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隔壁王伯伯
-
2 # 科學黑洞
本月初NASA的凌日系外行星巡天衛星TESS發現了一顆系外行星,這顆系外行星有兩點引人注目:一新發現的行星大小和地球類似,體積上比地球大20%左右;二是這顆新發現的系外行星,位於它母星的宜居帶內。這兩點意味著這顆新發現的行星可能是宜居的,甚至有可能誕生生命。
中心恆星TOI700是一顆紅矮星,在它的周圍存在三顆行星它們的編號分別為:
TOI700b:公轉週期10個地球日,是一顆巖質行星,類似於太陽系內的水星;TOI700c:公轉週期16個地球日,是一顆氣態行星;TOI700d:公轉週期37個地球日,是巖質量行星,位於宜居帶邊緣位置。其中TOI700d位於宜居帶靠近中心恆星的邊緣位置,距離地球大約是101光年。由於中心恆星是一顆紅矮星,因此它的宜居帶要距離自身較近。這顆新發現的系外行星接收到的輻射能,相當於地球從太陽那獲得輻射能的86%,這意味著這顆系外行星溫度上稍低於地球,但是也可以保證穩定的液態水存在。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被授予了三位天體物理學家,其中迪迪埃·奎洛茲(Didier Queloz)和(Michel Mayor)米歇爾·麥耶就是因為在1995年發現證明首顆系外行星而獲獎。二十多年過去了,人類已經發射了兩顆系外行星探測器,發現了數千顆系外行星。當然大部分都是不適合居住的氣態巨行星,而如果發現滿足距離我們較近、體積和地球相當、處在宜居帶這三個條件的系外行星就屬於重大發現了。
因為滿足這些條件的系外行星,都會成為未來人類新家園的候選者。而TOI700d就滿足這幾個條件,距離我們100光年已經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了。雖然宇宙中存在大量的恆星,但由於宇宙的廣度,恆星分佈的密度很低。距離我們最近的恆星是4.22光年外的比鄰星,當然在這顆恆星周圍也有處於宜居帶的行星。地球目前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但是隨著發展一些自然災難或者生態聚變等,有一天地球必然是不合適再居住了。即使沒有這些問題,太陽也是有壽命的,待太陽進入紅巨星時代,它的外邊緣就會達到火星軌道,地球屆時就會在太陽肚子裡運動了。當然這種情況的發生是在幾十億年之後的。
未來人類如果移居其它天體,太陽系內的火星必然是首選,之後就是土星和木星的一些大衛星,再之後就是比鄰星周圍的行星。而如果這些都沒得選,那麼人類就可以奔著這次新發現的系外行星飛去了。但是100光年的距離,按照現在的科技水平得飛200萬年才可能到達,想了一下人類文明從智人開始算才20多萬年啊!當然了人類飛出地球那一定是N年後的事情了,我們的科技水平會突飛猛進的,屆時可以透過可控核聚變技術加速,也可以嘗試著去發現或者“創造”蟲洞等。最後再說一點新發現的這顆系外行星TOI700d被其中心恆星潮汐鎖定,導致只有一面正對著其母星,那麼就會發生一種情況。這顆行星一半是高溫一半是極寒,這就是冰火兩重天。人類要想生存可能只能嘗試選擇在交界處了。
-
3 # 加點藍吧
該星球距地球101光年,大約是10個銀河系之遠。人類如何才能到達這麼遙遠的地方?這說到底還是空歡喜一場。
目前人類的速度最快也只有光速的10%,向上再提10%估計很困難。因此到達那個星球估計要上億年不止。
好在太陽留給地球的時還很寬裕,後面百代千代中可能會出現奇蹟。我們這些人從照片上看看,太陽系的行星就足夠了。
2020-1-9
-
4 # 彪哥55250
我當年在深圳打拼,經常搬家,每次搬家都有“我快要死了”的感覺。
請你相信,你如果要搬去那個星球的話,死就不單單是感覺了!呵呵。。。
-
5 # 科學船塢
又發現了一顆與地球相似的星球,但現在就說它是宜居星球,未免太早了一些。因為根據目前的觀測,雖然可以確定它是一顆岩石星球,以及它的個頭大小,但是無法分析其大氣具體成分,如果大氣成分以及當地土著微生物環境對人體是有害的,那也不是宜居星球,說它宜居,應該是可以直接搬過去住的。
這顆新發現的類地星球TOI-700d距離地球101.4光年,位於劍魚座方向上。其主恆星TOI-700是一顆紅矮星,紅矮星我們知道,它是恆星的一種,核聚變緩慢,表面溫度低,壽命長,比較的安穩。在這顆紅矮星系統中,人類已知有三顆行星:TOI-700b、TOI-700c、TOI-700d,TOI-700b也是一顆岩石星球,但距離主恆星太近,表面溫度太高,不會存在大氣層,所以應該是一顆與水星環境相接近的星球,TOI-700c是一顆氣態星球。只有TOI-700d位於宜居帶之中。
關於TOI-700d是否位於宜居帶中,之前曾有一件有趣的事情。
在主恆星TOI-700剛剛被發現的時候,NASA的研究員曾認為這是一顆與太陽相似的黃矮星,由於這錯誤的估計,使得之後發現的三顆行星皆不處於宜居帶中,大小也都估計錯了,後來,一位高中生在參與這項分析工作中時發現了之前的錯誤,科學家們又重新的修正了相關引數,最終確定這只是一顆紅矮星,因此最外面的那顆行星TOI-700d就處在宜居帶之中了。這位高中生真是年少有為啊!
模擬下的TOI-700d星球
目前根據凌日法找到的這三顆行星,只能得到它們的質量、體積以及是否是岩石星球等相關的資料,其它詳細的資料無法瞭解。
知道主恆星TOI-700是顆紅矮星,且在有觀測記錄的時間裡並未發生耀斑爆發的現象,說明這顆紅矮星還是很溫柔的。在已知中,紅矮星別看它小,但卻非常狂野,劇烈的表面活動會噴發出高能粒子流,從而摧毀離它較近的行星的大氣層,又由於這類恆星表面溫度低,行星只有離得近才有合適的表面溫度,於是就陷入了矛盾的境地,離得遠,太冷了,離得近點,又可能會遭受大氣層被剝奪的命運,還好,這顆TOI-700算是比較溫柔的了。
至於那顆類地星球TOI-700d,如今只是知道它的表面可能存在海洋、存在大氣層,以及初步知道其大氣的組成成分,知道它的質量是地球的1.7倍,半徑是地球的1.2倍,距主恆星2440萬公里。其它的就不知道了。
未來我們可以搬過去嗎?裝作很厲害的樣子說的話,我們沒必要搬過去,太陽系那麼大的地盤就夠住得了,地球待不下了,可以建造太空城市,可以在月球、火星上建立基地、大型城市,這都是可以的。如果現實一點說的話,101光年,太遠了,過不去。
就算以後可以過去了,這顆星球到底能不能直接住,還是問題呢,如果大氣成分不一樣,如果那裡的土著微生物對人類致命,這怎麼住嘛?
-
6 # 蛋蛋說科學
題中已提發現新行星適合人類居住,在此不做過多解釋。題中所提行星被命名為TOI700d,距離地球約101光年的距離。
一、速度限制
現在人造宇宙飛船在太空真空環境直線飛行最高速是11.4千米每秒,而光速是29.979萬千米每秒。按此距離此速度計算,現有所以先有技術不可能送我們到達新發現宜居星球。
飛船要200多萬年之久才能到達。
二、壽命限制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人類文明程度的不斷提升,人均壽命也在不斷提高。日本平均壽命達86歲之多,位居世界第一。但相對於漫長的100多光年距離的旅程來說,我們人類現在壽命還是太短太短了。在人生幾十年中,獨立且有行為能力的時間就更短。
但是,自1903年萊特兄弟製造第一架飛機上天到現在也僅短短217年。我們的科技發展速度日新月異。
以現有理論,如日後突破,多途徑可以實現人類行走於更廣闊的太空。
比如創造“蟲洞”來定點連線地球與其他星空座標、比如充分應用多維度空間輕鬆跨越時空、比如用更加精湛的技術利用核能提供大量能量來實現速度的飛躍提升。甚至新的現在從未被提及的理論的發現並深入理解驗證來創造出新的人類現在感覺不可思議的移動方式等等。
所以,現在來說,短時間內我們還無法搬到TOI700d星球;但相信總有一天,以我們人類的智慧,會掌握這種跨越百光年甚至更遠距離的技術。
回覆列表
搬過去?你想多了,人家距離是光年單位!飛過去早老死飛船上了,除非你有本事造個超越光速幾十倍的飛行物,或者可以空間跳躍滴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