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說到喝茶,大家覺得那些茶更耐泡、一杯茶泡幾次更好?
7
回覆列表
  • 1 # 希希陌上行

    哪些茶更耐泡,一杯茶泡幾次?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中國有綠茶、黃茶、紅茶、青茶、白茶、黑茶等六大類,具體要分茶類而定。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哪些茶更耐泡?

    綠茶一般不太耐泡,從茶青角度而言,採青稍粗壯的茶比以芽頭居多的茶類耐泡,因為茶青粗壯的茶內容物豐富一些。從做茶手法角度而言,綠茶的做茶手法主要有曬青、蒸青、炒青、炒青+烘焙,因為炒青或者炒青+烘焙會用高溫讓茶的條索收緊,一般條索緊的茶茶質析出會慢一些,自然就會耐泡一些。耐泡從高到低為炒青+烘焙、炒青、蒸青、曬青。兩個方面結合,我喝過的綠茶中最耐泡的是太平猴魁,200毫升的杯子,投茶3克,泡三四次口感還很醇厚,湯水也無粗感、水薄味。其次為六安瓜片、安吉白茶。炒青類的信陽毛尖、碧螺春、黃山毛峰等次之。印象裡西湖龍井比較不耐泡。

    黃茶、紅茶在我的印象裡,也是芽茶的耐泡度低於採青稍粗壯的。紅茶中正山小種中的老樅紅茶最耐泡,120毫升的蓋碗,投茶5克,可以泡六七泡。雲南的滇紅是大葉種,也非常耐泡。

    青茶(烏龍茶)普遍耐泡度都比較高,鐵觀音、鳳凰單樅、武夷巖茶、漳平水仙等120毫升的蓋碗,投茶8克,正常品質的茶,可以泡五六泡。在我的印象裡,武夷巖茶的正巖茶,尤其是生長在沙礫、背陰處、樹齡高的巖茶最耐泡,品質好的口感稍重的人120毫升的蓋碗,投茶8克,可以泡上十泡。吳三地的老樅水仙也非常耐泡,曾經喝過一款老樅水仙,泡了十二泡湯水喝著還很有滋味。當然,烏龍茶的耐泡度還跟做茶人的手法有關,條索比較緊的茶析出比較慢,會比較耐泡。

    白茶的耐泡度跟採青的粗老程度以及茶樹的管理有關。正常情況下,耐泡度從高到低為壽眉、貢眉、白牡丹、白毫銀針。在茶樹的管理方面,耐泡度從高到低為野茶、荒茶、施肥少、土質稍貧瘠的茶、施肥多、土質稍肥沃的茶。一般白茶的耐泡度120毫升的蓋碗,投茶8克也可以泡五六泡、六七泡不等。

    黑茶類基本都是大葉種,耐泡度普遍比較高,品質稍好一點120毫升的蓋碗,投茶8克,可以泡到八九泡。一般高馬二溪產區的黑茶耐泡度會好一點。普洱茶普遍耐泡,茶樹樹齡越大,茶越耐泡。茶齡一般的茶,我喝過的普洱茶中無量山的茶最不耐泡,思茅、臨滄茶區的茶耐泡度也略略遜色。

    一杯茶泡幾次更好?這個主要跟投茶量有關係,如果投茶量大,可以多泡幾次,投茶量小,耐泡次數就應該減少,茶友可以根據口感來判斷,如果茶湯苦澀開始增加、出現了水味、薄感,就應該倒掉了。正常投茶量條件下,綠茶、黃茶最好不超過三次,太平猴魁、六安瓜片可以稍多一到兩次。紅茶看產區,正山小種、滇紅一般可泡四五次。青茶、白茶、黑茶可以泡六次以上。

  • 2 # 尚品茶意

    素瓷傳靜夜,芳氣滿閒軒。閒時手捧一盞香茗,約上好友品茶說事,齒頰留香,輕鬆一刻,最舒適不過了。生活中喜愛喝茶的朋友也有很多,可是說到喝茶,你們都知道什麼茶更耐泡、一杯茶泡幾次最好嗎?

    一杯茶該泡幾次,不能一概而論,受多種因素影響,主要包括:茶葉的耐泡度、營養價值、個人口味喜好。

    耐泡度

    耐泡度高的茶葉就可以多泡幾次,茶葉耐泡度低的就少泡一兩次,那麼大家就要問了什麼樣的茶耐泡度高呢?茶葉的耐泡度又受三個方面的影響。

    ①茶葉的嫩度

    茶葉的嫩度首先是指原料的嫩度,比如同一種茶,原料全是芽尖的茶葉與一芽兩三葉、三四葉的茶葉相比,葉多的茶更加粗老不容易泡出茶葉中的物質,而嫩茶更容易泡出水浸出物,其次指茶葉的製作工藝,發酵程度高的茶類比發酵程度低的茶類更耐泡。

    六大類茶的發酵程度比較:綠茶<白茶<黃茶<青茶<紅茶<黑茶

    所以我們這裡可以用發酵程度為以及大致劃分不同茶葉的沖泡次數:

    不發酵茶:綠茶、花茶可以泡3—4次,高檔的嫩度很高的綠茶兩三次就可以了。

    微發酵茶:白茶、黃茶可以5、6泡。

    半發酵茶:青茶、紅茶也是5—7泡。

    後發酵茶:黑茶,可以達10次以上。

    ②茶葉的完整性

    白砂糖比塊狀的冰糖更容易化開,這是不用說大家都知道的事,這個道理放在泡茶上來說也是同理。成茶的茶葉外形越完整越不容易泡出茶葉中的營養物質,顆粒狀的茶肯定更易泡,也就更不耐泡。所以碎茶與完整茶葉相比肯定是肯定更不耐泡。如袋裝茶、紅碎茶一次沖泡即可。

    泡茶方法不同也是會影響到一杯茶泡茶的次數。首先是茶水比例,投茶量多水少就可以增加耐泡度,投茶量少水多就會降低茶葉耐泡度;其次是出湯速度,出湯快可以多幾次,反之則少泡幾次;最後是水溫,水溫高茶葉水浸出物就容易泡出,當然就泡不了幾次。

    營養價值

    茶葉中的幹物質並不是所有都能溶於水中直接被吸收,在上一篇文章中已經談到主要有茶多酚、生物鹼、維生素等物質(喝茶有“度”,看完就瞭解一日宜飲多少茶),這些物質在第一泡水的時候就能被泡出大半,第二泡水的時候就能泡出80%左右,第三泡就是少量析出,四泡以後就很少能泡出營養物質了。有專家甚至指出茶葉泡的次數太多反而會把茶葉中不利於人的有害物質或是農藥析出,所以一般來說,綠茶、白茶、黃茶這樣的低發酵茶泡個三四次就行了。

    個人口感喜好

    這個就不難理解了,喜歡淡茶、尤其不愛茶的苦澀的茶友即使茶葉經過多次沖泡後茶味已淡也沒關係,反而正合口味;對茶的口感和營養價值要求高的就可以參照上面所說試試。

    茶什麼時候喝最好,一杯茶該泡幾次?

    古話有云:“茶為萬病之藥”,意思是說長期喝茶對健康多有益處。茶葉被人們譽稱為“天然的營養飲料”,它不僅能止渴、提神、幫助消化,而且適當飲用還對人體有益。

    茶葉的耐泡程度除了與嫩度有關外,主要取決於茶葉加工的方法。初制過程中把茶葉切碎,茶汁就容易沖泡出來,粗、老、完整的茶葉,茶汁沖泡出來的速度就慢。

    大多數綠茶,第一次沖泡,浸出的量佔可溶物總量的50%~55%;第二次沖泡一般約佔30%;第三次為10%左右;第四次只有1%-3%了。

    從其營養成分(維生素和氨基酸)看,第一次沖泡就有80%的量被浸出,第二次沖泡時約15%,第三次沖泡後,基本全部浸出了。

    一般的紅茶、綠茶和花茶,沖泡以3次為宜。烏龍茶在沖泡時投葉量大,茶葉粗老,可以多衝泡幾次。以紅碎茶為原料加工成的袋泡茶,通常適宜於一次性沖泡。

    一杯茶從早泡到晚的做法不可取。茶葉經過多次沖泡,能使一些難溶的有害物質(如某些極微量的殘留農藥)逐漸浸出,對人體有害。

    1、頭道茶

    頭道茶即洗茶,是沖泡茶葉的第一道茶水,這其中會帶有部分灰塵雜質,因此不宜喝。

    洗茶的注意事項:

    ①水量不宜過多,以剛剛沒過幹茶為宜。

    ②時間不可過長,不超3秒為宜。

    2、久泡茶

    沖泡時間過長,茶葉中的茶多酚、類脂物質等自動氧化,不僅茶湯色暗、味差、香低,失去品嚐價值;茶葉中的維生素C、氨基酸等因氧化而減少,也會失去營養價值;

    另外,茶水放置過久,受到周圍環境的汙染,難免會有微生物和細菌侵入,所以不建議喝。

    3、濃茶

    古人云“淡茶溫飲最養人”。長期飲用濃茶,也就是投茶量大,沖泡時間過長,味道又苦又澀的茶,不僅容易使人過度興奮,導致失眠,加大心臟、腎臟的負擔,還會刺激胃粘膜,抑制機體對鈣的吸收,增加疾病風險。

    茶的品類繁多,不同的茶有不同的功效,也適合不同的時間喝:

    1、早起喝綠茶:綠茶能推動臟腑功能更快進入“工作”,有振奮陽氣、提神醒腦、潤化脾胃的功效。

    2、中午喝烏龍:烏龍是半發酵茶,有消食作用,建議餐後一小時喝點烏龍茶。

    3、晚上喝熟普:熟普洱是完全發酵茶,茶多酚含量低,不會影響睡眠,還能和胃、補腎、安神。

    1、空腹不宜喝茶:空腹喝茶可稀釋胃液,降低消化功能,出現頭暈、心慌的情況。

    2、飯後不宜喝茶:飯後喝茶,會影響人體對蛋白質、鐵質的吸收,還會減慢腸道蠕動,加重便秘。

    建議:飯後一小時再喝茶,切不可大量飲茶,每日1-2次,每次2-3克即可。

    3、酒後不宜喝茶:茶葉雖然有提神醒腦的功效,但同時也有利尿作用,會使大量未分解的乙醛直接透過腎臟,增加對腎臟的刺激和傷害。

    4、人群限制:兒童、孕婦、哺乳期婦女、高血壓患者忌喝濃茶;肝病患者、冠心病人、神經衰弱者、貧血患者、尿結石患者不宜飲茶。

  • 3 # 墨米的生活

    泡一杯茶可以泡多少次,沒有固定的數字或者好與不好,我認為可以從3個角度看:

    1,泡茶人,泡茶人的工夫,這裡分水量,出湯時間,出湯時間久茶味濃,浸泡的更深,相對次數較少

    2,品茶人,品茶人的喜好,如果喜歡淡,同樣的茶則可以泡更多次

    3,茶葉本身,茶葉生產因為製作工藝不容,讓有些茶類本身可以泡更多次,如單樅類,有時候9,10泡對於初次喝的茶者也是容易醉茶的。

    如果非要舉些例子,像綠茶類相對次數較少,精華在前三泡。

    像紅茶,烏龍,黑茶普洱類,相對次數就很多。

    最近喝了一個臺灣梨山烏龍,十幾泡依然味道高揚。

    喝茶是件很自我的事情,很多人都喜歡單樅鴨屎香,我就不行,一喝就上頭,有種喝了二鍋頭的感覺。

    一杯茶泡多少次,哪一次更好不重要,重要的自己喜歡。當然如果你是茶藝師或者品茶師,那就另當別論,我們這種自己喝喝的,就圖個喜歡,圖個自我,圖個喝茶時候兩三好友的侃大山。

  • 4 # 河南豫中來順

    茶葉的耐泡程度除了嫩度有關外,主要取於茶葉加工的方法。初制過程中把茶葉切碎,茶汁就容易沖泡出來,粗老:完整的茶葉,茶汁沖泡出來的速度就慢。大多數綠茶,第一次沖泡,浸出的量佔可容物總量的50%第二次沖泡一般約佔3o%第三次為10%左右,從其營養成分(維生素和氨基酸)看,第一次沖泡就有80%量被浸出,第二次沖泡時約15%,第三次衝後基本全部浸出了。喝茶雖好?這三類卻不宜喝!頭道茶即洗茶,是沖泡茶葉的第一道茶水,這其中會帶有部分灰塵雜質。因此不宜喝。冼茶的注意事項:水量不宜過多,以剛剛沒過幹茶為宜。時間不可過長,不超3秒為宜。一般應採用低於80度的熱開水進行洗茶操作。茶的品類的繁多,不同的茶有同的功效,也適合不同的時間喝:早起喝綠茶.綠茶能推動臟腑功能,有振奮陽氣,提神醒腦,化脾胃的功效。中年喝茶烏龍:烏龍茶是半發酵茶有消食作用,建議餐後一小時喝點烏龍茶。晚上喝熟音,熟音可完全發酵茶,茶多酚含量低,不會影響睡眠,還能和胃補腎安神。喝茶建議飯一個小時喝茶,切不可大量飲茶,每天I一2次,每次2一3克即可。

  • 5 # 介丶然

    這個沒有定論,茶的耐泡程度跟很多因數有關。

    好的茶並不耐泡,一般沖泡2次也就沒什麼茶味了。普通紅綠茶常可沖泡3-4次。

    其實茶的耐泡程度與茶葉嫩度有關,但更重要的是加工後的完整度。

    茶能否耐泡有三個要知道的:

    ①:葉子的老嫩及摘後完整程度

    全是芽尖的茶通常都不耐泡,一芽兩葉或者三葉耐泡度要高一些。

    ②:茶的製作過程捻揉

    捻揉的程度和耐泡度是成反比的,捻揉程度越深葉片細胞壁破損越多,耐泡度也就會相應降低。

    茶量和注水比例,茶少水多不耐泡,反過來耐泡;出湯速度慢不耐泡,反過來耐泡;水溫高耐泡,反過來不耐泡。

    一杯茶可以泡幾次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享受喝茶的這個過程。

  • 6 # 於老師說茶

    茶的耐泡,是指把葉片內外的大部分風味物質,都能分批次地溶解在水裡形成茶湯,每泡茶湯儘可能保持濃度一致,滋味協調,這樣泡的次數越多,說明這款茶越耐泡。

    一般而言,大葉種原料做成的成品茶比中小葉種原料做成的茶葉要耐泡。大葉種葉片所含內容物質比較豐富,能溶解在茶湯中的風味物質總量會比較多,自然耐泡。如雲南普洱茶。

    二是加工過程中揉捻得比較重且程度恰好的茶葉相對耐泡。揉捻,就是要把葉片內的風味物質揉到葉片外面,當然也要保留一部分在葉片內部,這樣的茶會比較耐泡。揉捻不到位,茶湯寡淡;揉捻過度了,太多風味物質都被揉出來了,就會使茶湯前幾泡苦澀,後幾泡寡淡。這都是不耐泡的表現。如廣東的鳳凰單叢。

    三是原料中成熟葉片比例比較高的茶葉,相對耐泡些。成熟葉片的內容物質,如多酚類、多糖類物質比嫩芽嫩葉多,做成成品茶葉後,滋味濃郁,耐泡度高。如烏龍茶一般比綠茶耐泡度高,白茶裡的白牡丹、貢眉比白毫銀針耐泡等等。

    四是葉片比較完整、造型比較緊實的茶葉,耐泡度高。如臺灣高山烏龍茶。

    五是鮮葉質量優異的茶葉耐泡度高。

    當然,茶是否耐泡還和茶壺中放多少茶葉有關,就是平時所說的茶水比,茶葉多,自然就能多泡幾泡。還有,某款茶是否耐泡,還和泡茶技術有關。對茶性、水溫和浸泡時間掌控的好,茶葉就會更耐泡。

    至於一杯茶泡幾次更好,恐怕難有定論,因為這和茶葉種類、置茶量、泡茶技術等都有關係。一般來說,大部分的綠茶和紅茶,能泡四五泡就很好了。烏龍茶一般能泡七八泡,方顯水味。標準的普洱茶,更耐泡一些,要泡到10泡以後方顯水味。

    本作者更多專業觀點和茶文化課程請關注後查閱各個專欄。

  • 7 # 淡然小生

    春二月後適合白茶,夏季自然是綠茶,冬需紅茶。這是常識!花茶四時皆可,只要胃不抗議!

    茶需洗,二泡可品!三泡四泡茶中精華方才出來!做客時若主人五泡水還不換茶可以告辭啦。

  • 8 # 高特精鑄

    好問題,很多新晉茶友在選擇泡茶種類的時候都會有此一問。

    個人認為,一杯茶泡耐不耐泡要看的不僅僅是耐泡度,還要看營養價值個人口味一、耐泡度

    從耐泡度來講,一般發酵程度高的茶類比發酵程度低的茶類更耐泡,但紅茶是個例外,一般3-4次就可以了。

    耐泡程度排序大概為:黑茶>烏龍茶>黃茶>白茶 >紅茶 >綠茶

    二、個人口味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可能有茶友按照我說的去泡,結果一喝,不對啊,紅茶明明泡了四道就已經淡的沒味兒了,哪裡還好喝?

    對,這時候就體現了個人口味的意義。有人喜好濃茶清香,有人偏愛淡茶飄逸,所以一杯茶可以泡幾次,在耐泡度的基礎上,還是要結合實際口味去操作。

    比如,就算我跟你說定了紅茶泡3次最佳,由於泡茶手法、茶具材質等不同,你喝著喝著覺得泡4次更好,今後泡茶就按照4次來了,這也是說得通的。

    三、營養價值

    喝茶除了喝意境和口味,還有一點好處,就是營養價值。茶葉的營養主要在於部分有機物質,像茶多酚類物質、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果膠素、糖類等,還有一些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都能夠溶於茶湯被人體吸收。

    一般來說,第一泡能泡出絕大多數營養物質,第二泡依舊能泡出80%,從第三泡後開始變少,第四泡後就很少能泡出營養物質。

  • 9 # 使用者53304520019

    所為耐泡是指茶葉在多次沖泡過後,湯色口感沒有大的變化。不同茶類的茶,耐泡程度也不同,究其根本,耐泡程度取決於茶葉內含物質的多少,以及其製作工藝。由於不同的茶類有著不同的特點,因此決定一款茶葉是否耐泡,其中的變數非常多,所以瞭解清楚這些緣由,我們就能弄明白茶葉的耐泡程度。在製作過程中,揉捻的程度和耐泡程度是呈反比的。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樹齡是決定內含物質多少的一個重要因素,揉捻程度決定沖泡過程中內含物質的釋放速度。

    常見茶類的耐泡程度:

    普洱:十五泡左右

      烏龍:七泡左右

      白茶:三泡左右

      綠茶:三泡左右

      紅茶:八泡左右

      花茶:三泡左右

      黃茶:三泡左右

    鐵觀音算是比較耐泡的,衝個八到十泡基本沒問題,有些鐵觀音甚至可以衝十幾泡。但是最耐泡的還是普洱茶,有些普洱茶能夠達到二十泡仍然有滋有味。

    上述的各類茶耐泡程度並不是絕對的,是一般飲茶情況下來說的。因為泡茶時間、投茶量和注水量都會有一些影響。

    我們在選購茶葉的時候,可以參考耐泡程度,但是耐泡的並不一定就是好茶,我們還是要看茶葉原料和工藝!好茶葉一定是出自於生態和工藝!

  • 10 # 婭婭影視剪輯

    茶葉的耐泡程度除了與嫩度有關還取決於茶葉的加工方法。初制過程中把茶葉切碎的話製作出來的茶葉就更容易沖泡出來,比較完整的茶葉沖泡出來的速度就比較慢。下面舉兩個例子分析:

    綠茶未經發酵,其最大的特點就是香高、鮮爽,一般可以泡3-4次,如果是高檔的嫩度很高的綠茶其實兩三次就差不多了。注意綠茶茶葉中有大量的多酚物質,泡茶的水溫不宜太高,80℃左右的水溫就可以了。

    白茶的特點就是越陳口感就越香,一般需要100℃的水來沖泡,一般可以5-6泡

  • 11 # 無名421

    實踐證明:白茶確實耐泡、老茶更持久。每一道,都別具風味。懸壺高衝揭蓋飄來的是風雅茶香、毫香、清香、花香

    杯泡、煮白茶的時間把控,決定了其風味的不同。不同品類、不同年份白茶耐泡程度如下:

    寫在最後

    以上,是在平日試茶,所記錄的是真實資料。個人習慣,品新茶著重仔細品嚐它的鮮、香,若這一關透過,考量其湯頭、滋味,再決定是否藏茶。

    而老茶,其味、其湯、其葉底,都得綜合考量!老茶的香會主要考察,是否是自然陳化的茶香、有無異味……葉底考量其鮮活性……湯感是否舒服!

    老茶無論是杯泡、煮,都各有優點。煮,是為了讓其成分全部析出不至於浪費、也比較省事兒;杯泡法,卻也耐得住時間,且喝且停。

    每次飲完,再把玩一下葉底,也頗有風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攢錢是為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