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汗青正浩

    假設讓一支全部裝備著冷兵器的軍隊,去與另一支擁有熱兵器的軍隊作戰並且取得勝利,我想很多人都會覺得不可能,甚至那是天方夜譚。但是在中國的歷史上卻真實存在著這樣的事情,那便是明朝與後金的戰爭。

    首先我們可以看看當時兩方之間的裝備差距。明朝掌握當時世界領先的火器技術,併發明瞭類似於三眼火銃,火龍出水,佛朗基等等即使聽到名字都會覺得很強的裝備;再看看後金呢,只是一個剛剛獨立出來的小國,竟然擊敗了大明朝。這個曾經能夠在與戰鬥力強大的蒙古軍隊作戰中獲得勝利,擁有強大火器的明朝軍隊,卻敗給了一個僅僅擁有冷兵器的後金呢,本文從下面的幾個原因便可以瞭解。

    一、後金的地理優勢

    當時的後金,是努爾哈赤在中國東北地區建立的政權,而我們可以從地圖上明朝的旁邊挨著後金,蒙古還有北韓,明朝不僅僅是要與後金對戰,還要防禦其他的敵人,再看看那時候的北韓,經歷了壬辰戰爭之後,北韓國力大大削減,曾經能夠壓制女真,到了現在就連自己都自顧不暇,又何來支援你明朝?甚至在之後還出現了北韓軍隊出賣明朝軍隊的情況。

    明朝想要進攻後金,因為地形的限制,也只能夠從其他地方派遣軍隊進攻後金來防止本地軍隊戰鬥力出現嚴重損失的情況,而其他地方計程車兵經過舟車勞頓,又怎麼能夠發揮出本來應該有的實力呢,這一個方面無疑更是加大了後金的勝算。

    二、明朝落後的生產體制

    明朝無論再怎麼強大也終究是一個封建的朝代,即便擁有先進的製造技術,沒有一個成熟的製造體制,再加上研究一門技術時,部門數量過多,為了各自的利益不擇手段,相互壓制,即便想要製造出一個完美的兵器也力不從心,製造出來的兵器也沒有一個嚴格檢查的部門,保證兵器在戰場上的殺傷力又從何談起呢?

    三、明朝後期軍隊戰鬥力顯著下降

    即使是在極其重要的薩爾滸戰役上,與後金作戰的明朝火器兵全部都是臨陣磨槍,之前甚至連火器都沒有碰過,明朝的作戰戰術更是讓人匪夷所思,面對後金騎兵的時候,先是讓火器兵齊射一輪,之後派騎兵去和後金對沖,但經歷了長時間行程的騎兵又怎麼會是後金的對手。再加上後金的戰術十分的高明,主動進攻,切斷了明朝軍隊的補給,逼得最後明朝軍隊放棄自己的陣地,離開了自己陣地又失去了後方補給的明朝軍隊豈不就是變成了後金的待宰羔羊。

    四、後金領導人的智謀

    後金雖然一開始並沒有火器,但是卻懂得利用自己擁有的貂皮去換取火藥,僱傭工匠研究火器,再加上明朝後期作戰方式實在過於差勁,把笨重,用於城牆防守的紅夷大炮用在戶外作戰,被後金兵繳獲後被工匠改造並大量投入到之後的作戰中,更是讓本就戰鬥力低下的明朝軍隊毫無還手之力。

    五、明朝末期內憂外患

    明朝後期為了戰爭加大了對地方的徵稅,但是結果並沒有想象中的那樣,反而缺錢的程度還加重了,究其原因:土地兼併,大量的農民破產,反觀地主,卻擁有大量的土地資源,連同富商把許多金錢都放進了自己的口袋裡。

    明朝時候推行計程車紳優待政策更是加重了這些地主富商的囂張氣焰,導致更加重了極度缺錢的明朝中央的財政危機,這也就是為什麼到了後期明朝的裝備甚至在與後金的對戰中還落了下風,沒有錢,怎麼製造裝備,怎麼訓練軍隊;而在此時此刻,蒙古國的入侵更是讓本來就已經缺錢到極致的明朝雪上加霜,只能被動的捱打,本就已經沒有得到訓練的軍隊遇到這些訓練有素計程車兵和送人頭又有什麼區別。

    一個朝代的盛衰,歸根究底,不在於一個軍隊多麼強大,擁有多麼強大的武器,擁有多麼強大的財力,而在於人,明朝末期之所以由盛轉衰的原因也是因為人,為什麼這麼說呢,很容易就可以想到,在外敵入侵的時候不反思自己的制度問題,反而加重了徵稅,導致之後一系列的慘痛教訓,甚至後面的滅國,人不和,即便有再強大的武器,最終的結局也不過是逐漸走向滅亡。

  • 2 # 懶癌院士

    我來給你解答。

    明朝末期小冰河世紀,南方洪澇北方旱災,糧食無收成。全國性瘟疫大肆擴充套件。國庫救濟糧短缺另加底層貪官剋扣,導致遍地饑民苦不堪言。

    古代人迷信天人合一,天災降臨意味著人間天子不受上天眷顧,需要推翻當今皇家再立一片新天地。隨後就有了西南方大西大順人民起義。明朝北方有後金(清),西南方有大西大順,一共三個國家三大戰線,意味著明朝末期一打三的局面。

    1644年,明朝精銳盡失已無力支撐,被李自成大順軍攻打皇城(注:當時清朝還在關外呢),崇禎帝朱由檢吊死煤山,明朝殘餘逃至南方建立南明,吳三桂降於李自成。

    1645年,李自成因貪戀吳三桂小妾美色將其霸佔,又將吳三桂一家老小全部斬殺。導致吳三桂降清借兵攻打李自成,李自成逃亡,清朝佔據皇城,隨後清理大順殘餘,南下攻打南明。

    1683年,南明內部勾心鬥角看似整體卻早已名存實亡,各個諸侯你爭我擾,同一時期南明已經立了好幾個皇帝,清軍南下然而內地大員依然不忘和南明各個勢力你爭我鬥,皇室不穩,隨後被清朝各個擊破,明朝徹底滅亡。

    另外已舉報不謝

  • 3 # 這些歷史要讀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必須更正兩個歷史誤區:第一個誤區:明朝軍隊火器很強大;第二個誤區:清軍是一支落後的冷兵器軍隊。

    首先,其實明朝末年的火器水平和質量並不高,已經落後於西方同期不少了。

    其實,明朝中後期以來,透過與西方國家有限的海戰接觸,明朝當局已經逐步認識到西方火炮的強大威力。於是,明朝開始吸收和消化西方的鑄炮技術,使明軍的火器裝備水平和程度都有了極大的提升。

    當時,明軍部隊中已經廣泛裝備紅衣大炮、佛郎機炮、鳥銃、三眼銃、虎蹲炮等各式輕重火器。

    然而,由於明朝當時的鑄造技術已經落後於西方,因此這些本來就是在西方技術基礎上仿造出來的火器,其水平與質量終究還是比不上同期西方的火器。此外,由於明朝官僚腐敗,使得官軍火器的質量根本無法得到保證,許多火器都是偷工減料,粗製濫造,質量低劣,火炮炸膛情況頻發。因此,明軍火器裝備量雖看似龐大,但實則質量卻相當的低劣。

    再加上明軍落後的戰術,又使得火器的優勢蕩然無存,根本無法在野戰中形成對清軍的火力壓制。因此,許多明軍的重火器,都只能被用作城池防守罷了。

    其次,清軍的火器裝備水平和質量,絲毫不比明軍差!

    過去,我們總認為清軍是一支冷兵器軍隊,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實際上,滿清早在皇太極時期,就已經建立起一支十分強大的炮兵部隊。

    其實,在與明軍作戰的過程中,清軍也一直在進步。他們也逐步消化明軍投降的炮兵部隊,並吸收明軍所掌握的鑄炮技術,逐漸形成自己的炮兵力量。因此,清軍絕非是一支落後的冷兵器軍隊。

    舉個簡單的戰例:崇禎四年的大淩河之戰,當時皇太極所率領的大軍中,就有一支精銳的炮兵部隊。這支部隊由佟養性率領,攜帶了最新鑄造的8門紅夷大炮、80門大將軍炮,以及80門小將軍炮。

    可見,當時清軍的火器配備已經相當可觀。而在這場大淩河之戰,清軍火力更是比明軍還有強大。因此,清軍火器落後這個觀點,是站不住腳的。

    再說,清軍入關時,又接收了以吳三桂為首的明朝邊軍精銳,當中也有大量的火器裝備。所以,等到清軍入主中原時,他們的火力水平更是徹底超越了大順軍和南明軍隊!

  • 4 # 落日賴天邊z

    明朝火器殺傷力不錯,但由於東林黨人,閹黨,等貪腐嚴重,導致軍備廢弛,軍餉不足,似想士兵拿著一開槍就炸膛的火器,甚至為了生活將自己的武器賣掉(因為軍餉被軍官貪汙),這樣的軍隊又如何讓他們去打贏戰爭呢。所以與其說是明朝火器敗給清朝冷兵器,倒不如說是明朝的腐敗敗給了,清軍的高效(低效的打劫團伙反倒不足為慮了)

  • 5 # 北疆同心聊歷史

    明朝敗給清朝可不單單是火器火炮方面的原因!明朝的滅亡是由多重原因造成的!

    1,天災!明朝未期幾乎水旱蟲雹瘟疫等天災不斷。這在中國的歷代王朝末落期都是罕見的!給人一種″天亡大明″的感覺。

    2,人禍!連年天災引發了流民起事。並且愈演愈烈!明政府的應對不利,更是火上澆油。而頻繁的內亂,造成了明朝根基不穩。

    3,外患!如果說天災與人禍尚屬內因的話,那麼清軍叩關就是外因了!內外交困之下,因為財政匱乏而導致幹瘡百孔的大明不甘心的倒下了…

    綜合而言,清軍是趁勢入關而趁亂巧取豪奪了明朝兩百餘年的天下!而不僅僅因為什麼火器火炮強弱與否。

  • 6 # 天道酬勤勇者無敵

    1、火器質量問題。本來出火器剛產生時,威力就不高,而明朝末期火器依然是手工作坊生產,而非現代化、工業化、流水線式生產,沒有嚴格的質量控制和檢驗,甚至製作火器的匠人待遇和地位都很低,導致火器質量參差不齊,比如火槍,射程、射速、威力等並不比弓箭更好。甚至火槍炸膛事故多,導致士兵不願意使用,或者不敢使用。

    2、火器戰術問題。火器因為質量問題受到侷限,所以在戰術上必須注意。比如,火槍的集中使用,近戰戰術等等,在西方中世紀晚期,火槍兵作為一個單獨的兵種,其戰術研究是很重要的,而明軍在這方面並不是很重視。只要冷兵器運用得當,完全能有效抵抗火器。

    3、軍隊士氣問題。相比較前面兩個問題,這最後一個問題才是最大的問題。因為明朝政治原因,導致明軍的動員、指揮、訓練、補給、作戰、軍政、獎懲等方方面面都出現嚴重漏洞,士兵軍餉長期被拖欠、勇敢作戰者得不到獎勵、高階軍官忙於黨爭,士兵士氣低下。這些問題都不是一兩種武器能解決的。

  • 7 # 北洋海軍炮手

    這個問題很無聊。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確一點:明朝確實有火器,但是離霸主還遠著。

    明朝確實是有著五花八門的火器,但是算不上什麼先進,而且早期火器裝填複雜,射程近,殺傷力低,所以還得需要冷兵器來彌補火器的不足。火門槍碗口銃相當於中世紀歐洲小型射石炮的大將軍炮

    明朝也意識到了火器的重要性,並組建了專門的火器部隊,但是同時也帶來了嚴重的問題:

    第一、由於明朝坑爹的戶籍制度,把工匠變成了拿死工資的國家奴隸,使工匠的勞動喪失了價值,同時也使工匠喪失了創造的動力。畢竟乾的再好也就那麼點錢,就只要按照國家訂單生產產品就行了,沒必要去創新。後果也十分嚴重,那就是火器發展上長期停滯,甚至生產的火器還存在質量問題。即便是中期引進了佛郎機以及後期引進的紅衣大炮,也因為技術的退化而沒有人會打造。

    第二,得益於元朝幾乎消滅了大陸上所有可能存在的強權,以及草原空心化的政策,明朝地緣環境超級好,同時也使得明朝對軍事的認知上存在不足。畢竟在這個弱雞林立的東亞大陸上,明朝就是一隻大鳥,雖然明朝的國力遠不如鼎盛時期的元朝,但是依然可以憑藉巨大的體量讓周圍的效果認慫,因為利瑪竇說過:中國(明朝)讓人畏懼的原因,只是因為他們人多。同時,明朝也沒有什麼彈道學,火炮施放完全憑藉手感,比如說亞娘鞋之戰,英國東印度公司指揮官威德爾在面對明朝的火炮齊射之後是這麼說的:讚美上帝,無一命中所以,你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明朝的火器發展會停滯了。

    第三、由於明軍過早的衰落,導致明朝軍隊在訓練上存在不足,心理素質以及軍紀都遠不如滿洲人。另外,由於明末火器型號繁雜,沒有統一的標準,很難發揮出火器應有的威力。這一點徐光啟就曾經吐槽過,說滿洲火器兵會在距離敵軍二三十步的時候才齊射,而明軍遇到敵軍只會遠遠的放槍,都打不死敵軍,等到敵人離近了就崩潰了。而且,由於明末明軍火槍裝備有火門槍和火繩槍,導致火器手無法形成齊射,只能乒乓亂打一通,早期火槍由於射程和精度的問題,只有透過齊射才能盡最大可能殺傷敵軍,形成不了齊射,稀疏的火力根本無法阻擋重甲部隊的衝鋒。

    話說明清交戰,往往清軍滿洲重騎兵發起衝鋒後,明軍的火器放的震天響,卻打不死人,等到離近了偶爾有人能打穿滿洲兵的盔甲,卻也僅僅是隻傷皮肉。

    好了,明軍的火器說完了,再說說明朝為什麼打不過滿洲人。其實原因也很簡單,主要是以下四點:

    第一、萬曆三大徵過度透支了明朝的國力。總有明吹順什麼萬曆三大徵,尤其是抗倭援朝什麼的,簡直吹上了天。可是,僅以抗倭援朝來說,明朝前後動員了二十多萬部隊,損失了七八萬,靡費糧餉保守計算是580萬兩,可見軍費之巨大,而且前前後後打了五六年,可謂是曠日持久。

    而明朝國力又遠遠不能支付長期作戰帶來的消耗,畢竟由於明朝是個內斂性王朝,以及其打壓工商業的政策,導致明朝的國力並不足以支撐龐大的軍費開支,所以明朝的國力被過度透支。

    但是即便是在滿洲人崛起之後,明朝的國力仍然遠強於小國寡民的滿洲,尤其是其可調動的資源遠非弱小的滿洲能比,那麼為何明朝會無法再軍事上壓制住滿洲人?原因很簡單,八旗制度由於管理層級比較少,可以盡最大可能集中資源去辦大事,避免了官僚機構的臃腫龐大造成的行政效率降低的問題。而且八旗制度是集合政治、軍事、經濟於一體的制度,在軍事上八旗也是兵種齊全,包含重步兵、重騎兵、輕步兵、輕騎兵、炮兵、工兵等兵種,而且各個兵種配合得當。比如說松錦大戰,清軍工兵挖封鎖壕溝,炮兵炮轟,步騎兵衝鋒的方式,徹底擊垮了明軍。

    第二、由於火器的侷限性,冷兵器肉搏依然佔據重要比重,滿洲人憑藉精良的盔甲以及優異的戰鬥往往能實現以少勝多。由於東北地區相對惡劣的氣候,農作物一年只能成熟一季,所以即便是以農耕為經濟生產的建州女真,也就是滿洲人的前身,也只能輔助以狩獵、採集等生產方式去換取生產資料。所以這使得滿洲人普遍尚武的風俗,而且連滿洲婦女也練習弓馬騎射激勵父兄、丈夫練習武藝。毫不客氣的說,清初的滿洲人是天生的戰士,甚至三個八旗婦女拿著刀砍人也能嚇跑三百多夜襲的明軍,而且翻閱《清史稿》,會發現明末清初一場戰鬥下來,一個滿洲勇士往往可以拿幾十個人頭。

    軍事上的需求也促進了滿洲軍士裝備精良,用熊廷弼的話說是這樣:臣又見在遼回還人等。言賊兵所帶盔甲面具臂手。悉皆精鐵。馬亦如之。故鮮營對壘。被奴步兵驟進。將拒馬木登時撤去。鮮兵非無銃箭。而無可奈何者。甲堅故也。

    同時熊廷弼又指出,明軍盔甲裝備的劣質盔甲:我兵盔甲。無如略彷赫連氏之制而即于軍中製造既皆荒鐵。胷背之外。有同徒袒。賊於五步之內。專射面脅。每發必斃。誰能抵敵。無獨有偶,戚繼光也吐槽明軍盔甲是一葉爛數個眼。可見明軍甲冑是多麼低劣了。防護優良的滿洲盔甲重騎兵衝鋒永遠都是步兵的噩夢明軍軍士披甲率並不高

    所以,憑藉精湛的武藝外加優良的防護,再加上過硬的心理素質以及嚴明的紀律,明軍自然無法壓制清軍。

    第三、滿洲人比明朝更重視、更依賴火器,同時也更善於運用火器。努爾哈齊起兵的時候就將繳獲的明軍火器分發給擺牙喇兵並投入到實戰,瀋陽之戰滿洲人就釋放被俘的明軍炮手操炮轟擊明朝援軍,遼陽之戰滿洲人就投入了火器部隊作戰,上文就說過徐光啟的吐槽。當滿洲人在瞭解到紅衣大炮威力更大之後,就立刻著手仿製,並組建了自己的火炮部隊,再大淩河之戰當中表現優異。後來孔有德渡海投誠之後,投名狀除了紅衣大炮之外,還有明朝重金培養的炮手和鑄炮工匠,以及明朝高薪聘請的葡萄牙炮手和工匠。從這一刻起,滿洲兵工廠加班加點打造紅衣大炮,而且炮手也在葡萄牙炮手的指點下快速成長。

    好了,這就需要一個問題,為什麼這些炮手和工匠都願意為滿洲人服務?這就引出了第四點原因:相比於明朝,滿洲人讓勞動有了其應有價值。

    其實不僅僅是工匠以及炮手,明軍在剃了頭之後往往戰鬥力爆表,打老同事毫不手軟。很多民族主義蛋白質必然會咬牙切齒,因為過去人們沒有什麼民族國家的概念,忠誠往往和報酬劃等號。明軍軍士當中最精銳的鋒兵,一個月才三兩銀子的軍餉,其實這並不算少,但是由於喝兵血的優良傳統,經過長官的層層剋扣能有五成就不錯了,經常有士兵因為冬天無錢購買棉衣被凍死。而滿洲人就不一樣,滿洲人此時沒有染上喝兵血的習氣,軍餉得高低完全根據戰功和能力劃等號,《滿文老檔》記載:一等炮手賞銀八十兩,二等炮手賞銀五十兩。這個工資對於明朝軍士來說簡直是高薪,所以他們投降之後往往會更賣命,因為忠誠永遠都是和報酬劃等號的。所以,此時滿洲人除了在軍士素質之外,火力上更是壓過了明朝。松錦大戰,清軍一次性拉出了六十門紅衣大炮和明軍對轟,而且有著葡萄牙炮手指點,清軍每次齊射都會落在明軍得頭上。而明軍雖然有數千件火器,但是隻有十六門紅衣大炮能威脅到清軍,剩下的都是大將軍炮、佛郎機這種噴子,同時由於炮手缺乏訓練,炮彈不是落在了清軍陣地前方就是從清軍頭頂上飛了過去,只有少數運氣好的能落在清軍的頭上。所以,十三萬明軍最終崩潰,五萬多人被斬首,數萬潰兵墜海淹死,只有兩百多人從海路逃跑,逃亡寧遠得吳三桂、王樸等人僅以身免。而且因為明朝最後的野戰精銳部隊的全軍覆沒,清朝入關只是時間問題,所以日後明清最後一次議和,皇太極可以毫不客氣得威脅明朝,要麼接受我的條件,要麼準備好武器繼續打。

    再一點,此時滿洲人還沒有沾染漢人風氣,不會對知識分子高看一眼,也不會看扁武夫、大頭兵以及工匠。而且相比於崇禎,皇太極更能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所以瞭解滿洲的漢人都願意替皇太極賣命。

    戰爭的勝敗,武器是重要因素,但不是決定因素,重要的因素是人。所以,能夠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得清朝才能笑到最後。

    全文完

  • 8 # 東北虎男323

    反對其他答案,錯誤連篇!

    第一,明朝不是大清滅亡的,

    不是吹捧,非要帶個大字,和唐宋元明不一樣,清朝國號是大清而不是清,不是漢語名字,是蒙古話,daicing的音譯,意思是勇敢善戰的意思

    明朝亡於明朝農民起義軍,拓跋弘基滅亡的明朝,拓跋弘基漢語名字是李自成,哈哈哈,順便說一句,努爾哈赤不姓愛新覺羅,姓佟,他自己寫的上書自己名字就是佟姓

    大清沒那個實力滅亡明朝,真滿族,進北京前才幾萬人,能拿兵器作戰的不到一萬,皇太極把錫伯族(話說錫伯族語言特別像滿語,真親戚)鄂溫克族鄂倫春族北韓族都算成滿洲滿八旗,再加上早期投靠的漢族蒙古族人,都比從山東遼東來的明朝降軍人數少,八旗進北京時真滿族兵不到其中十分之一,滿洲八大姓,四個都是漢族蒙古族鄂溫克族人的姓,一半不是真滿族,滿八旗大部分人不是滿族,曹雪芹家還是滿八旗呢,曹家可是漢族人,

    明朝遼東軍也是各民族混合的,著名的遼鎮總兵世家,李成梁李如松李如梅李如柏都是北韓族,舉報袁崇煥的遼東猛將滿桂是蒙古族,

    人少兵少,都沒有兵力佔領各省怎麼打怎麼征服?

    真滿族連駐守瀋陽一個城市都不夠用,加上其他各族,八旗能出十萬左右兵力,就算天下無敵,也經不起消耗啊,征服明朝完全靠的是漢族,所以吳三桂孔有德尚可喜耿精忠才被封王才被重視,天下,是他們漢人打下來的!

    在福建浙江江西廣東戰鬥中就體現的特別明顯、完全沒有什麼滿族人的事了,全靠漢族打仗,滿八旗連山西姜鑲叛亂都搞不定,需要漢族解決,

    人少是打不過的你以為你是蒙古人啊,屠城屠城再屠城?!

    第二,明朝火力很兇猛的,軍隊火器全球領先

    當時全球火器比例最高的是日本軍隊,戰國時代讓日軍高配比火槍,戰鬥力也是頂級的,但在明朝面前也是不堪一擊,中國抗日援朝戰爭獲勝了,明朝火炮裝備比例最高,火槍也比例高,從全國拼湊部隊都能擊敗日本,但是內耗嚴重,指揮稀爛,互相拖後腿,有最先進的錦衣衛情報系統都白扯,順便說一句,日本對明朝一無所知,明朝非常瞭解日本軍隊,軍隊首領和武器,情報全面,開戰前,中國就有全面的情報,從日本來的,中國間諜根植於日本幾十年,錦衣衛真強,有一部書專門寫明朝抗日援朝戰爭情報工作的,當然僅僅是寫中國間諜,日本的不行,話說當時葡萄牙的澳門中國錦衣衛也派間諜上去刺探,錦衣衛還是很給力的。

    明朝在後期還有全火器部隊,還有三眼銃普遍裝備精銳遼東騎兵:人手一兩個,還有五雷迅疾銃這種連發的,魯密銃這種射程遠精度高的也有,日本火繩槍可遠遠不如魯密銃。

    歐洲先進?中國立刻學習啊!徐光啟等頂級大臣親自學習歐洲先進技術製造了先進大炮,並大量裝備

    第三,這麼先進怎麼被大清吊打?

    體制不行啊!今天總說中國體制不行必須改革一個道理,體制不行其他白費!

    就說先進的大炮模仿研製出來,裝備軍隊,然後逼反部隊,部隊然後帶著大炮投靠大清,大清火炮最先進了不是,這是真實歷史,孔有德就是典型例子,遼東軍帶著大炮火槍在山東被逼反,跨海投靠大清,

    第四,大清的大炮部隊都是漢人,很先進,明朝大部分城池都是他們打下來的,後期出現了,清兵圍城不攻坐等大炮來,火槍部隊是北韓族和漢族構成,騎兵是蒙古人為主;真滿族都是一等一戰士,披兩三層鐵甲的步兵,滿族可不玩火槍大炮騎馬,滿族是真*重甲步兵,射箭都是下馬射箭,步行衝鋒,無人可敵,明朝遼東巡撫總督們都寫有記載,全身鐵甲,射箭,步行衝鋒,明軍大潰!

    第五,明朝軍隊有先進武器也是廢材

    明朝體制決定了,將軍們只給自己的家奴裝備鐵甲還武器,發高軍餉;剋扣士兵軍餉不給好裝備,帶著家奴四處任職作戰,把普通士兵當炮灰,

    表面看軍隊多,實際能戰鬥的只有將軍們的家奴,怎麼打?

  • 9 # 運小貝

    我要說的這絕對不是,雖然當時的明朝的火器不是最先進的,但是明朝卻真正的做到了大面積的使用。

    如果就武器來說明朝是有絕對優勢的。

    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大家都到清朝就奉行全民當兵的意識,他們從幾歲開始就開始訓練各種技能,這種訓練時間幾位漫長,這就造成雖然八旗兵戰鬥力強悍,但是數量卻是有限的。

    但是明朝的火器兵就不一樣只需要半年到一年的訓練明朝的火器兵就可以稱為熟練老兵。火器相對於弓箭刀槍他們更具威力。

    為什麼明朝沒有打敗清朝?

    有的人會說是因為張獻忠,李自成之流賊,其實我覺得這不是最根本的原因。

    張獻忠李自成是牽制了明朝的很多資源和兵力,加快了明朝的滅亡,他們不是明朝滅亡的最主要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

    最主要的原因是東林黨的黨爭他們控制朝堂言論,大肆貪汙軍餉,並且陷害有才能的將領。

    他們不關心國家的興亡只關注自己是否得到利益。

    前期他們還只是貪汙軍餉,到了後期他們養寇自重,後來發現流賊不好控制甚至不惜與大清暗通訊息以獲得高官厚祿。

    這就是為什麼明史中,城破皇上和太子皇子無一人逃脫,重要的大臣卻逃到了南方。

    而大清在東北苦寒之地為了生存他們勁往一處使,所以清朝能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遊戲工作室用銳龍3700x和E5哪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