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先吃什麼,為什麼?
9
回覆列表
  • 1 # 湘137693173

    從嬰兒5-6個月起,在機體狀況良好的情況下可開始新增魚、蝦肉少許。

    魚、蝦肉的纖維成分較少,肉質鮮嫩,易於消化吸收,特別適合嬰幼兒消化道尚不健全的特點。而且魚蝦類脂肪酸中,epa、dha含量較高,對嬰幼兒神經系統發育有良好的作用。

    剛開始時應從單個品種開始,少量新增,給嬰兒吃要選擇新鮮、無汙染的魚蝦,剔除魚刺和蝦殼後烹調。烹調方法儘量簡單,以清蒸為好,不要新增任何調味品。嬰兒的味覺處在早期形成階段,要讓他體驗食物的原有風味,不需要增加其他味道,以免掩蓋食物的真實滋味。

    此外,嬰兒的腎臟功能尚不健全,過量吃鹽不利於嬰兒健康。嬰兒的牙齒尚未萌出,要將蒸熟的魚、蝦碾碎,用小勺喂嬰兒吃。

    注意進食量由少到多,不要勉強孩子。如果孩子拒食,一定有理由,年輕媽媽應儘量找出原因。對體質較弱、有挑食習慣“難餵養”的嬰兒要有耐心。

    媽媽不能看到其他嬰兒已經能吃很多食物,而且長得壯,就加大飯量,逼迫孩子吃肉,這種急於求成的做法往往造成嬰兒逆反和牴觸情緒。其實每個孩子的情況都不相同,而且嬰兒的飲食愛好受父母遺傳等影響,具體應用時要掌握個體化原則。

  • 2 # fF青cc

    今天分享下我家小寶1歲之前新增肉類輔食的經驗,其實很多知識在育兒書上也有介紹,但我要和大家說的是,我們不要照本宣科式的新增,每個寶寶的生長髮育都是不同的,我們要根據寶寶的狀況來選擇合適的新增方式。

    先為大家整理下黃小寶的肉類輔食新增順序

    ●選擇肉類的順序:

    動物肝臟(6個月+)→河鮮類魚和蝦(7個月+)→家禽和畜肉(8個月+)→海鮮類魚和蝦(12個月+)

    河鮮類魚和蝦的肉質比較細膩,在黃小寶6個月下旬時,我就開始添加了。

    ●輔食的狀態順序:

    稀泥狀(6個月+)→泥狀(7個月+)→碎末狀(8個月+)→燉爛的小塊(9個月+)→塊狀大小不變,慢慢增加一點硬度(10-12個月)。

    如果在寶寶7-9個月時,還一味地新增泥狀輔食,反而會影響寶寶咀嚼能力的發展。

    ●或許媽媽們還需要了解這3點

    1:新增新的肉類時要根據由少到多的原則新增,並且初次新增前用一勺尖做嘗試,觀察寶寶是否過敏,再根據寶寶的便便判斷是否能夠消化。

    2:1歲以下的寶寶還不能很好的消化動物性油脂,即使新增肉類,也是要以清淡口味為主。

    3:新增肉類輔食主要是為了讓寶寶能夠吸收肉類的營養,比如:蛋白質、鐵、鈣、鋅、磷等營養元素,其二是為了能夠品嚐到更多的食物種類,為以後的輔食階段打下更好的基礎。

  • 3 # 羽媽幸福成長記

    我家寶寶是先加的豬肉,因為 豬瘦肉補鐵所以就先加了豬肉。之後接著加了魚肉和蝦。還喜歡啃排骨和雞腿。在高壓鍋裡燉的特別透,開始的時候啃啃肉都吐出來了。不過總有吃進去的,也有給孩子磨牙的因素。

    給孩子的肉不能有筋,不然咬不動還會夾牙裡。魚肉吃的比較多,肉嫩,愛吃。

  • 4 # 小獸媽媽

    寶寶7個月時開始新增肉類,建議只新增白肉泥(魚肉、雞肉等),鱈魚可以作為第一種魚肉給寶寶新增。當寶寶8個月大時再開始新增紅肉泥(豬肉比牛肉早新增)。

  • 5 # 燕燕燕燕燕子

    我是從八個月開始慢慢給她加雞肉,有溼疹不能吃魚蝦,雞蛋也過敏,吃輔食又比較晚,對輔食不太感興趣,以至於八個月以後都沒長肉,現在十個月,每天我都給她一天兩頓做輔食。雖然一開始每次只吃幾口就浪費了,還是堅持下來了,這幾天開始有成果了,每次都吃大半碗,雞肉豬瘦肉都開始吃,豬肝也吃,貧血,每次就雞肉或豬肉和青菜一起打成泥,用排骨湯或雞湯放一起煮麵疙瘩,吃的特別香

  • 6 # 使用者52599495318

    寶寶8個月後在適應米粉或者蔬菜的情況下就可以加肉了。其實加什麼肉沒有先後順序,只要寶寶在加一種肉後不過敏就可以新增另外種類的肉了。不過建議先加含鐵豐富的紅肉,如豬、牛、羊肉,因為6個月後寶寶需要的鐵元素越來越多,而鐵元素又不能透過母乳傳遞給寶寶,所以就得需要透過食補增加鐵元素。魚肉建議新增深海魚,深海魚有豐富的DHA對寶寶的大腦發展有好處,而且刺少。淡水魚相對刺比較多處理起來得十分仔細,以免刺噎著寶寶。

  • 7 # 徐嵐棋

    我們家寶寶是先加的雞蛋黃,四個半月的時候加的,開始給她嚐嚐味道大概就是加六分之一然後一個星期以後可以加到四分之一,現在六個月的寶寶可以吃半個雞蛋黃。接著五個月再加含鐵的米糊,我選擇在下午三點半的時候加一頓。六個月時開始加白粥,白粥煮好時多攪動一下,儘量成糊狀,容易吸收。過段時間可以在白粥裡面先加根狀食物,如土豆,紅薯,南瓜等。接下來就可以慢慢加肉了,先加魚肉再慢慢加瘦肉等其他的,總之,不要在乎第幾個月開始加肉,最主要的一點要讓寶寶的腸胃有個慢慢適應的過程。

  • 8 # 宸宸豆豆媽咪

    我覺得10個月以後再給寶寶新增肉沫類,先弄鮮嫩一點的牛肉,豬肝,雞肉之類的。給你幾個食譜你參考一下。

    豬肝洋白菜卷

    食材:豬肝泥1勺,豆腐3勺,煮過切碎的胡蘿蔔2勺,洋白菜葉1/2片,肉湯、澱粉。

    做法:把洋白菜葉洗淨後放開水中煮軟;把肝泥和豆腐混合並加入胡蘿蔔,使其具有淡淡鹹味;把肝泥豆腐放在洋白菜葉中間做餡,再將洋白菜捲起,用澱粉封口後放肉湯內煮熟。

    豌豆

    牛肉

    食材:豌豆150克、牛肉150克、大米100克、姜適量、小蔥適量、水適量。

    做法:牛肉切薄片,冷水浸泡半個到一個小時左右出掉血水。牛肉細細切丁,盡 量切細小。

    生薑

    去皮切成薑末。先將米煲成粥。往白粥中加入牛肉和薑末。豌豆另外煮熟撈出備用 ,粥煮好後開啟加入適量豌豆,蓋蓋燜5分鐘即可。

    你看看合適不,或者參考一下,換成別的肉,主要適合孩子最好。

  • 9 # 悅雨育兒

    把我的原則就是從細到粗,那麼你就知道加什麼了。

    最開始是蛋黃,千萬不要蛋清,主要是容易引起蛋白質過敏。

    然後是魚肉、雞肉、豬肉、牛羊肉,這個順序,魚肉肉質最嫩,最好消化,但是缺點是有刺,不好挑,所以選擇刺少,蒜瓣肉的魚。雞肉最開始選擇胸脯肉。

    肉類的儲存,一次做很多可以分成小塊,在這種分裝盒裡冷凍,基本上一塊就是一次的量。

  • 10 # 李永進母嬰營養指導

    給寶寶加輔食,加肉的時候,選擇肉食的種類,是其中考慮的一個因素。但是,要全面來考慮,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首先是種類,正如作者所說的,先從魚肉雞肉,豬肉到牛羊肉,這樣的選擇是可以的,因為這些肉的消化吸收率是不一樣的,魚肉最容易消化吸收,其次是雞肉,再就是豬肉,再就是牛羊肉。

    第二要從加工方式上來看,這些肉的加工方式,是蒸出來的,還是煮熟的,消化吸收率也都差不多少。但是加工粗細程度不同,消化吸收就不一樣了。若是孩子大的話,讓他可以是顆粒大一點,小寶寶做成肉泥更合適。

    第三個方面是加的肉的量,這是一個重要的方面,如果給的的量超過了孩子的消化吸收能力了,即使是再容易消化吸收的魚,也是不可以的。

    寶寶肉食輔食新增有學問,家長應從上面三個方面來考慮。

  • 11 # 兒童營養師劉長偉

    以往,給寶寶新增輔食時,很多家長認為肉類不容易消化,給寶寶嘗試肉類往往比較遲,有的孩子1歲了還沒給開葷。什麼時候可以給寶寶開葷?加肉的時候到底先加什麼肉?

    1. 輔食新增肉類的時機

    首先,寶寶滿6個月以後需要及時新增輔食,但需要明確的是,根據權威機構的建議,輔食新增沒有絕對的順序,但最初的輔食需要富含鐵。而強化鐵的米粉和肉泥類是寶寶1歲以前鐵的良好重要來源。寶寶的第一口可以選擇嬰兒米粉,用母乳、配方奶或水衝調。初次嘗試,一般需要觀察3~5天,看是否有腹瀉、溼疹、嘔吐等反應,如果耐受良好就可以繼續嘗試。隨後可以嘗試肉泥、蔬菜、水果。

    母乳餵養的寶寶,到了6個月這個月齡,體內儲備的鐵消耗殆盡,如果媽媽在孕中晚期出現貧血,寶寶在6月齡出現缺鐵或缺鐵性貧血的機率可能會更高。因此,研究發現,母乳餵養的寶寶直接嘗試肉泥可能會更加受益。這是因為肉含有的豐富的優質蛋白、鐵、鋅、B12等,且所含的鐵為血紅素鐵,吸收率高。

    2. 先嚐試什麼肉?

    同樣,給寶寶嘗試肉類也沒有絕對順序,我們可以從豬肉泥開始,一方面經濟實惠,容易獲得,而豬肉比牛肉更容易煮爛;另一方面紅肉富含的鐵比白肉高,如瘦豬肉的鐵含量是雞肉2倍,青魚的3倍多。隨後可以嘗試雞肉泥、魚蝦。有家長想從魚給寶寶嘗試,因為魚肉更嫩一些,這也可以的。只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寶寶是過敏體質,再嘗試魚蝦、蛋類的時候需要小心,注意觀察。

    雖然研究發現,推遲嘗試容易過敏的食物不能預防寶寶過敏,但如果寶寶剛吃輔食就發生過敏反應,可能會導致影響寶寶的輔食新增程序,家長也可能備受打擊。所以,可以給寶寶先嚐試不容易過敏的,尤其過敏體質的寶寶,接受良好,沒有不適,就可以嘗試其他輔食了,包括可能出現過敏的食材,如果嘗試魚蝦、蛋類等食材確實出現了過敏反應,如全身過敏皮炎,需要回避該類食材3個月以上。

    3. 肉怎麼做才有利於寶寶消化?

    對於剛嘗試輔食的寶寶,肉需要製作成泥糊狀,可以使用料理機或粉碎機打成糊糊狀,等寶寶接受良好以後,逐步過渡到顆粒大一些的小顆粒狀,這個時候可以藉助於研磨碗製作。所以,寶寶滿6個月以後可以嘗試肉類,但需要製作出適合寶寶吃的性狀。

    因此,為了預防寶寶缺鐵,等寶寶滿6個月以後,就可以嘗試肉泥,而不是等到寶寶10個月甚至12個月還沒開葷,可以先從豬肉泥嘗試,也可以從雞肉或魚肉嘗試。

  • 12 # 小碎嘴

    寶寶輔食期,咀嚼能力還在不斷鍛鍊中,腸胃吸收能力也不夠成熟,需要先新增易咀嚼易吞嚥的肉食,儘量加工廠糊狀。我們家寶寶七八個月時候接觸肉食,最先吃的是魚肉,排骨湯,然後是雞肉,豬肉。挑選肉類儘量要少油少筋,黃骨魚,雞胸肉,豬肉鬆都可以。

    身邊好多媽媽都給寶寶吃了黃骨魚,很少刺,肉質嫩。整條魚清洗乾淨後盛盤,加一兩滴油,不加鹽和調料,放進電飯煲蒸15分鐘左右,剃骨,用勺子搗碎然後加些白粥,我們家寶寶一次就可以吃半條。

    雞胸肉和豬肉可以直接做成肉鬆,取適量雞肉或者豬瘦肉放電飯煲蒸,蒸熟起鍋趁熱撕成絲,盛盤放入炒鍋裡幹炒,不加鹽,把水分炒幹,加白粥或米糊吃。也可以用輔食機攪碎,加青菜,胡蘿蔔塊等煮粥。

    寶寶輔食都要少油少鹽,否則會對他們腎臟造成負擔。另外牛肉,豬肝泥,排骨湯都可以吃。

  • 13 # 菁媽育兒

    首先我們要知道孩子新增輔食要做到適應孩子的胃腸道,防止引起過敏,所以建議孩子第一個要新增的含鐵米糊

    七個月以後再考慮新增動物性食物。其次給孩子加任何輔食的話都是要先給孩子吃幾天,觀察一下孩子面板上有沒有長皮疹,孩子有沒有精神,或者煩躁哭鬧,孩子的肚子有沒有拉肚子或者肚子比較硬,觀察這一類的情況。

    我們主要看孩子對這個食物的消化能力以及有沒有過敏。如果出現以上的情況要暫停這樣食物的攝入。最後要加什麼肉,最主要是不是考慮營養而是要防止孩子過敏的,而對於我們人來說,豬肉是屬於相對來說過敏機率比較低的一種食物,所以我們會看到有些孩子過敏,其他的肉類都不能吃,只能吃瘦肉。

    所以豬肉對於我們來說過敏的機率是最低的,而因為孩子到六個月以後,她是從媽媽體內帶來的鐵,幾乎就消化光了,所以也要及時補鐵。

    中和孩子過敏以及補貼這兩個需求,建議孩子七個月後可以先加豬肝,瘦肉,蛋黃給孩子補鐵而且防止過敏,然後之後慢慢的可以加雞肉,魚肉。

    海鮮和蛋白建議到孩子一歲以後再加。因為海鮮蛋白質含量比較高,孩子過敏的機率比較大,而雞蛋蛋白對於孩子來說是一種異種蛋白,也是一種高過敏的食物。所以建議先加豬肉、豬肝、蛋黃。

    看完之後你知道孩子加肉時應該加什麼了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專業茶人都是怎麼選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