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老大與木頭人
-
2 # 德元空道
有一種說法這樣說,滿足了需求才叫有價值,價值體現的前提必須是能否滿足需求。
我們不是第一次聽到這種說法了,至少本人已經多次聽到過。
一定是先有需求,滿足需求才有價值。但有時需求與價值會被單獨提煉出來,單獨的研究和解釋。原因也不復雜,可以滿足我們需求的從來不僅僅是一種方法,一種形式。
譬如原子彈的開發應用,原本的設計需求是為了戰爭。但核電站的應用卻可以滿足我們對於能源的使用。
需求可以用不同形式,不同方法來滿足。不同形式,不同方法,也可以尋求不同的需求,甚至可以開發出我們隱形的需求。譬如航天技術,如果可以降低成本,讓我們大眾都可以消費的話,那麼體驗太空旅遊將成為新的需求。
需求有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我們人活於世是有多種需求的,不僅僅是吃喝拉撒,不僅僅是衣食住行。還會有內心的需求,譬如尋求快樂,喜好新奇,追趕潮流等等。而且,不僅僅是人作為一個個體有需求,社會同樣有需求。所以需求大多是既可以滿足個人的需求,也可以滿足社會的需求。
物質需求首推”衣食住行“
在吃之外基礎需求當然還有住房的需求,自古對於住房的需求都是必不可少的,住房的重要性是非常之高的,住房不僅僅是有個存身的地方,有個可以休息的地方這麼簡單,這是關係到社會穩定的重要指標。我們不同於草原民族,他們是隨時要遷徙的。然而我們的文明是耕種文明,我們必須有房有地,才可安心。人民安心社會才穩定。
衣服的本質作用是取暖保溫,但在人類的發展過程中,衣服已經不僅僅是保溫取暖的作用。在軍隊中統一的制服便於管理,兩軍對峙時不同的制服可以判別敵我。在古代社會中不同服色,代表不同的人群,官員的服色不同於百姓,王族的服色不同於官員。不同的服色標誌不同的特權,區分不同待遇。故意區分不同服色,就是要明確每個人自己的特權和待遇,莫要僭越,以期社會的安定。
在古代的出行需求有兩方面,一方面是滿足百姓日常的出行需求,滿足商家大宗貿易的運輸。另一方面是滿足軍隊的排程和日常政務通訊。早在中國秦朝時期就有”秦直古道“這在古代就是高速公路,這條道就是軍事需要,用於抵禦北方民族的入侵。
衣食住行即是百姓的日常需求,其實也是社會的必然需求。任何一項需求很難截然的區分出是個人的需求和社會的需求,兩者之間或多或少都有聯絡。即便是個人的情感需求,其實也是社會需求的一個類別。
精神需求既有外在的情感需求,也有內在心安的需求我們大多數的朋友是喜歡追求快樂的,平淡的日常生活常常會使一些朋友困惑,他們不認為自己的人生就是日復一日的平淡,會追求會嘗試不同的人生,但這種追求嘗試大多還是以得到快樂為主的。不僅是快樂的需求,我們還有道德上的需求,譬如社會公益,國家大義,人類真理等等的需求。這些即有我們日常生活行為準則的需要,也有我們對於人生意義的探求。不少朋友對於人生意義的探求,並不低於對於金錢的追求。愛與被愛的需求,女性朋友對於愛與被愛的需求表面上看高於男性,但個人觀察男性朋友對於愛與被愛的需求一點都不少。或許是社會氛圍的原因,男性對於情感的表達和需求不如女性來到直接,來到純粹。但這只是表面,內裡無論男女對愛的需求是一致的。內在心安的需求,不僅是當代即便在古代內在心安的需求也是人類的基本需求。無論高僧大德,無論至聖先賢,對於人們內在心安的需求都是極為重視的。儒釋道三家文化對於心安的論述是極其豐富的,其實歷代皇朝的統治者也是極明白的,欲要社會穩定,必先安民心。安民心除去物質需求,還有文化需求,也就是精神需求。價值也有主觀和客觀的分別價值的定義其實有多種說法,譬如本性說,情感說,還有抽象說,關係說,意義說甚至還有奧妙說等等,不一一介紹了,太多了。太多的說法也間接證明,對於”價值“還沒有一個廣泛接受的和認可的定義。
價值肯定是我們人類創造的概念,我們人類創造的概念當然是主觀的。我們人類創造出的概念還是很多的,但之所以創造出這麼多的概念,理論上是為我們人類服務的。譬如”價值“這個詞,應該是用來對於人或物品的衡量和區別的。簡單的解釋就是我們對於不同的人或不同的物品會有不同的認識。根據不同的認識來決定不同人有不同的待遇,不同商品有不同的價格。這種認識應該可以稍微解釋一下價值。
價值也有客觀性,譬如黃金與鐵礦石的比較,如果只是考慮價格,黃金的價格遠高於鐵礦石。但如果考慮兩者應用性,黃金一般僅可以作為裝飾,可以作為貨幣等應用,應用場景有限。鐵礦石則不同,鐵礦石對於我們的生活應用要遠大於黃金的應用,鐵礦石更為廣泛的應用於我們生活的不同層面,幾乎涵蓋了我們的衣食住行。客觀上鐵礦石的價值應用更廣泛。雖然我們主觀上喜愛黃金,但我們離不開鐵礦石。
價值既有主觀性,也有客觀性。作為客觀世界的黃金與鐵礦石,它們本身不需要區分,不需要比較。區分它們,比較它們的目的是人類的需要,我們人類對於世界的認識就是既有主觀也有客觀。其實,主客觀的強調是為了更好的理解人和物,更好的理解世界。如果我們已經可以正確理解人和物,正確理解世界,完全可以不再使用主客觀的研究方法。主客觀的區別認識,只是我們認識世界的方法之一。
需求與價值一定是先有需求形成市場,然後透過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技術,不同方法來滿足需求。但不是需求越大價值越大價格就越高,怎麼理解呢?
外部環境影響需求,需求影響價值變化。
我們每天都要攝入大量的糧食,但糧食的價格不可能高於黃金的價格。這是因為我們在和平時期對於糧食與黃金的不同認識和不同比較的結果,此時我們認為黃金的價值遠高於一般糧食,所以反映在價格上黃金比一般糧食貴的多。
但如果是戰亂時期,糧食緊缺,即便花錢都買不到的時候,糧食的價值就有可能高於黃金,甚至有錢也買不到。這時糧食的需求並沒有變,是供應量小了,需求缺口變大了,此時糧食的價值怎加,黃金的價值減低。
新技術應用影響新需求,新需求影響新價值
人類科學技術還有發展起來的時候,我們現在所謂的日常的生活必需品是沒有的。
沒有香皂,沒有牙膏,沒有衛生紙,這些要得益於新技術的開發。但這些新技術的開發未必是為了我們的新需求。有的新技術是為了武器應用,有的是為了航天,有的為了航海,但這些新技術並非只有一種應用,我們可以為新技術尋找新應用,如果新應用滿足了我們的部分需求,甚至在滿足我們基本需求的基礎上,我們有了新的體驗,這種新的體驗會轉化為新的需求,那麼新技術就有了新的價值。
小結基礎的需求是始終存在,滿足需求的形式和方法也會經常有變化。
我們可以在滿足需求的前提下,創造新方式,運用新方法,產生新的價值。
也可以利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嘗試滿足不同的需求。
更可以利用新技術去大膽嘗試,去替代老舊的方法,老舊的產品,讓我們體驗新技術時,有更多的新體驗。
總之,滿足人們需求是基礎,不斷的嘗試新方法,新技術,提高人們的生存質量,不斷的創造新價值是我們的大方向。
-
3 # 教育反思者
與其尋找需求,不如創造價值。這個對錯不能一概而論。
在科研領域,你可以為某個特定的需求進行研究,可以尋找研究方向需求,也可以為了研究而研究,如同陳景潤證明哥德巴赫猜想。科研成果終會有價值。
如果是面臨創業,這就是個悖論:
如果尚不能確認有需求,你的創造何來價值?那就是沒事找事地瞎忙活。
如果你能夠確認其價值,那你就是預測到了會有某種需求,比如行業的痛點。如果你能解決的話,一定會大有作為的。
所以,現實中不存在無需求的創造。
如果你有某種研究愛好,那就另當別論了,你可以一如既往。
-
4 # 龍潭山隱士
應該這樣理解:價值是由需求來實現的,尋找需求不如創造需求!
人區別於其它動物,就是因為人具有其它動物並不具備的創造力!尋找,是任何動物的本性。對於市場需求,如果我們僅限於動物本能的尋找,我們必然要面對爭奪市場需求的悲哀,這就象一群狼狗爭奪食物一樣,拼得你死我活。當前的所謂市場競爭,其實就是這種狀況,最終的結果要麼是假冒偽劣,要麼是偷工減料,這是人類的悲哀!所以,人類應該超越其它動物,對於市場需求,不能陷入在尋找之中,應該突破動物思維,以創造需求為生存手段!
一袋黃豆沒有需求,我們可以創造出豆腐,我們也可以創造出腐竹,我們還可以透過美食店來創造人們對豆腐或者腐竹的需求。。。。。。如此,我們透過創造新的需求點,避開了市場對黃豆銷售的惡性競爭!
這個例子是不是很好理解?其實,我們對於各種閒置資源的理解是一樣的。因為競爭,我們無法尋找到人們對某個資源的直接需求,資源便閒置了。如果我們對閒置的資源進行改造,我們就可以創造新的市場需求點,資源也就不會閒置了。。。。。。
回覆列表
隨著技術的進步、中國的發展,隨著改革開放40年的到來、十九大的召開,一個嶄新的時代已經到來,這個新時代對中國企業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價值創造”將為中國企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企業必須基於“知識”來轉型;面向未來、不被過去的成功所束縛、更好地理解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發掘“人人市場”,將為中國企業的崛起迎來一個“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