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辰哥談情感
-
2 # 愛講故事的話癆
結婚以後都是由女方來做家務,在我身邊還是很少見的。
作為東北人,如果所有家務都要交給老婆做,那男人第一個就不願意了,別的不說,單就說做飯吧,東北男人就不能同意把這麼重大的家庭事務全部交給老婆的。因為他們實在是太愛做飯了。拿他們話說,你們女人做飯就只能說把飯菜做熟而已,我們男人做飯那才叫廚藝,那叫藝術。
我身邊幾乎所有的女性朋友,都只會做一些毛菜,什麼叫毛菜呢,就是炒土豆絲,炒豆芽,炒蒜薹,炒雞蛋等等吧,當然不是全部,也有廚藝高超的,比如我婆婆,因為我婆婆熱愛做飯,但是我婆婆不愛洗碗,所有打掃戰場的事宜歸我公公處理。
比如說過年來客人,我孃家,我爸掌勺,我家,我老公掌勺,只要週末老公休息,肯定都是他在廚房,因為他一直都認為這是很正常的。這是他的一個固有思維,他還有一個固有思維就是衣服是我洗,玻璃必須是他擦,他覺得擦玻璃是一件危險的事。這些分工我們從來都沒有具體談過,但是這種固有想法到底哪來的我也不知道,可能因為我做飯確實難吃,而他洗衣服我確實不敢用,慢慢就形成了分工模式。
作為夫妻,一方如果很忙,為了家庭為了事業在外打拼,那麼另一方就要側重於家庭,和男女無關。
現在的夫妻關係已完全不同於我們傳統思維三綱五常男尊女卑,不論男女都要直面生活的巨大壓力。有一段時間,我做銷售,工作很忙,經常加班,週末也很少休息,我老公就負責做飯洗衣服擦地等全部家務,我只負責輔導孩子功課就可以了,一切都是可以學習的,但是我完全不是不願意做家務,後來我換了工作,輕鬆很多,也沒有探討過什麼家務分工,就還是承擔自己願意做的部分。
在一個家庭中,沒有什麼一定要誰做,一定要做什麼,而是一種親情,一種關愛,明明老婆很累,還讓他做所以的家務,連最起碼的親情都沒有,還怎麼生活在一起?如果你的老公在外奔波忙碌,承擔家庭的經濟重擔,老婆工作相對輕鬆,就承擔大部分家務把家人照顧好,也是應該的,如果是一位全職媽媽,她承擔了所有的家務,老公也要肯定老婆的付出,家務也不是你看起來那麼輕鬆,在週末休息的時候為老婆做一頓飯,擦一次地板,或者帶著老婆孩子出去遊玩一下,夫妻雙方感情融洽,家務還算是什麼大事呢?
-
3 # 秴獢俍
結婚後做家務是不是就是女方的事,相信這個問題受很多家庭困擾,也是引起夫妻感情不和的因素之一,那我們就來深度剖析一下。
這個問題跟咱們中國的傳統思想有很大關係,畢竟咱們國家五千年曆史,改革開放之前一直是這麼傳承下來的,早已經成為習慣性的思維,根深蒂固。以前人的觀念就是男主外而女主內,所以以前以男人成業為榮,以女人持家為賢。
就拿五六十年代的人來說,他們到現在還是這種思想,女人就應該在家好好照顧孩子做家務,外面的事讓男人去做就好了,你個女人在外面打拼事業,家裡怎麼辦,不成體統。你一個男人整天在家待著看孩子做家務,沒出息。
這種觀點,放在之前,沒有問題,一點毛病都沒有。因為以前是男權社會,男女的社會地位從一出生就劃定好的。男人天生就要考功名成事業,女人天生就在繡房之中。國家官職和佔社會主導地方的人統統都是男性,偶爾有女性干政也認為是不吉利的象徵。 這種情況,女人在家做家務也理所應當,因為在外掙錢的事不用自己操心,管好家裡的一畝三分地就是好妻子。
但改革開放以後女人的社會地位逐漸上升,女性開始擔任政府要員。男人能做的事女人同樣也能做的很好,甚至某些領域超越男性。
特別是到現在,人們生活普遍壓力大。從原始的男主外女主內變成了男女都主外,這時候你再說讓人家一個女人承擔家裡的家務,就有點不講道理了。你能掙錢人家女人也能掙,家庭本來就應該相互合作才能興旺,憑什麼人家掙了錢還做家務。
很多男人因為大男子情節覺得做家務不男人,殊不知,讓自己的老婆在外受罪回家還受累才真不男人。如果你有本事掙足夠的錢養家庭養老婆,那無可厚非。我相信一個女人最大的幸福就是相夫教子其樂融融。
話說回來其實做家務挺好的啊,我就喜歡做家務,除了鍛鍊身體還能促進夫妻感情,無形之間也給孩子帶去好的影響,何樂而不為?
-
4 # 湖神
不是強迫規定,誰也沒這個權。但“女人家”沒有女人就沒有家,也不是說著玩的?至於做多少,怎麼做?夫妻可以分工。
-
5 # 億派狐言
結婚後一定要女方做家務和做飯嗎?這是典型的大男子主義思想,都什麼年代了?舊社會的那一套男人至上的封建思想已經過時了!
現在的女人能頂半邊天,既能下的了廳堂入得了廚房,也能賺錢養家,男人能做的事情女人也一樣能做!
既然兩個人走到了一起踏進婚姻殿堂,大家那就應該多包容,大家分擔一下家務,比如一起做飯,一起做家務,其樂融融不是更好嗎?家是兩個人的,啥粗重活都推給女人你良心不痛嗎?
再說了,人家一個黃花大閨女嫁給你以後迅速變成黃臉婆,整天跟油煙打交道,你不心痛嗎?讓老婆漂漂亮亮的不是挺有面子的嘛?
-
6 # 陳夢奇
不一定,我覺得得看天賦,做飯是需要天賦的,有些人再怎麼做也不好吃,如果兩個人誰做的好吃那就做,另一個人刷碗不就行了,不管是家務還是其他,最重要的是合理分工,相互理解尊重!
-
7 # 落白
我的看法是:兩個人共同做家務。
前段時間看抖音,看到一段很經典的話啊。是這樣說的——
有個人問:你幫你老婆做家務嗎?
那個男人回答:
我從來不幫我老婆做家務,因為我就是這個家的一份子,我也要在這個家裡生活。
我也從來不幫我老婆做飯,因為我也要吃飯,我是這個家的一份子。
我也從來不幫我老婆帶孩子,因為孩子是我和老婆的結晶,他也是我的孩子。
我是家裡的一份子,做這些事本來就是應該的,而不是幫我老婆做的。
做家務是一家人都應該做的,因為你和我都是這個家的一份子,沒有誰做了就是幫誰做了的說法,而是這些本身也有你的一份責任在。所以,家裡的所有的活和所有能做的事情,不能做的事情,都是有你的一份在的。而你能做或者說不能做,你能做但是你老婆把那些做了,並不是你能以“幫”字來說的理由。不過是,她愛你,和有你的這個家,願意讓你輕鬆一點而已。
哪有什麼輕鬆自在和歲月靜好呢?
這句話說的很多:沒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而這個人,可能是你的父母,你的愛人。
-
8 # 能量漫漫傳播者
回答了很多問題,發現大多數人都對某一些事情存在認知偏差,比如:賢內助,大多數會認為是會做飯,做家務,做清潔,照顧孩子,照顧家庭的女孩子就是賢內助,其實是大錯特錯。
賢內助的真正含義是指:對能夠幫助丈夫,使丈夫的事業、學業、品格方面都有了進展,增加丈夫在社會上的地位的妻子。賢內助現多指賢惠能幹的妻子。亦用以敬稱他人妻室。
這就是為什麼會說要共同承擔責任,共同分擔家務,共同努力發展,共同面對困難的原因所在。
如果男孩子是能文能武,既有文才,又通武藝。現常指既能動筆又有實際工作能力。女孩子是賢內助對能夠幫助丈夫,使丈夫的事業、學業、品格方面都有了進展,增加丈夫在社會上的地位的妻子。賢內助現多指賢惠能幹的妻子。亦用以敬稱他人妻室。
不說把家庭發展到非常好,想要把家庭發展好應該不難吧,一般能幫助丈夫的妻子,能力通常不會低於丈夫,品格事業人脈通常比丈夫更廣泛。
其次丈夫又有文采又有工作能力,說明工作能力不會差,一個能在事業幫助自己丈夫的人,並且兩個人的能力都不差,把家庭發展應該是沒問題的。
有一句話說的很好:誰還沒有幾個大神朋友。
以前的鄰里關係講究的是互幫互助,現在的鄰里關係講究的是互不來往,以前的工作關係講究的是互相協作,現在的工作關係講究的是單槍匹馬,以前的婚姻關係講究的是為了家庭共同努力,共同發展,現在的婚姻關係講究的是為了自己的家庭,自己努力,自己發展。
我一直在想一個人是怎麼成立家庭的,明明是兩個人,變成了自己一個人了,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人生就是戰場,誰見過在戰場上一個人單槍匹馬戰勝百萬軍隊的,要有個好的指揮官,戰略家才行,後面沒人幫忙,就算你三頭六臂你也幹不過百萬軍隊。
-
9 # Lucky焱攸
謝邀請!對於結婚後一定要是女方做飯和做家務我不是很理解,因為我很少做飯和做家務基本是老公做!由於工作關係(單位管午飯晚飯)我基本不在家吃飯,下班坐車1個多小時到家基本就8點多了,如果讓我做飯我估計晚餐10點也吃不上吧?而且我自己已經吃完了為什麼還要做飯呢?所以我家養成了一個習慣就是誰吃誰做,自己想吃啥就做啥!家務也是誰在家誰做,現在的女孩沒結婚在家基本什麼都沒做過,我在家我媽媽從來沒讓我做過飯和家務,女兒也是父母的心頭寶,現在的女孩基本都自己工作賺錢,自己能養活自己,如果結婚就要去別人家作保姆那還不如不結婚!
-
10 # 麻辣男女
這個我不認定。
婚前一定要和愛人協商好,我當時和愛人是朋友介紹的。我不會做飯,所以見面後的第一句就問他會不會做飯,會做飯繼續往下,不會做飯免談。
幸好,我愛人他會做飯。承諾婚後一切家務都是他。
婚後,的確愛人幾乎承包了所有的家務,做飯,我在旁邊打下手,和他說說話,搗搗亂。
有了孩子後,我也慢慢自己學著開始做飯。他忙的時候我就做飯,做各種家務,把以前的所有承諾都忘記了,就想著好好過日子。下班誰回來早誰做飯,照顧家裡。
今年是結婚第十三年,沒有因為家務事吵過架,這麼多年印象中吵架了四次,都忘記為啥吵了。
這次疫情困在家裡,他每天早上做早飯,我也大顯身手,從網上學了很多,試著做飯給愛人和孩子吃,被他們誇獎心裡美滋滋的,一天到晚願意待在廚房琢磨吃的東西,哈哈哈,簡直成了吃貨。
所以題主問的問題我個人覺得不是什麼問題,現在的年輕人不比上一代,上一代女人幾乎都是在廚房在幹家務,現在的年輕人無所謂,所以和愛人一起的家庭最重要。
做飯、家務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兩個人互相謙讓,互幫互助,攜手要走好多年,計較過多,自己心裡不舒服,會對生活產生影響。
祝一切安好。
回覆列表
這當然不是!
現在生活講究男女平等,家庭生活是需要兩個人共同去經營的,少了任何一方都不行!
在做家務方面,我個人認為誰有時間誰去做,相互擔待相互包容,不要去斤斤計較,相互之間要對以對方幸苦的角度去營造家庭氛圍,你心疼我,我心疼你。相互珍惜,相互憐憫!
定期大掃除,家庭成員全部出動,合理分工。這都可以作為一項家庭趣味活動,有助於增加家庭凝聚力,把枯燥的工作變成有趣的活動,更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