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夕夕媽媽的日常生活
-
2 # 快樂的蘋果醋
這個問題,我真的深有同感,我家兩個寶寶,性格上差異真的是非常大,我家大寶是個女孩,可謂是從小嬌生慣養了,可是卻一點不像個女孩子,倒像是個男孩一樣,而且脾氣還不好,可謂是集齊了我和我老公的缺點生的,雖然很聰明,學校老師也經常誇她,但是氣起人來,也真的是當仁不讓啊,有時候真的想狠狠的揍她一頓,又想想她是個女孩,就不要那麼計較了,可轉過頭來還是特別氣人,還不講道理,有時候真想知道老師是怎麼誇出來的,就這熊孩子,
我家老二就不同了,完全跟他姐姐相反,從小就可以看出來是個大暖男,真的是非常懂事,
有時候真想不明白,基因這個東西,我是怎麼生出這兩個性格完全相反的孩子的,
-
3 # 可愛的嚶嚶醬
不可能有這個瞬間。
轉自網路:“棍棒底下出孝子”出處
為了找到“打罵孩子”的基礎理論和堅實依據,馬上度孃的很多知識,然而現代沒有一個教育體系是支援“打罵孩子”的這個家庭觀念的。
好,我不得不把老祖宗的教訓“棍棒底下出孝子”拿出來PK一些,老祖宗兩千年智慧看你怕沒?
原來,這句話是來自韓非子的名言“孝子不生慈父之家,忠臣不生聖君之下”。經過歷史不斷演變傳承而形成現在的俗語。
韓非子(約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戰國時期傑出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散文家,創立的法家學說,為中國第一個統一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國家的誕生提供了理論依據,秦國就是利用法家學說,統一中國。
而他理論消極的一面,是吸收了其老師荀子的“性本惡”理論,認為民眾的本性是“惡勞而好逸”,要以法來約束民眾,施刑于民,才可“禁奸於未萌”。因此他認為施刑法恰恰是愛民的表現。
後來因為“過於嚴苛”的秦朝短短十幾年滅亡了,慶幸“儒家”上臺2000年,法家作為帝王術的小眾理論。
一個相信“人出生的本性惡”的思想家,幫助帝王奴役人民的政治家,在那個奴隸+封建制度並行的時代,當時沒毛病。
然而,中國遠離剪掉皇帝的辮子已經100多年,而且步入現代網際網路科技現代社會的今天,還有多少中國人骨子裡的家庭教育,是那個被灌輸的“不打不成器”的主導思想。
天啊,說好的要對傳統文化“棄其糟粕”呢??兩千年來居然都沒有改過來,不可思議,真的不可思議。。。。
為什麼說咱們大部分國人的家庭教育觀念、親子關係沒有巨大的進步?
階級思想
根深蒂固
下圖可以看出來,在奴隸+封建社會,人類發展史中,人與人的關係,因為諸多因素,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階級,他們的關係是“上下級”,垂直不平等,或者是壓迫關係的。
到了21世紀,平民做主人了,老師不再體罰學生,老闆和員工成為合夥人,男人與女人各半邊天,連黑人都可以當白人的總統了!
因為“底層”的群體其實有反抗的能力,隨著人性平等的廣泛共識,從垂直關係改進成為水平關係。
可悲的是,
由於身體發育、養育物質等因素,孩子沒有能力反抗任何來之大人的暴力,很多國家的父母打罵孩子,仍然作為傳統的保留專案。
父母怎麼帶大我
我就怎麼教孩子
作為70、80、90後的家長們,兒時年代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老一輩的父母們都先是解決溫飽問題後,沒有時間“管我們”,培養出守紀律、守規矩、有一技之長就可以了。
可悲的是:
高曉松說過,我們現在和以後的孩子,面臨人工智慧全面的到來,AI取代了大量的勞動力,以後的人謀生,更加看重審美觀、源創力和決策力。你確定這40年前的教育思想能教出來?你確定用打罵孩子的方式能教出來?
從來沒有學習過
任何的育兒教育
為了謀生,我們上學和考證,拼命拿各種職業證書,證明自己能勝任工作。
為了帶團隊,我們學習團隊管理、學習人際交往,學習領導力課程,給未來升職準備。
可悲的是:
生孩子這個人生最大的事情,我們捫心自問,自己看了多少本科學育兒書籍,上了幾個小時的家庭教育課程,考過“合格父母證書”嘛?
不要拿國學說事
現在很多人,拿“國學育兒”的片面理解說事,剛才已經說了“棍棒理論”真不是精華,而真正的古人育兒和家庭教育,並不提倡打罵,特別是明清之後,“知行合一”等中國古代“心理學”也得到了大發展啊。
最新研究,老捱罵的孩子真的會長不高 ,父母對兒童辱罵、訓斥、歧視、威嚇等行為, 會阻礙兒童身材的長高,甚至成為“精神性矮子” 。
下丘腦隱伏在大腦底部,可根據神經網路傳來的各種微弱訊號刺激分泌生長的激素,神經過度緊張和壓抑,會抑制內分泌的產生,導致發育不良,甚至成為矮小症。
閒暇時間可以利用手機教寶寶學漢字哦!推薦一款幼兒識字軟體【貓小帥識字】,課程以冒險故事為主,寶寶使用時有一種聽人講故事的體驗,不僅可以培養寶寶的閱讀能力,而且還有各種小遊戲作為複習環節,可重複學習,加深寶寶的記憶,讓孩子開心地學習漢字。擔心寶寶眼睛的家長也可在設定中設定學習休息時間。
-
4 # 放晴的天空190219623
教育孩子,不是一味地苦口婆心般的如清風細雨,就可以把孩教育的十分完美。有時間就得有急風驟雨般的小懲戒,這樣才能讓孩子有所畏懼,讓他收斂自己的任性胡來,的確的講,這也不失為最為有效的一種辦法。
棍棒的嚇阻也要分年齡段,在孩子懵懵懂懂分不清好歹時,適當地棍棒點拔一下,是很有必要的。不是天天棍棒相加就可以育出好孩子,孩子逐漸的大了,能夠逐漸分辨是非時,應該言語說服、親情感化為主。在孩子的判逆期,使用棍棒只會適得其反,甚至會使他們增加對父母的仇視,這一時期一定要慎用棍棒,或者儘量不給惡言相對
。
孩子雖小,也有他自己的思想,也會有自尊。父母不要認為孩子就是你的私人財產,想打就打,想罵就罵。那樣對於孩子成長是非常不利的,弄不好,會讓孩子產生畸形心理,如心理自閉、暴怒、自卑等。和諧的家庭是教育好孩子最理想的的場所,也是他們人生第一課堂,大人的一言一行,潛移默化影響著孩子,也是孩子們的第一任老師。所以說教育孩子是個大學問,對待孩子也不能隨心所欲任性的胡來。
-
5 # 小式
當弟弟被媽媽寵得無法無天,弄壞了我辛辛苦苦賺錢買給父母的足浴盆,沒被罵還耀武揚威的時候,我沒忍住動手了……
結果那天晚上弟弟換了一盆又一盆的洗腳水給爸爸媽媽泡腳。
爸爸媽媽誇兒子真孝順。
-
6 # 中國式家教
生氣的時候一定會有,但是棍棒之下出孝子沒有,都什麼年代了,棍棒打出來的也只是沒有主見,唯唯諾諾,以後被別人的棍棒,語言欺負的人,或者用棍棒解決問題的孩子。
一定要清醒了,老一套已經行不通了,馬上,現在改正,放下棍棒立地成佛!
-
7 # 晨爸育兒
這個道理已經“傳頌”了上千年,直到現在仍舊被很多父母奉為“聖經”。
但是我們要知道,這個道理起源於古代時候,那個時候的人們沒有多少覺悟,被封建思想禁錮在一個狹小的範圍內,封建社會中的家庭為了延續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循規蹈矩,就得讓孩子聽話,要守規矩,壓迫著孩子的自我成長,透過清朝晚期遺留照片我們可以看到,人們那種木訥,昏昏欲睡的精神狀態,哪裡還有什麼尊嚴可言,這是封建毒瘤,所謂的聽話只不過是那個時候孩子對父母的一種迫不得已的順從而已,那個政治社會只要學會順從,便可以安然無恙,高枕無憂。
時過境遷,時代年輪已經來到了21世紀,世界精彩紛呈,變幻莫測,我們要深思,在這個時代,孩子聽話就真的那樣重要嗎?我們到底需要一個聽話的孩子,還是一個有獨立人格的完整的孩子?
棍棒束縛住了孩子們的身體和心靈,棍棒也讓這些所謂“聽話”的孩子丟棄了自我,學會了順從,卻找不到了方向。一個連自己都無法找到的人,他怎能找到父母?
我也聽過很多人說過:當初多虧我爸怎麼著…我才有今天的成就。甚至很多成功人士也經常發出這樣的感嘆,認為他們的現在一切拜於父母的棍棒所賜。這樣的話,我真的不敢苟同,如果我們真的善於發現自己,我們會發覺到,體罰帶來的心理傷痛會伴隨著我們的一生,它會以其他各種形式隨著環境變化在我們體內如影隨行,它會讓孩子不在關注於事物的本身,而是一直處於防禦的狀態,已經將自我成長拒之門外了。
不要迷信這個話題,誰也不要輕易走這個路線去教育孩子,因為棍棒下面出風險的機率遠遠大於正規教育出來的孩子。
作為父母我們更多的應該是學會愛孩子,懂孩子,從孩子心靈出發,引導孩子從根源上遠離負向的事情,只有這樣才能成就自己,強大自己!
補充一點,很多父母說可以適當“點撥”一下孩子,我覺得這個不可取,任何體罰性質的教育方式,我都持反對態度。因為體罰哪怕是輕微“點撥”父母傳播給孩子的都會是權威和控制,孩子從中獲取到的東西往往偏離了我們本身想讓他得到的東西。相對來說,孩子獲取尊重和信任往往比體罰帶來的能量要大很多。
即便因我們父母的體罰,孩子取得了一些成績,我們也不應該當做體罰孩子的理由,我們要明白,現代社會越來越不確定性,漏網之魚會面臨很多風險。如果一個孩子沒有在愛和自由的環境,沒有在真實和一致的言行中,沒有在規則和平等的氛圍中生存,那任何教育方式都將會是遊離於生命之外的!
-
8 # 吳玉香241
有,兒子轉到一個新學校,一個星期被老師留下來4天,都是沒完成作業。一怒之下拿出衣架子狠狠揍了一頓。後面乖乖的完成作業了。
-
9 # 艾瑪萌寵記
寵溺#資深瑜伽教練瑜伽師Amma#寵物領域媒體人#寵溺孩子就是害孩子。古人的棍棒底下出孝子,指的是管教嚴厲,可不是亂打的
-
10 # 婦產科鄭醫生
人的性格天生佔一半,後天佔一半,有的孩子實在是難以改正自己錯誤,或者是認錯但下次還敢,棍棒底下出孝子就體現作用了,不過感覺這句話說得不全,棍棒之前要和對方說清楚沒什麼打他,也不要因為一點小事就打,法律都有根據情節嚴重判刑,否則孩子將不服你,越打越叛逆。
在打了之後,等孩子哭了之後,耐心的和他講要他之前的行為的不對與怎麼改正,只要他不跑就能聽進去。
-
11 # 託泥代水
教育直接影響人的品行,所以說孩子從小不能溺愛,如果你的孩子知只索取不知回饋那後果不只是不孝,,,,我見過一個家庭孩子的母親脾氣暴躁容不得孩子犯錯常常非打既罵,可家裡的孩子個個是孝子。當然也許這只是個例,但是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是恆古不變的道理。
回覆列表
有,和孩子的時間相處久了,就更明白孩子怕什麼,有段時間孩子在學校不聽話,被老師告知,回來後收拾了一頓,要好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