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智慧溫室
-
2 # 綠水青山雪皚皚
一,選址很重要,離城市不能太遠,交通方便。二,經營定位要具體 ,有針對性。三,基礎設施要有特色,乾淨整潔,體驗要好。四,服務要好,產品質量要有保證,質優價廉。五,初始規模不宜過大,要適中,太小也不行。
-
3 # 鄉情小王
現在國家政府提倡農業發展,很多人都想著農村創業,但是在農村創業,看起來簡單,,做起來還是需要一些相對成熟的經驗。
農村創業,就出現了您提出的問題,怎麼樣才能做到穩,準,順!
怎麼樣才能穩呢,主要是看你在什麼地方,選擇什麼產品,這個需要根據當地需求,不要盲目的選擇,要求過大,投資過大,一定要先規劃好!找到一個最優的方案進行,這樣才能求穩!
在穩中找準!這也是在規劃中出來,比如說,你要種什麼?養什麼?還是說開個農家樂的?這些都需要去走訪調研,交通是否方便,產品是否暢銷,遊客是否願意來遊玩,這個就需要找準方向,才能求發展!
只有把穩,準做到位了,一切的進度也就變得順了!個人意見,謹慎採納
-
4 # 前瞻產業研究院
田園綜合體發展前景廣闊
田園綜合體是在城鄉一體化格局下,工業化、城鎮化發展到一定階段,順應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生態環境可持續、新產業新業態發展,以現代企業經營管理的思路,利用農村廣闊的田野,以美麗鄉村和現代農業為基礎,融入低碳環保、迴圈可持續的發展理念,保持田園鄉村景色,完善公共設施和服務,實行城鄉一體化的社群管理服務,拓展農業的多功能性,發展農事體驗、文化、休閒、旅遊、康養等產業,實現田園生產、田園生活、田園生態的有機統一和一二三產業的深度融合,為中國農業農村和農民探索一套可推廣可複製的、穩定的生產生活方式。
與美麗鄉村相比,田園綜合體具有明確的業態發展和社群重塑導向。田園綜合體以農業為基礎,企業承接農業,以農業產業園區發展的方法提升農業產業,打造農業產業叢集,無論是橫向的單一產業還是縱向的綜合產業。同時,田園綜合體融合現代城市文明與傳統鄉村文明,旨在建成城鄉一體化的新型社群。
推動田園綜合體建設,對於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加快城鄉一體化步伐、推動農業農村實現歷史性變革具有深刻的歷史意義和重要的現實意義,核心是提供了一個機制創新和融合發展的新平臺、新支點、新模式、新動力。
有鑑於此,在2017年中央一號檔案正式提出後,國家針對田園綜合體建設的政策步伐明顯加快,不僅出臺了相關試點政策,還針對田園綜合體建設提出了具體的補助措施和指導意見。在政策指引下,全國各地掀起了田園綜合體建設熱潮。
截至2018年底,中國共有18個省份26個國家級田園綜合體試點立項,具體包括美麗南方田園綜合體、醉美麥鄉田園綜合體、多彩長廊田園綜合體、朱家林田園綜合體、襄汾縣田園綜合體、花香果巷田園綜合體、五夫田園綜合體專案等。
從試點分佈省份所處的區域來看,東南沿海區域田園綜合體試點專案最多,佔比50%,其次是西南地區,佔比23%,中部和西北佔比較少。
總的來說,田園綜合體是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鄉村現代化和新型城鎮化聯動發展的一種新模式,是培育和轉換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推動現有農莊、農場、合作社、農業特色小鎮、農業產業園以及農旅產業、鄉村地產等轉型升級的新路徑,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特色主導產業將做大做強
從產業角度來看,田園綜合體將進一步做大做強傳統特色優勢主導產業,同時依託交通和網路優勢,不斷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建成高效的農產品集散中心、農產品電商平臺。一是透過進一步提質擴量,增強綠色優質中高階特色農產品供給能力。二是透過逐步打造特色農業產業帶,集中建設一批叫得響、有影響的區域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原料供應基地,打響農業生產的“地域名片”。三是透過加工園區化、園區產業化、產業集聚化,培育一批以技術、工藝、文化特色為核心競爭力的知名涉農企業。
從文化、生活、生態角度來看,田園綜合體將帶來農耕文化的復興,推動農民增收方式、農村生活方式、鄉村治理方式的創新,加速最佳化農村人居環境,提升農村風貌,促進農村生態宜居建設,打造“旅居+文創+新農村”的發展新模式。
-
5 # 種地哥張鵬
個人覺得田園綜合體應當是包括農業生產、農產品生加工、包裝、旅遊等一系列活動,是需要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
田園綜合體快、準、狠的發展個人覺得應該可以從以下幾點考慮。
1)立足農業,做好農業,農業是基礎,也就是說農產品的品質提升是最基礎的。
2)融入體驗式活動,給大家參與感,讓消費者有參與感,融入感。
3)需要有良好的規劃,按部就班的進行,使整個專案能良性、健康的發展。
4)需要強大的資金支援,因為田園綜合體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財力。
5)打造自己的品牌,做差異化競爭,增強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5)利用多種渠道進行宣傳,讓目標客戶群知曉。
-
6 # 自然農法養生
田園綜合體,要想發展得好,要做好下面三方面的工作。
第一,實現迴圈農業。事實已經證明,前幾十年所搞的大農藥,大化肥,這樣的農業,已經影響了土地的質量,影響了勞動者的身體健康,影響了消費者的身體健康,而且就經濟效益來說,也非常差,所以打造農業綜合體的第1步,就是要實現迴圈農業。
就好像上圖所示,迴圈農業,就要把動物養殖,植物種植,做成一個封閉的農業迴圈圈子。這樣的話,動物的產出,不僅有肉,蛋奶,其糞便尿液,同樣是一種產出,對於植物而言,會有更好的肥料,而植物的產出,就不再僅僅是糧食,瓜果,蔬菜,植物的各種剩餘物,都可以用來飼養動物,而且動植物的各種廢棄物還可以製成沼氣,沼渣,沼液又可以迴圈的農田裡去。
如果可能的話,建議大家去學習一下蔣高明教授所做的農業實踐,蔣高明教授作為中國非常出名的農業科學家,在迴圈農業方面,做出了實際的榜樣。
第二,農業綜合體,要把農業體驗加入到綜合體中,隨著中國城市化的推進,城市居民越來越多,這些居民,大部分時間生活在高樓大廈之間,對農業生活的各種體驗越來越稀缺,而建造農業綜合體,就要滿足越來越多的城市居民對農業體驗的需要。
農業體驗,要設計好層次,可以有簡單的採摘,還可以有大田作物的耕作。如果有可能,還要設計好讓體驗者像七八十年代一樣,讓他們去體驗從播種到收穫整個的全過程,這對於城市居民來說,非常有吸引力,而且對於這些體驗者的身心健康,有非常大的好處。
第三,農業綜合體的建設,還要把美麗農業的因素加進去,農業綜合體的服務物件,主要是針對那些日常不參加勞動的城市居民來說,對於城市居民來說,他們來體驗農業,來消費農產品,會特別注重所到之地的居住環境和生活環境,因此打造農業綜合體,不僅僅要有健康的食品,豐富的農業體驗,還要有優美的環境。
第四,農業綜合體的建設還要和服務行業對接,或者說引入服務行業的內容,既然農業綜合體的主要服務物件是城市居民,那麼這些消費者一旦走入這樣一個綜合體,他所需要的,就有健康食品,農業體驗,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各種生活和消費的需要,所以要把農業綜合體建設成城市居民一站式消費的地方。
上面就是我講的,如何建設好農業綜合體,實現農業綜合體,踏實檔案順利發展的4條基本途徑。
回覆列表
隨著當前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田園綜合體在建設過程中呈現能源資源浪費的現象,常此以注將降低建設水平,因此,對田園綜合體的可持續研究迫在眉哦。近幾年,節能環保技術迅速發展且趨向成熟,所生出的節能環保材料運用於各個行業,是有效解決資源能源緊缺、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策略。
建設田園綜合體是一個能源消耗量極大的過程,總體規劃作為田園綜合體建設的首要環節,是關係到田園綜合體發展目標和戰略佈局的綜合性階段,具有專業性、系統性等特點。若在總體規劃階段以節能環保理念指導田園綜合體專案建設的整體構思,構建田園綜合體在生產、生態、生活三個層面的理論支撐體系,不但可對節能環保材料進行二次利用與開採,解決生產、生活中能源資源緊缺問題,同時也保證了田園綜合體的整體生態環境建設同。因此,在順應中國可持續發展的戰略下,應將節能環保理念貫穿田園綜合體的前期總體規劃,包括農業規劃、園藝景觀工程規劃、溫室工程規劃、節水灌溉模式等專案的規劃,編制專案建設的具體方案,以最少的預算達到最大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
建設施工階段是田園綜合體建設過程中一個承上啟下的階段,對於落實上位規劃理念與規劃方案具有重要實踐意義。田園綜合體與其他用地建設要求不同,傳統的施工技術與方法難以滿足生態、節能、環保、迴圈的建設要求,需採用新技術、運用新材料來提高田園綜合體的經濟效益和環保效益,促進資源的迴圈利用,實現田園綜合體建設的節能環保革新。在天然能源技術方面,鼓勵在田園綜合體的建設施工過程中使用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利用新技術供給綜合體內的電熱用能,實現低碳迴圈的目的。在汙水處理技術方面,主張在田園綜合體內建設一體化汙水處理裝置,有效管理生活汙水、農業汙水,避免汙水及汙染物直接流入水域,改善生態環境叫。在新型建築材料運用方面,提倡在田園綜合體的居住、銷售、餐飲、觀光等功能的建築中推廣使用輕質、保溫、隔熱材料,提高節能效果。
“三分種,七分養”的俗語充分說明了養護管理的重要性,養護工作屬於田園綜合體建設工程的後續工作,合理的人力物力資源分配關係到建成後的田園景觀效果,具有較強的環保意義“叫。應將節能環保的手段、方式貫徹落實到後期運營管理的各個步驟,從根本上實現田園綜合體的節能環保效益。在田園綜合體的用水管理中,應想辦法實現第二水源的開闢],減少對園區內新鮮水的需求量。同時要回收雨水作為園林澆灌的天然水源,尤其是在幹早的天氣下,利用回收儲存的雨水灌溉田園綜合體內的景觀、農業用地,有效節約自來水,從而達到節能環保的目的“叫。在田園綜合體的養護管理中,要完善詳細的養護管理計劃。堅持“建管並舉”的措施,推進田園綜合體後期養護工作的日常性、季節性、科學性和系統性的統一。發現問題要及時處理,嚴格制定處罰制度,防止出現“重建輕管”的現象,保證專案成活養護期的養護效果。在田園綜合體的交通運營管理中,儘可能地多使用清潔能源交通工具,建設低碳交通體系。以電能、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資源構成公共交通體系,減少對田園綜合體的環境破壞。
如在溫室大棚區使用生態環保監測技術,管理人員透過監控平臺可以實時監測大棚區各項產品的生長引數,操控中央處理器根據各項資訊遠端自動控制相關裝置,同時省去了人工全天候值守管理的投入,有效降低勞動強度和生產成本;在溪田生態園區採取農業物聯網監控技術,從農產品生產種植的準備階段、培育階段和收穫階段,透過計算機等資訊終端實時查詢園區內各項農產品的生長資訊,用物聯網的技術來提高工作效率和精細管理水平,為園區內提供可持續發展的簡單實用的農業資訊化綜合解決方案。同時,在溪田生態園中還成立了專門的農機庫,將現代化農業機械推廣運用於農產品種植的各個階段中,以現代化清潔無汙染機械取代傳統的高汙染機械,實現農機節能環保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