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真正鱷魚不哭

    周瑜怎麼去匡扶漢室?又為什麼要匡扶漢室?

    周氏家族本來是跟袁術混的,雖然沒有直接參與勤王討董卓,大立場還是支援的。之後袁術稱帝,孫策周瑜都跟他劃清界限。

    周瑜能做的也就這些了。他總不能跑去投奔被西涼軍閥控制的漢獻帝吧?他單槍匹馬就是去也沒用啊!

    同樣道理,之後獻帝被曹操控制,去許昌是投曹而不是扶漢。

  • 2 # 子夢奇談

    因為周瑜的時代玩不了《全戰三國》。

    開句玩笑。周瑜並非不想匡扶漢室,當年,他叔叔也是一方太守,兵權在握。但是周瑜受到了欺騙,這與她少年時代總角之好的孫策,為袁術開疆擴土,周瑜把所有心血都放在孫策身上,給他兵,還給她幫忙,結果孫策卻是個背主之賊;心灰意冷、分文不名的周瑜投奔袁術,結果袁術卻是最大的反賊,自己想廢漢自立。自此,周瑜也看到漢室不可復興,開始謀取霸權之路。

    孫策的意外身故,為周瑜創造了一個絕佳的好時機。此時的周瑜實際上處處被孫策算計,給他一箇中護軍,缺不在吳城上班,先在廬江,卻因為邀買人心被調離,赤壁前夕在一個叫春谷的地方待著,這個春谷長一共在三國志就出現過兩次。大戰役完全挨不上邊。

    國仇家恨的周瑜於是帶兵進京,奪走了張昭的兵權,開始了周瑜之野望。

  • 3 # 天香雲外飄

    “周瑜為什麼不匡扶漢室?”筆者個人觀點猜測主要是因為下列原因:

    第一,東漢末年,風雲變幻,一開始周瑜等人始料不及。比如說陳壽在《隆中對》中就描述有道:“……自董卓以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然後正誠如一些文友所說的,周瑜原本就跟著袁術一起混了,直到後來袁術搶奪傳國玉璽稱帝了,周瑜才和袁術劃清界限的。

    第二,曹操率先打出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旗號來號令天下,至後曹操就被指責為:“名為漢室,實為漢賊”了;緊接下來又輪到劉備粉墨登場標榜自己是“漢室宗親”,劉備打著“興復漢室”的旗幟到處擴充自己的勢力……凡此種種,讓周瑜大為彷徨而無所適從……

    第三,周瑜畢竟是一個土生土長的江東子弟。可以說周瑜骨子裡一直都在秉承著秦末漢初時期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精神。而且周瑜和孫策二人既是同鄉又是姻親關係,在《群英會蔣幹中計》中,周瑜就乘醉給蔣幹等人表過態說自己和孫策的關係:“……外託君臣之意,內結骨肉至親;言必聽,計必從,禍福共之……”也就是說,在當時天下大亂豪傑並起之際,周瑜更願意選擇輔佐孫策而不願意去什麼匡扶漢室的。

    此外,周瑜本人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的。首先是周瑜去世得太早了。無論是在正史上還是在演義小說當中,周瑜都是屬於英年早逝的人;其次是,周瑜自身的能力也是有限的。比如說周瑜就沒有能力能夠幫助孫策很好地融入江東世家大族了。而在民間,周瑜的“羽扇綸巾”的英雄形象早已經被人們置換成諸葛亮了!

  • 4 # 小空話歷史

    東漢末年,奸臣當道,民不聊生。先是董卓挾持天子漢獻帝劉協,後是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漢室其實是名存實亡的的一個狀態,在這樣的一個狀態下,許多諸侯並不想匡扶一個已經氣數已盡的王朝。

    1.首先周瑜和他的家族本來是在袁術的手下效命的,後來袁術得到了傳國玉璽竟然直接稱帝,要知道當時的大漢天子雖然名存實亡,但也是天子,袁術此舉無疑是惹了眾怒,於是天下諸侯紛紛討伐袁術,周瑜自然也得和袁術劃清界限。周瑜也看到了朝廷毫無威嚴,天子毫無號召力,自然也就不想著匡扶漢室。

    2.與江東小霸王孫策惺惺相惜。要知道英雄遇到英雄總是珍惜的,周瑜遇到了孫策,兩個人也是彼此惺惺相惜。孫策,人中豪傑,周瑜自然也是看到了孫策身上的優點以及孫家在江東的基礎,所以選擇去幫助孫策成就霸業。

    3.漢獻帝劉協當時遠在許昌,周瑜如何去扶持?難道要去曹操的大本營許昌自投羅網嗎。

    總結:綜合以上三點,周瑜對當時的大漢天子並不抱有希望,而且天子遠在許昌,在曹操的掌握之中,還不如找一個有志向的英雄一起在這亂世中成就事業,這也是選擇了孫策的原因。劉備打著匡扶漢室的旗號,最後還不是在成都稱帝了,亂世之中唯有自己活下來才是王道。

  • 5 # 顯微鏡說歷史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漢朝的天下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岌岌可危。軍閥割據成為歷史的必然。許多高明的政治家,都已看到漢朝的滅亡是遲早的事,想挽救無異於痴人說夢,只是誰都不願意捅破那層窗戶紙,落得不好的名聲,因為西漢末年王莽篡位的結果依然歷歷在目。漢朝的江山在你爭我奪的環境中又名義上維持了幾十年。

    所以我們會看到各色軍閥,開始了自己的粉墨登場。曹操是最大的受益者。他效仿春秋五霸的齊桓公,挾天子以令諸侯,看著名正言順;劉備藉著皇叔的名義,開始了自己的紛爭;孫權憑藉長江天險割據一方。各方的謀士,夢想著鞏固漢家天下的為數不多,只有那些抱著理想主義的天真想法的人,才會執著於維護漢室的利益。

    畢竟,東漢末年,從上到下貪汙成風,弄得老百姓民不聊生,這樣的政權不足以讓人留戀,沒給人民帶來任何利益,逐漸地失去了民心。

    周瑜也是如此。他也從實際出發,看到了漢朝日落西山的境況。他生在南方,天縱英才,當擇木而棲,能夠找到一個信任自己、能發揮自己才能到主公已很不容易。他很幸運地在他少年時期就結識了孫策,並以裙帶關係鞏固了彼此的利益期待。周瑜的使命就是保護東吳貴族的利益,使不至於被曹操和劉備侵吞。他沒有得到過漢朝的任何好處,也不會無緣無故地為漢朝服務,匡扶漢室。

    為東吳效力以來,他很快成為東吳的主帥,統領東吳人馬,南征北戰。特別是,在赤壁之戰中,他才華橫溢,淋漓盡致,為戰爭的勝利立下不朽功績。

  • 6 # 楓葉0829

    周瑜出道是在公元196年,也正是在這一年曹操將漢獻帝接入許昌,改元建安,天下大亂。

    要知道那會周瑜才21歲,正是年輕希望建功立業的時間,以當時的天下來看,漢朝基本上已經沒有希望了,以周瑜的眼光自然不會看出這一點,而且就算周瑜去匡扶漢室,怎麼匡扶?去許昌漢獻帝身邊?那樣只有兩個結果,要不跟曹操混,要不無所事事一事無成。當時的情況下漢獻帝翻盤的可能性基本為0.

    退一步講,周瑜可以發展自己的勢力,然後再迎復漢室,事實上以當時周瑜和孫策的做法來看,這麼說也沒什麼錯,可能兩個人當時也是這麼想的,所以兩人去了江東,建立基業,也有隔岸觀火,觀察中原形式的想法。但是後來現實的發展導致這種事情變得不再可能,隨著孫策的去世,曹操的一統北方,年輕時的熱血也漸漸會變得現實,就有了後來引薦魯肅,魯肅向孫權提出的榻上策。

    其實以當時的形式來說,除了一些老臣為了心中的信念繼續支援漢室外,各路諸侯無不是心懷鬼胎。就連曹操一開始難道不是想匡扶漢室嗎?但是現實呢,形式大於天啊。一個人一旦手握重權之後,就算自己想放棄,形式也會逼著這個人不斷往前走。因為他揹負的將不再是他一個人了,還有背後的宗族,手下的勢力。

  • 7 # 三天魚頭

    在三國曆史上名人輩出,周瑜也因赤壁之戰被大眾所熟知。在三國那個年代,名將名士各為其主,基本沒有漢室的名將,漢朝已經名存實亡了。所以也不必要效忠於漢室。

    先舉個例子,劉備效忠漢室嗎,劉備自稱漢中王,徵求過皇帝統一嗎?有人就會說,當時漢室在曹操手裡面,劉備也無可奈何,只能自封為王。可劉備在漢獻帝退位後,曹丕稱帝。漢中傳來訊息,獻帝被曹丕殺了。劉備不假考證就稱帝了。他忠漢嗎?

    連皇叔劉備如此,更不用說和漢室沒有一點關係的周瑜了。所以就引發了,以下的問題

    周瑜為什麼要匡扶漢室

    周瑜出身於廬江大族,父親、叔祖父、堂叔均在漢室為官。可週瑜不是官呢,他為什麼要去匡扶呢。這時候肯定又有人,反駁我了。滴水之恩,應湧泉相報。畢竟人家家族受過漢代的恩惠。

    那我就再舉個例子,漢室給曹操了名聲,讓曹操挾天子令諸侯,曹操一生沒有稱帝,已效仿周文王。曹操是漢臣,可曹丕不是呀。所以說上一代的債上一代還。君王如此更不用說臣子了。

    周瑜和漢室已經沒有了關係,也更不用去效忠漢室。

    漢室給周瑜了什麼

    周瑜父代為官,可週瑜仍是布衣。就像現在的僱傭關係。漢室沒有給周瑜什麼,周瑜為什麼要去效忠一個和自己沒有關係且名存實亡的朝廷呢。

    新三國周瑜

    在三國曆史上,那個名人是效忠漢室的。效忠國家不需要回報,可國家已經沒有。所以名士們透過別的途徑也一展抱負,總比默默無名的好。

    報國無門

    當時周瑜一家老小全在壽春,壽春是袁術的控制地,他這麼去效忠漢室。更何況漢室當時被董卓控制,就算他去長安,他是效忠董卓?還是效忠獻帝。

    董卓殘暴,效忠董卓和效忠別的群雄有什麼區別呢?可是效忠獻帝更不行,獻帝是一個傀儡,根本不能讓國家振興。只能去找到一個讓自己看到希望的人,統一天下。

    周瑜是一個胸懷大志的人,在亂世,不一定要忠於一個毫無希望的朝廷。讓百姓太平才是唯一的出路。

    兄弟之情

    周瑜忠心於東吳,所以更不能效忠於漢室。周瑜和孫策的兄弟之情,可是留下千古佳話。他們兩個好比就是一見鍾情的那種。

    周瑜和孫策還共同娶了喬玄的兩女兒大喬和小喬。在戰場上兩人共同征戰,為彼此的友誼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所以在孫策去世後,周瑜能夠一心一意的輔佐孫權,成就一番霸業。

    東吳權臣實現報復

    周瑜投靠東吳,成為東吳的一把手。主導了赤壁之戰,成為一代名將。但在圍攻襄陽時受傷中毒。為以後去世留下伏筆。

    如果周瑜投靠漢室會取得這樣的成就嗎?他一身報負難以施展,又會怎樣呢。可能歷史就不會記載這個人物,也不會給他寫傳,也可能寫到這個人物時一筆帶過。東吳也是周瑜的最好歸屬,東吳和周瑜互相成就。

    三國本來就是一個亂世。投靠誰,忠於誰都不重要。實現報負,統一天下,為百姓爭取和平,才重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你生活在三國,你願意做諸葛亮的隊友還是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