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神韻軒書法
-
2 # 筆尖寫字課堂
“行書作品要求有行氣,楷書作品要不要行氣?”行書作品的行氣要求貫通流暢,甚至是一氣呵成。楷書作品當然也要行氣,楷書作品的行氣也主要是從章法中體現的,具體包括單字與全篇的關係,虛實與布白的關係,氣韻與協調的關係。
在論述楷書作品的行氣之前,我們有必要淺析一下行書的行氣,因為不論是楷書的行氣還是行書的行氣都是從各自不同的章法佈局當中體現出來的。所以,瞭解一下行書的行氣對於理解楷書的行氣大為有益。
淺析行書的行氣何為行氣呢?我認為行氣是書法作品中摸不著看不見但卻能感受得到的一種書法氣韻和精神所在。
蘇東坡說:
“書必有神,氣,骨,肉,血,五者缺一,不為成書也。”這五者當中的“神”“氣”二者當是書法之行氣也!
行書中的典範自然要數千古書聖王羲之的《蘭亭序》了,王羲之的地位和《蘭亭序》在唐太宗手裡被推向了書法史的最高峰。[王羲之《蘭亭序》]
王羲之的行書《蘭亭序》從整個的章法佈局來看,雖有幾處塗抹,但瑕不掩瑜,字字呼應,首尾相連,通篇流暢,字與字之間顧盼生神,行與行之間呼應承接,是行書行氣表現的典範之書。
孫過庭評價王羲之書法說到:
“右軍之書,末年多妙,當緣起思慮通審,志氣和平,不激不厲,而風規自遠。”用“不激不厲,風規自遠”這句話來形容《蘭亭序》的章法行氣自然是最合適不過的了。
前面我們說到,不論行書還是楷書的行氣,都是從章法佈局中得來的,但楷書與行書還有所不同,因此,我們從楷書的章法佈局入手來談談楷書作品的中的行氣,它包含了單字與全篇,虛實與布白,氣韻與協調三個方面的內容。
在論述之前,我想簡單說一下楷書作品要不要行氣這個問題,再來談它的具體表現。
楷書的特點是端莊嚴謹,中正平和,筆法精妙,結體莊重,章法縝密,歷代書家如歐顏柳趙的楷書無一不是如此,因此才得以流傳千古。
既然如此,楷書在章法方面要求甚高,字形歪歪斜斜,通篇佈局散亂,那還有章法可言嗎?進一步說還有行氣可言?
清代書法理論家劉煕載在《書概》中有一段專門論述章法:
“書之章法有大小,小如一字及數字,大如一行及數行,一幅及數幅,皆須有相避相形,相呼相應之妙。”這“相避相形,相呼相應”對於楷書的行氣而言無疑是最恰當的概括。
可以說,楷書沒有行氣就不成為楷書了,因此,楷書是必須要行氣的。
具體則表現在單字與全篇,虛實與布白,氣韻與協調三方面:
一,單字與全篇我們或許經常聽到有人這樣說:“我的單字寫得還可以,但寫成一篇字就不好看了。”
也有人說:“我寫整篇字還可以,寫單字就不行了。”
其實,出現這樣的問題原因只有一個就是他哪一個字都沒有寫好,因為事實上不存在單字寫好了而通篇寫不好的問題。追根究底還是單字沒有寫好。
而關於這個問題,孫過庭在《書譜》中早已有論述:
“一點成一字之規,一字乃終篇之準。”這就說明,要體現楷書的章法行氣就要注重單字與全篇的關係。
這裡我們可以引出一個故事:有人問清代大書法家何紹基與他同時期的一位姓廖的書法如何時,何紹基只是笑著回到:“廖某隻知寫一字耳!”何紹基的這句話是在說廖某隻知道寫好單字,而不懂得章法,也就更弗論行氣貫通了。
“一年學寫字,十年學章法”對於單字與章法的關係,應該是習書者不得不注意的問題。
楷書的行氣體現主要在於字形的變化,大小參差錯落,字字相避相讓。
(1)字形變化
單字有很多種寫法,在章法中一個字的多種寫法便派上了用場。[顏真卿楷書]
例如在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的這篇楷書中,出現了相同的字“之”,而顏真卿卻巧妙處理,使每個“之”字極盡變化,從而使得單字與全篇和諧共生,這樣一來,行氣便躍然紙上了。
(2)大小參差錯落
對於楷書而言,不像行草書那樣跳躍起伏,屬於靜態字型,所以要想在楷書作品中體現行氣,就要做到大小參差,錯落有致。[歐陽詢楷書]
以歐陽詢楷書為例,我們可以很明顯地感受到字型大小參差,錯落有致的觀感。
字型大小的安排隨著字形本身的大小而定,筆畫繁多的字則寫大,筆畫相應變細,筆畫精簡的字則寫小,而筆畫也相應變粗。這樣便達到字字和諧相生的效果,真正做到了“密不透風,疏可走馬”的章法佈局效果,而楷書的行氣也在大小錯落之中自然產生了。
(3)字字相避相讓
寫一幅作品,難在使字字安排妥當,所以相避相讓的原則就很重要了。[柳公權楷書]
以柳公權的這篇楷書作品為例,我們看到作品中的筆畫有收有放,字與字之間有穿插的意趣。
這是因為柳公權在處理章法是,將主筆伸展,而次要筆畫收縮,這樣不僅形成了單字中宮收緊,四周放射的結構特點,而且在章法氣韻上行氣自然貫通全篇。
二,虛實與布白虛實:在書法章法中,有字有筆畫的地方是實,而沒有字沒有筆畫的地方則是虛;筆畫較粗,字形較大的是實,筆畫較細,字形較小的是虛。
虛實結合不僅使作品生動活潑,生機盎然,而且在行氣方面也表現得幽趣橫生。[褚遂良楷書]
例如在我們提到的褚遂良的這幅楷書作品之中,便是虛實結合的範例,這雖然是褚遂良楷書的一貫風格,但是對於楷書的行氣表現卻有著廣泛的借鑑意義。
布白:“布”的意思就是安排,佈置;“白”指的是作品中不著筆墨之處。
不得不說,因楷書的特點,在寫楷書之前便要計算,安排,佈置,在作品的字數,落款,整個形制上都要做到心中有數。
在楷書中,需要強調的就是布白要均勻,對於單字是如此,對於全篇更是如此。[盧中南楷書]
在當代著名書法家盧中南的這篇楷書作品中,字數雖多,但是觀之章法行氣油然而生,為何?因其在布白方面處理得當:上下左右留白均勻,正文與落款和諧相生,互為映襯。
所以說,虛實和布白是同時出現在一幅作品之中的,也正因為有了虛實和布白的相互作用,才使得楷書行氣在字裡行間飄然而出。
三,氣韻與協調氣韻:在楷書作品中,氣韻指的是在章法完整的基礎之上流於自然的一種韻味。
氣韻一方面來自於嫻熟的技法,另外一方面則來自於書寫者個人的涵養和修為。
蘇東坡曾斷言:
“作字之法,識淺,見狹,學不足,三者終不能盡妙。”在當代名家啟功先生的楷書作品裡我們便能很明確地感受到這一點。[啟功楷書]
啟功先生是一位大家,同時也是一位雜家,書法,繪畫,鑑定,古文化等等,無一不通,無一不精,他的作品中在經意與不經意之間流露出妙不可言的書卷氣息,這便是楷書行氣的最好說明了。
協調:協調性對於楷書而言至關重要,它主要表現在書體流派要一致,筆法風格要一致,誠不如此,則顯得不協調了。[田英章楷書作品]
當代著名書法家田英章可謂是將楷書協調性發揮到極致的書法家了,他的楷書通篇工穩端莊,一絲不苟,在書法風格,筆法墨色方面都做到統一不差,是氣韻協調的典範!
和虛實布白一樣,氣韻協調也是一致的,二者不可分離,區別對待,試想,楷書的氣韻協調一致了,那麼楷書的行氣便自然而然地躍然紙上,可觀可感了。
透過以上論述,我們不難發現,不獨行草書作品需要行氣,楷書作品同樣需要行氣貫通其間,並且表現在單字與全篇,虛實與布白,氣韻與協調這三個大方面。
-
3 # 一木之
當然要求存行氣,不然如何著起來頭大神傷眼疼!一般有兩種處理方式:
1.一般字間距會小於行間距
2.行氣縱向成列,非行氣方向(橫向)可以不成行。
這樣利於辨識,方便閱讀賞析。
-
4 # 翰墨書道
都需要講究行氣的。我們書寫或者說是創作書法作品,無論是任何一種書體,都要講究行氣貫通與自然。一定之內要貫氣,一行字間同樣如此。
初學書法可能對此考慮不多,但隨著技法的逐步純熟,一字之內貫氣和通篇作品的貫氣就顯得非常重要了。書法作品的貫氣,也就是行氣的產生,需要我們具備嫻熟的技法,技法嫻熟,用筆流暢,自然容易氣脈暢達。除了技法,另一個不可或缺的則是字與字之間特別是上下字間的關係一定要處理好,關係找對了,字與字之間的上下行氣也就通達了,《蘭亭序》在這方面作的非常到位。
楷書字與字之間的上下貫氣問題和草書行書的方法是一樣。那麼在楷書中是如何實現貫氣呢?我們看一下歐陽詢楷書作品的區域性。
我們先看一下”挹”和“之”之間的貫氣處理方法。“挹”字是左右結構,歐陽詢把這個字處理成了左高右低 但字形的地步看左偏下右偏上一點, 在左右結構的地步留有了些許餘地 就是空間。“之”字的第一筆點的取勢就由這個小小的空間生髮。於是,在上下字之間的空間處理已經迎讓避就方面就和諧起來,沒有那種針鋒相對的輪廓空間,於是,雖然字與字之間,點與畫之間,並沒有牽絲縈帶,但卻卻取得了一定的呼應或迎讓或避就的關係。我們在看“之”和“無”字之間的關係同樣具有這個特點,避實就虛。歐陽詢對楷書的這些行氣處理確實非常巧妙和聰明。實際上字與字之間的貫氣方式是多元化的,甚至在高手那裡幾乎都是臨地誌逸的。
嚴格意義上說,一件優秀的書法作品,就是一個整體,不但字與字之間講究行氣,一個字的上下左右都需要處理好這種迎讓避就的關係。如果字與字之間,不管上下左右都針鋒相對,這作品也就談不上什麼藝術性了,可以說就無法稱之為一件書法作品。概括起來說,行氣產生就在於“字字相生”,一點生一畫一畫生一字 一定生一行 一行生全篇。
-
5 # 滿身花影
功力到了,楷書自然會帶出“行氣”,因為書法是活的,有情感,是生動的,就像趙孟頫的楷書,規矩卻不又失行雲流水。這也和書家的性格和風格有關係,如文徵明的楷書相較於趙孟頫的字更骨感剛勁規整,但也能看出“行氣”。
趙孟頫手書《心經》區域性:
文徵明手書《老子列傳》區域性:
-
6 # 真隱
楷書同樣要有行氣的,楷書不能寫死寫板,好的楷書必須寫得靈動,楷書寫得太平,過分規規矩矩,就顯得死板,個人認為好的楷書寫得自然,在方正中有勢,有錯落,字與字之間不一定在對齊,也就橫的行距不齊,豎行中直有勢,點橫豎撇捺轉折有予,提按到位,結構緊湊,個字不可鬆懈無力,但不一定字字同類,大小平等,這樣寫出來的楷書字構嚴謹,筆勢靈動,行氣慣穿,這才是高格調的楷書,當然楷書的行氣要求沒有行草書那麼高,但也是不能被忽略的,縱觀先賢大家楷法,如楷聖錘繇的宣示表,賀捷表等,王聖的樂毅論,顏真卿的多寶塔碑等等,無不在規正中顯變化,所以能寫格調高雅而有靈動變化的楷書,才能有上乘的行草書,個人觀點,才學有限,難免出錯,敬請老師學長見諒,並拜求指導交流,謝謝
回覆列表
楷書作品也應有行氣,這樣作品看上去才有生命活力。
楷書作品中行氣體現和筆勢、體勢相關、字的大小相關。字與字雖獨立但意連相關。
(褚遂良像)
線條的粗細快慢變化,筆畫之間的筆斷意連,使線條靜中有動,有靈動筆勢和筆意。
字的體勢靠變幻偏旁部首的欹側來形成的運動態勢。字的整體重心要穩,但區域性是斜的。不平穩的。
字的大小有變化,形成一種節奏,有活潑之感。有生氣,才有行氣。
只要點畫靈動,字字生動,大小不一,有呼應感,有運動感、有節奏感、有韻律感、那麼楷書的行氣自然而然就有了。
(上圖楷書書法作品《雁塔聖教序》為褚遂良所書,個人淺見,僅供參考。不當之處,敬請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