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翰墨榮華
-
2 # 老仝看天下
語文教育,我個人談談看法。語文教育首先是傳承中華語言文化,現在高考強調古詩文的考查,導向正確。作為一個語文老師,我建議重點要放在優秀傳統文化的傳輸上下功夫,讓學生認同本民族文化。其次,語文重點在思想培養,說語文是基礎絕對沒有錯。一個人的素質高低,情商高低,思維水平都離不開語文。語文是一門包羅永珍的學科。語文老師責任重大,所以語文老師要知道從教育整體出發,不能天天著眼於語用教學,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思想。我對語文教育是外行,站在外行的角度,我自認為所有學科都沒有語文重要。
現在無論是家長還是學校,都沒有擺正語文的地位。很多人特別重視英語教育,我很奇怪。英語只能是一門交流工具,但是語文不一樣,你如果想讓孩子優秀,語文不好是不行的。不單單是考試,語文學習沒有止境。把五千年的文明文化學習透不是簡單的事情。
-
3 # 美菁老師
我們小時候的語文更多是在基礎知識和寫作上,那麼現在語文學習更加立體和更注重語文素養。大量的閱讀+寫作+口語表達,透過長期不斷的堅持訓練和積累沉澱,相信會讓語文學習更輕鬆,更加具有人文底蘊和深刻思想!
-
4 # 老樵
語文教育,必須扭轉教師的語文教學功利心,樹立大語文觀念,與時俱進,擁抱中國夢。
新綱鉅變。
教學大綱:內容分為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先進文化三大部分,傳統文化點70%,革命文化站20%,先進文化佔10%,第一次在綱領中提出革命文化概念;試卷資訊:專家解讀說,高考試卷資訊量加大,將要讓15%的學生答不完,這樣的變化,其意在於考查學生語文閱讀能力、寫作能力、人文情懷。
這些變化,讓語文教學真正迴歸大語文教學;傳承民族語言,發展民族文化,建立文化自信。這樣的變化是時代的需要,是民族的需要,必然左右教師淡化語文教學的功利性,作好建立文化自信的引路人。
現實功利。
應試環境讓語文教師在功利面前,客觀上淡化語文的根基。A基本認讀:原來高考試題非常重視考查學生語文的根基:基礎知識放在前面,而現在放在後面;過去考查學生字音、字形,現在砍掉了,不考了,只是在作文評閱中規定,一個錯別字扣一分,5分封頂,而實際操作中往往被忽略,形同虛設。高考一考定終身,這是基礎教學中唯一能用一個人命運來左右語文基礎學習的機會,但被專家砍掉了!漢字的認讀,是語文學習的根基,根基不牢,安能成棟樑。B淡化了語文的語法:語法、修辭、邏輯是語文三大基石,但現實教學、高考試卷都突出淡化了語法教學,學生不會準確使用詞語、句子不通順,從根本上制約了學生表達能力。C人文情懷:原來高考現代文閱讀,是文學作品和實用文作品二選一,但實際教學中,老師往往忽視文學作品,只作實用文,因為實用文相對來說是死的,而文學作品是活的。現在把文學作品賞析強化出來,一是把這一部分前置,二是把選擇改為必作,但分值太低,不足以凸顯人文情懷的培養。人文情懷的缺失,勢必造成人性的不健全。
教師職責。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學好語文,必須扭轉教師的語文教學功利心,樹立大語文觀念,與時俱進,擁抱中國夢。
大語文觀念。1扭轉教師應試教育的功利心為文化傳承使命感,培養民族文化傳承人。2強化民族語言的根基,把漢字讀準、寫對、會用,這是中華文化的基因,必須突出穩固;3強化語法教學,讓學生會準確使用詞語,把句子表達通順;4寫作上,把寫作的內涵改為創作,淡化寫作技巧,強化獨抒性靈,培養人文情懷;5閱讀上,凸顯文化品味,突出傳統文化,傳承中華美德;6民族語言樹大根深,在政策上,減少外語成績比重,不能讓民族語言與外來語言平分天下,讓民族文化得以光大,讓建立民族文化自信深入人心。
綜述:語文教育中要重視"傳道",傳承民族文化,傳承傳統美德,建立文化自信。止於解惑授業的語文教育,己跟不上時代步伐,教師也不是一位合格的語文老師,起碼不是一位優秀的語文教師。
-
5 # 晨韋老師講語文
關於目前的語文教育,提點個人一點拙見,拋磚引玉。我們都知道語文的教育,最基礎的就是語言和文字的教育,這是基本功。但是這個基礎知識的傳授千萬不要孤立的去教,一定穿插著文化的內容在裡面。
比如開始教漢字的時候,完全可以穿插一些簡單的甲骨文的知識,透過圖畫的形式讓孩子看到漢字是如何演變的,漢字的本來意思是怎樣的。比如為什麼有的漢字裡的“口”是指人的嘴巴,有的漢字裡的“口”是指城邦。比如舌頭的“舌”和城邑的“邑”,在甲骨文中這兩個字中的“口”是完全不一樣的,這裡面就有文化的內容。
現在的語文教學,一上小學就是簡單而枯燥的拼音和筆畫的死記硬背,開始就讓孩子對原本最具美感的語文學習產生厭倦心理。雖然看似最簡單的拼音漢字的教學,這其中也一定要有文化內涵在裡面。古人如何造字,漢字的產生來源於生活,這就是文化。這種文化的傳授要一直貫穿語文教學的方方面面,這同時也要求老師有一定的文化功底。
當然這種文化的傳授在語文課堂上不一定能見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他的影響可以說是潤物細無聲的,讓孩子對語文的學習有一個正確的文化觀和價值觀。
所以語文的學習不僅僅是學語言和文字,更重要的是探尋其背後深厚的文化底蘊。
也許這種文化的傳授在學校的課堂上不被重視,好在我們的培訓機構開始重視文化的教育,因此,我也將致力於中國文化的傳輸,幸得如今的家長越來越重視孩子文化素養的培養,我們的文化教育任重道遠,還要繼續努力。
-
6 # 痴情司cqs
語文作為一門語言學科,承載著我們優秀的中華文化。
一、發揮語文教育的人文性
要在語文教學中重視和發揮語文課程對學生價值觀的導向作用,要既能學語文,又要學做人。還要重視語文課程對學生在文學、情感諸方面的薰陶、感染作用。語文學習極具個性化,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往往是多元的,常言說“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因此,要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體驗,鼓勵學生髮表富有個性的見解。這是提高語文能力的需要,也是形成良好個性、啟用創造力的需要。
二、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實踐能力必須在豐富的語文實踐中培養。不應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而應該透過大量學生自主的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實踐,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培養學生語文能力。
三、把握母語學習的特點
充分利用語文資源,拓寬學習空間
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 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透過課外閱讀、社會交往,以及各種傳播媒體等,都能夠學習語文 學習語文的資源和運用語文的實踐機會可能說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
7 # More叔創想教育
第一,做人的道理;
第二,中國文化的弘揚;
第三,歸納四海的包容,大人類、天人合一的思考;
第四,語言文字的特色:對偶,韻律,一字多義;
第五,文人的擔當,社會責任感;
第六,自我的修養;
第七,中國語言文字的歷史發展。
-
8 # 悅閱齋
語文教學四個任務:聽,說,讀,寫。四種能力:會聽,別人說話的目的,為達目的採用的說話方法,說話的角度,話外之義,弦外之音,說話產生的效果等等。會說,表達的方式,要達到的目的,傳情達意的效果,即能否完成交際任務等等。讀,讀懂別人的文章著作,文章的表達方式方法及意涵情感等等。會寫,用文字完成表情達意,以及採用的表達方式和產生的效果等等。
語文的教學,應該是除語文四個任務之外,還有就是情商的培養。文學,是培養情感的。這是一個語文教學的制高點。這個任務不能貫穿整個語文教學過程,嚴格意義上講,是沒有懂得語文教學的要義。這,需要教師有文學素養,需要有豐富的情感。否則,難以勝任。這,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是難以透過分數考察的。它是要有“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般的潛移默化的陶冶,才能完美對學生進行情感滋養的。
沒有情感的滋養,語文教學就是一片沙漠。
一得之見。
-
9 # 老年非老人
我曾經是個語文教師,教過初中高中的語文。語文是一種內容十分豐富廣義的科目,它包含了一切做人的素質教育,除下專門的科學技術不教,幾乎無所不教。自打幾千年前創辦教育開始,似乎只教語言,文字,文學,文藝之類,後來才有算術,算學,自然,數學,物理,化學,政治,外語,等等,但都必須在接受語文知識之後才能學的,所以說語文教育是所有知識教育的基礎。
人的啟蒙教育便是語文,一直到大學的文學課還是屬於語文。它的內容包含識字,寫字,閱讀,說話,文法,語法,詞語結構,短語結構,句子結構,文章結構乃至作法,還有對語言文學的欣賞乃至創作,同時在閱讀,欣賞,創作中得思想道德的昇華。語文教育學習是一種終身的教育學習,這也是它與其它專業教育學習的不同之處。
在古代官員及文人墨客都是有高深語文知識的,民間也提倡識字斷文,知書達理,能言善辯,吟詩作對。華廈五千文明,語言文字文明是一大亮點。
我覺得在啟蒙階段還是要以識字為主,教學內容要以朗朗上口的三字,四字短語為主,比如以前的“對課”(80年代,我主動在我校初高中開設“對課”。有報紙以《敢為天下先》報導此舉),很受學生歡迎。到了初高中,語文則要以寫作與欣賞為教學重點,一是從選文中去看社會,去學為人,去看文學反映刻劃的各種真善美假醜惡,從而獲得做人做事的審美觀人生觀,有機會再將自己的觀察體會用自己的語文手段發表出去,影響別人。
聽說有不少大學生研究生寫不好畢業論文,很多公務員寫不好一份講話報告,有許多人,在大庭廣眾面前不敢說話,怕說話,更談不上用文學去反映社會生活,人生感悟了,這都與語文功底有關。
據說,對現在的《語文》課本封面上的“語文”兩字是什麼含義都發生過爭議,有說“語言文字”的,有說“語言文學”的,有說“說話習字”的。我看都沒錯誤。提高語言交流能力,提高對文字產品(含一切用文字創造出來的作品)的欣賞與創作能力,這便是我們需要的語文教育。
-
10 # 兔八哥4339
重點培養口語能力、寫作能力、閱讀能力,鍛鍊思維邏輯,擴大閱讀面,少點死記硬背,多點活學活用,少點生搬硬套,學會獨立思考,抓住語文的精髓,去其糟粕,取之精華,最重要的是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教育儘量時間消耗少,效率高。
-
11 # 昌谷閒人
現在語文教育缺了漢字演變部分。我們是象形文字,每一個字都有它的獨特含義,也蘊藏了中國智慧,應該補強這一塊。
回覆列表
現在家長們滿意的語文教學就是大量做題,只要成績好就是所謂的好教育,其實這種教育是不可能提高受教育者的真正能力,好多人不會寫文章,開頭結尾全背的好作文,沒有自己的思想,事實上不知道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