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趣談英語
-
2 # 親子時光TT
傳統文化是前人經過千百年來生活積累的結晶我國全面復興傳統文化,說明了我國的傳統文化越來越受到重視,而傳統文化中難度最大的我想莫過於國學。像捏糖人、寫字畫、學二胡、吹笛子等形式化一些的容易重拾,但國學卻是從思想上來影響人的,這恰恰是最難的,要想復興國學,從嬰幼兒開始更容易些。
國學,即一國固有之學術,在我國則是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與學術,有著豐富的哲學內涵,諸如五術、六藝、諸子百家之說等。
其中,諸子百家包括“儒釋道邢名法墨”為天地立心之學,涉及到人的處世之道,為官之道,也對現代人如何工作學習生活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而六藝則包括“禮樂射御書數”,在古代官場是必修的,而現在很多大城市像馬術、射擊等也都有專門的訓練場,以前貴族才能有的待遇,現在普通人也可以享有。現代人不光為強身健體,也為了陶冶身心。
復興傳統文化就是要提醒我們不忘歷史,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泊,對我們現代人來說將有益家庭生活,有益工作社會的保留,將一些封建迷信思想傾向的踢出,更好地為現代化建設所用,推廣國學,復興傳統文化,做到和現代文化緊密結合,不斷創新,建設更為欣欣向榮的國家。
-
3 # 綠水青山甲子人
我1966年3月上小學,1975年7月高中畢業,真正全天在教室上課的時間是1970年3月到1974年6月之間,其餘都是半天上課半天勞動,基本上沒課本。但我父親給我留了一本繁體字《新華字典》和一套線裝《古文觀止》文白對譯本,我滿叔要求我自學,我照做了。後來,從教,理解力可以,表達力還行,上課受學生歡迎,效果被家長稱讚。《古文觀之》該是我國散文國寶。
-
4 # 鄒澤江的光陰故事
在全民抗疫的當下,國家提出2020年全面復興傳統文化的國策,併成為整個教育系統的目標,可以說是得時合勢、應人順心。中國的傳統文化,其源頭和精華,在於先秦時期形成的諸子百家。諸子百家學說,對個人修身養性、公序良俗建設、國際鬥爭戰略等諸多方面,都有極強的指導意義;而漢賦、唐詩、宋詞、明清小說等,對提升人們的文化底蘊和審美品味,有極大的滋養作用;至於晚清民初的“啟蒙主義”,則是近代開眼看世界的先驅們融匯中西后提出的社會建設和改造思想。
以上都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對當下和未來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此外,傳統文化還包括琴棋書畫、詩酒花茶、飲食、中醫、武術等諸多方面。
這些,對疫後中國社會的重建都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第一、疫後,中國社會的心靈創傷是不可避免的,這時需要詩詞歌賦琴棋書畫民樂曲藝的撫慰,以文化作為“精神按摩”方式,有助於社會的整體療愈。
第二、疫情後,中國的經濟也會受到較大程度的衝擊。全社會倡導樸實和節約(墨家思想),矯正和抑制近年來的“消費主義”和“享樂主義”,也是題中之義。
第三、對於疫情的起因,目前有“陰謀論”、“洩露說”、“食用野生動物”、“全球變暖南極冰川帶菌的千年冰融化”等種種說法。無論是哪種起因,傳統文化裡的“天人合一”、“善生惜物”、鬥爭謀略(兵家)思想,都能夠給人們很多借鑑啟示。
第四、疫情中很多地方和基層暴露出挑戰法律、過度執法的不良現象。這也需要不斷加強傳統文化當中的“仁愛”、“兼愛”思想來化解完善。
第五、此次抗疫戰爭中,中醫藥顯示出巨大的作用。中醫藥作為傳統文化的一大部分,要真正掌握運用,必須用紮實的文化作為基礎。古代的中醫都學問淵博,知天道、懂自然、察萬物、解世情。只有從學校教育系統開始,提升全社會的傳統文化素質,中醫藥在未來十年二十年才能大放光彩。
第六、提升全民身體健康水平,中國傳統當中的導引、武術、按摩、調息等,都具有很好的治療“未病”、益壽延年的作用,疫後也要大力提倡。但我們要知道,大力復興中國傳統文化,跟積極學習吸收西方現代文化不是水火不容的,而是完全能夠相容的。
未來的傳統文化相關的從業者將大有可為,而每一個具備先進意識的公民,都需要努力做一個民族主義者,同時也是一個心懷世界的國際主義者,但歸根到底,仍然要先做好一個民族主義者。
中國傳統文化過去經常是“牆內開花牆外香”的局面,很多方面日本韓國甚至繼承發揚得比我們還好。我們是炎黃子孫華夏血脈,優秀的傳統文化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我們必須繼承和運用好這筆巨大的寶庫,用來解決當下和將來的現實問題。
-
5 # 落英之舞9
2020年我國全面復興傳統文化,在大中小學,幼兒園課本必學國學,這是我國又一項利國利民,順應民心的重大決策,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看到這一舉措,我感到由衷的高興和喜悅。
下面就為何必須要學“國學”,談幾點感想:
一 “國學”,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著5000多年的歷史,積澱著中華民族的智慧和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風貌,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的文化沃土,對延續和發展中華文明、促進人類文明進步,發揮著重要作用。
二 “國學”即“國家所辦的學校”,自古有之。從西周設立的“國學”,秦漢時期的“太學”,隋唐,明代的“國子監”,一直演變到現代的各類大中小學校,是中華文化傳承的根基。而現代意義的“國學”,是自“西學東漸”後,相對西學而泛指“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學術”。其範圍涵蓋中國古代的哲學,史學,宗教學,文學,禮俗學,倫理學,以及中醫學,農學,地理,政治,經濟,書畫音樂,建築等諸多方面,一些經典古籍如:《史記》,《論語》,《墨子》,《老子》,《莊子》,《金剛經》,《詩經》,《本草綱目》等都代表著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許多內容是指導人們道德禮儀,行為規範的規矩,就現實意義而言,也對人們在工作,生活,家庭,事業中如何樹立正確地“三觀”,如何建功立業,孝親報國,都會大有益處。
三 “國學”文化典籍是國之寶藏,來之不易。我國是多難之邦,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在歷史的大起大落的變遷中,殘酷的鬥爭選擇了頑強的中國文化,中華民族依靠國學智慧,發展壯大,同時,也讓“國學”文化延續至今,這在世界上也是奇蹟。如《尚書》,《禮》,《論語》和《孝經》等,是漢武帝時,魯恭王劉餘壞孔子宅時,從孔子家牆壁中得到的。又如敦煌藏經洞發現的大量佛經,道經,還有史,子,集,詩詞曲賦,通俗文學,醫書等,都是先祖留給我們後代的寶貴財富,作為中華子孫,我們理應珍惜和傳承。
但是,由於歷史多種原因,近些年,中華傳統文化受到很大沖擊,有些瀕臨失傳,有些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論理道德亂了綱常,連我們祖先傳了幾千年的傳統節日都變了樣。幼兒園的小盆友只知道過“聖誕節”,“萬聖節”;年輕人只喜歡過“情人節”;不少人對中國傳統文化漸漸淡忘。“珍寶蒙塵”,令人嘆息!
眾所周知,不學文字,最多是個文盲,但若缺失了道德,不會做好人,就很難在社會上立足。不僅處處碰壁,事業家庭不順,自己也會很痛苦。而“國學”,正是治病良藥,有國學,國之幸,民之福。
所幸,近年來,國家加大中華傳統文化的弘揚,尤其是今年的疫情,彰顯了中華傳統文化理念的優勢和國民的凝聚力,對國際醫療物資的援助,也更是我國人民人道主義,大愛無私的國際主義精神的體現,中華文明已成為世界上愛好和平的人們的嚮往和期待。
2020年全面復興傳統文化,在大中小學幼兒園開設“國學”課,對於提升國民素質,建立更加和諧的文明社會,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強國夢,有更大的促進作用。
學“國學”,從娃娃抓起,讓孝敬父母,慈善友愛,報效祖國的家國情懷發揚光大,是千年大計。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讓國學一代代傳下去,不負先祖,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指日可待。
在此,我也深感自己對“國學”文化知識的欠缺,定當在“秉燭之明”時,同幼兒們一同學習“人之初,性本善”,願此生無愧於心。
-
6 # 油麻the法克
我認為很有必要,更有必要學習大學 中庸 論語 孟子以及詩 書 禮 易 春秋,支撐中華文明幾千年的東西不能因為某些原因就全部拋棄,當然也要酌情的學,篩選出反科學的內容應該拋棄。
回覆列表
國家關於復興傳統文化的決定可以說是我們民族振興程序中一項宏偉的工程之一。
傳統文化對中華民族的生生不息和發展的重要性怎麼說都不過分!
歷史上很多其它強大的古國以及民族都消失在歷史的長河裡,唯獨我們中華民族至今還巍然屹立,而且正在向著全面復興的宏偉藍圖邁進!
除了近代百年落後於世界之外,我們在世界上一直都是領先的。
那是什麼才把我們這個民族擰成一股繩而使其生生不息呢?
正是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可以說已經融入到我們每個國人的血脈當中。
即使是我們日常生活當中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不知不覺地得到了傳統文化的滋養。
比方說,傳統文化裡面有這樣的說法和成語: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反觀我們當前舉國的“戰疫”——全國上下一致、齊心協力來援助湖北援助武漢,難道不正是這個成語的真實寫照嗎?
再回想在關係到民族生死存亡、最困難的抗日戰爭時期,我們民族也沒有成為一盤散沙,其中傳統文化對凝聚民心可以說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很多高階將領以及將士都是從小受了岳飛這些歷史人物的激勵和薰陶、最後投筆從戎的。
傳統文化當中有太多的瑰寶等待我們去發掘:
琴棋書畫、歷史、文學、詩詞歌賦、哲學、戲劇、陶瓷、中醫……,太多太多了。
以中醫舉例來說,離我們已經有1800多年的東漢醫聖張仲景給我們留下了《傷寒論》,我們民族世世代代直到今天還在受益於這部著作,來自於《傷寒論》的中醫藥物在這場戰疫當中已經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突發奇想——假設我們能振興中醫,假設我們中醫界又能出一個張仲景或者華佗那樣的人物,那麼中醫必將發揚光大而走向全世界,那由此產生的經濟價值將不可估量——一方面將有更多的國人投身到中醫的學習當中來,也有更多的中醫走向世界各地行醫或者教學,那關於中醫的教育產業也必將隨之得到巨大的發展,這將極大地促進我們人員的就業;另一方面,中藥產業也必將得到蓬勃的發展。
最重要還可以促進世界人民的身體健康!
總之,中央關於復興傳統文化的決定可以說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