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彈塗魚831

    為什麼要擺脫呢?有苦行僧,有素食者,有獨身丁克,還有斷舍離。

    如果本身醉身紅塵,又怎麼會低慾望呢?

  • 2 # 天氣晴好的樣子

    我認為“低慾望”狀態分兩種,一種是對物質的“低慾望”,一種是對精神追求的“低慾望”。

    對物質的“低慾望”也可以理解為極簡主義,衣服能穿就行,不在乎品牌,食物能進口即可等等,當然偶爾還是有自己喜愛的並且可以動手。我比較能忍受對物質追求的“低慾望”。

    第二種是精神的“低慾望”,我理解為無追求,不上進,就跟許許多多家庭條件稍好的婦人一樣,什麼都聽夫家的,沒有自己的主見,日常生活就是帶小孩和看電視,容易被人擺佈的狀態,這種狀態我不喜歡,但是很多人覺得幸福。

    我認為擺脫低慾望狀態需要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經常動腦思考,經常關注實事,經常看書,並且擁有自己的工作,比較獨立,有自己的追求。

    經常與三五聊的來的好友交談彼此的看法,互相鼓勵,並且能偶爾旅行,增長見識。

  • 3 # 天山雲8899

    人生到處都充滿誘惑:慾望吸引著人去犯各種錯誤:時刻保持頭腦清醒:不去貪圖虛榮:不貪圖短暫的快樂:才是一個對人對己負責的人:用一顆平常心去看待生活中的得與失:榮與辱:喜與悲:保持一顆平常心:才能活得灑脫自在o

  • 4 # 清禾有故事

    為何要擺脫低慾望呢?低慾望有什麼不好?這樣會活的更好。什麼事就早早的就很滿足。不必為了自己達不到的目標而苦惱。

  • 5 # 廣西韋囧

    我覺得你之所以低慾望就是缺乏興趣,沒有愛好。

    什麼是興趣和愛好呢?就是你願意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做的一件事就是興趣和愛好。你的興趣會佔用你的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你就往往就不會想壓力的事情。壓力沒有了,就不存在低慾望狀態了。

  • 6 # 很帥的投資客

    “低慾望”這個詞源自大前研一先生(麥肯錫日本前董事)的《低慾望社會》一書。

    這本書描述了日本年輕人目前極低慾望的狀態——

    衣:在穿著方面不追求“大牌”,平時也打扮得比較樸素;食:可以接受一日三餐都是便利店的微波爐食物,一天食物開銷可以不到1000日元(約60元人民幣);住行:即使貸款利率低至2%,也不願意借錢買房買車。

    好玩的是,前不久和臺北辦公室的校友聊到這本書,她說臺灣年輕人現在也是類似的“低慾望”狀態——“你可以對比一下上海和臺北街邊的年輕人,從穿著就可以看出不同。上海的年輕人很時尚、很多大牌,而臺北的年輕人大多都穿得很樸素。”

    宏觀上來說,中國和日本正好相反——它的年輕人們,正從極高的儲蓄率逐步過渡到擁抱消費甚至過度消費的階段。信用卡分期、消費類貸款的蓬勃發展印證了這一點。

    然而從微觀層面上,我卻觀察到身邊有不少“低慾望”狀態的年輕人——

    比如好基友Daniel,泛90後,以前也是諮詢狗,財務自由的已婚已育男青年。物質上啥都不缺,和老婆琴瑟和諧,還有倆可愛聰明的娃,我們一般稱呼這種人為“人贏”。

    雖然他什麼都不缺,但每每離開工作和家庭時,總會感受到無盡的空虛,甚至會開始困惑人生的意義。他的生活也變得愈發簡單——穿的是文化衫,吃的是盒飯,每天騎摩拜上下班,在北京的臨時住所是跟別人合租的15平米的小房間。

    (Daniel 的小房間)

    再一個案例就是以前我的實習生小Z。

    95後,家境小康。或是因為自小生活過於安逸、缺乏危機感,小Z很少去想未來到底要做什麼,沒有職業規劃沒有願景。這也是我在之前文章《做個不絕望的聰明人》中提到的“延後的青春期”。小Z的迷茫,其實也是一種典型的“低慾望”狀態。而且這種狀態似乎是泛90後的常態。

    那麼,雖然宏觀上中國進入了慾望爆發期,而Daniel和小Z卻還會處於這種“低慾望”的狀態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慾望是什麼?

    1. 慾望的本質

    慾望是人類經過數百萬年演化形成的本能,慾望的滿足會產生快感,而這個快感其實是對人類生存、繁衍、進步的獎賞。換句話來說,慾望驅使著人類的生存、繁衍與進步——食慾驅使你進食果腹,性慾驅使你繁衍後代,求知慾驅使你去探索新的知識。

    不過,慾望卻是一個你想填滿卻永遠也填不滿的坑——慾望被滿足的快感通常很短暫,因為保持匱乏感的狀態就是慾望本身。我們不能缺失了這種匱乏感。

    舉個例子,如果性高潮持續不退,人類固然會開心,但這種滿足感會讓人類連覓食的動力都失去,最後很可能會被餓死。

    從這個角度來說,“有慾望”、甚至“高慾望”是件好事。

    2. “低慾望”的成因

    人其實不斷在交替兩種慾望的狀態——求而不得與如願以償。

    “求而不得”狀態下,我們會想方設法去滿足我們已知的慾望,一旦已有的慾望被滿足,邊際效益遞減之後,我們就會進入“如願以償”狀態。

    而在“如願以償”的狀態下,我們則會竭力去探索新的未知的慾望,一旦新的慾望出現了,我們又會回到“求而不得”的狀態。

    回過頭來看看文章開頭的三個案例:日本年輕人、Daniel和實習生小Z。

    日本年輕人所處的是“求而不得”的狀態。

    這是因為他們的上升路徑被封鎖——日本企業管理層高齡化現象很普遍,這與日本人的長壽有關。日本女性平均壽命86.61歲,男性80.21歲,分別排行世界第一與第五。

    老頭子們佔據了職場要位,年輕人在可預見的短期未來很難有階級躍升的通道。慾望無法被滿足,所以他們選擇了壓抑自己的慾望,進入“低慾望”狀態。

    Daniel與小Z,雖然從收入和資產的角度看差距很多,不過從本質上來看,他們所處的都是“如願以償”的狀態。

    Daniel的狀況自然不用多說,財務自由,物慾基本都可以滿足,情感方面又有幸福美滿的家庭。

    小Z則和大部分泛90後一樣,生於小康之家,大部分基礎物質需求都可以滿足,沒有啥煩心事。

    他們都是“如願以償”的狀態,區別只是在於他們所知道的“慾望”等級不一樣——Daniel由於經濟條件的富餘,已知的慾望可能更多。

    拿選餐廳來比喻的話,日本青年們是“知道有家很貴的好餐廳,但是吃不起”;小Z的情況是“吃過的好餐廳很少,不知道有哪家餐廳好吃”;而Daniel的情況是“吃過的好餐廳太多,不知道還有哪家餐廳更好吃”。

    Daniel和小Z面臨的“低慾望”究其原因,是因為所有他們所有已知的慾望都已經被滿足,所以他們都會覺得迷茫,覺得自己什麼都不缺,也便進入了“低慾望”狀態。

    3. 如何脫離“低慾望”困局?

    其實我在最前面的那張圖已揭露了答案:

    當你處於“求而不得”狀態時,你要做的,是滿足慾望。

    而慾望的滿足可以透過兩種方式:

    一是透過體驗、經歷去將慾望實現,不過這個過程需要付出相應的資源,所以你需要時間去積累資源,比方說,你存了一年的錢,然後年底跑去度個假。

    當你沒有足夠的資源的時候,你要麼像日本年輕人一樣選擇壓抑自己的慾望,要麼用另一種方式——透過想象來滿足,不過想象的過程需要素材,比方說,你夢想自己擁有一雙翅膀(這個慾望可能大部分人類暫時都沒有足夠資源去實現),你可以透過閱讀童話、科幻小說或觀看影視作品來積累素材,並加以想象。

    又比如,跟偶像談戀愛可能也是很多人的夢想,所以追星族們會買各種周邊,追偶像的各種行程,為的也是積累用於想象的素材。

    當你處於“如願以償”狀態時,你要做的,是探索新慾望。

    探索的過程為你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它本質上是一種研究行為。

    因而探索的方式一樣有兩種——實踐與看書,前者即一手研究(primary research),後者即二手研究(secondary research)。

    我的前合夥人M,家境殷實,自小在北京城長大,有次M的妹妹來北京玩,M便帶妹妹吃最頂級的餐廳,住最豪華的套房,“想讓妹妹開開眼界,有所追求”,其實M做的,就是讓妹妹透過實踐去探索新的慾望。

    而看書的探索方式其實不侷限於書,文字、影像、聲音等可以儲存內容的介質都是二手研究的工具。比如小時候我們看黑貓警長的動畫片,不少小朋友都希望長大後可以成為警察。又比如廣告,看了哪個品牌推出了一款新產品,如果它剛好符合我的需求,我自然有慾望去購買。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滿足慾望”與“探索新慾望”的to-do其實是一致的——要麼“行萬里路”,要麼“讀萬卷書”。

    4. 擺脫“低慾望”狀態有什麼意義?

    當然也會有不少人會覺得“低慾望”狀態沒什麼不好的——雖說缺乏動力感,但因為低慾望,自然也無憂無慮、知足常樂。

    於個人而言可能確實是如此,不過於整個社會而言,“低慾望”不見得是件好事。

    “滿足慾望”的過程,需要足夠的資源。

    比如你要去旅遊或追星,都需要付出相應的時間和金錢。

    因而,滿足慾望的過程推進了社會財富的累積,這是量的改變。

    “尋求新慾望”的過程,則需要有新的供給的出現。

    比如我要誕生“夏天可以一直待在空調房內”這個慾望的前提,是這個世界上存在著空調。古時候就算是皇帝,也只能有“讓宮女給自己扇扇涼”的慾望,因為他不知道這個世界還可以有空調的存在。

    因而,尋求新慾望的過程推進了世界的升級甚至重塑,這是質的改變。

    由量變到質變,擺脫“低慾望”狀態的過程,一直在推進我們去make a better world。

    自然,我也不想心安理得地保持“低慾望”的狀態,所以呢,我和前文提到的Daniel在過去一個多月開始了一段環遊中國的旅行。

    我們自駕狂飆兩萬公里,一日一城,50天跑遍中國所有的省會/首府/直轄市/特別行政區。我們坐了24個小時的硬座,從蘭州到拉薩,一邊高反一邊領略了布達拉宮和納木錯的美。我們在澳門除了紙醉金迷,順帶去了澳門塔蹦了極(世界上最高的商業高空彈跳)。我們乘坐了直升機,第一次知道從澳門飛到香港,沿途可以看到怎樣的一番美景。我們在河南安陽國家跳傘隊的訓練基地上方的萬尺高空,縱身一躍,體驗懵逼的快感或許你也可以透過這種方式,給自己帶來更多的慾望。

    如果你對這段旅程感興趣,可以看看我在自媒體“解題者”的遊記《離開頂級諮詢公司的兩隻創業狗,50天走遍中國只為尋找慾望…》

    參考文獻/推薦閱讀

    [1] 大前研一,《低慾望社會》,2016,天下文化書坊

    [2] 尤瓦爾·赫拉利,《人類簡史》,2014,中信出版社

    [3] 肖璟,《5W旅行法:如何用投資的角度探索一個城市》,2016

    [4] 肖璟,《做個不絕望的聰明人》,2015

    新書《無現金時代》火熱銷售中。

    「解題者」致力於幫你擺脫迷茫,提升效率,處理好人際關係,當然還可以順帶升級一下你的財商。

  • 7 #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婦

    楊喆,北京市大興區精神病醫院心理科主任,國家二級諮詢師、心理治療師,應用心理學本科畢業、醫學心理學與心理治療專業研究生,北京市心理專家講師團成員,北京市沐林教育矯治所特聘專家,首都醫科大學大興教學醫院特聘教師,閱心成長兒童沙盤小組創始人,工作十餘年,臨床治療1000餘小時。擅長:青少年心理治療、抑鬱症心理治療、夫妻關係心理治療、沙盤治療。

    這個問題,我想從一個故事開始。 在一次團體輔導中,有位女士對我說:我40幾歲啦?我之前為了別人奮鬥,我努力賺錢,我勤勤懇懇。我捨不得給自己花一點錢。現在我想通了,我再也不要為了錢去生活了,我要做我自己。那些東西對我來講都不重要。我不要錢,我也不要吃喝,我也不要好的衣服。我只想過自己的生活。其實這句話聽起來好像一點兒問題都沒有。看起來好像看破紅塵,無慾無求,追求自己獨立的人生。那麼這種所謂的低慾望的狀態,真的是人生嗎?這樣的人生,真就是馬斯洛所謂的自我實現了嗎?

    抱歉,心理醫生有的時候很傷人的,雖然大部分時間是在撫慰,但是也難免在某一刻看透、刺破。其實你的低慾望,還不就是放棄?還不就是否定?還不就是懦弱?還不就是你向生活低下了認慫的頭?美其名曰:我不在乎!我追求精神的境界。

    可以呀,沒有什麼不可以的。

    你問我如何擺脫低慾望的狀態?

    那我們要看看你的低慾望是如何形成的呢? 其實低慾望的人是有很多恐懼的!他擔心自己太出色,因為一旦出色,就要負擔更多的壓力和責任。他也擔心自己在人前,金光閃閃,一旦他在人前散發光芒的時候,他怕別人對他指指點點。他怕承擔壓力,怕被別人看見。他怕在努力的過程中萬一失敗了沒臉見人。 其實說白了還不都是害怕,還不都是恐懼。

    所以,如果要擺脫低慾望的狀態,首先要明確你的目標,你要知道自己到底想幹什麼?然後要積攢你的勇氣,這個勇氣就是我要活我自己。無論成功與失敗,我都願意努力的在這個人世上走一趟,讓自己的人生豐富起來。我想這就是能夠擺脫低慾望的最好的方法了吧!

    人生本來就應該是有積極的、有價值的、有意義的的。 人生本來就應該是自己定義的,而不是由別人去塗上顏色。

  • 8 # 春年一玄學心靈導師

    首先要了解什麼是低慾望,然後才決定是否需要擺脫,對低慾望狀態的理解因人而異,我的理解是這樣的。

    低慾望跟消極是有區別的,低慾望是由以前的高物質追求,轉化成一種隨性的,淡然的一種低物質追求,但並不是一種消極的理念。

    偏偏這種低物質追求是一種更高階的追求,是由物質追求轉化為精神追求,精神追求其實是一種更高的慾望。

    由高物質追求轉化成低物質追求,並不代表就是低慾望,物質上的低慾望就是精神慾望的開始,精神慾望的境界遠高過物質慾望,個人認為只要不是消極的生活態度,完全沒有必要擺脫這樣的低慾望。

  • 9 # 砥礪672

    低慾望有三種原因,需要對症下藥。

    一.心有餘而力不足。有慾望卻沒有一副好身體,整天昏昏沉沉的。

    二.力有餘而心不休足。有著充沛的精力卻害怕失敗,對事物沒有興趣。

    三.無力無心。

    方法:改變第一種原因引起的低慾望,最好的方法就是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的睡眠,每天晨跑擁抱Sunny。相信我,一個月下來你就會覺得自己精力無限,充滿激情。

    對於第二種原因引起的低慾望,對付它的辦法就是旅行。去各大名勝古蹟旅行。當你站在泰山之巔,心中豪邁之感自然會油然而生,登泰山而小天下,會想當年孔老夫子也和我站在這裡眺望天下啊!當你走在秦淮河畔,就會想起杜牧的”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廷花”,一陣淒涼之感油然而生。當你漫步在埃及、巴黎、,站在巨大的金字塔、艾菲爾鐵塔旁,你就會了解人類歷史的程序是多麼偉大。

    對於第三種原因,我的解決方法就是:鍛鍊+旅行。

    附上今年四月在太泰山頂拍的圖片。

  • 10 # 梅秀閣主

    這個問題很大,因為它牽扯到了“慾望”一詞,我們要知道,人所有的需求都源自慾望。

    比如,看到小編提出的問題,先是喜歡,然後想回答得到大家的認可,這就是一種慾望的表現,心理的驅動力越大,你回答的慾望就會越高。這就是我所認為的“高慾望”。反之,你心理的驅動力越低,這個問題就會只是看看而已,也就是所謂的“低慾望”。所以說心理驅動力的大小直接會導致慾望的高低。心理的驅動力,淺顯的說是一種心理上對外界事物的渴求程度。(包括物質與精神)

    慾望,我認為可歸納為物質慾望與精神慾望。主要分為兩個層次,也可以說是兩階段:

    第一階段,生存慾望。要生存,就要存在,就要活著。這時候的人只有物質的需求。基本上沒有精神上的慾望。當人感覺到生存已不是問題的時候,就會轉入下一階段。

    第二階段,生活慾望。而生活表現的是一種態度。包括對個人,樹立自己的認知,物質上滿足之後的精神上的追求。對家庭,確立自己的義務與責任。對社會,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要知道,慾望是來自於匱乏。而物質的發展是有量度的。比如飲食,你吃喝的再好,只不過是為了維繫生命而已。衣服穿的再好只不過是為了遮蔽身體而已。而精神的追求是無止境的。當社會物質高度發達時,人就會越來越追求精神上的高度,這個時候,社會就會出現“低慾望”的狀態。而這種所謂的“低慾望”就是物質需求的減少。越發達的國家出現的這種機率就會越大。

    中國做為一個發展中的國家,現階段來說根本不會出現“低慾望”的狀態。從下面一組資料就可以完全體現出來

    “低慾望”的出現,我認為是一件好事,它恰恰體現了一個社會的物質與文化高度的發展。它是一個自然的發展規律,不是任何人和社會所能左右的。

    只是本人的拙見,不吝賜教,謝過。

  • 11 # 鵜鶘心理

    這段時間關於“低慾望”或者“佛系”之類的生活狀態貌似成為社會生活的時尚狀態一樣,三句話裡不帶上這個標籤,就好像自己不是個時尚青年。而我看到孩子沒事就坐在電腦前玩遊戲,自稱自己是易養型孩子,就有些惱火。年輕人就要充滿活力地去社會創造和實現,我們用什麼“低慾望”或者是“佛系”來標榜自己,其實是一種對惰性的縱容和自己責任的逃避,這不是一種真正的發自內心的想法。

    生活是一個先做加法在做減法然後順其自然遵循內心的過程。人的心境也就是在這加加減減之間得到一種淬鍊,最後的返璞歸真達到大道至簡。我不想評論低慾望狀態好或者是不好,而是在想讓自己去拷問自己的內心,這種狀態是不是你內心的本源。打個比方說,我們看著袁隆平老先生一身農民打扮站在地頭上,和一個真正的農民站在地頭上,甚至兩人可以生活完全一樣,只是透露出來的氣質是完全不同的。我們可以說袁老先生是一種返璞歸真的本源狀態,這是他自己內心真正的追求,而另外的一個農民則是一種無奈的知足常樂。

  • 12 # 記憶離別的前塵

    挺好 。沒必要去應對

    不強求,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也不會去掙得頭破血流。平平淡淡、安安穩穩。

  • 13 # 芒果慕斯

    第一點,對財富沒有慾望我認為還是您兜裡的錢充足夠用,如果您想買自己想要的東西,但是兜裡沒有錢,你就有了對錢的的渴望,因為錢可以換來好多好多你想要的。

    其次,不知您對財富是一個怎麼樣的理解,財富可以理解成知識,知識也是財富,人生一世有學不完的知識,多多學習知識能令你對慾望的理解轉變,開闊你的心靈,最佳化您的人生觀。

    第二點,對愛情的渴望,綜上述第一點,有了更多的知識,你就能理解愛情對於人的一生有多麼的重要了,您不親口吃一下糖怎麼知道當到底是不是甜的,不品嚐一下鹽怎麼知道鹽到底是不是鹹的,聽別人說的不如自己感受一下來的更實在,《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沒有愛情的一生是不完美的一生,當然愛情有歡快的美好的,也有坎坷的,但是你的一生經歷了,不論是美好的愛情還是坎坷的愛情,對於人的一生都是美好的,因為你體驗到了愛情的酸甜苦辣,對於一生沒遺憾。

    其次,多加強鍛鍊身體,廣交良師益友,定能改變您往後餘生。個人拙見

  • 14 # 學佛小課堂

    斷五欲六塵!

    離一切相,修一切善!

    菩薩廣修福德,不住福德!

    有福(報)不享才是真享福!有福不受才是真清淨平等慈悲。遊戲人間,遊戲六道,高明極了!

    慈悲在不慈悲之處,真在妄處,正在邪處,淨在染處,覺在迷處!

    全妄即真,全真即妄!

    大做夢中佛事!

    眼根與色與交涉,即眼根得渡!

    積功累德,果報殊勝,不著有!

    不套圖果報又肯行善,不著空!

    人聲,車聲,嘈雜聲——發音宣流!

           無常,苦,空,無我聲!

    普願法界一切眾生與我同登極樂!

  • 15 # 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你現在是得不到,慢慢習慣了,就像每天吃小菜習慣了,不會為了吃不到大魚大肉而心理不爽,如果天天吃大魚大肉習慣了,突然連續幾天吃白菜豆腐,你肯定會發牢騷。如果是這種沒有慾望狀態,那只是你是心理自然調節,不然你早瘋了,就好像,你現在能跑能跳,看見一個半身截肢的殘疾人,你想要是我這樣寧願去死,但是真正到了那個時候,你會習慣的,你自己心裡會調節。你這個毛病不用擔心,中個一億,你就會變,可能你要說,我能過一百萬的生活,但是我就是過一萬塊的生活,但是相信我你只過一萬多生活,肯定有原因的,你有一個億,起碼也會過一百萬的生活,而不會再過一萬多生活。

  • 16 # 鄴城馮建林

    最低的慾望就有最高的精神享受,滿足是快樂的基礎,人生幸福與否,主要來自於你對生活的認識,來自你對需求的先天大小。我一生,對吃喝無慾,基本滿足就可,煙酒不沾,嫖賭不入,海鮮肉類不對胃口,每天就是青菜淡飯,我的這種生活方式,有是後天培養,有是先天俱來。我也沒有因此感到生活沒有意義,甚至痛苦,活在世上好像虧了自己什麼。我一生最大的追求。就是自己自由酣暢的生活。所以說:人生隨願,比日就有光明,並非享受物資多少能夠衡量的,把生活過的隨性,隨願而樂,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 17 # 漂泊的思考者

    低慾望,我理解就是一個人對自己除了基本生存以外,沒有了任何興趣,前段總說,日本現在呈現低慾望社會狀態,筆者沒有考證,無法評價。生存是人最根本的慾望,由於年齡原因和其他社會,感情,工作挫折等原因,有些人看淡了一切,甚至皈依宗教,對任何人任何事淡然起來,沒有了創業,向上的渴望,長時間處於低沉自己的狀態本人五十歲,經歷了基層公務員,二調公務員,我經歷了人生峰谷低谷,感覺,一切就有了看淡的想法,身邊朋友少了,對吃穿也不太看重了,有了隨遇而安感覺,我認為,這也是低慾望的表現。

    走出低慾望的思維,我覺得要和社會別脫節,每個階段融入社會的每個環節,交友,舍你而去的不是真朋友,嘗試用真心交朋友,你會發現,身邊有了情趣相投朋友。讀書,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讓人思路開闊,眼界視角更寬,看古人近賢者。健身,不管歲數大小,運動總讓人快樂,讓自己身體和思維一起變強。旅遊,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是讓人開闊視野的途徑,也是身心愉悅過程。創業,不管年齡大小,即使躺在金錢中,不愁吃穿,也要考慮創業奮鬥,這是快樂的過程!

  • 18 # 無聊讀書會

    低慾望‬,簡單來說‬,就是‬知足常樂。

    低慾望的人會感到生活中其他人都在爭搶的東西自己不是那麼敏感,低慾望的人往往隨心所欲,無為而治,功利心比較淡,無慾無求,自然輕鬆自在,這種人可能會好相處一些。

    反過來說‬,低慾望‬的人‬大多‬不是很有‬上進心‬,幾乎無慾無求‬,所以‬如果是‬生活所迫‬,還是‬需要擺脫‬這個狀態的‬。

    我認為‬,首先‬要找到‬生活的‬目標和興趣‬,有所求‬自然就有了慾望‬。合理‬的‬慾望‬是‬值得‬追求的‬。

    其次‬,多出去走走‬,多同‬人‬交流‬,感受‬世界的‬繽紛多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歲打工半年有存款五萬,可以用去做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