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現代書法家不寫簡化字而寫繁體也就罷了,有的愛寫異體字。如果從漢字的規範標準衡量,這些甚至是錯別字,對此你怎麼看?
38
回覆列表
  • 1 # 休閒畫題

    我的看法是這樣:①書法用字有簡體字與繁體字,用哪種看書者習慣與喜好,都沒問題。②用異體字寫書法我不看好,為什麼哪?異體字就不是常規字,用它寫表明什麼呢?無外乎顯示書者有學問:你們都不會都不認識,對吧!其實我認為寫書法只有兩方面可示人,一是書寫內容可顯示學問,二是書寫之字可顯示其功力與審美觀。綜上所述,用異體字書寫,有取巧之嫌。。自家之言,萬望海含,謝謝了!!!

  • 2 # 德緣墨海書法

    漢字演變過程是: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草書、楷書、行書,可以簡略歸納為五個階段:聲、形、象、數、理。異體字也是中國漢字文化的一種體現形式,各種不同書體的演變是不同朝代對漢字的一種認知和認可,統一的規整也是為了更好的交流,例如現代的簡體字,普通話等!異體字也只是漢字文化發展中的一種表現形式而已,無需較真兒,說其不尊古老的傳統文化,不從古法等等.現代很多的書法家很喜歡寫一些繁體字也參差個別異體字,如果為了達到別出心裁的怪異效果,那也只能呵呵了,對於很多的異體字已經被大家所熟知認識,那這類異體字出現在書法作品裡也未嘗不可(個人觀點)對於很多不被大家認識的再造異體字,那就不要用了,書法是藝術也是記述的載體!遵從古法也要順應時代!

  • 3 # 睇瞴眰眼睛

    寫異體字那是故弄玄虛,糊弄外行!文字本來就是一種文化載體,寫出來的字沒人認識還有什麼載體的實際意義?很多大師喜歡把“和”寫成“龢”,把“秋”寫成求“龝”。圖個啥?

  • 4 # 書法有云

    書法家在從事書法創作的時候書寫異體字,這是一個很正常的事情。如何你知曉規範字的出版要求就會明白一點:書法作品是不屬於規範字範圍內的。

    書法創作在形體上講究“變”,也就是同一個字採用不同的書寫來進行,雖然有“唯筆軟則奇怪生焉”之說,但是多了一條異體字的書寫又何樂不為呢?而且,一般異體字都有出處,這方面也間接證明了書者學識的廣博。

    但是,若過多的使用異體字的書寫並不合現代特點。

    以此,

    書法創作可以採用異體字來書寫,但是,應該儘量少用,書法作品的創作不但需要繼承也需要創新,當代的作品應該以符合現代的特點為好。

    ------------------------------------------------------------------------------------------------------------------------------------------------

  • 5 # 狂喜淡墨a

    寫異體字,在清代書家中特別多,尤是鄭燮,最喜搬弄異體字。而今創作書法作品,最好不要寫異體字,一時難以識讀,影響鑑賞作品。

    有的人認為寫異體字,感覺古意濃厚。其實不然,寫的古意,不在幾個異體字。而是自己的真功夫。

    在晉王羲之的手札中,很多作品都有現代字的出現,古人避免繁瑣字,才出現了今草。

    大凡寫異體字者,已經成為書者的慣常。可能有的從古作品中延續而來,有的寫習慣了,認為筆畫少的結字,在結體更難佈置。

    所謂異體字,就是生僻字,一個字的另種學寫法,與繁體字有共性又有獨特的怪癖性。所以很多人不認識。

    應該推廣規範簡化字,啟功經常是寫簡化字。

    隨著時代的發展,漢字的異體字很少了。認識的群體更少。

  • 6 # 京火

    書法,寫出來就是為了美,有些字型簡化太過,怎麼寫看上去也不美,書法創作嗎,只要美,愛怎麼寫就怎麼寫,無可指責!我家中掛有一幅蘇東坡的《大江東去》的狂草就很美!

  • 7 # 竇國書法

    異體字在比較短篇的作品中區別一下未嘗不可。但是,如果拿異體字賣弄,那就像妓女倚門賣笑了,其實沒什麼真姿色,糊弄一下沒見過真女人的鰥夫而已。

  • 8 # 不著急愛國學

    一丶異體字產生的原因。三代時期,中國這塊大地上有太多的小國。《尚書》中有"協和萬邦",萬邦雖不是一個確數,也的確可以理解多邦。到《左傳》有記載的邦國也是以百計。國家多了,方言丶土語就必然繁雜,文字也是同樣,雖不是每個邦國都有獨立的文字,但也的確存在同文不同字的現象。秦統一文字後,以後的中央政府都使用統一文字,秦的小篆,漢的隸書都是統一的官方文字(秦官方使用的篆書只是秦帝國諸多書體中的一種,並非唯一)。但民間,先前六國的文字仍有遺留,仍按著自然的方式演化發展著,這是異體的最初源頭。

    二丶漢字在近化過程中,有的為了書寫方便,有以訛傳訛的,也使得與原字大相徑庭,特別楷化過程中,尤為明顯。如"梅",篆書就是兩朵

  • 9 # 太璞666

    這個問題本身矛盾的。書法家寫異體字與現代標準漢字不是同一平臺要討論的問題!書法是具有傳承性的藝術,不是單純的寫字,書法家只所以稱得上書法家,是因為其書法作品傳承功能體現的好,具有創造性和書法家的個性、風格,而被傳承的書法符號一一漢字,與現代標準漢字是有很大區別的。這就象唐裝、漢服看著好看,但沒有現代休閒服方便一樣!標準漢字不具有個性,不存在創造性,沒有藝術性,更沒有風格和個性。用標準漢字衡量書法作品是偽辨性的命題!

  • 10 # 使用者1050734122937

    中國有悠久歷史文化,字型有好幾個大家,但就拿筆胡寫說是好字,這樣的也有幾個人,可能寫完他自己都不認識,算哪門子書法家。

  • 11 # 使用者快樂家園

    謝謝邀答。這個事早就想一吐為快。首先,異體字不同於繁體字更不是簡體字,是正體字相對的非規範體字,也就是主流之外的非主流寫法。的確,古代書法家生在那個時代,他們留下的墨寶都是當時所流行的字,並不是刻意去翻撿已經消亡不為人所熟識的異體字,甚至是也使用了坊間俗世所用的簡體字,這些簡體字後被歷次漢字簡化所固定。因為歷史文化的傳承,現代書法家在臨帖書寫創作時,都使用了歷代書法大家所使用的規範的繁體字,常見的異體字,以及流行的簡體字,這無可厚非。讓人不解的是有的現代書法家在創作作品時,非要挖掘使用一些罕見的早已經被摒棄的異體字,每幅之中必有幾個,難道不寫幾個人所不識的‘怪字’,就不顯得學問高深嗎?隨手撿出幾個:歬,胷,唫,楳,埜,暠,眘,㓨,臈,還有大量的字型檔裡沒有打不出來。請原諒我學識淺薄,不揣冒昧,敬請令人尊敬的大書家,不要再寫這種小眾生僻的異體字,只要還歸它的應該面目就好。

  • 12 # gywm

    書法家寫異體字

    明末清初盛行

    書法有法

    只要合規矩便無不可

    畢竟書法是藝術

    有別於寫字的實用性

  • 13 # 呂永亮

    既然針對的是現代書法家寫異體字,就能很簡單的表明看法了。

    如果只是依樣畫葫蘆般的模仿寫古人異體字,作為書法家來講完全不夠格。

    假如是自己獨創異體字或者是變體字應用在‘’書法藝術‘’中,這是亳無疑問的天才行為。

    本人會為其鼓掌,創造力才是“藝術”的真諦……

    而如果是指純“書法”的話,本人接受模仿古人行為。

    這是因為,“書法”和“書法藝術”是兩碼事。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游

  • 14 # 心有靈犀一點通826

    對於異體字,由於歷史上的文字演變,古代文獻中有許多異體字,所以許多書法家在臨寫古人作品時,都會遇到。異體字又分許多種,有的字,在古代是一種偏旁,到了近代,又換了一種偏旁。如“託”,古代寫成“託”,用了“言”字旁。如簡化字“總”,我們閱讀的古代書籍寫成繁體字“總”,而許多古人把它寫成“搃”。而有的異體字和原來的字沒有字形上的聯絡,但是卻在行文時經常有人使用,如“匯”字,古代的繁體字為“滙”字,而異體字又有“彙”字……小編認為,對於異體字,我們在創作書法作品時,可以寫,也可以不寫。但是,嚴格來說,還是不寫異體字為好。因為我們寫字,的目的是為了和別人進行交流,而不寫異體字,就是為了避免認知上的麻煩。當然了,書法家在日復一日的臨帖時,對某些異體字,已經寫的浸入腦海中,所以如果在書法家創作的作品中出現異體字也很正常,譬如一幅近一百字的詩詞,如岳飛的滿江紅,當創作結束時發現了一個異體字,也沒有必要在辛辛苦苦再重新寫一遍。

  • 15 # 邳州市新潮流

    中國書法藝術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藝術瑰寶。是以漢字為基礎,用毛筆書寫,經過漫長的演變過程,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它不僅能把人們的心理活動,意識思維,語言,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同時經過藝術加工,又成為供人觀賞的藝術品。因之在筆法,字型結構,章法,都有嚴格要求。一幅成功的書法作品,從文字內容,書體,筆墨運作技巧,到落款都有固定的格式。至於可否用異體字,首先要明確何謂異體?在有些書法作品中發現有的字和平常寫法不同,其中有些字是古文字,由於長期放棄不用,有些書法家偶爾寫在作品裡,叫人不認識,把它說成異體字。有些字是歷代著名書法家有意編造的,常期延用下來,受到後人的認可,其發音,含義沒變,只是寫法不同。有些字是採用甲骨文,金文,大小篆字的筆劃造型。還有的是出於書寫的需要,比如一幅作品有相同的字,刻意採用不同的字形寫法,避免雷同,更有新意。同時也是書法約定成俗的要求和規律。象這類所謂異體字,我主張可以用。但不能自己隨便臆造,讓觀賞的人不認識。這樣容易沖淡書法藝術本身形成的歷史文化底蘊。有些人為了追求形勢超常,刻意把字形寫得怪異無常,反而失去內涵之美。既不嚴肅,又不可取。我還認為,書法應一律用繁體字書寫為好,因為繁體字已有篆,隸,大小草固定寫法,可隨機選用,巧妙搭配,加上筆墨濃淡潤枯,巧拙結合,使作品維妙維肖,傳神入化。簡體字就沒有這些優勢。更不可繁簡混用。否則從習慣上感到彆扭,不協調。當然書法也要推陳求新,不能永遠一成不變。有人採用擬人化手法,把筆畫字形寫成人和動物形象,如書法家武中奇把“龍”字,寫成傳說中龍的形象,首筆畫象龍首,最後一筆象龍尾。又如劉啟功大師用烏蟲的形象組成字樣。讓人看了為之一驚,頗有創意感。但此類只能供人消遣,不能入大雅之堂。我認為這種寫法只能是書法中的一枝奇葩,可謂“存之無味,棄之可惜",不宜提倡。至此不贅,由於筆者知識淺陋,文筆不暢,不當處望閱者指教。最後願中國書法藝術在文藝方針的框架內,在國家書協的領導下,存精去粕,使其日臻完善,嶄放出奇光異彩,供世人觀賞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對社群團購的理解是怎樣的?談一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