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姚惠梅

    分床睡,要看孩子個體不同,有的孩子安全感很足,可以早點分。安全感不足的孩子要晚點分,這個我覺得要觀察孩子的心理狀態。

  • 2 # 鋼炮爹九萬

    三到五歲之間吧,前提基礎是平時親子陪伴充裕,就不會出現分床孩子焦慮的情況發生。如果平時陪伴不足,那就比較難了

  • 3 # 童心媽咪

    孩子想獨立睡的時候就是最好的時候。

    推薦閱讀繪本《第一次自己睡覺》,繪本的主人公開始自己睡覺的時候,讓各種布娃娃輪流陪自己睡,這樣能夠給孩子一些心理慰藉。

    如果有條件的話,我建議等孩子主動要求自己睡的時候,再讓她自己睡,而且,只要孩子想自己睡,就放手讓她獨立睡覺。

    如果在孩子還沒做好準備的時候,強行訓練孩子自己睡,會讓孩子更加缺乏安全感。表面上他是適應了自己睡,實際上可能只是暫時遮蔽了對父母的需求和期待。

    孩子從媽媽肚子來到這個陌生的世界,最需要的是安全感。

    當孩子得到足夠的安全感後,自然會想要獨立,想要私人的空間,到時候,她會自己主動要求獨立睡覺,這個時候就是讓孩子單獨睡最好的時機。

    相反的,如果孩子還沒獲得足夠的安全感,還沒建立起強大的內心,強行把他推出去的話,這份缺失的安全感,他只能埋藏於內心,可能會在以後人生道路中時不時跑出來成為絆腳石。

    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那些早早就被迫獨立的孩子,很多在長大之後,都要透過其他方式,瘋狂的彌補小時候缺失的這份安全感。

    所以,如果不是迫不得己,建議不要強行跟孩子分房睡。

    當然,當孩子已經表現出想要獨立空間的時候,及時的滿足孩子,而不是因為父母自己的各種顧慮和擔心,又反過來強行的把孩子留在身邊,讓孩子潛意識裡覺得,父母不放心,說明自己沒有這個能力獨立睡覺,因為缺乏信心慢慢的就變成了依賴。

  • 4 # 丘天女士

    我家兒子是上一年級開始分床睡的,我們沒有特別強制分床睡,從大班開始就一直灌輸一年級上了就要開始一個人睡,同時把房間佈置的童趣一點,說的次數多了,到一年級自己一個人睡時,很自然就分開睡了,現在二年級,偶爾提出要求週末跟我們睡一次,也會滿足他。所以提出介入灌輸,做好孩子的心理準備工作。

  • 5 # 眼高於頂的巴戒

    對每個孩子來說,第一次培養獨立人格最合適的時間,就是父母和孩子分床睡的階段。好多寶媽應該知道孩子3—6歲時完成分床;但也有人認為不分床睡,或者晚一點分床睡更有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早分床睡的優點:每個孩子到3歲左右時,就已經能分清自己是男孩還是女孩,有了最初的性別意識,心理處於一個重要發育階段。早分床睡可以防止戀母或戀父情結的滋生,讓孩子有更加清晰的性別意識,從而對自己進行保護!無論是成人還是寶寶,夜裡都會翻身,同床睡覺會影響到彼此的睡眠,甚至還會產生大人不小心壓到孩子的危險!如果父母或者孩子患有感冒等疾病,還會引起交叉感染。早分床睡能夠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分床睡可以使孩子意識到自己已經“長大了”,並且學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例如自己蓋被子,早上不需要爸爸媽媽催促,自己起床等等。

    不分床睡或者晚分床睡的好處:

    不分床睡可以更加方便媽媽照顧寶寶,幫寶寶掖被子,督促寶寶起來上廁所等小事,能夠更好地照顧寶寶。

    母子同床睡可以使寶寶更加有安全感,不會因為害怕而哭鬧不止。

    相比來說,還是在孩子3—6歲完成分床睡,更有利於孩子的健康發展。

    幫助孩子營造自己喜歡的睡眠環境,用孩子喜歡的顏色來裝扮屋子,擺放他喜歡的飾物,讓孩子愛上自己的房間。每個小孩子都有很常見的心理恐懼,如怕黑,怕怪物,不敢獨自睡覺等。父母應該幫助孩子一起克服這些心理恐懼,如在孩子入睡之前給孩子講講故事,念念兒歌,給孩子擁抱和親吻,讓孩子有足夠的安全感,慢慢克服恐懼,安然入睡。

    幫助孩子塑造良好的睡前程式,讓孩子明確知道自己應該幾點洗漱刷牙,幾點上床睡覺,從而來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最好讓孩子在睡覺之前不要過於興奮,也不要讓孩子看電視,或者在睡覺前批評責罵孩子。

    睡覺前讓孩子解個小便,這樣可以避免孩子半夜起來尿尿。睡覺前還要告訴孩子,爸媽的房門會一直開啟,只要孩子有任何需要,可以立刻找爸爸媽媽,爸爸媽媽一定會在第一時間給與他幫助。如果孩子出現身體不適,或者遇上一些挫折時,父母可以先暫時陪伴孩子,等孩子康復後再讓孩子自己一個人睡。如果孩子分房睡之後表現良好,家長第二天不妨給與孩子一些小小的獎勵。雖然大部分情況下,孩子分床睡都不會特別順利,孩子可能會出現哭鬧、耍賴等情況,但是父母一定要給孩子多一些的耐心,這樣才能讓分床睡變得順利。畢竟對孩子來說,這是一個重大事件。

  • 6 # 鄉里小翠

    我認為孩子在5歲的時候與大人分床睡,會比較好。因為5歲之前,孩子缺乏安全感,生理和心裡上對父母的依賴還是很大的,自我控制和意識認知上還是欠缺的。3-4歲的時候,孩子對父母非常依賴,粘人,如果此時強行分床,會使孩子長大後容易缺乏安全感,與父母的關係比較淡漠。建議4歲的時候,可以跟孩子聊起分床的話題,然後慢慢過度,到5歲再分床。因為這時候,孩子發育,男女意識上有了萌芽。都有些小大人的感覺了。這時候分床,孩子更容易接受,當然了,在開始的一週,父母要與孩子做睡前陪伴,讓孩子知道盡管分床睡,父母也是愛孩子的。孩子就比較容易接受分床睡了,以後就形成了一個習慣。

    如果太晚分床睡的話,特別是男孩子,對將來的成長有非常大的影響。做任何事情,都會特別的依賴,膽小怕事,獨立性很差,做事唯唯諾諾,心智不成熟,過分依賴父母。

  • 7 # 全職寶媽小包

    從生完二寶後,大寶就跟他爸爸睡了,當時也考慮過孩子分床問題,可是畢竟孩子還是小了點他還沒有足夠的安全感,晚上睡覺還是會害怕。剛開始分的時候,有時候他爸爸出去外面晚回了,他也會怕問我可以跟媽媽睡嗎?我安慰他爸爸很快就回來了,他也是要好久才能入睡。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安全感也增長了,膽兒也變大些了。有時候他爸爸去外地工作他也自己睡了,年前有段時間他爸爸去外地時間一兩個月,又是冬天怕他踢被子,他再次要求跟我睡的時候,我就答應讓他跟我睡了。

    其實最好的分床時間還是小學開始比較好,因為這個時候的孩子身心素質都相對強,而且也不會再害怕了。分床孩子最擔心的問題就是害怕,他們害怕黑夜,害怕一個人睡,害怕起來上廁所。但是到了一年級後,孩子就不會有那麼害怕了。

    就拿我家孩子來說,膽子是很小的,稍微一點他就會害怕。但是最近我發現他那個膽兒大了,很多以前害怕的東西都不會再怕了,我們現在回老家,廁所在外面的,大半夜的他敢自己出門上廁所,這樣讓我更加肯定了,可以準備分床分房了。

    有些孩子在五歲的時候也可以分床了,這個是根據孩子自身的條件來選擇的,如果孩子很勇敢也樂意接受分床,那麼我們可以在孩子五歲左右就給孩子分床了,但是如果孩子比較害怕比較抗拒分床,那就再等等吧,等到孩子上小學以後再引導孩子分床睡。

    培養孩子的獨立,在孩子三歲後就可以培養了。可以先從小事做起,如培養孩子自己完成吃飯,自己完成自己的事,幫忙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這些都能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只要在孩子三歲後我們不再幫孩子包辦一切,儘量讓孩子獨立去完成任何一件事,那麼慢慢的孩子就會變得獨立了。

  • 8 # 我叼煙的時候最帥

    我大寶是男孩,再過一個月就滿九週歲了,以前小時候都敢自己睡,但是自從我帶他去電影院看過一次《佩小姐的奇幻城堡》後,他就被裡面一個黑人演員演的壞人“老大”嚇住了,從此不敢自己睡,一直到現在都還要我陪,所以一定不能讓孩子看一些有恐怖情節的電影!

  • 9 # 嘻嘻啊啊

    孩子到底幾歲開始分床睡好?作為家長,要早了解轉自網路:文|孕育乖寶寶

    對於孩子的獨立人格培養的首次最佳時機,就是父母與孩子分床睡的階段,可惜很多家長在這一階段都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而錯失教育機會。那麼,孩子和父母什麼時候分床睡最好?其實是否讓孩子和父母分床應根據孩子的情況來定:

    1、 不建議在孩子1歲之前和父母分床睡

    孩子從出生到1歲期間,是建立良好依戀關係的關鍵期。如果讓孩子單獨睡覺,試想一下,當他們在夜裡醒來時,看到黑漆漆的一切,會增加恐懼心理,從而產生不安全感,影響信任感的形成。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普遍存在這樣的情況:晚上他們會因害怕怪獸、妖精而不敢入睡。如果當他們從惡夢中醒來時,爸爸媽媽輕輕地拍打和安撫,會化解他們的恐懼心理。所以,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要講究方式、方法。

    2、 良好的依戀關係是讓孩子分床睡的前提

    我們很多家長都非常希望孩子能獨立,但是孩子的獨立能力是建立在良好依戀關係上的,當孩子對這個世界充滿了信任感,內心具有足夠的安全感時,他們才能放心大膽地獨自和這個世界進行交流,分床睡覺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家長要幫孩子建立良好的依戀關係,當孩子需要家長幫助的時候,要及時對孩子進行迴應。同時,不僅要讓孩子和媽媽建立良好的依戀關係,還要讓孩子和爸爸、爺爺和奶奶等家庭成員建立信任感。

    3、 孩子3歲左右時,可嘗試讓其單獨睡

    2-3歲的孩子,已經能夠明白即使媽媽不在身邊還會回來的道理,這時您可以嘗試著讓孩子和您分床睡覺了,不過要講究方式方法,不能強迫孩子和您分床睡,這裡有一些小技巧:把孩子的房間重新佈置一下,使之對孩子更具有吸引力;在孩子單獨睡覺前,讓孩子有一個心理準備,給孩子一個過渡的過程,您可以給孩子講講為什麼要分床睡。當分床開始後,在孩子睡覺前,您可以坐在小床前給孩子講講故事、說說話,告訴孩子燈的開關在哪裡,讓他閉上眼睛,親親他的額頭,使他能感受到父母的愛。

    根據精神分析,3-6歲是兒童的“俄狄浦斯期”,孩子會對父母的關係、兩性之間的問題比較敏感。從性心理角度來說,孩子3歲之後最好與父母分床,至少不要有可能直接看到父母的性事。

    6歲之後,孩子逐漸進入潛伏期,這階段孩子對外部世界的關注超過對自身的關注,如果在小時沒有分開,那麼這個階段也可以比較容易地分床(房)。而到青春期孩子會再次迴歸對自身的關注併產生性的衝動,如果在青春期到來之前還沒有完成 “分”,可能提示出家庭關係和互動模式是存在一定問題的。

    瞭解上述心理因素後,家長就可對孩子進行個性化的引導:

    如:對於容易產生恐懼心理的孩子,家長應允許他將恐懼流露出來,並給予開導,使他懂得:隨著他的成長恐懼感是會消失的;對於有強烈依戀心理的孩子,家長可儘量讓童床挨著父母的床,把童床靠近父母床一側的欄杆放低,讓孩子感到父母就在身邊;對於容易產生孤獨心理的孩子,入睡前可多加愛撫、多陪一會兒,講些好聽的故事讓他愉快入夢,夜間常去照料,讓寶寶不感到狐單。

  • 10 # 承承飼養員

    關於孩子什麼時候和父母分開睡,很多人都回答不出一個確切的概念。有的家長說孩子太小,讓她自己一個人睡,萬一夜裡踢被子感冒怎麼辦?其實如果父母一味的堅持和孩子一起睡,其實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不好的影響。一是可能使孩子喪失一定的人際互動能力,20可能會影響孩子的心理發展,那麼孩子到底什麼時候,和父母分床睡最好?其實當孩子有以下3種表現時,是分床睡的最佳時機,尤其是男孩子!

  • 11 # 向日葵7O89

    國外的孩子生下來就單獨睡,我的侄女也生下來就單獨睡,她的性格,為人處世一級棒,可能孩子不共生,更容易與他人共情,換位思考,對待孩子最重要的態度是欣賞,鼓勵,支援,“做錯”,“沒做好”的包容,而不是無微不至,無所不包,主動迎合的包攬,包養。大人得理性,剋制自己。

    給當下的興趣愛好,提供深入學習的方法,鼓勵,支援,就是“快樂教育”。堅持,淋漓盡致地去做,就是“快樂人生”。

    保持好奇心,出於真正感興趣,熱愛,想學的全身心投入,才是到達專業水平,不功利地止於收入,地位,名利,有探索心。興趣愛好,擅長,願意是學習效率,結果,培養學習習慣,學習力的加速器,正能量動力。

    次於本能的,追隨激情,熱情,基於興趣愛好,擅長,意願,理性的正確的,對的事,可以讓人活在“樂此不疲”裡利己,利社會,利國“多贏”。熱愛,感興趣,“喜歡,愛你的人”都是出績效,到達極致的助燃,助推,加速器。

    “功利心”會消耗“成事”的“最主要,決定性的投資”。只有把“把事做好”放第一位,“當唯一的目標”,才容易成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學習it有什麼條件要求嗎?0基礎可以學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