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積木育兒
-
2 # 最媽咪
多數寶寶三歲左右就開始不停問為什麼,而且往往是連環問,會一直刨根究底問下去。這種情況,寶爸寶媽可不能敷衍,一定要認真回答,保護寶寶的好奇心,鼓勵孩子認知世界。
1、寶爸寶媽可以事先備一些版本較好的圖文百科全書,自己先讀讀,做好準備功課。回答孩子力求簡單明瞭,不過如果涉及一些生僻詞也沒關係,直接跟孩子講,講一遍不明白,下次有機會再講,孩子聽多了自然就明白了。
2、寶爸寶媽實在不明白的,可以直接跟孩子說,這個有點難,我們一起查資料吧。然後一起翻閱圖書,或者一起查詢網路資料。還可以把問題記在本子上,下次帶孩子去書店或圖書館一起檢視。
3、有些可以在生活中找到例項的,引導孩子多觀察生活,在日常生活裡尋求答案。
經過多次這樣的訓練之後,不但保護了孩子的求知慾望,也引導了孩子向書本向網路尋求幫助,也引導了孩子在生活中多觀察多思考,同樣可以得到真知識。
-
3 # 番茄秀
寶寶問為什麼是因為好奇,說明孩子很聰明,會思考,引導的話我覺得最好的就是多出去接觸外面的世界,多看兒童繪本。
-
4 # 萌寶親子教育
小孩子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任何事物都可能是他們探究的物件,無奈他們能力有限,就得求助爸爸媽媽了。所以他總是睜大困惑的眼睛,不停地問“為什麼?”此時,爸媽們可別不耐煩,要保護好寶寶的好奇心喲!
1、 耐心傾聽孩子的問題,並做出正確的回答;
2、 準備一些百科全書,或是科學小知識類的書籍,對於自己回答不上來的問題,可以引導孩子自己去尋找答案;
3、 如果孩子問的是一些生活常識的問題,爸媽就可以帶著他一起動手實踐,讓他從實踐中找到答案.
-
5 # 好父母勝過好老師
1.先聽他把話說完,而不是打斷、指責和不耐煩;
2.和他一起從孩子的角度分析,他的困惑究竟是什麼,以及這樣的困惑是如何產生的;
3.用孩子能理解的語言和他一起探討,而不是給予直接的所謂“標準”答案;
4.儘可能用兒童繪本或生活中的例子解釋,擬人化的小動物更容易讓他理解;
5.與他共同分享找到答案後的喜悅,並鼓勵他以後要多提問題;
輕鬆面對好奇寶寶
1、鼓勵寶寶
既然提問對寶寶來講是好事,那麼,媽媽就要儘可能地鼓勵寶寶。當寶寶提出問題的時候,媽媽及時耐心地幫助寶寶解答後,不妨鼓勵寶寶幾句:“嗯,這個問題不錯,我家寶寶很有想法。”“有問題就問媽媽,是個好學的好孩子。”
媽媽還可以主動向寶寶發問:“寶寶,媽媽為什麼這麼愛你啊?”“海龜是因為傷心才流淚嗎?”“植物喝的水都到哪裡了?”當然,媽媽提出問題可不是為了考住寶寶,所以,媽媽提出的問題一定要是寶寶接觸過的,再次提出來,是為了讓寶寶有機會鞏固、整合學到的知識。
2、引導寶寶
有的時候,寶寶反覆提出同一個問題,這說明什麼呢?說明媽媽的答案並沒有滿足寶寶的願望。當寶寶再次提出問題的時候,你不妨反問寶寶“你認為呢”“你覺得可以嗎”,這樣,就能達到啟發寶寶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的目的。
有的時候,寶寶提出問題來的時候,心中已經有了答案。這個時候,媽媽的反問更能促進寶寶積極主動地思考,促進寶寶整合自己的想法。
當寶寶總是不能理解一個問題的時候,媽媽不妨把問題引導到一個寶寶容易理解的內容上。這樣,不僅可以繞開寶寶難纏的提問,還可以培養他的發散思維,重新引起寶寶的好奇心。
-
6 # 父母世界
孩子愛問“為什麼”只要家長把心態擺正,不難發覺好奇心對孩子的好處多多。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對許多事物充滿興趣,對新鮮事物或事件容易產生好奇,從而激發其學習新鮮事物的興趣。
好奇心是孩子尋求知識、主動學習的動力。好奇心越強的孩子,接受新知識的速度就會越快。
對於孩子來說,他們正是從小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學會觀察、比較、分析、思考,從而積累起自己的學習經驗和生活經驗。
孩子的問題總是五花八門,讓人應接不暇,在孩子眼裡,世界很奇妙:小鳥為什麼會飛?天空為什麼是藍色的?太陽為什麼會升起和落下?……他們對每一件“思議”的事情都會產生強烈的好奇心,想將他們弄明白,這就形成了孩子的求知慾。
對於孩子提出的問題,父母應當先問問孩子是怎麼想的,然後根據他的理解和生長階段,給出一個較為清晰簡單的回答。
即使有時無法恰當地回答,也不要含糊其詞,或者講些毫相干的事情,理不要不懂裝懂,信口開河去哄騙孩子,該坦率地告訴孩子自己也不懂,或者可以和孩子一起尋求答案,不是所有的問題大人都解答。最好的方法是讓自己自己去尋找問題的答案,鼓勵孩子不斷探索。
父母回答孩子的問題要有啟發性。比如,一個孩子看著空中的滿月問“爸爸,月亮會永遠永遠這麼圓嗎?”這位爸爸沒有直接回答,只是說:“過幾天再來看看,你就會發現這個秘密。”幾天之後,爸爸就帶著孩子出來看月亮,孩子看見了彎彎的月亮,又說:“爸爸,月亮怎麼變小了?”這位爸爸仍未直接回答,而是答應過一段時間再帶他出來看。後來他又看到了圓圓的月亮,他高興的嚷道:“真有趣,月亮會從圓的變成彎的,又從彎的變成圓的。”這們父親的作答方式即使孩子的好奇心得到了滿足,又讓孩子透過自己的觀察思考知道了“月有陰晴圓缺”的現象。
-
7 # 怪獸bobo
1.避免錯誤態度。寶寶雖小,但是家長如果敷衍回答,甚至表現出不耐煩的情緒,寶寶也能感受到的,而逐漸失去好奇心。相反,家長在面對寶寶這些問題的時候,應當給予讚賞的表情,並鼓勵寶寶多提問。讓他感受到提問題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可以從小就幫助寶寶發散思維,豐富想象了。2.引導寶寶。有的時候,寶寶一個問題重複的問你,這說明你給的答案並沒有幫助他解決心中的困惑。這個時候,一方面你可以反問寶寶,“你覺得呢”讓寶寶自己思考,說出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如果家長實在不知道,也可以告訴寶寶實話,然後買相關的書籍,與寶寶一起去尋找答案,慢慢的寶寶也會形成利用書籍滿足求知慾的習慣,主動學習。
3.針對不同問題不同回答。比如說,為什麼要等紅綠燈?這是生活常識,要解釋明白,可以幫孩子養成好習慣。比如太陽為什麼是從西邊升起?這是科學知識類的問題,可以利用圖畫生動的解釋,建立基本的科學態度。
-
8 # 小曉天真
你可以反問他,那為什麼小狗小貓也是趴著走的啊?看他怎麼回答,你也好近一步知道他問的問題是想知道哪方面的內容
-
9 # 月亮代表我的心裡有問題
我女兒會問,媽媽我蹦出來的牙齒去哪裡啦?爸爸去哪裡啦?小白兔吃什麼,小狗吃什麼,牛怎麼叫,雞怎麼叫,我………………可以問你整天的問題還不帶重複的!
-
10 # 廣州親子教育圈
孩子生來就有一種學習和探究的慾望,他的好奇心驅使他一次又一次地嘗試每一件事直到掌握為止。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孩子是天生的科學家。幼兒階段孩子的主要活動是探索周圍的世界,早期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幫助孩子發展對科學的興趣。我經常和一些媽媽交流,她們說有了孩子之後,才發現自己的知識如此貧乏,天文地理都 想知道,但是要工作,要帶孩子,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去掌握各種知識。其實,幼兒的科學學習最重要的不是從父母那裡得到多少知識,而是培養一種探索的熱情和探索的精神。
有位科學家回憶童年對他影響最大的事情,是發現自己放在小瓶子裡的蠶竟然結了繭,後來變成了飛蛾。這一事件,給他帶來的衝擊,使他終生對自然充滿濃厚的興趣。童年的經歷造就了一個科學家。反觀我們現在早教中,老師帶著孩子養蠶,迫不及待地告訴孩子全過程,而不是等到孩子自己去發現。 活的知識任何時候都不是灌輸的。孩子需要第一手的關於世界的體驗,而不僅僅是透過書報得到的二手資料。關於自然的部分,我們儘可能帶孩子去見實物,去摸實物,然後孩子才能形成概念,進而對書報中的知識感興趣。
-
11 # 七悅媽
寶寶的好奇心是非常重的,刨根問底的問問題媽媽不要覺得不耐煩,其實寶寶問問題也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1.父母調整心態。寶寶問問題就像十萬個為什麼一樣,總是有源源不斷的問題出現。比如看到一朵花會覺得為什麼花是紅色?為什麼大樹會開花?父母首先要調整自己的心態,這說明孩子的想象力非常的豐富,語言,觀察力都是非常的優秀,能夠不斷的發現問題才能夠去解決問題。父母要多多鼓勵孩子,當孩子解決了一件事情或者明白了一件事情後父母要及時給予鼓勵,讓孩子充滿自信。
2.合理引導。有些時候泛泛的給孩子講道理孩子是不能理解的。透過日常生活中的場景化讓孩子理解效果會更好。例如孩子問螞蟻是什麼樣的?螞蟻是怎麼搬家的呢?父母可以帶著孩子到戶外進行現場觀察,實地看看螞蟻的搬家過程。
3.利用繪本講故事。繪本是非常好的教學輔助材料。媽媽可以每天睡前給孩子一起閱讀繪本,幫助孩子理解,豐富的語言和圖畫讓孩子切身的融入進去,多讀繪本和故事,能夠讓孩子豐富知識更能養成閱讀的好喜歡,孩子大了慢慢就會變的自己愛讀書,獲取更多的知識。
-
12 # 兒科醫生鮑秀蘭
寶寶為什麼總是那麼的“為什麼”呢?
1、因為是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孩子對周圍一切的事物,都充滿了求知慾,他想去探索一切未知的事物。
2、寶寶從一切的未知中,得到答案,來滿足自己強烈的求知慾,而父母就是寶寶最好的老師,所以當寶寶出現好奇時,就會頻繁的去問父母,各種各樣的為什麼。
3、家長在告訴寶寶答案的同時,寶寶的求知慾得到滿足,其實有時候寶寶是知道為什麼的,但是需要家長的肯定,這樣從寶寶自己口中說出答案,也是一種成就感。
所以當面對寶寶很多的為什麼時,家長應該引起重視,這樣可激發寶寶的探索和創造力,如果家長表現出特別的不耐煩,或者對孩子發脾氣,那麼相對寶寶的問題會變少,對於求知慾旺盛期的寶寶,各方面都是不利的。所以針對寶寶現在的問題,家長可以按照以下建議引導1、面對寶寶的問題,家長首先不要不耐煩,也不要直接拒絕寶寶的問題,以免引起寶寶的挫敗感,削弱寶寶學習的高漲性。
2、如果寶寶問題較多,或者家長正忙,可以反問寶寶,比如像題主家寶寶的問題,火車為什麼會趴著走,而不是站著走,您可以反問寶寶,“媽媽也好奇呢,那寶寶你認為火車為什麼會趴著走呢”,一般這個時候,寶寶會有自己個人的見解,比如火車比較長,只能爬著走等等答案,這個時候家長就可以給個正確的引導,首先肯定寶寶的答案,然後可以和寶寶約定一個時間,讓寶寶自己安靜的想想,過半個小時再給媽媽其他的答案。這樣既緩解了媽媽當時的不耐煩,也給足了寶寶思考的時間。
3、也可以給寶寶買一些繪本,平時空閒給寶寶講講,或者讓寶寶自己看,自己找答案。
4、這個時期的寶寶大部分都是這樣子,所以家長也不必煩躁,多陪伴寶寶一起學習,鼓勵寶寶去思考後再來問,而不是有問題直接去問,這樣對於寶寶獨立思考,以及溝通技巧、語言發育都有很大的幫助。
我們家孩子“為什麼”太多了,從早到晚,天天追著我問為什麼,我哪知道那麼多為什麼呢?比如,他會問我火車為什麼要趴著走,而不是站著走,我該怎麼回答呢?
回覆列表
很多孩子的問題很好玩,問問題是他們探索、瞭解這個世界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式。每個孩子都有問問題的權利,所以爸爸媽媽一定要尊重孩子的“為什麼”。即使孩子問的問題,我們不知道如何回答,起碼我們可以做到誠實。告訴孩子我不知道,這不丟臉。同時可以引導孩子去查閱資料、去觀察,鼓勵孩子求證。或者為孩子準備一套好的百科全書。
曾經有一段時間,開心會問我海底裡的很多魚是什麼魚,我確實不知道。於是我跟她說,媽媽不知道,我們一起來找一找,這些魚到底叫什麼吧。於是我給她買了一本大字典,大字典裡面有圖片、有解釋、有說明,然後我們倆一起去看,原來這個魚叫箭魚,原來那個魚叫鰻魚。後來,她就開始慢慢地瞭解,甚至認識的比我還多。後來我們再去看很多書的時候,她就常常會說,媽媽我知道這是什麼魚。換她開始教我了。
從心理學角度看,當你面對一個愛問“為什麼”的孩子時,你應該感到高興,因為這意味著孩子進入了智力發展的第二個高峰期。孩子有這些發展的需求,滿足他們是做父母的責任。若我們在這個時候能充分給予孩子各種條件、各種刺激、各種知識,孩子的學習和吸收能力將會是驚人的。孩子智力發展的五個核心要素:注意力、記憶力、觀察力、想象力和創新的思維力,這些核心的要素,實際上在問“為什麼”的過程中,就都完成了。
所以,請記得,面對“問題”孩子,父母要當好老師的角色,並且要更有耐心。如今我們常常會感嘆中國孩子缺乏創作力和想象力。這種狀況父母其實也擔負有責任。很多孩子因為說錯話或者問錯問題,而被父母呵斥過,或者是因為問的問題觸及了父母的痛點,或者讓父母覺得尷尬之類。
孩子的問題,你若知道,就回答。若不知道,就亮明態度:“我不知道,但我可以跟你一起去找答案。”還有時候,你也可以對孩子發問的行為表示讚賞,比如和孩子說:“我覺得你的問題特別好,那麼你覺得這個問題是什麼原因呢?”如此把問題拋給孩子,尤其是三歲以上的孩子,讓他透過自己的小腦瓜來解決這個問題,也是激發孩子思考的一種方式。
另外,很多孩子會問類似的“為什麼”:“媽媽,為什麼這個規則是這樣的;媽媽,為什麼我晚上不能吃糖;媽媽,為什麼我不能看電視……”這其實是孩子在對父母所立的規則、對正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的探究,背後的心理語言則是:我需要弄明白當下正在發生的事情,我需要掌控我自己的生活,我需要感受到自己的力量。這種情況,就需要父母提前跟孩子講明原因,然後再設立規則。我的建議是:當你再跟孩子講規則時,先講好原因,並且要從孩子親身經歷過的體驗出發,去跟她講這個原因,然後再去制定規則,孩子就會更容易遵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