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尚好茶黃敏晨

    茶葉是一個非標的產品,在整個品質控制上,沒有一個具體的標準,這是整個行業的痛點。所以購買茶業真正的起決定性因素的,是如何選茶!選茶的方法有很多,有些是透過口感品鑑,比如強調鮮爽、回甘、綿滑等等,有些透過身體來體驗,比如茶氣、熱力、酥爽等。這些都是很好的指標,然而從專業的選茶角度來說,還不夠全面。對專業茶人來說,最重要的是以下三個方面:第一,最傳統的茶葉製作工藝。第二,生態環境和山場。第三,茶園的管理。這三個關鍵因素,是茶葉具備優秀口感和體感的先天基礎,而圍繞這三個因素的揀選規律,是時間這個大篩子篩出來的。也就是說:凡是經不起時間考驗的短暫賣點,終將會被時間拋棄在歷史的長河裡面。就像前幾年的高香輕發酵,不焙火的鐵觀音,看似對傳統工藝的顛覆,突出了高香,甚至連武夷山的茶科所都跟風研製黃觀音、105、204等高香品種。然而由於這種改良,製出的茶寒性太重,對人的健康產生了影響,終究全線崩盤。可喜的是安溪縣政府又號召茶農全面恢復傳統工藝,如果順利,傳統鐵觀音這個極為優良的品種終將在幾年後恢復。傳統的製茶工藝,是幾百年的時間不停的改進,精益,平衡,最終由所有的消費者認可出來的,尤其是當年交通不便,又沒有冰箱的時代,對個體的茶農來說,一旦沒人選他的茶,可能吃飯的錢都不夠了。所以那時候每一次工藝上的改良,都是極為慎重,兼顧了茶性各方面優勢,被市場完全認可了才會持續進步。而現在很多地方草率的工業化製茶,完全沒有能力封固住茶葉蘊含的山川靈秀之氣,極大地降低了茶葉的品質。所以作為一個專業茶人,起碼要對各種茶民國時期的製作工藝瞭若指掌,才能指導茶農,在手工與工業化之間找到最佳的結合點,既保證品質又完成數量。而且對專業茶人來說,不僅要有矇眼盲測的能力,還必須踏遍群山,不僅要找到原產地,還要找到原產地的核心產區,十大名茶是歷史的選擇,更是鍾天地靈秀之物,所以好的山川風水,和優秀的生態環境,是天生地養,不可複製的。核心產區不是人為設定,而是自然優勝略汰出來的。這些地方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在深山裡,交通不便,故而若要尋得好茶,就的下得了行腳的工夫。既然好茶都在深山,茶葉的種植和茶園的管理,就會困難,極度的耗費體力。那麼如何管理茶農,是一個非常耗時間的技術,要和茶農講感情,同吃同住,也要拉得下臉,嚴格抽檢,敢於拒收,哪怕有經濟損失。既要保持天然的原生態,儘可能使用豆餅、菜餅甚至農家肥,還要人工除草,不允許除草劑,因為如果上了除草劑,茶葉的根系都會受到汙染,根有時都是黑的,製出的茶澀度重且不轉化回甘,喉間掛澀不舒服。所以,尚好茶選茶標準裡,除草劑是第一天敵,絕不姑息。大家看到吧,對得起專業茶人,是真的費工費力啊,有時候觀察茶農挖山痕跡,或者親自刨開土層看根系的時候,真的和茶農沒什麼兩樣。但不這樣,怎麼會收得到好茶呢?

  • 2 # 湯姆貓和您一起聊娛樂

    愛茶的你必須懂的一些茶知識

    今天就讓我們來說說這些茶的小知識

    絕對靠譜實用!

    飯後馬上喝茶不能消食,反而會影響消化

    生茶陳放多久也不會變成熟茶,熟茶是工藝不是歲月

    所有的茶不是越新鮮越好,要退了火氣或者寒氣才養人

    Black tea不是黑茶,是紅茶,黑茶叫Dark tea

    菊花茶是花,不是茶

    不要相信第一道茶對身體有益的,洗洗更健康

    喝茶不會導致鈣流失,恰恰相反適量飲茶有利於鈣的吸收

    洞庭碧螺春產自江蘇洞庭山,而不是湖南洞庭湖

    安吉白茶屬綠茶類,而不是白茶

    大紅袍屬於烏龍茶,而不是紅茶

    茉莉花茶不是有花的才好,畢竟是茶不是花

    君山銀針屬黃茶類,而不是白茶

    烏龍茶就是青茶,它再烏也沒有黑茶黑

    北港毛尖、溈山毛尖是黃茶,而不是綠茶

    抹茶是特殊工藝的茶粉,不是磨碎的綠茶

    雲南月光白是白茶,不是普洱茶

    通常講的六安茶,不是綠茶的六安瓜片,是黑茶

    純料大樹茶不等於沒有拼配,拼配是絕對的,純料是相對的

    黑茶不是越老越值錢,100年前的垃圾,放到今天還是垃圾,所以品質很重要。

  • 3 # 老呂談茶

    我賣茶9年,自己選茶買茶5年,自己做茶1年,不敢說是專業人士,獻醜說下心得。

    1,口感。確定目標價位、目標區域後,就是口感對比,一般我們會自己去動手做一點茶樣、或者找可靠的樣品,再透過審評對比選擇茶樣。

    2,拼配需要。由於量的需要,一般我都是做拼配茶,這個時候單款茶的優點就不一定是最適合的,拼配相融、加分就是重點要考慮的。

    3,體感。順,是第一位的,如果口感很驚豔,但體感不順,這樣的茶是堅決要捨棄的。

    大概的這幾條指標是我選茶的主要標準,希望大家可以貢獻自己的選茶心得,讓我學習下。

  • 4 # 四季茗想

    專業選茶基本只需要四步:看、聞、賞、品。

    第一步看幹茶:條索整齊,色澤勻整,無過多碎末雜質的為上;粗細不一,色差明顯的為下。條索緊結,油潤光澤,色澤自然的為上;條索粗散,暗啞無光,色澤過於鮮豔,或者特別乾枯沒有活力者為下。

    第二步聞茶香:並不是好的幹茶都有香氣,很多陳年老茶,基本聞不到香氣,所以幹香它可以不香,卻不能香得亂。而開湯後,好茶的茶香是一定要有的,還有喝完茶杯後掛杯的冷香。首先要透過杯蓋聞熱香,浮香純正沒有令人不悅的氣味為上,熱嗅有酸、澀、焦等異味,香氣蕪雜為下。再聞茶杯冷香掛壁持久為上,難以持久者為下。

    第三步賞湯色:從色度、亮度、清濁度等方面,辨別茶湯顏色深淺、正常與否、茶湯暗明、清澈或渾濁程度。茶湯澄淨透明的為上;混濁不清的為下。全程湯色穩定,漸漸變淡的為上;沖泡幾道之後,湯色滑坡厲害,非常不耐泡的為下。

    第四步品滋味:茶湯下喉,對茶的真正考驗才開始。入喉順暢,香韻在口腔與鼻腔中停留時間長,舌面或口腔生津回甘強烈的為上;入喉有毛刺感,香氣不如茶湯在口中時強烈,舌面發澀,嘴裡好像有一層塑膠薄膜的粘膩感,這種茶湯必然有諸多問題,比如原料等級粗老,或者製作工藝不到位,或者倉儲溼熱等等。

  • 5 # 六堡茶微刊

    以廣西六堡茶為例:

    1、優質原料

    名優茶品都與其產地的獨特生態環境密不可分。所謂“好山出好茶”,好的六堡茶,它所在的自然生態環境也必定是好的,而且茶樹生長的過程中,不施化肥、不噴農藥,而是原生態的。

    原料的選擇,也有講究。不同季節的茶葉,幹茶中所含有的茶多酚、咖啡鹼、芳香類物質、糖類物質有所不同。春季的茶葉內含物質較為豐富,夏暑季的茶葉內含物質偏薄,而秋茶和冬茶則在香氣方面表現優秀。

    2、加工正常

    好的六堡茶,其採摘、鮮茶存放、殺青工藝、揉制、乾燥等每一個環節都必須在安全衛生的條件下進行,而且加工過程中的每一道工藝均是到位、符合相應規範的。

    如雨天採的茶,做出來茶味淡薄而且香氣闇弱。殺青不足的茶,臭青而且苦味偏重,茶質偏於淡薄。而堆悶、焗堆、渥堆等工藝,則是六堡茶黑茶質量形成的關鍵工藝。

    3、倉儲良好

    好的六堡茶,必然離不開良好的儲存環境。儲存得當,對六堡茶的後期陳化也有幫助;若是儲存環境不好,不僅對茶的色澤、口感等有不良影響,還會導致茶葉變質。

    六堡茶吸附性較強,為避免“串味”,應遠離雜味;乾溼度適度;適度通風,避免蟲害汙染;選用透氣性好的容器,如紫砂容器、坭興陶容器、竹木容器、藤編容器、甚至葫蘆、麻布袋、紙罐、軟紙盒等透氣性比較好的包裝。

    4、茶質表現好

    一款好的六堡茶,從外到內,都應該經得起考究。從專業的角度來評判,根據現代工藝標準的五項因子:外形、香氣、湯色、滋味、葉底,得分高者才稱得上好的六堡茶。

    其實,好的六堡茶,是相通的。

    無論從普通茶友感性的角度,還是從理性的專業角度來評判,好的六堡茶,總有相通之處。好的六堡茶總會使品茗者愉悅,無論口感,還是體感。因為,茶友喝到好的六堡茶時,自然會讚不絕口;好的六堡茶,身體也會“說話”。

  • 6 # 蘇北大董

    關於茶葉應該怎麼選,我有自己的觀點,供大家參考:

    怎麼選茶,首先要了解茶,中國茶文化是經過幾千年來沉澱下來的,文化底蘊深厚,不是一兩句話可以概括的,茶葉大概可以分黃茶、白茶、黑茶、青茶、紅茶、綠茶等主要茶系,要想選好茶,還需要理解這六大茶系的代表名茶:

    黃茶的代表茶霍山黃芽;白茶的代表茶有福鼎白毫銀針,白牡丹;黑茶的代表茶有云南普洱,湖南黑茶,四川邊茶等;青茶代表茶有武夷巖茶,安溪鐵觀音,鳳凰水仙等;紅茶代表茶祁門紅茶,雲南滇紅,金駿眉等;綠茶代表茶西湖龍井,黃山毛峰,南京雨花茶等。

    明白了這些茶的種類,還需要去了解各地的生活習慣。華東地區的人們一般喝綠茶像是西湖龍井,碧螺春,南京雨花茶等;華南地區的喜歡鐵觀音,烏龍茶等;西南和西北地區的喜歡普洱,各種緊壓茶等;華中地區的喜歡綠茶和黑茶等;華北和東北地區無產茶區,反而喜歡更為廣泛,幾乎什麼茶都喝,全憑個人喜好。

    搞清楚了這些茶的分類和代表茶之後,關於怎麼選茶可是個大學問。初喝茶的就不要去研究怎麼選茶了,只買大品牌、專業店就可以了,沒有個三五年的喝茶經驗,說了你也領悟不出來。老茶客怎麼去選茶想必我這裡也不需要班門弄斧了吧,一千個老茶客有一千種自己的選茶之道,在這裡我只分享自己的選茶心得,至於初級的看條索,聞茶香,觀茶湯,品茶味都大家都會,在這裡就不去囉嗦了,我選茶基本都是用不同溫度的水去泡相同一款茶,觀察、品嚐茶湯不同的變化,一定會得到結論:這款茶是否手工,是否機器,是否摻假,是否農藥,是否香精是否有機,在不同溫度下也會原形畢露,想要遁跡匿影已經是不可能的了。

    至於選什麼種類的茶這還需要看個人的愛好和喜歡的口味,也分割槽域生活習慣,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歡迎朋友們在下方關注留言點贊轉發,我會和關注留言點讚的朋友一對一的交流,共同發現好茶,喝到適合自己的好茶,也祝願我們的茶文化源遠流長,希望更多的好茶走進我們的生活。

  • 7 # 味盦

    淘茶

    我去茶博會淘了一圈茶,沒淘到。這在意料當中。自從逛過兩次茶博會後,我就對茶博會失去了信心。

    這是我的第三次。

    不是茶博會無好茶,是龍蛇混雜,淘出好茶真如淘沙。時間成本太高了。

    我對所有博覽會有後天養成性對抗,不知是否是病。

    讀書時,博覽會上買過一雙鞋,牛皮,磨砂,線條硬朗,十分好看,穿在腳上,頭是揚起的。

    第二天,鞋破了,事實告訴我,牛皮是工業紙板磨砂的,穿在腳上,腦殼是耷起的。

    還買過一套四卷本《金庸武俠全集》,字小,紙薄,看的過程是校對過程。花了很多時間,校完了。

    書還在,糙一點,也算充實當年讀書樂趣。想想有點對不住金大俠,至今未買過一本正版金庸武俠。

    賣茶,與山頭、茶廠合作,有時一款茶反覆試,不同時間,不同水溫地試,以期找到一款好茶,很耗時間。以這個時間尺寸衡量,茶博會就更難了。

    拋開一眼差的茶品,再選擇也是龐大的工程。

    一個展位,一堆茶樣,一款款喝來,都喝飽了,可能還不見入眼之茶的影子。而這個淘選過程可能是一個小時,兩個小時,甚至更長,運氣不好,喝一天,選不了一款。

    陌生的環境,茶老闆和趕茶博會的人資訊很難對稱,是一個主要原因。

    如果茶老闆隱藏得夠深,你基本上是被宰的羔羊了。如果你對茶有精準的認識,茶老闆也會給你一個適合你的茶。

    人和茶是匹配的。你選茶的過程,正在一步一步與你本身匹配。

    對茶的瞭解度很重要。問的問題不一定深,在於對正在喝的茶的判斷方向對不對。這成為茶老闆做選單的依據。

    茶裡設定隱藏選單和其他行當一樣,配方是以匹配度確立的。你知道得夠多、夠深、夠品位,那配來的茶會完全不一樣。

    不是別人不想賣好茶,是好茶也得配知味之人,寶馬配英雄呀。常常可遇上給了好茶,卻如八戒遇見人參果般的結局。知音重要。

    她和粉絲是兩碼事。知音在於茶、買茶人、賣茶人在一個共同基點,彼此能會心一笑。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對牛彈琴,牛和琴都很痛,也不會有結果。

    星巴克又有幾人喝過隱藏的小杯,更不要說隱藏的紅眼睛、綠眼睛、黑眼睛了。去一家古玩店,眼光落在新貨上,老闆也不會把壓箱貨拿出來。

    淘字有意思。有種尋覓知音的苦心,很難的感覺。又飽含樂趣。

    認識到這些,就知道淘茶定是一個高難度的活動,極其難。難點更在於有人的參與,有了博奕,還可能是一樁樁零和博弈。

    居於這種情況,能夠掌握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實踐經驗,就顯得至關重要了。

    由於茶難於用量化來定好壞(作理化分析是可以得出百分比的,但由於個體的感受不一,這種成分依據作標準也會出現不同結果),淘就尤顯樂趣,這是體力、智力、直覺的較量。

    淘古玩,不僅僅要基礎理論和經驗支援,更是體力、智力、直覺的考驗。很多人說古玩不賣假貨就好了,其實這正是古玩魅力所在。這是九龍兄給我說的好古經驗。

    同樣的,茶中真假也讓人迷迷糊糊,很多人只知大概,無從分別真假。

    80年代,有人買到過柳葉作的龍井。

    我們老家,有人買到過黃荊葉作的毛峰。

    這就是沒最基礎茶知識造成的。一泡,一喝,就可別真假。(茶葉邊緣是呈鋸齒狀的,16-32對齒。只要喝過茶,茶滋味是易辨的。)

    這些都只可算常識。

    所以我一直強調常識重要。先基礎再深入,就不會被別人忽悠。居多人卻只一笑。不笑不足以為道嗎?

    博覽會上有好茶嗎?

    有。

    在一個陌生環境裡,作為一個隱藏選單存在,需要你以知識,蒙養,品味和購買力來觸點。只要你夠得到,隱藏選單有時會自動彈出。

    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的。準備好的,可以試一試。我其實準備的不好,但我有一個準備好的人,綺綺。

    綺綺於茶是一個準備的很充分的人。

    淘茶,先成為一個有準備的人,再找個對的店、對的人,基本就把太孬之茶篩選在一邊了,這樣成本就低多了。世間事,大抵如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經濟和教育有必然關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