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寫下一個逗號的流年
-
2 # 爽爽的大跟班
人之一生,什麼是最寶貴的? 金錢地位?名利財富?功成名就?都不是。
我們閒來無事的時候看新聞,時不時就會出現一條訊息——誰誰誰自殺了。事業做到很大,地位很高的人,為什麼會想不開呢?因為他痛苦,感覺不自由,壓力重重,了無生趣,無法面對現實,解不開心底的糾結,唯有一死了之。可見,再多的金錢物質,換不來真正的自由之身。
人最寶貴的是自由。
這裡的自由,不是一般意義的自由,而是無拘無束,無所憑藉,自由通透,如莊子所言——乘天地之正,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無己,無功,無名,任意遨遊的大自在的境界,這種境界,莊子給起了個名字——逍遙遊。
逍遙遊,對一個生命體而言,是真正的自由。
莊子一生都在體驗這種自由。
當你的心不再依賴任何事物,不再依附任何事物,自由,通透,沒有羈絆,沒有糾纏,你就可以逍遙遊
人,自性光明,本自具足,什麼都不缺,可惜的是,世人顛倒錯亂,執迷身外之物,物慾橫流,卻不知道最大的寶藏其實就是自己的心靈,就好像一個人家裡面雖然有滿屋子的金銀財寶,他自己卻不知道,每天挖空心思的,去外面為一些碎銀子和別人爭爭搶搶。
莊子的逍遙遊,就是要你突破桎梏,開啟枷鎖,重返心靈的自由。
-
3 # 麥地影視
莊子的逍遙
[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
莊子的逍遙思想是莊子整個思想體系的核心,是他的人生哲學的主要特色和人生理想的最高境界。莊子逍遙遊思想表達了他對人格獨立的追求和對精神自由的嚮往,同時莊子的逍遙思想對我們現代人實現個體獨立和自我超越、擺脫名利和營造萬物和諧的逍遙境界都有啟發意義。
他的思想博大精深,尤以逍遙思想最為典型。他的“逍遙”是指閒放不拘、怡適自得, 旨在倡導一種絕對自由的境界。雖然對於現代人來說,這種完全的逍遙思想並不是我們所應該追求的,但它更多的是給我們一種生命的啟示,我們可以從中體會它有益的一面使之轉化為我們今天的正確的生活態度。
莊子在《逍遙遊》中透過自己奇特的想象,將人生理想馳騁於遼闊的宇宙,用文字寄寓他對自由精神的無限嚮往。莊子的逍遙是要達到徹底的解放而不受任何束縛,我們從兩個方面來理解他的思想,即追求個性自由、養成“三無”人格以擺脫功名利祿和“。
一、追求個性自由。
莊子的中心思想可用一個詞來概括,即“自由”,一種精神和心靈的自由。莊子生活在戰國時代,當時新舊秩序新舊觀念急劇更替,人們對功名利祿權勢進行爭奪,導致人世間無窮無盡的罪惡與痛苦, 因此他極力追求人格的獨立,追求個性自由的發揮,莊子認為要達到逍遙的自由境界,就要做到心靈上的自由,並透過不斷提高心靈上的修養來真正實現這種自由,達到一種修養至德的境界。正如《逍遙遊》中所描繪的一樣,莊子希望自己能象鯤一樣暢遊於天地,轉化為鵬摶扶搖而上九萬里,不侷限於眼前, 追求更廣闊的空間,追求個性自由發揮, 彰顯生命的活力,從而實現和自我。
二、養成“三無”人格,擺脫功名利祿。
莊子在《逍遙遊》曾中提出:至人無己, 神人無功,聖人無名。“無己”就是超越自我、物我兩忘;“無功”就是不講功名利祿,不一味的追求外物,不覺得自己為社會做了什麼;“無名”就是忘記榮辱,褒貶由人。莊子認為真正的逍遙是“無所待”的心靈大自由,是順應萬物的本性,只有“無所待”才能達到“至人、神人、聖人”的逍遙自在的境界。莊子心目中最理想的是 “聖人”,這種人不求功於君、不求名於世, 沒有功名利祿的爭奪,甚至忘記自己的血肉之軀,既無煩惱也無牽掛。莊子以這種之高的思想教育人們拋開名利誘惑,不被物質利益所迷惑擺脫物慾橫流的社會對人們的束縛,主張人要不斷的自我完善,提高自身的心靈境界,培養人與自然融為一體的生活樂趣,實現人的心靈自由。
-
4 # 鵬城熱點
莊子一生,不依賴任何外部條件,豁達一生,逍遙一世。世界上有沒有這樣以“無待”的方式達到“逍遙遊”的人呢?有,但是實在太少了。就算是真正熱愛莊子又看懂莊子、理解莊子的人也很少很少啊!莊子說,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這三種人,都是“無我”之人。能同時做到無己、無功、無名的“無我”之人,才能“應物無傷,虛己以遊世”,達到真正的逍遙遊。
-
5 # 丹朱命理
《逍遙遊》是《莊子》一書的第一篇,它的中心思想是說:人應當不受任何束縛,自由自在地行走在世間。這實際上反映了莊子要求超越時間和空間,擺脫客觀現實的影響和制約,忘掉一切,在主觀幻想中實現“逍遙”的人生觀。
-
6 # 天下熱文
時常感嘆人生如戲,時刻遊走於世間這個大舞臺上,最為鬧心的是不得不戴上各種面具扮演各種違心的角色,而“怎麼演”好這些角色成了很多人畢生都在思考的問題。同時,我們又是舞臺下看戲的觀眾,相比演戲而言,看戲似乎感觸更多,“怎麼看”也比“怎麼演”顯得更為重要。我們總是看別人怎麼演然後自己跟著演,而我們的人生也因此被各種得來的所謂經驗而左右。

“怎麼看”儼然成了“怎麼演”的基礎,它決定了我們的戲是精彩還是平庸,而如何端正自己對人事變遷的看法則顯得尤為重要。格局則是決定自己觀念的關鍵因素,只有大格局才能見微知著以小見大,我們古代先哲中格局觀念堪稱之最的莫過於莊子那篇《逍遙遊》,而本身晦澀難懂,但第一段卻家喻戶曉,究其根源無外乎其恢宏氣象溢於言表:
北海有一條叫鯤的大魚,其巨大有數千裡。轉眼化成了一隻名叫鵬的大鳥,它的背也有數千裡。振翅而飛的時候,兩扇翅膀就像天上的雲一樣巨大。鵬在每年起風的時候都會飛往南海,也就是天池。

看到這裡,莊子的大格局自然不言而喻,但很多人會覺得其過於荒誕不切實際。但鮮為人知的是大魚與大鳥之間轉換的神話不僅出現在我們華夏,整個環北太平洋地區都有著類似的神話傳說。而且一位叫榮格的心理學大師說過這樣一句話,他說用神話在表達生命的時候,往往顯得更加準確和迷人,也只有神話會觸及到那些永恆且神秘的東西。可見將人生置於神話當中,也是我們獲得靈感、突破極限的一種突進。而這個神話應當存在於我們每個人的心中,從這些偉大的篇章裡找尋自己的出路便是格局的起點。

莊子的故事將生命神話生動形象地展示在了世人面前,而我們在白駒過隙的人生旅途中又為何不能成為北海的鯤及天池的鵬,反倒在更多的時候視自己為蜩與學鳩,雖則一念之差,然格局卻弗如遠甚。如此格局從何而來,莊子也告訴了我們:
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

莊子言沒有積累足夠深厚的水,便沒有力量負載大船;沒有足夠強大的風,即便是大鵬也難以高飛。所以我們更應該看到容下巨鯤的大海和負載大鵬的天空,只有擁有了如海一般有容乃大如天一般包羅永珍的胸襟才能站在人生的高處,才能獲得“一覽眾山小”的視野。人生同樣的起點,卻有著截然相反的結局,格局使然也。

“逍遙遊”的含義仁者見仁,筆者以為“逍”便是消除自己的觀念的束縛,除卻小大之辨的成見,大小存乎一念,當大則大,當小則小。如此不受限與心,不拘泥與物,站在人生的頂端看戲,隨萬物自然變幻,“戲”又何須演之,心外無物自在逍遙。
舉報/反饋
-
7 # 福善易學講堂
還未細讀莊子,但看看各位的回覆和見解我也能學到很多知識!孔、孟、老、莊四大家我也很嚮往,準備每年專讀一家,爭取四年讀完和理解,像先賢那樣博大精深、繼承傳統文學,在書海中逍遙讀、逍遙遊!
回覆列表
莊子這個人有點像是沒活在現實生活中。這應該是古代人都信神,都想長生不老吧。他的思想一直是超脫的。追求最上的置頂境界。這些做到了就是他認為的逍遙了。一句話總結他就是跟那些皇帝什麼的一樣想成神。
莊子逍遙遊
莊子三十三篇,以內篇居首,內七篇又以逍遙遊居首。逍遙遊此篇實為莊子思想之代表,同時也是莊子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最足以表現其態度和為人風格。「逍遙遊」三字如何解釋?自古各家解說不一,但是與其在字面上作推敲解釋,不如從逍遙遊本文中去探索其要旨。
在莊子逍遙遊篇中的許多寓言故事,不直接以明確的文字闡述理由,而藉由外物故事來間接表達其寄託的深遠意涵,這也是莊子為文的重要特色。因此我們在讀莊子時,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寓言的主角都是「物」,表現出來的是物性,而寓言的物件是人,呈現出來的是人性,因此我們必須深切體會其中的寓意,而不能受限於故事本身的描述,如此可能會對莊子的原意有所疏漏。
貳、重要觀點
莊子逍遙遊篇,為了闡明逍遙之意,舉了鳥獸蟲魚等等以為例,並且以故事的方式來呈現其要旨,思索其寓意。
我們試著從莊子的思想來探討追究,知道所謂逍遙遊的境界,也就是想在無限生的痛苦與現實的悽楚中,追求自己能夠超脫而出,擁有一個自由而快樂的境界,培育一個屬於靈性的、而且充滿無限自然和諧的廣大精神世界。所以莊子在他的著作中把逍遙遊列為其中的第一篇,開宗明義的顯示出他思想世界的要旨。在逍遙遊的敘述中,我們如果以鯤來作為人的影射,水來代表現實世界,那麼鯤的形成,就如同是一個哲人在人群中造就了心靈境界的雄偉,而不沈浮於世俗塵埃。但是這種境界上需要再求上升,醞釀變化而成為鵬,那麼大鵬所代表的就是境界的上升,從現實中超拔而起,另外開闢一個飛揚活躍的精神境界。在這個過程中,有兩個重要的條件,其一是因為他已有所蓄養,成其與自然相近之體,另一個則是他因為能夠待時而動,隨著自然規律,自然能與萬物融合一體。
大鵬最後能夠在天池中逍遙,不是一蹴可及的,而是經過長時間的默默耕耘。同樣,我們想要逍遙而遊,絕不是想那些小鳩一樣,對眼前的一切感到滿足、自我陶醉,便自認為是逍遙。逍遙的境界,其最終固然是無待的,無待的真義,不是流於虛無,而是把有待加以淨化、昇華,因此要達到逍遙的功夫,仍然必須從有待做起。只是有待而不拘限於有待,最後才能把有待化為無待。而「無己、無功、無名」的功夫,也是必須有己而後可以無己、無己而後可以見真己;有功而後可以無功、無功而後可以成大功;有名而後可以無名、無名而後可以得實名。
莊子逍遙遊的精神,即是在於體認自我、存在真我、由忘我偏見的破除,而追求人生的真我,以求逍遙。關於篇中敘述,大多著重於境界的描述,然而我們不可將境界誤以為就是方法,而不知莊子逍遙境界的背後,有切實的修練功夫。但這些切實的功夫,在逍遙遊一文中沒有明確的說明,而是散見於其他篇章中,逍遙遊只是總綱,想要對莊子思想有全面的瞭解,仍然要研讀體會莊子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