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波濤洶湧的小書童
-
2 # 丘V山
李鴻章和曾國藩是是師生關係。李鴻章一生都以曾國藩的學生自居。對曾國藩敬佩有加,繼承曾國的為人處事之道。曾國藩與李鴻章的父親為同一年的進士。論輩分曾國藩事李鴻章的長輩。
-
3 # 流逝的琉璃歲月
曾國藩和李鴻章都是晚清時期的名臣,他們都是封疆大吏,都是參與到洋務運動之中的大臣,兩個人之間有很強的聯絡,有紛爭也有支援,有師生情誼也有同級關係,兩者之間的關係頗為複雜,曾國藩和李鴻章的父親是一代人,他們兩個是同年中榜的,所以有童年之誼。在李鴻章困難的時候他投到了曾國藩門下,當時的曾國藩已經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了,而正是曾國藩的提攜,才有了後來的李鴻章。
但是後來兩個人的關係開始發生了變化,主要是因為他們所代表的不一樣,李鴻章最後的官位越做越高,已經到了和曾國藩平級。他們都有自己的利益,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他們不得不相互之間爭鬥,這就產生了矛盾,兩者之間產生爭鬥在所難免。
但是他們兩個又都是洋務運動的領袖人物,所以兩個人之間也有共同的敵人,那就是保守派,為了和他們之間進行鬥爭,兩個人之間有不乏相互合作,這樣兩個又有共同的利益關係。因此兩者之間的關係複雜,可以說是亦師亦友,也是亦敵亦友。
-
4 # 劉國良7358
曾國藩是李鴻章的老師兼領導。
李鴻章是一生都以曾國藩的學生自居,對曾國藩敬佩有加,繼承了曾國藩的衣缽。曾國藩與李鴻章之父李文安是同年進士,所以輩分上曾國藩高李鴻章一輩。
李鴻章科舉以後就投到了曾國藩門下做幕僚,二人情同父子,李鴻章在曾國藩的敲打指點下青雲直上。李鴻章為人聰明絕頂,才幹超群,為給大清續命真可謂鞠躬敬萃死而後已。性格上也是左右逢源八面玲瓏門生遍佈天下。
曾國藩一生奉行為政以耐煩為第一要義,主張凡事要勤儉廉勞,不可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禮治為先,以忠謀政,在官場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曾國藩的崛起,對清王朝的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李鴻章作為淮軍、北洋水師的創始人和統帥、洋務運動的領袖、晚清重臣,李鴻章建立了中國第一支西式海軍北洋水師,因其盡忠輔清,才幹了得而聞名。官東宮三師、文華殿大學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隸總督,爵位一等肅毅伯,追贈太傅,追晉侯爵。中國近代地方武裝淮軍的建立者和領導者。
參考資料
晚清重臣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之間的恩怨情仇
-
5 # 一合行知若
1.首先,明面上他們是師徒關係,曾國藩作為晚清重臣,在輔佐皇帝上很有自己的見解,李鴻章作為他的下屬也是弟子,有些理念直接師承於他。他們都有共同點,最讓大家津津樂道的就是都是功臣,都可以造反自立為皇帝,卻都衷心輔佐,沒有二心。
2.他們肯定也是朋友,忘年交。相信曾國藩第一次見到李鴻章,就被他的見識和談吐吸引,同時下定決心培養他。
3.說個主流的觀點吧,都是清朝大臣,都為腐朽沒落的清朝做過巨大貢獻。
-
6 # 黛玉晴雯子183
良師益友,亦師亦友的關係,曾國藩和李鴻章是晚清四大名臣中的兩位。曾國藩是李鴻章的老師,李鴻章深受曾國藩的影響,兩人都取得了卓越的功績,尤其在軍事上,曾國藩一手建立了湘軍,李鴻章則建立了淮軍,成為晚清戰鬥的主力軍。曾國藩學識淵博,心胸寬廣,尤其在儒學方面有極高的造詣。後人評價曾國藩: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師為相為將一完人。
李鴻章很有才能,對時局往往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個性要強,這樣的性格在官場中並不是好的品質,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這樣很容易得罪人。曾國藩很清楚自己學生身上的毛病,他用自己的言行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李鴻章,李鴻章自稱:“我從師多矣,毋若此老翁之善教者,其隨時、隨地、隨事,均有所指示。“
曾國藩,每每遇到大事都深思熟慮好久,經常猶豫不決,而李鴻章做事果決,雖然二人的行事風格不同,也產生過許多矛盾,也有黨爭,但這種師徒關係自始至終沒有改變。
-
7 # 史海釣客
李鴻章,字少荃。合肥人,兄弟八人其行二。父李文安,清道光三年 ,公元1823年生。六歲讀書,與道光20年,公元1840年中秀才。1843年為貢生。1844年,中舉人,1847年中進士在1845年時曾經受教於曾國藩門下。故,二人算是師徒關係圖為老年的李侯。其死後,諡號文忠,追封一等肅亦8紅
-
8 # 悠悠華夏五千載
曾國藩比李鴻章年長十二歲,算起來曾國藩與李鴻章是亦師亦友的關係,曾國藩不僅是李鴻章的老師,還是他的頂頭上司。
曾國藩與李鴻章都是晚清重臣,深受清廷倚重,二人都對晚清政局走向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在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中,曾國藩與李鴻章均列其中。
二十四歲的李鴻章考中進士,入京後遍訪名師。事實上在李鴻章未中進士之前,就與兄長李瀚章以“年家子”身份投在曾國藩門下,拜曾為師,之後李鴻章參加恩科會試,曾國藩為主考官,雖然李鴻章沒有考中,但是文采受到曾國藩賞識,稱讚李鴻章“其才可大用”。
之後李鴻章回安徽老家操辦團練,鎮壓太平天國運動,但是幾年下來,原本想成就一番事業的李鴻章被太平軍打的狼狽不堪、一敗塗地。
一八五八年年底,團練失敗、走投無路的李鴻章來到江西,決定重新投入曾國藩門下,曾國藩對李鴻章十分了解,深知他的才華,但是年輕時的李鴻章性情急躁又自視清高,若不是被太平軍打敗,想必也不會重新投靠自己。所以,曾國藩故意不見,李鴻章便找人說情,曾國藩對遊說的人說到:“李鴻章志大才高,我這裡只是一條淺溝,容不下他這條大船,他何不回京供職呢”?經過一番軟磨硬泡,李鴻章終於進了曾府,成為幕僚,其實曾國藩並不是不想用他,只是想要打擊一下他的傲氣,讓他更加成穩。
李鴻章能有後來的成就,離不開曾國藩的教導和提拔,李鴻章的思想、性格以及生活習慣都受到了曾國藩的影響,李鴻章曾說:“吾從師多矣,毋若此老翁之善教者,其隨時、隨地、隨事,均有所指示,獲益匪淺”。而曾國藩生性謹慎,遇到大事需要決斷之前必然要徵詢李鴻章意見,二人真正做到了“名為師徒、實為良友”的地步。
-
9 # 銳哥娛樂
李鴻章一直都以曾國藩的學生自居,所以李鴻章和曾國藩是師生關係,並且李鴻章也是在曾國藩手下發的跡。
最先開始李鴻章因為科舉不順而回到老家,後太平天國運動爆發就在家辦團練,但是混的一塌糊塗。沒辦法,只能由大哥李瀚章引薦進幕府上班。曾國藩聽說李鴻章有一股年輕人的懷才之傲氣,便有心敲打李鴻章一番,於是拖延時間以磨礪李鴻章,不過最後李鴻章還是順利的到了曾國藩手下做事。此後,李鴻章憑藉不遜於曾國藩對事情的見解和卓著的才氣逐漸得到重用,並且和左宗棠一起被當時的清政府的實際掌控者慈禧皇太后所倚重,成為洋務派的代表人物。
所以說李鴻章是在曾國藩手下被堪以重用,而且也是李鴻章的老師。
-
10 # 大江小魚兒
曾國藩(1811-1872)、李鴻章(1823-1901)兩人因巨大貢獻同時被列為晚清四大中興名臣之一(分別是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二人關係錯綜複雜,伴隨著二人的經歷、地位在不斷轉換。
師生:曾國藩比李鴻章大12歲,曾國藩與李鴻章的父親是同年中榜的,有同年之誼。曾國藩成為一代權臣的時候,李鴻章還岌岌無名。李鴻章在困難的時候投到曾國藩門下,當起了曾國藩的幕僚。曾國藩也很賞識李鴻章,大力提攜,於是李鴻章開始青雲直上。李鴻章才思敏捷,勇於表現自己,也容易得罪人,被曾國藩評價為志大才高。首先,這個評價很高,因為一般人被評價也就是志大才疏。但同時也是曾國藩對李鴻章的告誡,不能處處鋒芒畢露。
分歧:共事時間長了,難免會有矛盾,李鴻章不是那種逢迎拍馬之輩,要不曾國藩也會看不上他。二人在曾國藩要移軍祁門和彈劾李元度兩件事情上發生了嚴重分歧,難以調和。李鴻章暫時離開曾國藩。曾國藩大營隨後遭到敵人猛攻,差點陷落。曾國藩因此認為李鴻章不可共患難。
迴歸:1861年,在胡林翼的勸說下,李鴻章回歸到湘軍。曾國藩派李鴻章組建淮軍,李鴻章很快把淮軍建立了起來。曾國藩擔心淮軍力量薄弱,把湘軍幾個營抽調給李鴻章。李鴻章在上海擊潰了太平軍,此時二人關係不錯。在攻打天京時,李鴻章故意遲到,讓功給曾國藩,讓他先攻進天京。
分道:李鴻章力量迅速壯大。攻克天京以後,曾國藩因懼怕功高蓋主,解散了湘軍,李鴻章卻引進西方武器武裝自己的淮軍。
政敵:李鴻章官越做越大,最後幾乎與曾國藩平齊,終於兩人在朝堂上爾虞我詐,開始對立,成為政敵,也是勢均力敵造成的。
曾國藩逝世後,李鴻章還是把曾國藩認作自己的師父,送輓聯:師事近三十年,薪盡火傳,築室忝為門生長;威名震九萬里,內安外攘,曠世難逢天下才。
總體來說,兩個人共事的幾十年裡,分分合合,有教導、有合作、有爭鬥,這也是很正常的關係。
-
11 # 虞姬的琴
曾國藩是李鴻章的老師兼領導。
李鴻章是一生都以曾國藩的學生自居,對曾國藩敬佩有加,繼承了曾國藩的衣缽。曾國藩與李鴻章之父李文安是同年進士,所以輩分上曾國藩高李鴻章一輩。
李鴻章科舉以後就投到了曾國藩門下做幕僚,二人情同父子,李鴻章在曾國藩的敲打指點下青雲直上。李鴻章為人聰明絕頂,才幹超群,為給大清續命真可謂鞠躬敬萃死而後已。性格上也是左右逢源八面玲瓏門生遍佈天下。
曾國藩一生奉行為政以耐煩為第一要義,主張凡事要勤儉廉勞,不可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禮治為先,以忠謀政,在官場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曾國藩的崛起,對清王朝的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李鴻章作為淮軍、北洋水師的創始人和統帥、洋務運動的領袖、晚清重臣,李鴻章建立了中國第一支西式海軍北洋水師,因其盡忠輔清,才幹了得而聞名。官東宮三師、文華殿大學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隸總督,爵位一等肅毅伯,追贈太傅,追晉侯爵。中國近代地方武裝淮軍的建立者和領導者。
參考資料
晚清重臣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之間的恩怨情仇.臺北時間[引用時間2018-4-4]
-
12 # 午夜夢醒18
領導與下級,恩師與學生。李鴻章起家是靠曾國藩湘軍攜助後,而獨創淮軍。後以滅太平軍、剿殺捻軍而累遷成封疆大吏。李鴻章終身以師長、家長般對曾氏感恩戴德。
-
13 # 方戈的世界
李鴻章和曾國藩的關係肯定是不一般的,而且還很不一般。具體是怎麼回事呢,且聽xiaoZ緩緩道來:
那一年,是1845年,此時的李鴻章23歲。他第一次遇見了將要影響他一生的男人――曾國藩。23歲的李鴻章從此“勾搭”上了曾國藩,就有了以後投奔做了曾國藩幕僚的故事,李鴻章是學生,而曾國藩是老師。曾國藩這個人有一特長,就是善於相人,他對這個機巧靈敏、記憶力超常的學生自然是青睞有加的,而且曾國藩和李鴻章的老爹是同年的進士,這就相當於侄子輩的關係了。曾國藩是老師,並且在清朝的官場上走在李鴻章的前面,他對李鴻章也多有提攜之恩和教導之情。李鴻章沒地方去了,就投奔曾國藩做了幕僚,在湘軍裡面做事。曾國藩也不遺餘力的幫助他,當然要數1860年幫助李鴻章建立了自己的軍隊――淮軍,李鴻章也迎來了自己人生的轉折。從此,李鴻章也走上了快速發展的道 路,而且在李鴻章的建設下,淮軍的戰 鬥力迅速提升了上來,淮軍建立之處, 多少是和湘軍比較想像的,畢竟李鴻章 出師於湘軍,但還有有所差別。也就是 李鴻章和曾國藩性格的差別,導致了他 們帶領的軍隊之間的差異。也就是曾國 藩多少有點儒家的理想主義,而李鴻章 走的卻是徹徹底底的實用主義。
3. “師事近三十年,薪盡火傳,築室忝為門生長;威名震九萬里,內安外攘,曠世難逢天下才”。這是李鴻章為曾國藩寫的輓聯,足見兩人之間的師生情誼。
只是曾國藩註定走在前面,而李鴻章是接續者。從太平天國事件以後,曾國藩到達了權力巔峰,開始走下坡路,而屬於李鴻章的時代才到來。
相對於他們那個時代來說,曾國藩是古老的尾巴,而李鴻章是現代的雞頭。
-
14 # 影視愛好者2019
曾國藩和李鴻章都是晚清時期的名臣,他們都是封疆大吏,都是參與到洋務運動之中的大臣,兩個人之間有很強的聯絡,有紛爭也有支援,有師生情誼也有同級關係,兩者之間的關係頗為複雜。
曾國藩在61歲的時候病故,李鴻章是非常心痛的,寫信給曾國藩的兩個兒子以示悼念,並寫了輓聯。相信這個時候李鴻章是出於真心的,因為曾國藩是李鴻章的老師,他們之間有師生之誼,而曾國藩還對李鴻章有知遇之恩。
舉個例子說明下曾國藩對李鴻章知遇之恩
適湘軍三河新敗,需人孔急。因此,曾國藩對於招李鴻章入營襄助,甚為積極主動,但也深知李才高氣盛,還需再經一番磨礪。於是,他平時儘量讓李鴻章參與核心機密的討論,將其與胡林翼、李續宜等方面大員同等看待;當時,湘軍幕府中有不少能言善辯之士,如李元度、左宗棠等,曾國藩經常有意無意讓他們與李鴻章爭口舌之長,以挫其銳氣。至於曾氏本人,更是身體力行,以自己的表率來影響李鴻章。如李愛睡懶覺,曾則每日清晨必等幕僚到齊後方肯用餐,逼李每日早起;又李好講虛誇大言以譁眾取寵,曾多次正言相誡:待人惟一個“誠”字。每當遇到困難和挫折,曾則大談“挺”經。如此苦心孤詣,使李鴻章的思想、性格乃至生活習慣都深受曾國藩的潛移默化。李鴻章自稱:“我從師多矣,毋若此老翁之善教者,其隨時、隨地、隨事,均有所指示”。又說“從前歷佐諸帥,茫無指歸,至此如識指南針,獲益匪淺。”而曾國藩的評價則是:“少荃天資與公牘最相近,將來建樹非凡,或竟青出於藍也未可知。”
從這話就看出李是曾的學生且關係緊密。
曾國藩和李鴻章的父親是一代人,他們兩個是同年中榜的,所以有童年之誼。在李鴻章困難的時候他投到了曾國藩門下,當時的曾國藩已經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了,而正是曾國藩的提攜,才有了後來的李鴻章。
但是後來兩個人的關係開始發生了變化,主要是因為他們所代表的不一樣,李鴻章最後的官位越做越高,已經到了和曾國藩平級。他們都有自己的利益,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他們不得不相互之間爭鬥,這就產生了矛盾,兩者之間產生爭鬥在所難免。
例如太平天國失敗後,在湘淮軍的去留問題上,曾國藩與李鴻章採取了不同的做法。曾國藩在攻下天京後不到一個月,就將他統率的湘軍大部分遣散,當時,北方的捻軍起義正如火如荼,曾國藩不顧清廷責成他再顧皖省軍務的命令而毅然裁軍,固然是因為湘軍“暮氣已深”,更重要的是,曾國藩擔心功高震主,給自己帶來殺身之禍。而李鴻章則認為:“吾師暨鴻章當與兵事相始終,留湘淮勇以防剿江南北,俟大局布穩,仍可遠征他處”,他並進一步看到“目前之患在內寇,長遠之患在西人”,因此他主張保留湘淮軍的用意,不止於“靖內寇”,更在於“御外侮”,顯然比曾氏高處一籌。
但是他們兩個又都是洋務運動的領袖人物,所以兩個人之間也有共同的敵人,那就是保守派,為了和他們之間進行鬥爭,兩個人之間有不乏相互合作,這樣兩個又有共同的利益關係。因此兩者之間的關係複雜,可以說是亦師亦友,也是亦敵亦友。
-
15 # 麵條153032056
李鴻章的父親和曾國藩是同年進士,也就是同窗,這是父輩關係;第二,李鴻章是曾國藩的門生,也就是學生,有師生之情,第三,曾國藩對李鴻章有提攜,重要,成就他後來的仕途。
回覆列表
李鴻章少年才俊,以高考優等生的成績留在了北京。被曾國藩發現,這孩子文章好、思維敏捷,前途不可限量,給我做學生吧。
從此師生朝夕相處,從學問到做人曾國藩都傾囊相授,李鴻章一生的造詣都是在這個時期奠定的。這算是師生第一次相遇。
沒過幾年,爆發了金田起義,僅僅兩年時間太平天國席捲了半個中國。當時八旗和綠營兵已經腐爛到根,完全沒有能力抵擋太平軍。正值任禮部尚書的曾國藩在家丁憂,藉此機會,大義凌然的將練兵救國當成自己的首要任務,堪稱書生帶兵的典範,於是湘軍興起了。
此時的李鴻章在滿人福濟手下做幕僚(在曾國藩以前大清重臣基本都是滿人來擔任),幾次被推薦,幾次被拒絕,當時謠言滿天飛,李鴻章已經不能在家鄉立足了。後來雖然被授予了道臺缺,但也是虛職,沒有實權。
到咸豐8年(1858年),鬱郁不得志的李鴻章來拜見恩師曾國藩,曾國藩就把他留在了手下。雖然很受曾國藩的看重,但是也只是一個幕僚,沒有真正施展能力的舞臺。在追隨曾國藩這幾年中,曾國藩幾次上朝廷推薦李鴻章,因為種種原因,都落空了。當時的李鴻章已經38歲了,常常感嘆懷才不遇,慷慨蹉跎,虛度了半生。但真的是這樣嗎?如果李鴻章回顧人生的時候,他應該會非常感激曾國藩,感謝這一段學習經歷。在跟隨曾國藩這幾年,才是他人生最好的實驗學校,讓他一生受益無窮。
後期曾國藩的弟弟曾國權帶兵攻克南京城的時候,各方面的將領都嫉妒這天大的功勞,壞話謠言滿天飛,就連大名鼎鼎左宗棠也不能免俗,此時已經建立了淮軍的李鴻章沒有任何閒話,並且還幫助曾國權進了不少美言,感恩之情溢於言表啊。
李鴻章在情感上對亦師亦父的曾國藩都有著直接或者間接的依賴。在生活習慣上,李鴻章辦事的時候,桌子上從來不堆積公文,客廳裡從來沒有未接見的賓客,這就是完全模仿曾國藩的風格。李鴻章位高權重,待人接物常常很傲慢,只有對曾國藩,他才像兒子面對嚴父一般,畢恭畢敬。
可以說李鴻章在各個方面都在學習著曾國藩,也可以說曾國藩成全了李鴻章,給風雨飄搖的中國大清國留下了一位擎天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