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考古者說
-
2 # 血祭軍鑑
雍正忙碌,無暇分身,出紫禁城次數都有限,他想出去玩就不能,因為他勤政,所以叫人畫他出去玩的樣子,也可以說是一種望梅止渴,自我安慰的方法。行樂圖中不僅有他穿漢服的樣子,還有道服,僧服。
在雍正行樂圖中,雍正皇帝化身各種身份,或為古代文人雅士或是神話人物:如彈琴的高士、乘槎的仙人、採菊東籬的陶淵明、獨釣寒江的老漁翁等等。
-
3 # sunflower197
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公元1678年—公元1735年),滿族人,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第四子,是清朝入關後第三位皇帝,1722—1735年在位,四十四歲登基,年號雍正,死後葬於清西陵之泰陵,諡號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廟號世宗。雍正在位期間雖不長,但是堪稱一位工作狂。他十分勤於政事,不論什麼時候,都不肯懈怠自己的公務。甚至在自己辦公的桌案上還刻有“不逸”二字,正是勉勵自己不貪圖安逸,應該時時刻刻為國家著想、為百姓著想,可見其雍正皇帝的勤政愛民精神。雖說雍正皇帝是出了名的嚴於律己,不過偶爾也是會有一些小娛樂的,畢竟勞逸結合才對嘛!清朝著名宮廷畫師郎世寧將雍正皇帝的一些平日裡遊玩的小景給繪了下來,於是便有了《雍正十二月令行樂圖》,如下:
正月觀燈 一管纖毫舊未呵,待題正月恰正歌。 人生頗喜披襲冷,又被春燈過眼波。
二月踏青 萬物將期草木溶,取來蘸取杏花中。 嫌君圖卷層巒少,不會遍山灼灼紅。
三月賞桃 天地多情且復甦,尋青踏馬意多徐。 相逢就借東君便,一詠一懷正當塗。
四月流觴 詩情新媚更詩餘,便傘褶裙總晏如。 群卉亦知朝節氣,同人緩緩過長居。 五 月競舟 江閣登臨頗欲勝,中都子弟冶遊成。 盛朝已附屈原老,競看龍船載妓新。
六月納涼 就人新暑似江南,半蒲煙光嫩不含。 得便畫舲聽雨去,詩懷夜宿到吳山。
七月乞巧 年光欲看已青青,又度天孫河鼓星。 我獨愛君山藐漢,中原相望氣何森。
八月賞月 壯月江潮久不平,何為驅扇畫流螢。 我來即是弄潮者,幾個中年不靡聲
九月賞菊 天地才生顏色老,人間詩客倍春思。 茱萸一插豪情在,坐久峰巒竟不歸。
十月畫像 金風待振秋蟬咽,玉露樊籠都唱歇。 誰種無聲菊滿山,使之煥發於朝野
十一月參禪 尋山老道韻頗如,筆致蕭嚴待客詁。 既在人間蟄守久,轉承意興竟全無。
十二月賞雪 格物於今又一開,千門萬戶雪相埋。 題詞見冷心情下,已素嬰孩何必猜。
從以上十二幅圖中可以看出雍正皇帝一年中春夏秋冬十二個月中每個月不同的娛樂方式,可見帝王生活也還是蠻豐富多彩的嘛!不僅如此,雍正皇帝還喜歡化裝,他有好多化裝的影象傳世,穿道裝的、穿洋裝的、穿漢裝的。道裝的是頭戴假髮套,身穿氅衣,項系圍巾,漢裝有犁耕的,有看書的,有射鳥的,有撫琴的。 從保留至今的許多雍正帝畫像中都能看出來,雍正愛身著漢服扮演鄉里林間的隱士,還戴著假髮表演外華人或者喇嘛。雍正除此之外,還特別喜歡狗,他親自給它們賜名,他最喜歡的兩條狗就叫“造化狗”和“百福狗”。雍正帝對把玩鼻菸壺也是喜歡的緊,雍正時期的鼻菸壺多為黑色或黑釉做底,用黑紅勾勒,形成了一種古樸莊重的特殊風格。至於鼻菸壺為啥大多都是燒製成黑色的呢!也是因為雍正最喜歡的顏色也就是黑色,雖說帝王都以黃色為象徵身份地位的顏色,可雍正特別喜歡黑色。
傳聞雍正爺也特別好色,或許是有幾分依據吧!不過他的後宮妃嬪也不少,每天也要忙著翻牌子。要說“皇帝”這個職業雖說忙歸忙,卻也多姿多彩著呢!
-
4 # 影視小小小俠
雍正是一位勤於政事的好皇帝。雍正在位13年在奏摺上的批字就達1000萬字,並且寫書達500多萬字,平均每天批閱奏摺十件,他不同於自己的父親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熱衷於下江南,和常去承德避暑山莊,因此也沒有時間花在娛樂上面,但是他還是有自己的兩點喜好:一是親自參與設計和製造各式各樣的鼻菸壺,二是cosplay各種奇裝異服,也算是娛樂吧。但是真正以近似娛樂方式與大臣之間的溝通及來往奏摺,雍正恐怕要屬於皇帝中第一人了。
回覆列表
或許雍正皇帝才是中國最早玩cosplay的人,《雍正王朝》裡邊雍正皇帝帶上大家假髮坐著讓西洋傳教士給自己畫畫的片段,其實也是真實存在的。
乾隆皇帝評價他爹時曾經說過,"敬惟我皇考世宗憲皇帝……居潛邸時,常以圖書翰墨自娛",可見雍正皇帝確實是富有娛樂精神的。
那麼雍正皇帝玩cosplay真的是僅僅出於好奇和好玩嗎?可能真的不是。
崛起於白山黑水之間的滿族入主中原之後,充分汲取了他們的前輩蒙古人的教訓,努力的去以一種開放的態度去吸收漢民族的長處,對待漢文化總體採取了一種平和的心態。
從皇太極時就已經開始努力倡導儒家思想,清王朝的歷代帝王同樣也是尊重儒生,努力的吸收漢文化以穩固統治。
但是"夷夏之防"在漢人眼中大過天,再怎麼學習漢文化,清王朝的統治者也改變不了是漢人眼中的"夷人"的事實,所以貫穿整個清王朝的統治,就會發現怎麼樣來處理滿和漢之間的關係,一直是讓清王朝上層(包括位居高層的漢人)頭疼的問題。
到雍正皇帝這時候,他為了更好的處理滿漢關係,專門寫了一篇《大義覺迷錄》,大講民族認同,總的來說大概有以下幾個方面:
1-天下之大,有德者為王,秦王朝之所以可以建立,是因為內地漢人中沒有有德者,所以外來的有德者南下入關,坐擁天下。所以誰能得天下和他的民族是沒有關係的,主要看有沒有"德"。
2-在處理漢民族和少數民族關係的時候,摒棄"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觀點認為少數民族和華夏漢族只是籍貫的不同。
3-批判那些強調"華夷有別"的人,當今天下統一,大家是一家人。
4-強調在清王朝的統治下大家多幸福,強調國家認同,而非民族認同。
所以在雍正的強調之中,人和人之間的族別其實是不重要的,雍正皇帝之所以選擇扮作西洋人,可能也是為了將這種族別的觀念模糊掉。
另外康熙皇帝是十分喜歡西洋人的物件的,對這些東西十分感興趣。
所以在康熙皇帝對各位小皇子的教育中,不可避免地會摻雜進西學的內容。
雍正皇帝從小就在宮中接受著最嚴格的教育。
康熙皇帝甚至將他最喜歡的幾個兒子帶在身邊,比如說在傳教士白晉的書信中就曾經提到過康熙皇帝專門把皇長子、三子和四子帶在身邊接受教育,不讓他們受到任何細微的不良影響。
相比於其他的兄弟,雍正的出身似乎並不太好,他的母系不像其他的兄弟那樣是名門望族,或許從他小時候就開始對他造成一種自卑心理,十分想獲得康熙皇帝的讚賞。
因此,在雍正當了皇帝之後,或許在努力地模仿自己的父親康熙皇帝。
這可能也是雍正皇帝十分樂意於接受西方風格的原因。
17世紀的法華人認為假髮是最華麗最宏大和珍貴的道具,可以讓人獲得像雄獅一般的風采,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在出席公眾場合的時候,就一定要帶著一頂假髮。
同時貴族男性也喜歡在公開場合佩戴假髮,因為許多貴族都是禿頂,所以戴上假髮可以讓他們緩解"地中海"的窘迫。
所以在當時在西方社會中,假髮被認為是社會地位和權力的象徵。
隨著傳教士的到來,想必是他們也把這種西方貴族們流行的潮流帶給了東方皇室,在這種情況下,雍正皇帝可以接受假髮也是比較容易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