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8
回覆列表
  • 1 # 半卷

    有趣的問題,我來說幾個案例。

    第一個,自我炒作,代表人物——陳子昂

    故事出處不清楚,我也沒找到。但是估摸故事應該是有的,陳子昂第二次科舉落第,正好碰見一個人賣胡琴,要價達到百萬,京城的王公貴族,富家商販都不敢問津,畢竟不清楚價格是否合適。然後,陳子昂花重金買下了琴。並且宴請長安貴胄,然後彈琴唱到:“一人我飲酒醉”(亂入了,這段沒有。)應該是捧著琴感慨到:“蜀人陳子昂,有文百軸,不為人知,此樂賤工之樂,豈宜留心。”說了摔碎了琴,並且把他的詩文分發給與會者(土豪啊!),從此陳子昂名氣蜚聲京城。這就是赤裸裸的炒作行為,當然家裡沒錢的別考慮這種方法。

    第二個,官運亨通,眾人附和,代表人物——上官儀 《舊唐書》記載了一段話:“(上官儀)本以詞彩自達,工於五言詩,好以綺錯婉媚為本。儀既貴顯,故當時多有效其體者,時人謂為上官體。”詩人要出名,不僅僅要有錢,還要有權力。有權了,你寫的文學作品在當世才能有影響力(後世就不好說了),簡單點就是你當官了,你寫的字,畫的畫,寫的書,都會有一堆人追捧。至於到底是喜歡你的作品,還是給你拍馬屁,嘿嘿嘿,鬼知道。而且,前倨後恭的事情,唐代也不少,參考唐人王播碧紗籠的梗。

    第三個,裝偽娘,代表人物——朱慶餘、張籍。老朱同志寫的最著名的一首詩有點偽孃的氣息(其實是男子作閨音了)老朱同志當年科舉,心裡忐忑不安,考慮到唐代文壇著名的韓愈當年科舉還是考了幾次,(看見報錄比之低)這樣忐忑實屬正常。於是寫給當時已經做官的張籍寫詩,人家不直接問我成績如何,而是用新婚女子口吻寫:“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這下戳中張籍要害了,張籍也喜歡男子作閨音,比如張籍寫過《節婦吟》(事實上是跟節度使表明自己忠於唐中央的心跡的,寫的比較委婉)。張籍精通此道,也就回復小朱了。在《酬朱慶餘》中,他寫道:“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豔更沉吟。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敵萬金。”

    潛臺詞,你放心吧!一定會被錄取的,結果,後來小朱果然中了進士。他的詩也入選了後人編修的《唐詩三百首》。

    第四個,干謁詩文。這就多了去了,唐代有寫干謁詩文的習慣,之前朱慶餘的作品也屬於干謁詩,但是太特立獨行,所以單獨拿出來說。還有就是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李白的文《與韓荊州書》也有干謁的性質。太多了,不勝列舉。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

  • 2 # 黑白歷史說

    唐代詩人求關注其實有好幾種方法。

    第一種,參加聚會,一戰成名。有點像擂臺比武的意思。最著名的應該是王勃寫的《滕王閣序》,便是在高朋滿座的聚會上,搶了孟學士女婿,這個第一男主角的風頭,即便當時的王勃也已經是小有名氣,可是卻透過這次聚會的這一篇駢文賦,讓王勃更是蜚聲海內外,讓當時唐朝的一眾文人才子對他佩服的五體投地,也因此被推舉為初唐四傑之首。

    第二種,遞名帖。唐朝允許考生在科舉前後拜訪考官,為的是可以讓考生展示出在考場未表現的才華。故而當時許多才子詩人,向當時主考官投遞名帖,以期能在接下來的科舉考試中得主考官的垂青。而名帖內容中,往往會用詩文來表述。朱慶餘便是如此,寫了一首《閨意》,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向當時的主考官張籍來投石問路。得到張籍的大為讚賞,後來朱慶餘果然金榜題名,這首《閨意》也被廣泛流傳下來。

    便是孫中山先生也曾向張之洞投過拜帖,對出張之洞的刁難上聯,而獲得張之洞的青眼有加。

    第三種,名勝古蹟題詩。被他人看到,從而廣為流暢。崔顥題詩黃鶴樓上,李白見後大加讚賞。竟言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要知道當時的李白詩才已經天下聞名,得詩仙如此讚揚,崔顥想不出名,不被關注都難了。

    黃鶴樓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 3 # 病殘詩人

    唐朝文人才滿肚,

    問用何法求關注。

    名勝古蹟遍遊歷,

    遍留墨寶題詩賦。

  • 4 # 詩道不孤

    古代以科舉入仕,但有些人寫詩可以,但你讓他正兒八經的考試,他可能不擅長。像大名鼎鼎的詩仙李白,從來沒有想過參加科舉。

    當時,一些道士、文人、術士流行隱居,用修行來抬高身價。因為終南山離長安比較近,很多人在終南山隱居,這其中就包括李白,這些人以隱居作詩來作為獲取功名的途徑。因此有個成語叫終南捷徑。

    當時的娛樂活動不像現在這麼多,一聽說有土豪一擲千金買了把琴,要彈給大家聽,整個長安都轟動了。第二天,大家絡繹不絕地趕到陳子昂指定的地點,陳子昂卻把胡琴抱出來,直接摔斷了。正當眾人驚訝不已的時候,陳子昂對大家說:“蜀人陳子昂,有文百軸,不為人知,此樂賤工之樂,豈宜留心。”意思是彈琴是賤活,怎麼好意思讓大家聽呢!我是高檔人士,寫有上百篇文章,但卻不為人知,這個世道難道真的是詩歌無用嗎?他把他提前謄抄好的詩文分發給大家。結果大家一看,還真不錯。至此一炮而紅。可能哪個主考官也聽說了這事,他再參加科舉,一下就中了進士。

    其實炒作這事,哪朝哪代都有,就看你玩的高階還是low。

  • 5 # 亦有所思

    杜甫就是最明顯的例子!

    讀書讀到差不多的時候,就要輕遊天下,這個輕遊是帶有明顯目的的,一是為了開拓眼界,增長見識,二也就是最重要的一點,交朋友!越多越好!而且這些人往往都會成為自己日後的人際關係網!

    同時期一起遊歷天下的人,都是和自己年齡差不太多的人。以後必然會成為同僚,成為朋友,成為援助。

    我們不難發現,佔古詩最大比重的不是抒懷,不是愛情,不是風景,而是應酬詩,社交詩。

    遊歷幾年之後,必然會取得了一定的名氣,或許大如王維,或許小如杜甫,但不論如何,最初的人際關係網已然形成。

    第二步就是直奔長安!接下來就是不停地投詩,投文,我們稱之為行卷。就像賈島不就是因為投詩入了韓愈的法眼麼?而那一首“畫眉入時深淺無”不也是這種流程下的代表作麼?

    如果之前在遊歷中幸運地闖出詩名,比如孟浩然,比如李白,那麼恭喜你了,會有無數高官顯貴爭著做你的引路之人。一塊錢的投入可以換來一個億的回報,人才投資或人情投資,深諳官場之道的他們從不吝嗇。

    如果你像杜甫一樣既沒有名氣,也沒有顏值,更沒有肯彎腰的習慣,那麼對不起了,唯一能做的就是不停地投遞簡歷,不停地參加各種酒局,沙龍,或者旅遊團,陪無數官二代或貴人吃喝聽戲,然後一首一首地寫一些讓人提不起興趣的詩作。

    總結開來,無非是,隱居,遊歷,交友,出名,進京,行卷,當官!

    而當官之前的所有行為,說穿了都是三個字

    求關注!

  • 6 # 笑聲30

    以李白杜甫為例。

    李、杜,中國最偉大的詩人 。其理想、志向、人格,與其詩篇一樣膾炙人口、流傳千古。

    而在“求關注”方面,李、杜又怎樣呢?

    李白曾致書韓朝宗, 書中道:“白聞天下談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於此耶!”李白,一個狂放不羈的人物,為何對韓朝宗如此奉承吹捧?原來,韓朝宗時任荊州大都督府長史(又任山南東道採訪史,治所在襄州),掌權一方,李白意欲得其垂青,書中也不遮掩其意圖:“願君侯不以富貴而驕之、貧賤而忽之,則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穎脫而出。”不過,李白的這封書信,並沒有得到韓朝宗的迴應;因此,“脫穎而出”的願望暫時落空了。

    此外, 李白還結識了一些重要人物,如玉真公主;公主是睿宗之女,玄宗之妹,在父兄當政的兩朝,其地位都很顯赫,她還樂於向睿宗和玄宗舉薦人才。李白後來受詔入長安,與公主有一定關係。而且,玉真公主和李白二人,都有學道修仙之舉;對道教的共同愛好,也許會拉近二人的距離。李白曾寓居終南山玉真公主別館,有詩,題作《玉真公主別館苦雨贈衛尉張卿二首》,他可能就是透過衛尉張卿

    結識玉真公主的。

    此外,賀知章(稱李白為“謫仙人”並向皇帝舉薦)、元丹丘(衛尉張卿之後再次向玉真公主推薦李白)等,也是李白“求關注”能利用的人物。

    李白“求關注” ,在玄宗天寶元年(742年)終於成功了。他奉詔入京,志滿意得,放聲而歌:“仰天大笑出門去,吾輩豈是蓬蒿人。”

    再看杜甫

    杜甫曾在京城長安困頓十年,不得見用;生活在屈辱中 ,“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其處境可見。“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是他的自我表白,直率地道出了他為了仕途,不擇早晚地求告和干謁,追逐著權貴富豪華麗的馬車。在寫給尚書左丞韋濟的詩中,他坦言自己的艱辛和窘境,同時,也將自身之長告訴韋濟,在《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中,他自陳文學才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賦料揚雄敵,詩看子建親。”此前,杜甫與韋濟已有交往,眼下,杜甫再作長詩,希冀韋濟能助一臂之力。韋濟雖讚賞杜甫的詩才,也曾在官僚集會的場合誦讀杜甫新作的詩章,但這並未能使杜甫的實際遭逢有什麼改觀。在生前,杜甫的文學名聲遠不如李白,所以,朝中的官員們不會很在乎此時人微言輕的杜甫所作的什麼詩歌。懷著不甘,杜甫還是期待著有朝一日命運的改變。

    他仍然在爭取,在寫給韋濟詩後的年月中,杜甫依然以自己的文才作為求進用的資源。

    杜甫決定向朝廷獻《三大禮賦》,分別為《朝獻太清宮》、《朝享太廟》、《有事於南郊》三大賦。緣由是來年朝廷要舉行隆重的三大典禮,獻享與祭祀。小人物杜甫,為朝廷大事進三大賦,其用心也不難理解。對於杜甫來說,抓住機會展示自己的才華應該是越來越迫切了。這一年,杜甫四十歲了,還沒謀得一官半職。

    據說,杜甫進上的三大禮賦,玄宗見之以為奇,於是召試文章,授以官職。開始,是讓他待制集賢院,幾年後,杜甫才獲得了一個小官職:先是河西尉(負責一個縣的軍務和治安),他不樂意;於是改為右衛率府胄曹參軍,職責是掌管兵器甲杖之類。

    這樣,杜甫總算步入了仕途。在詩人的一生中,這是一個最重要的轉折點。杜甫被“關注了”。

  • 7 # 鍾慧1

    《古詩人令人關注成名》淺譯:《七律》

    總必才華滿腹書,

    詩意好韻民口溜。

    聲名出軸官抬起,

    否自官重財氣粗。

    歌曲名紅要人奉,

    再好轎車也須油。

    無官無財名不旺,

    滿腹經倫總盡休。

    (笑視!敬請指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愛錢,其實就是愛生活的一種體現”你認同這句話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