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題。鄰居家的寶寶來玩。做的好像一個大哥哥一樣關心照顧他。自己弟弟他都不知道照顧也不懂照顧。感覺鄰居家的寶寶才是他親弟弟。現在不知道怎麼教育了。求解。
11
回覆列表
  • 1 # 你好媽媽

    感謝邀請!我想給你講一個故事其實,我們家倆孩子!我和弟弟,我倆相差三歲,小的時候有一次,母親在帶我倆下地去摘棉花的時候,因為我們年齡太小嘛!只負責在地頭看護好大人摘下的棉花就好!說是看護其實就是給我們個任務讓我們不至於亂竄亂跳找不到人,大人好安心勞動,我是女孩子天性安然,弟弟就不行了,在棉花邊上坐了一會就開始拔拔草、摘摘野花、撿塊石頭扔的遠遠的......自顧自玩的不亦樂乎!不一會居然還循著溝邊找到了一小撮蜒蚰(就是我們北方田野裡肆意生長的一種野果,狀如我們今天所吃的藍莓),對於那時的我們來說真不亞於“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呢!興奮不已!我膽子小不敢到溝邊去拿,弟弟就摘了來,握在兩隻小手裡,蜒蚰都快掉出來了,弟弟小心翼翼的捧著,現在想想,一個孩子的小手能盛幾個果子啊!哪怕果子再小!跟我說:姐姐你說我哪個手裡的蜒蚰多呢?我怎麼知道啊!但是急於吃到“美味”,我就隨手一指說:是這個!“嗯,那就給你這個吧!”弟弟把我沒指的那個手裡的果子給了我!“姐姐,我剛才比較了,看看哪個手裡的多!想把多的給你,你猜的不對。”好有愛是吧!正好母親經過我們身邊,看到這一幕,我看到了母親眼裡的淚花!

    也許給到你的這個故事有點離題,但是它反映的問題不少。

    你家寶貝一個四歲,一個兩歲,相差兩歲,也就是說弟弟降生的時候哥哥也只是個兩歲的小寶貝呢!你們有因為弟弟的降生而少了對哥哥的關注了嗎?有意無意的!兩歲寶寶可是會出現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呢!他為什麼會對別人家的孩子那麼周到,對自己弟弟不關心!哥哥是不是潛意識裡覺得弟弟搶了他的爸爸、媽媽,會下意識的嫉妒弟弟?繼而對自己的弟弟產生情緒?孩子的心裡可明白著呢!生活中你們有沒有告訴弟弟應該尊重哥哥,好吃的要一起吃、好玩的要一起玩?

    家有倆寶,當家長的就是一個“技術活”了!看你的了!

  • 2 # 全職二胎媽媽育兒

    我試著問一下:你想要哥哥多疼弟弟呢?就算我們成年人,不一定會做到疼自己的弟弟,況且,哥哥才四歲。

    一,分析一下孩子的心理狀態

    四歲的孩子本身就是一個需要愛,特別是父母的愛,由於二胎的出生,很多孩子在心裡是不接受家裡突然多出一個弟弟妹妹的。他覺得這是一個來和他爭寵的人,特別是有時候面對爭執的時候,父母會說:你是哥哥,你要讓著弟弟的時候。哥哥心裡是難以接受的。

    三歲、四歲的孩子從兒童發展心理學上, 他正處於一個反叛期。你家哥哥正好趕上這個時候還有個弟弟和他爭寵,他會表現的特別反叛,即你越讓他對弟弟好他越會不聽。

    二,父母的正確做法

    對於四歲的孩子,特別是有二胎的父母,更要關心大寶。甚至這種關心要高於二寶,最不可取的做法就是處處要求大寶照顧二寶處處讓著二寶。

    我比弟弟大一歲,發生矛盾的時候,我媽總是讓我讓著弟弟。我特別不開心,在媽媽不在的時候,我會偷偷欺負弟弟。

    所以,父母多反思一下自己平時的做法,是不是忽視了大寶。

  • 3 # 雲彩飄飄飄

    哥哥也不過4歲,為什麼要求哥哥應該疼弟弟?應該教育孩子互敬互愛,發生矛盾的時候時候向理不向人,哥哥應該愛弟弟,弟弟也應該愛哥哥。哥哥主動讓弟弟,那是哥哥的好,但弟弟不能依著年紀小就恃寵而驕,父母的態度對兩個孩子來說很重要。

  • 4 # 教書匠媽媽

    我小侄子5歲了,我兒子一歲。從我兒子出生開始我媽就開始嚇唬我侄子,說奶奶不要他了要去照顧小弟弟,有好東西留著給小弟弟。每次小侄子不吃飯,也會說小弟弟吃好多飯,長得胖胖的,快超過哥哥了,聽到這,小侄子明明不愛吃飯也會逼著自己吃很多。我們回家,小侄子總是把自己的玩具藏起來,弟弟不管拿什麼都會被搶過去。我特別理解小侄子,他是怕弟弟把屬於他的愛搶走了,他對弟弟就不怎麼友好。

    小外甥9歲,平時和兒子接觸不多,但每次在一起都玩的很好,雖然年齡差距大,但畫面很和諧。

    有句話是:“孩子的問題都是父母惹得禍。”想想大人在大寶面前的言行舉止是否讓大寶對二寶產生了醋意。

  • 5 # 十八線mama

    我覺得四歲的孩子不照顧弟弟很正常,別說四歲,就是七八歲,他也有權力不照顧弟弟。兄友弟恭是家長想象的理想的場面,也是家庭教育的目標或者核心,但絕對不是理所當然和強迫。

    哥哥也許覺得鄰居家寶寶長得漂亮,也許鄰居家寶寶經常對你家哥哥笑,等等,所以你家哥哥更照顧鄰居家寶寶,不論怎樣,這都是他的自由。也許你家哥哥就是因為你們家長都反覆告訴他要照顧弟弟所以他才叛逆得不想照顧弟弟。

  • 6 # 為你踮起腳尖

    首先我覺得你對哥哥的要求有點高,他才四歲,就是個孩子,對待鄰居家孩子的做法,我認為更多是新鮮感,而自己的弟弟每天在一起,還有矛盾,所以疼弟弟,有點要求早。其次父母不要總覺得哥哥就應該讓著弟弟,弟弟錯了也是哥哥錯了,哥哥錯了也是哥哥錯了,這樣會讓哥哥有敵意。

  • 7 # 心理諮詢師趙迪

    首先,不要因為有了弟弟就忽略了哥哥。總是說你是哥哥,你要讓著弟弟這樣的話也少說。可以引導哥哥和你一起來照顧弟弟,小朋友都是希望有成就感的,讓他知道,因為有了他的存在,弟弟更開心更快樂,他也會非常快樂,並且會更加愛這個弟弟。

  • 8 # 羽媽幸福成長記

    親愛的,先不要焦慮,這樣的情況其實很正常呀,因為鄰居家的弟弟不會和她爭爸爸媽媽。孩子吃醋啦,所以才會表現出排斥弟弟的行為。我們除了在日常生活中儘量不要做到偏心,然後就是可以放手讓哥哥和弟弟自己磨合出適合自己的相處方式。弟弟有錯的時候要批評弟弟,哥哥有錯的時候批評哥哥就事論事,不要特別強調哥哥要讓弟弟的話。

    還有就是接納孩子們之間的這種有衝突的情況,當你不再焦慮的時候,會發現孩子們之間的這種情況也會好轉。任何兩個兄弟姐妹的成長中都少不了打鬧,只要沒有大的傷害就多放手吧。

  • 9 # 一夕一晨

    哥哥為什麼不會照顧弟弟呢,是爸爸媽媽沒有引導哥倆如何相處呢,還是哥哥覺得弟弟搶了爸爸媽媽對自己的關注,分享了本該屬於哥哥東西,讓哥哥心存不滿呢?

    不同的問題要有不同的處理方法。如果是前者,爸爸媽媽可以多觀察孩子間的相處模式,適當的時候給孩子加以引導。如果是後者,爸爸媽媽一定要在孩子間處事公正,保證不偏不倚的心態。4歲的孩子已經上幼兒園了,能明白不少事理,可以和孩子來個深入的溝通。

  • 10 # 良父益友

    出現這種現象,我認為你應該要反思一下自己的育兒方式了,是不是在某些方面讓哥哥感覺到被疏忽,讓哥哥感覺到是弟弟搶走了父母的愛,或者日常生活中的某些言辭不當讓哥哥的心理有些不平衡?作為兩個孩子的家長,想要讓孩子和諧共處、健康成長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我也建議您坐下來跟哥哥好好談談,看看孩子是怎麼說的。

  • 11 # 九皮皮

    題主的意思是哥哥不關心自己的親弟弟,反而去關心鄰居家的孩子是吧。鄰居家的孩子是不是和哥哥同齡呢。孩子一般都不喜歡比自己小的孩子玩,哪怕是親弟弟,尤其這個弟弟才兩歲,還不能和哥哥很好的互動。而大多數男孩還是4歲的男孩並不知道怎麼去照顧別人,這需要父母平時的示範,也需要經過時間的鍛鍊 。孩子還小,要求就別太高了,先做好自己吧。

  • 12 # 凌兒媽媽

    其實四歲的孩子還沒有那種意識要去關心和照顧弟弟,而對鄰居家的小孩比較好,可能是因為平時他們就玩得好。

    同時家長要觀察一下哥哥為什麼不喜歡和親弟弟一起玩,是不是對弟弟有什麼敵意。是不是家裡人平時一些言行舉止讓大寶覺得大家都喜歡弟弟呢?那這樣也許大寶就會有叛逆心理,既然你們都喜歡他,那我就偏不喜歡他,我就是要欺負他。

    家長還是要自己花時間多觀察,多查詢下原因,這樣問也只能是提一些建議,具體怎麼做還得自己才最清楚呢。

  • 13 # 玉米糖蒸蛋糕

    我覺得你大寶只是不喜歡和小寶玩而已,畢竟小寶還小,你不能要求大寶一定要照顧小寶,因為他都還是不懂事的小孩子,只能慢慢引導他們要相互愛護,相互幫助,一味的要求大的照顧小的對大寶是否不公平?

  • 14 # 恆媽育兒

    我是覺得,哥哥既然知道照顧鄰居家的弟弟,就說明他是一個好哥哥。問題就在於,他可能覺得,自己的親弟弟搶走了父母的愛,因為鄰居家的寶寶也就一時來玩,而且有他們的父母照顧。可能是父母平時把過多的精力投到了二寶身上,讓大寶感覺被冷落了,所以,自然就不會跟弟弟親了。

    作為父母,要引導孩子,告訴他,無論有沒有弟弟,爸爸媽媽都會像以前一樣愛他。而且,讓爸爸適當的把重心往大寶那裡傾一下。媽媽要引導兩個孩子一起玩,比如哥哥喜歡的遊戲,媽媽可以說我們帶上弟弟一起玩好不好?如果寶寶說不好,要試著引導,問問為什麼,但媽媽切記不能偏心。有時候兩個孩子打起來了,千萬不能只說哥哥。

  • 15 # Brave158425775

    別說4歲的哥哥不知道疼弟弟了,我女兒5歲,兒子3歲,5歲的姐姐也不知道疼愛弟弟呀。我總覺得孩子都有自己的佔有慾和嫉妒心理,就說我家吧,小兒子玩啥玩具大女兒就去搶過來,大女兒怎樣,小兒子也會效仿。以前會不自覺的讓女兒讓著兒子點,就跟女兒說一句話“他小讓著他點”。但是之後兒子的表現讓我收回了這句話,因為當兒子再跟女兒搶玩具的時候,他嘴裡自己念著一句話“我比你小”。他把這句話當成了自己的“尚方寶劍”,當成了自己搶玩具的理由,不過現在他已經忘記這話了,似乎把它丟到天邊去了。

    我也一直在孩子耳邊灌輸“你們是姐弟要互助互愛”,我女兒高興的時候會把她弟弟照顧的特好,而且有時候她會模仿我,跟弟弟玩媽媽照顧寶寶的遊戲。有時候兒子的行為也讓我感動,當他姐姐因為某件事哭泣的時候,他會跑去拿紙巾給姐姐擦眼淚,擦玩眼淚就張開小小雙臂抱著姐姐說“不哭”,覺得那一幕好有愛。

    有一點要明確4歲、5歲的他們也還都是孩子,現在可以引導他們學著去疼愛弟弟妹妹,給他們灌輸“互幫互助愛”的理念也是可以的。若是時刻要求他們愛弟弟妹妹,把自己喜愛的一切都讓給弟弟妹妹,這對他們來說也是一種不公平。愛是相互的,不能只想著哥哥要愛弟弟,弟弟也要愛哥哥。

  • 16 # 樹洞77

    我家是兩個閨女,姐姐五歲妹妹一歲半,我們家老大也不知道疼妹妹。我覺得你對老大要求太高了,他們畢竟也是孩子,家長不能總是要求孩子像大人一樣思考問題。我們家姐姐也更願意跟同齡孩子玩,如果沒有別人的情況下,還是偶爾能帶妹妹玩一會的。孩子願意跟誰玩,家長不能強迫,往往越強迫越適得其反。家長平時多關心一些大寶,多給他們提供相處的機會,慢慢感情就好了。

  • 17 # 愛讀書的媽媽轅鳶

    我覺得這樣種事情挺正常的。四歲的孩子應該不知道怎麼疼人的,而且也不知道親疏遠近,比如四歲的小朋友可能今天跟一個小朋友成為好朋友,但是明天可能又和另一個成為最好的朋友了。這個年齡的孩子,經常變化的,家長不要強迫孩子,只要有耐心慢慢引導,就可以了。

  • 18 # 竹子至清

    4歲的孩子,要求要懂得照顧2歲的孩子,這個要求未免有點高了吧。

    只要他們大部分時間可以和睦相處,就已經是不錯的開端了。

  • 19 # 葉深沉

    奇怪的邏輯啊,大寶不過才四歲而已,為什麼一定要疼弟弟?

    二胎家庭,家長一定要偏心,不過是偏疼大的。

    因為大寶的感受是父母關愛從100%減少到50%。特別是二寶很小的時候,大寶獲得的可能連弟弟出生前的50%都達不到。

    就是因為這個弟弟的到來,自己獲得的關愛銳減。

    然後呢,爸爸媽媽還強迫他,要時刻謙讓這個整天屎尿屁,還不能陪他玩兒的弟弟,請問讓大寶的對二寶的關愛從何而來?

    愛不是強迫出來的,而是傳遞,水滿則溢的過程。只有大寶獲得了足夠多的愛和尊重,他才能呵護關愛弟弟 。

    首先,父母一定要明辨是非,對兩個寶貝一視同仁。

    尤其是兩個寶貝兒吵架的時候,更要講道理而不是論年紀。尤其不能因為二寶更小不懂事,就可以壞了規矩 。

    二寶錯了,該講道理講道理、該批評就得批評。

    這樣,大寶就明白,哦,原來我和弟弟是平等的,爸爸媽媽一樣地愛著我,我們面對同樣的要求和對待。

    同時也讓二寶理解,以小欺大甚至胡攪蠻纏是不行的。

    其次,要分清楚大寶和二寶的領地。大寶的玩具器物等,二寶要玩兒,必須和大寶協商,先徵得大寶同意。

    如此一來,大寶得到充分的愛和尊重,他一定會自發自覺地對弟弟關愛。而當大寶有這樣行為時,父母一定要給予表揚和鼓勵,不斷地正向強化。

    唯有愛和尊重,才能培養出好孩子。

    家有二寶,大寶是指標和榜樣,大寶好,二寶自然也不差。

  • 20 # 寬和教養

    4歲的孩子,根本還不可能真的具備“照顧他人”的本領,你們眼中的“照顧鄰居寶寶”,只是因為大寶喜歡鄰居寶寶這個朋友,所以願意善待他而已。

    而且,正是因為沒有人刻意要求他“照顧”鄰居寶寶,所以他沒有壓力,百分百出於自願,心情是愉悅的,行為自然就會是良善的。

    而對自己2歲的親弟弟,4歲的大寶根本不具備照顧他的能力,對弟弟的各種反應,比如哭鬧,大寶是手足無措的,只會本能的覺得煩躁。但是這很正常啊,很多成年人照顧2歲孩子都會覺得疲倦,情緒失控,更何況4歲的小哥哥!所以你們要求大寶像個理性的大人一樣善待弟弟,完全是不合理期待啊!

    而且,我猜測正是因為你們經常批評大寶“不像哥哥樣”、“沒照顧好弟弟”,或者總是耳提面命的教導他必須愛弟弟,才導致大寶委屈、進而逆反。

    出於自願,發自內心的愛,才會是真的愛。被刻意要求的愛,反而更容易走向愛的反面——輕則討厭,重則怨恨。

    所以你們早一天停止要求大寶愛弟弟,遇事一碗水端平,不要求大寶事事讓著弟弟,大寶或許可能早一天善待弟弟。

    照顧小寶、疼愛小寶,是你們做父母的職責和義務,不是大寶的。

    再說,兄友弟恭那一套根本就是陳舊的封建倫理,事實上,親兄弟之間並不必然親密,有時候兩兄弟天生脾性迥異,緣分淺淡,成年後漸行漸遠,彼此之間相處的甚至不如自己後來在生活中結交的朋友,那也是正常的。畢竟,他們再有血緣關係,也終究是兩個獨立的個體。做父母的,還是要放下兄弟親密的執念,只要他們將來都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你們的教育就是成功的,至於他們之間的關係,沒有特別親密的必要,還是順其自然,一切隨緣的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去調整個人心態去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