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夢語連篇
-
2 # 煙色人生
謝邀、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和家人有分歧這很正常、尤其是在中國式的家庭裡面這種問題很普遍、如果對比對錯的話就是說三天三夜也說不完、不如不說順其自然更好、用最簡單的方式也許最適合孩子的成長、千萬不要把孩子想辦法培養成父母想要的樣子、這樣會適得其反、一句話沒有對錯只有因果。
-
3 # 一米紅唇
說實在的,和家人談論這個問題真心是鬥智鬥勇,誰說誰有理,但是也不是沒有突破口,首要的問題是哪一種教育方式是真的科學並且對孩子好的,比如李玫瑾老師的教育方式和心理講堂,家人都可以一起學習,共同討論,你的愛人是非常關鍵的,一起學習如果能得到他的支援,順服其他人就好說,畢竟夫妻才是占主導地位的,相信這樣去處理會更好一些!我是經常學習了發給老公看的,老公也很認同!一起共勉!
-
4 # 話裡話外的事
談到對孩子的教育,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家庭教育,確實是一個很讓人頭痛的事情,同時也是很多資深教育學者或專家,一直研究的課題。當然,今天我所談到的,只是關於孩子家庭教育的一點兒皮毛拙見而已啊!
首先要明確一點,在孩子教育問題上意見不一致是很自然的家庭教育現象。大多數人在教育子女時,通常都受自己父母的教育方法的影響。父親小時候對自己很溫和,自己當了爸爸後就容易寵著孩子;母親小時候對自己家教甚嚴,自己當了母親也不自覺地會給孩子設立很多規矩。因此,當配偶或家人的意見和自己不統一時,不要認為他們是在和你故意作對,或是對方想法怪異,而要看到各自家庭的影響。
其次,當發生分歧時,我們大腦中第一個跳出來的思想應該是:我們解決分歧的方法會被孩子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影響他長大後的家庭生活。因此,如果考慮孩子未來的幸福,夫妻雙方或者與家人在此時應該用靈活的、建設性的方法來解決分歧,而不是爭吵、冷戰,畢竟大家的意圖都是好的,只是方式方法不盡相同罷了。
第三,學會傾聽對方的理由,瞭解對方真實的想法,然後說服對方。例如,有個父親希望讓6歲的女兒學習跆拳道,可妻子認為女孩子不適合學太激烈的運動,堅決反對。丈夫透過平和的語言溝通,發現其實太太是擔心女兒受傷,捨不得。於是他就趁太太心情好的時候,帶著她參觀其他孩子的訓練,並和一些家長交談,結果太太很快消除了顧慮,爽快地接受了丈夫的建議。存在分歧和反對,是再正常不過了,因為人和人考慮事情的出發點不一樣,有效溝通才是正確的途徑。
第四,要控制情緒,學習妥協和忍讓,避免強力對抗,然後在恰當的時機進行彌補。例如,12歲的兒子因為貪玩,英語不及格,爸爸勃然大怒,給了他一個耳光。媽媽如果這個時候直接與丈夫對抗,很可能會使衝突升級,於是媽媽趕快將兒子拉到一旁,將父子分開。然後她跟兒子慢慢溝通,跟孩子訂立學習協議,再以此遊說丈夫,讓他向兒子道歉,從而一步步化解了矛盾。因為每個人在處理孩子的問題上,採取的手段存在很大差異,家庭裡的事情本身也不是光靠講道理來解決的,所以要懂得減少矛盾,化解不必要的衝突。
綜合以上幾點,我想說的是哪怕再相愛的,相處再和藹密切的夫妻,又或者相處再和睦的家人,有的時候總會有意見不統一的時候,尤其是在教育孩子這個方面上,有的父母或家人很容易達不成一致的意見。所以在私下爭論的時候,不必從細枝末節的瑣事計較,惹來彼此的糾結,應該從最終的那個目標討論,從而達成一致的觀念與意見。
-
5 # 河南開封杞縣008
直接上網際網路查教育的革命先兩家長看一下,補一下自身功課。理解了父母是第一任老師的責任後,再網上專家如果指導孩子學習導師,而不是教書先生!
回覆列表
謝謝邀請。孩子的教育是大事,如果家裡人教育觀念不一致時不能各唱各的調,這樣容易培養人格分裂的孩子。必要時要引進第三方,看看家長們的意見到底是誰錯了。加強學習不是哪一個人的事,家庭教育是一家共同學習的事。三四年以前,我的一個粉絲,她是一個小學老師,家裡的孩子判逆,父母管理觀念不一致,這個老師聽我講課時帶了個攝像機,當時嚇我一跳,還認為記者採訪呢,她說她講不動他先生出來聽課,說他們家最應該學習的是孩子的爸爸,爸爸是個小領導,不好意出門聽公益課,同意她錄回去自己學習。這個老師媽媽,是當時我的粉絲裡最用心聽課的媽媽,她的孩子和先生變化很大,後來一家三口單獨找我上小課。成功的人找方法,失敗的人找理由。相信你也能找到方法的,現在的網課那麼多,學習渠道那麼廣。統一思想的事一定有辦法。感謝信任,關注我們,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