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魁哥說歷史

    前言:“北伐”一詞語在《三國演義》中出現的次數頗多,諸葛亮為了北伐可謂是嘔心瀝血,鞠躬盡瘁,傾盡自己全部的力量來北伐,最終北伐全部失敗,自己也累倒在前線五丈原,不久病逝。有人說諸葛亮的北伐過於謹慎了,如果讓魏延北伐,或許會成功。那麼魏延是何許人也?他北伐會成功嗎?

    在《三國演義》中,魏延是蜀漢後期一個重要的角色,跟隨諸葛亮北伐屢立戰功,可以說當時諸葛亮北伐期間魏延是軍中唯一老資歷的將軍,其軍銜也是所有將領中最高的。魏延此人更是一名智勇雙全的大將,有勇有謀,曾經駐守漢中不能讓曹軍越雷池一步。

    但是魏延在諸葛亮眼裡是一個不忠不義之人,曾經在長沙城中建議劉備將此人斬首,但是劉備認為投降之人殺了以後投降者人人自危。從這時候起魏延對諸葛亮有所芥蒂和懼怕。諸葛亮在世之際,魏延大體上都是規規矩矩的,除了一些戰略性問題與諸葛亮有過爭論外,其餘相安無事。

    那麼魏延代替諸葛亮北伐,會怎麼樣呢?如果魏延代替諸葛亮北伐,對手司馬懿得知之後,多半會輕蔑地笑道:有本事試試。

    首先來回顧一下諸葛亮五次北伐的戰略,為什麼會失敗,魏延提出了什麼戰略?如果執行的話會有什麼結果。

    諸葛亮是一個求穩的人,一生中除了空城計外其餘都是腳踏實地辦事情,一步一個腳印穩穩來,諸葛亮北伐也是如此。諸葛亮一生算北伐次數的話一共五次,結局都是失敗告終,除了硬實力上的差距,諸葛亮北伐的戰略上也過於求穩了,以至於和司馬懿等魏國將領相持不下,耗完了自己的一生。

    例如,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佯攻關中郿縣實際想攻打涼州,但因為貪圖三郡城池,戰略不夠靈活,最終因為街亭失守全面撤退,第一次北伐前功盡棄了。諸葛亮第二次北伐走的是一條類似的路,出陳倉攻打關中,但因為魏國早已經防禦無功而返。後面幾次北伐諸如此類,都是很平常的戰略,沒有一些奇招,體現出諸葛亮的特點穩。

    眾所周知魏延曾經向諸葛亮提出了子午谷奇謀,所謂子午谷奇謀是魏延欲效仿漢代名將韓信“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辦法。魏延的構思是諸葛亮率領大軍出斜谷進兵長安,拖住魏國主力人馬,而魏延率領5000精兵從子午谷繞後快速趕到長安,與諸葛亮大軍形成夾擊之勢,一舉拿下潼關和長安這兩座中原重鎮。

    但諸葛亮認為魏延的子午谷奇謀過於危險,沒能採納這個建議。那麼這個建議難度如何?諸葛亮為什麼不採用呢?首先子午谷奇謀的可行性不高,實施難度非常大,因為要從穿插到潼關,必須要經過重重大山才能到達目的地,而古代的交通不發達,穿越山地顯然需要徒步走。在全程330裡的戰線上,需要經過秦嶺這樣的懸崖峭壁,顯然難度非常大,一旦被敵人先有所察覺,帶出去的兵馬估計沒有生還的希望,子午谷奇謀講究的是一個快,而且需要隱蔽。

    如果魏延領兵北伐的話,他基本上會採用子午谷奇謀,因為從大道北伐非常困難,一步一個腳印費時費力,而且當時蜀國糧道不平,運糧難以為繼。在這種情況下,選擇冒險也不失為一種好辦法,畢竟歷史已經證明了諸葛亮的辦法無法成功。

    那麼子午谷奇謀的成功率如何呢?先看一下鄧艾打西川是如何打的。當時姜維的大軍在劍閣與鍾會對峙不分勝負,鄧艾看到鍾會拖住了姜維大軍,出其不意偷渡陰平,其路途難度不亞於子午谷的路線,鄧艾的成功證明了古代軍事上冒險的可行性。

    總的來說魏延如果主持北伐大局的情況下,自然不會像諸葛亮那麼步步為營,而是會選擇鋌而走險。魏延的子午谷奇謀計劃提出的時期是北伐第一次,當時是魏國對蜀國邊防最弱的一次,長安把守是夏侯楙,是一個紈絝子弟。

    但是後期便是司馬懿、郭淮等能征善戰將領把守,魏延如果主持北伐,依舊採用子午谷奇謀來打的話,幾乎沒有機會成功,只會引來司馬懿的嘲笑與輕蔑。曹魏佔據肥沃的中原,兵強馬壯,卻被弱小的蜀漢屢次進攻。這個最根本的原因在於曹魏主將司馬懿身上,他每次都是堅守不出,等待諸葛亮糧草不濟退去,司馬懿便大功告成,立下大功,向魏明帝曹叡邀功請賞。

    由此可知,司馬懿是一個比諸葛亮還小心謹慎的主將,不求有功但求無功。如果魏延敢帶領一支五千人的孤軍深入,不但攻不下潼關和長安,反而還會被小心謹慎的司馬懿包了餃子。面對步步為營的諸葛亮,司馬懿無計可施,只能堅守不出,但是面對孤軍深入的魏延五千精兵,司馬懿肯定能夠消滅,於是他笑了。

    蜀國當時國小人少,經不起魏延的一步步險棋,五千精兵一旦沒了短時間內北伐生涯也就結束了,反而會引起魏國來攻,所以魏延主持北伐是一把雙刃劍,能出奇制勝,也能毀滅三軍。

    本文僅從三國演義來講,不代表正史。

  • 2 # 韶華傾夢

    如果讓魏延取代諸葛亮,主持北伐戰事。那麼,結果可能是直接導致蜀漢提前滅亡。甚至,蜀漢的內部派系爭鬥會更加的劇烈。原因如下。

    無可否認,魏延是一名優秀的將領。魏延的實力若是在三國前期,的確算不上是一流的武將。但是,到了三國後期,隨著趙雲等一批老實力派武將的凋零後,魏延的實力逐步向強一流邁進。

    而除了實力強悍之外,魏延在軍事謀略方面也有著不俗的表現。就拿魏延對漢中的防禦佈置來說。對於漢中的防禦,魏延主要強調的是“實兵諸圍以御外敵”。也就是說,魏延在漢中的各個要道上建築營寨,讓士兵駐守在險要地勢上,達到禦敵於國門之外的目的。

    雖然這樣做的優勢是使得曹魏打不進漢中,對漢中無法造成威脅。但缺點也很明顯,那就是防守有餘而進攻不足,在常規對戰下,對敵人的有生力量傷害較小。

    與之相對的,北伐並不像漢中防禦戰一樣,北伐的人數之廣,範圍之大,牽扯之多,並不是一個漢中所能比擬的。北伐的目標就是不斷地侵擾曹魏的邊境,為蜀漢的發展帶來緩衝地時間。也就是說,在北伐中,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

    魏延對進攻方面的把握不用多說,但是,魏延卻是有點冒進。與諸葛亮的用兵謹慎不同,魏延用兵更喜歡“奇”和“險”。而最有名的莫過於“子午谷計劃”。若魏延主持北伐,“子午谷計劃”必然是繞不開的計劃。

    但是,“子午谷計劃”的成功率有點低。不僅是因為蜀軍要闖過險要道路,而且還要預防敵人對此的提前埋伏;還有大軍的兩路通訊必須保持,做到約定時間回合才行。而更為主要的是,魏延的“子午谷計劃”的前提,是把成功寄託在夏侯楙的身上。也就是說,這一計劃的前提是夏侯楙是一個不學無術,而且不會用兵的將領。

    但實際上,夏侯楙並沒有魏延所言的那般不堪。而且,在夏侯楙初次用兵的時候,善聽他人建議,就在鳳鳴山一戰中險些圍殺了趙雲。若沒有關平等人的相救,趙雲這一支軍隊還是凶多吉少的。所以說,這一計劃的成功率有點低。

    除此之外,魏延並不是一個合格的統帥。而不合格的原因,就是魏延和同僚的關係較差。魏延就是低一點的翻版關羽,魏延的性格自矜且自傲。因為自傲,魏延和同僚的關係一直很差,如李恢、楊儀等人,魏延和他們鬧得很僵,只有諸葛亮從中調節才能夠穩定下來。

    同時,魏延雖然在軍中有所威望,但是並不能服從,不能威壓群將。在三國後期,蜀漢四個派系之間相互明爭暗鬥,而且東州派,以及一部分益州派的人更是不支援北伐。魏延的官職低,又沒能夠直接讓劉禪“聽話”的本事,其怎麼能夠讓其他人接受他的統帥。

    所以,在魏延性格孤傲,用兵奇險,又不能服眾的情況下,若讓其主持北伐,那蜀漢的內部矛盾必然更劇烈,而蜀漢的滅亡也是時間問題。

  • 3 # 漫步文史

    讓魏延主持北伐,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探討的問題。

    魏延值得稱讚的有兩點:一是鎮守漢中,二是子午谷奇謀。

    從鎮守漢中看魏延的防禦能力

    魏延鎮守漢中主要用的是守,據敵於國門之外。

    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

    以上是劉備委任魏延鎮守漢中時,魏延對劉備的承諾。這個承諾當中,有防守之策,也有誘敵之計,深得劉備讚許。

    魏延死後,王平鎮守漢中,用的正是魏延留下的方式,同樣可以保漢中無恙。

    在魏延的策略當中,所謂吞掉偏將的十萬大軍,其實是一種誘敵深入的大縱深戰術,由此可見魏延不僅橫向防禦,在縱向防禦上也做的很到位。

    諸葛亮北伐期間,對待漢中問題上,與魏延略有不同,但卻沒有破壞魏延的防禦措施,可見他雖然不認同魏延這個人,但還是認可他的策略的。

    諸葛亮在原有守的基礎上,增加了攻,也就是以攻為守。其實這可以看做是魏延策略的反向,將縱深放在了魏國的境內。拋開戰爭消耗,諸葛亮的策略明顯高於魏延。

    但到了姜維時期卻發生了很大變化。姜維鎮守漢中的主要策略是誘敵深入,這一點在司馬昭伐蜀期間最明顯。

    魏延以防為主,從沒檢驗過他的誘敵深入是否實用,但姜維將敵軍放進來之後,卻證明大縱深行不通。姜維並沒有破壞魏延的大縱深系統。

    由此可見,魏延鎮守漢中的策略,防禦沒有問題,但誘敵深入,始終難敵魏國絕對的軍事實力。

    魏延的子午谷奇謀

    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歷來被各種詬病,反正沒有實踐過,大家便產生了很多中說法。那子午谷奇謀究竟能否成功呢?

    真實的子午谷奇謀策略其實是這樣的:魏延自己率領五千士兵,透過子午谷,迅速繞過長安,佔領潼關。鎮守長安的夏侯楙如果得知魏延兵至,無論如何不敢出城交戰,此後也證實了這一點,曹叡來到長安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將夏侯楙替換回鄴都。

    佔領潼關之後,魏延的任務才算剛剛開始。抵禦關外前來救援的魏軍,防備長安駐軍。一直到諸葛亮從隴西出來,平定整個關中,攻取長安之後,魏延的任務才算完成。

    如此諸葛亮從隴右出兵的壓力就小得多了,魏國在隴右只有不到兩萬的兵力,關中空虛,長安無兵。魏國此時西防所能依靠的只是潼關外的五萬機動騎兵,那魏延的壓力必定會非常大。

    從韓信平定三秦來看,如果魏延守住潼關,諸葛亮也定然能在一個月內平定關中。只是面對瘋狂進攻的魏國援兵,不知道魏延能否堅持一個月,這也是子午谷奇謀的關鍵所在。

    結語

    子午谷奇謀名為奇謀,實則主要考驗的是守,這與魏延鎮守漢中所用的策略基本相同。至於魏延的進攻、用兵究竟如何,我們很難判斷,畢竟也沒有可以參考的戰役。

    如果僅從魏延的防禦來看,如果讓魏延主持北伐,必定失敗,甚至會導致蜀國提前滅亡。畢竟魏延兩次都有點過高的估計自己的能力了,對劉備的承諾是高估,誘敵深入,搞大縱深必敗無疑,至於五千兵力守衛潼關,我想面對魏軍的瘋狂進攻,魏延未必能受得住,畢竟曹操當年進攻關中太難了,魏國不可能輕易放棄關中!

  • 4 # 法拉利FF91

    反正等也死,蜀國沒有天才,君主也是庸主,一個沒有前途的團隊,諸葛亮沒有培養人才,就算打下江山劉嬋也做不住,諸葛亮完全是歷史罪人多餘的角色,都說他神算第一聰明,怎麼沒有想到自己失敗呢,看看劉嬋打下江山又怎麼樣,延誤了歷史統一程序,至於魏延,真的應該拼一下,諸葛亮沒有賭博精神,或者真的可以贏,輸了就損失5000,贏了呢半壁江山,反正諸葛亮伐魏死的那麼多人跟5000比起來不值一提。

  • 5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不好意思,可能讓很多人失望了,如果讓魏延主持北伐,蜀漢政權基本上就會毀在魏延手中,提前滅亡。

    不可否認,魏延是一個不多可得的智勇雙全的武將,劉備能夠在一堆武將中,慧眼挑中了魏延來鎮守對蜀漢極為重要的戰略要地漢中,這本身就說明了魏延能力不俗。

    事實上,魏延確實也沒有辜負劉備的期望,無論是劉備在世還是去世後,魏延都是任勞任怨的守著蜀漢的北大門,沒有讓曹魏有可乘之機,對於防守漢中,魏延是合格的,是出類拔萃的,也驗證了劉備的眼光獨到。

    但是人就有毛病,魏延也不例外,魏延的毛病跟關羽一模一樣,可能是蜀漢有這樣的傳統,又或者是蜀漢有這樣的風氣,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魏延就是另一個版本的關羽。

    想當年,關羽是何等的豪邁、何等的英雄,威震華夏的歷史在整個三國唯有關羽一人,而萬人敵的名號更是讓關羽風光無限,可就是這樣,關羽還是失敗了,不僅荊州丟失,而且落得個身首異處。

    雖然關羽失敗的主要原因是東吳的偷襲,但也有自身性格方面的原因在內,高傲,看不起大多數人,是關羽的毛病,同樣也是魏延的毛病,作為一個軍事統帥,不僅僅只是打仗這麼簡單,還有各方面的工作,如練兵、人事安排、戰略規劃、後勤安排等等,只有武力強盛是不夠的。

    魏延與蜀漢同事的關係都不好,歷史上的魏延並沒有謀反,但當他與楊儀產生嚴重爭執時,蜀漢朝廷中的重臣蔣琬、董允都選擇了相信楊儀,而非魏延,雖然楊儀也不是什麼好人,但魏延顯然更加難以讓人接收。

    如果讓魏延主持北伐會如何?

    以魏延自負的性格必然聽不進屬下的意見,而魏延北伐最想幹的,恐怕就是子午谷奇謀,子午谷奇謀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魏延兵分兩路,一路從出斜谷進兵長安、潼關,另一路從子午谷快速進攻長安,迅速拿下長安,兩軍在潼關會師。然後以潼關天險為防守,阻止魏國援兵從關東進入關中,割據曹魏的關中地區。

    魏延的戰略看上去似乎有些道理,仔細一想完全不是那回事,魏延考慮的就是奪取長安和潼關,好,就算魏延前面所有的行動都一帆風順,子午谷的險峻不考慮,糧草也沒有問題,長安也不戰而降,潼關也被魏延佔領,那麼接下來怎麼辦?曹魏不會反撲嗎?

    曹魏在西邊有隴西五郡,還有雍州刺史郭淮、涼州刺史徐邈等人,曹魏在東邊是傳統的勢力範圍,離核心區域洛陽和許昌不遠,肯定會調離重兵反攻長安,進入長安也不止潼關一條路,南邊還有武關,北邊渡過黃河也能到達長安,魏延如何應對曹魏的東西夾擊,很有可能就被魏國包了餃子,到時候就不僅僅是失敗這麼簡單。

    如果魏延不敵魏國東西夾擊而南逃的話,那麼魏國可以乘勝追擊,直入漢中,如果魏延不放棄長安,就得不斷向長安增兵,就得把蜀漢的全部家底都押上,魏延能有勝算嗎?基本沒有。那樣的話,不是就一戰就把蜀漢消耗完了嗎,或者魏國乘勝追擊的話,滅亡蜀漢也有可能。

    這還只是算的軍事帳,在政治及戰略上來說,魏延缺乏統帥全域性的能力,打仗可以,只是個將才,統帥全域性才叫帥才,軍事是政治的延續,在前線打仗是需要得到後方的支援的,無論這種支援是政治上的,還是其它方面的。魏延如果在前方失利,後方的蜀漢朝廷,包括後主劉禪都會對魏延不滿,魏延不是死在前線,就有可能死在自已人手裡。

    這樣的結局就真是可能是蜀漢的滅亡了,這也就是魏延主持北伐的後果。

  • 6 # 歷史哨聲

    如果魏延主持北伐 會和諸葛亮、姜維的北伐有何不同呢 最大可能是魏延直接在五丈原一面和司馬懿對抗,一面派遣精兵攻打長安,而非楊儀退軍

    從積極主動防禦的重門之計和直取長安的子午谷奇襲策略,都可以看出魏延在制定作戰上是非常敢於冒風險的,不同於諸葛亮擅長的步步為營策略。

    在說魏延若主持北伐將會如何之前,先來看諸葛亮和姜維的北伐策略。

    諸葛亮五次北伐:

    第一次:諸葛亮派遣趙雲佯攻關中郿縣、實則意圖奪取涼州,但因為在沒有奪取涼州南部下,貪圖涼州北部三郡,最後因為街亭之戰失敗而全功盡棄。

    第二次:諸葛亮意圖從散關出陳倉攻打關中,但魏國早已有了防備,諸葛亮無功而返。

    第三次:諸葛亮吸取第一次的貪功冒進,步步為營的奪取了一些涼州南部的土地;同時漢中的魏延擊敗了魏國從關中的進攻。

    第四次:諸葛亮繼續步步為營侵佔涼州策略,加上和鮮卑首領軻比能結盟,形勢一片大好;但諸葛亮在面對司馬懿集中兵力的局面犯了錯誤:沒有分兵奪取兵力薄弱的地方郡縣或襲擊司馬懿的後勤線,而是集中兵力和不肯出戰的司馬懿對抗,最後雙方都因為糧餉沒有而退軍。

    第五次:諸葛亮出斜谷,佔據渭水南岸的五丈原,但諸葛亮依然沒有吸取上次的教訓,依然和不肯出戰的司馬懿對抗,而非分兵沿著渭水南岸直接攻打長安——他司馬懿還能安心和你諸葛亮對抗?

    小結:諸葛亮五次北伐,兩次攻打關中(陳倉道進攻失敗、斜谷道是有勝無利),三次攻打涼州(第一次局勢很好但因為貪功而敗,第三次取得一些成果,第四次集中兵力而非分兵奪地而無功)。

    姜維11次北伐北伐:

    第一次:出軍隴西無功,只帶回一些羌人;

    第二次:出軍隴西,雖然擊敗夏侯霸,但被郭淮算準下一步,掐斷姜維行動,無奈退兵;

    第三次:出軍隴西,和強力的羌人部落聯盟,但被郭淮分軍:一路追擊姜維,一路攻打姜維盟友羌人部落,迫使姜維原本的分軍形勢變成了姜維不得不援助羌人,優勢變劣勢;

    第四次:出軍隴西,意圖奪取雍州,但被涼州的郭淮一邊下令堅守不戰,一邊派軍截斷姜維後路,迫使姜維不得不撤軍;

    第五、六次:都是出軍隴西,都是因為糧草問題而主動撤軍;

    第七次:出軍隴西,奪取幾個縣,遷移其人到蜀地而退軍;

    第八次:出軍隴西,擊敗了魏軍,但糧草用盡,只能撤軍;

    第九次:出軍隴西,因為友軍沒有及時到達,被鄧艾在段谷大敗,蜀漢兵死傷慘重,不得不撤回漢中;

    第十次:趁魏國諸葛誕叛亂,出軍隴西,魏軍堅守不戰,第二年退軍;

    第十一次:出軍隴西,但在侯和被鄧艾擊敗,撤回沓中;鄧艾採用了比魏延子午谷奇襲更大膽的計策,直接渡過陰平,翻山越嶺,直接攻打成都,滅了蜀漢。

    小結:姜維11次北伐,基本上毫無戰功,都是小打小鬧性質。10次出軍隴西,一不能震動涼州,二不能奪取土地,更是3次被郭淮以策略擊敗。

    從姜維的11次北伐,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姜維本人有勇無謀,作戰的謀略連郭淮都不如,更不用說具有大局謀略。

    鄧艾偷渡陰平和魏延子午谷奇襲本質相同

    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襲,並非空想,而是效仿西漢初韓信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子午谷奇襲,並非只是魏延率軍從子午谷攻打長安,而是有兩個部分:

    1、明修棧道:諸葛亮率領蜀漢主力從陳倉道或斜谷道浩浩蕩蕩的攻打魏國關中,吸引魏國兵力,讓魏國將所有注意力和兵力都用在對付諸葛亮所率領的主力;

    2、暗度陳倉:魏延率領5000精兵、5000糧兵,從子午谷暗度,出現在長安南,攻打潼關,切斷關中和山東地區的聯絡,實現魏延關門、諸葛亮打狗的局勢。

    魏延的計策確實是很大膽,但同時也是高風險、高收益:一旦成功,關中、涼州等潼關以西都成為蜀漢土地。

    對比看下鄧艾偷渡陰平。鍾會攻取漢中,吸引了姜維將所有蜀漢兵力都集中在對抗奪取了漢中的鐘會兵。鄧艾在姜維專心對付鍾會情形下,偷渡陰平,直接出現在成都,滅了蜀漢。這和魏延的子午谷奇襲都是在明修棧道(鍾會漢中軍、諸葛亮主力軍)下,實行暗度陳倉(鄧艾偷渡陰平、魏延暗度子午谷)。

    成都和長安一樣,都是不能夠堅守的都市。歷史上都沒有出現成都和長安在面臨敵軍時堅守城池的情形。一旦敵軍出現,只有投降的份。

    假如諸葛亮死後 魏延主持北伐將會:

    1、採取子午谷奇襲策略。這個可能性不高,因為魏延提出這個策略的前提是:

    “聞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無謀。”

    諸葛亮死後,關中是司馬懿掌管,足智多謀,魏延不會看不到前提的不同。

    2、奪取商洛、安康、十堰等等山地,構成對襄陽、南陽甚至洛陽的威脅,將曹魏注意力從隴西、關中轉移到洛陽、南陽等關東地區,才有奇襲奪取關中的機會。

    在奪取漢中東山地時,可以聯絡東吳奪取荊州,形成合計曹魏的局勢。

    商洛、武關是重要作戰關鍵要地。蜀漢完全可以發揮自己的山地作戰優勢,輕鬆擊敗曹魏的騎兵劣勢。

    3、最大的可能就是歷史中魏延在諸葛亮死時的對話:“丞相雖亡,吾自見在。府親官屬便可將喪還葬,吾自當率諸軍擊賊,云何以一人死廢天下之事邪?”

    一部分人送諸葛亮遺體回成都,魏延率軍從五丈原分軍從渭水南奪取長安、潼關。

    以魏延大膽和冒險,魏延只需要派遣5000精兵向東攻打200多里、只需要4、5日行程的長安,司馬懿就不得不率領主力撤回守護長安——沒有人能夠承擔丟失長安的罪名。只要司馬懿撤軍回長安,魏延就可以以主力:

    A、追擊司馬懿軍,進攻長安,重挫曹魏關中守軍戰心;

    B、奪取郿縣、寶雞、鳳翔等關中西部,切斷關中和涼州的聯絡,為他日夾擊奪取涼州立下基礎。

    綜述

    若諸葛亮死後,魏延掌握兵權,在五丈原順渭水南岸分兵攻打長安,無論如何,蜀漢即便不能奪取關中全部,也可以奪取關中西部。這是最大的可能性。

    其次是魏延以漢中為基地,聯合東吳奪取漢中以東的商洛、安康、十堰等地,威脅南陽、洛陽,轉移曹魏注意力。

    子午谷奇襲長安計策的可能性是最低的,因為前提已經變了。

  • 7 # 紫氣東來阿林

    如果讓魏延主持北伐,或許一戰成功,直搗魏國京都長安!但是也會一戰斃命!因為魏延有個缺點,就是鋌而走險,走了一步險棋,從子午谷直取長安要是被魏軍嚴守長安要道從子午谷兩邊設下埋伏魏延豈不是全軍覆沒。加上魏延生性狂妄,脾氣暴躁不納忠言。故而是會前功盡棄。

  • 8 # 月華悅星

    如果讓魏延主持北伐,有可能在某個戰役或某個方面能夠取得勝利。但是,若說他能取得北伐戰爭的全面勝利,那將是不可能的!放下這個事情咱先不說,再說說魏延與諸葛亮二人比一比智慧,在以往的征戰中,無論諸葛亮在用人、用計等方面,都要比魏延技高一籌,並且,還不是一點半點。你想啊?事實上北伐,諸葛亮都難以成功,就憑魏延一個什麼什麼奇謀,就能取得全面勝利。這也太不現實,也太天方夜譚了吧?當年鳳雛與臥龍齊名,鳳雛為了掙功,不聽諸葛亮勸告,最終死在了落鳳坡。我們想一想魏延和諸葛亮比是在一個等級和層面上嗎?有可比性嗎?你想他會成功嗎?

  • 9 # 使用者7884349738797

    魏延曾對蜀漢群臣和劉備說過: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可見魏延是一個有勇有謀的統帥,獨自鎮守漢中十多年足以見其謀略。如果魏延帶精兵,一部分化妝成平民到城門口突然殺出一舉攻破城門。魏延再帶部隊殺入長安。夏侯憋貪生怕死,一定會逃命去。魏延再順勢攻下童關賭住魏國救兵。童關易守難攻,魏國救兵也難接近長安一戰定天下。魏延能守住漢中相信也有能力守住長安,就算敗退也能對魏國重創還可牽關中人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英雄聯盟》克隆模式選adc的到底是什麼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