國第一人,一個是十六國第一名將。
王猛之於前秦,是張良、韓信、蕭何三人合體
王猛是軍事家,又是政治家。他輔佐苻堅後,前秦政治清明,社會經濟發展,國力蒸蒸日上。在此基礎上,他親率大軍四處征討,敗前涼,滅前燕,為前秦統一北方立下了大功。中國北方亦在不久之後實現了大分裂時期的第二次統一。
王猛於375年病死於丞相、中書監、尚書令、都督中外諸軍事任上。王猛對於前秦的作用好比一輛車的方向盤加剎車。王猛死後,前秦在錯誤的方向越滑越遠,並始終沒有修正。
慕容恪之於前燕,是韓信和諸葛亮的合體
慕容恪的一生,武能攻戰,文能治國,智勇兼俱,為人又好學,罷朝歸第,總是手不釋卷。其為將治軍從不顯示威嚴,而專用恩信,安撫士兵十分注意重大事項,不亂髮苛刻的命令,使大家都能相宜安定。平時軍營看上去很寬鬆,好像可以侵犯,但實際上警備嚴密,敵人到來後沒法接近,所以一直沒有打過敗仗。連他的對手王猛(後來滅前燕的牛人)也稱讚他為“古之遺愛”。後人評其為十六國第一名將。而作為入選條件甚苛的武廟七十二將,慕容恪竟能以一個胡人入選,可見其過人遠矣。
謝安之於東晉,是一個名士類的救時宰相,他有能力,但是無力改變東晉格局
謝安性情閒雅溫和,處事公允明斷,不專權樹私,不居功自傲,有宰相氣度。他治國以儒、道互補,作為高門士族,能顧全大局,以謝氏家族利益服從於晉室利益。
與他們同時代的桓溫對於三人的評價應該是最具有參考性的:
桓溫:“江東無人和你相比。”(王猛)
桓溫:“慕容恪尚存,所憂方為大耳。” (慕容恪)
桓溫:“你們是否見過我有這樣的客人”(謝安)
王猛和慕容恪在十六國時期是第一流的英雄人物,都具備澄清宇內,定鼎天下的能力,在整個中國歷史上,都是排的上號的人物。
-
12 # 姚聲華1
問題是錯的。前秦比曹魏強大?曹魏會風聲鶴唳百萬大軍做鳥獸散?曹魏會一戰失敗甚至在沒有多少損失的情況下分崩離析?
實際上前秦在王猛死後,已經只是一個名義上的帝國而已,各方勢力早就不服中央了,只是畏懼中央的軍事實力才不敢造反。與東晉戰爭中各方也是各懷鬼胎,出工不出力,並且在認識到了中央的虛弱之後,紛紛獨立。
並不是謝安謝玄比諸葛亮厲害,而是對手比曹操差的太多
回覆列表
謝安執政能力毋庸置疑,晉武帝時期淝水之戰阻止了前秦統一中國也是功不可沒。
但是僅淝水之戰就說謝安能力強於諸葛亮是靠不住的!
首先,前秦並不是比曹魏更強大。雖然說前秦號稱百萬大軍,但都是各民族的私兵以及侵全國之力湊出來的民兵。曹魏軍隊是經過北方統一之戰的精兵。二者的戰力不可相比!
其次,曹操對北方勢利及軍隊的掌控力明顯強於前秦的付堅。從赤壁之戰曹操還能牢牢把控政局和淝水之戰後前秦分崩離析能看得出來!
再次,淝水之戰雖然贏了,但前秦並不是謝安滅掉的。前秦的滅亡是內部分裂導致的。
最後,謝安內不能制桓溫,外不能擴大戰功。而諸葛亮卻能牢牢控制住政權,從劉備一無所有到三分天下,可以看出諸葛亮能力明顯強於謝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