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魅力華夏文化中原
-
2 # 卜卜子子
首先你要有構思!然後還要具備三個條件。第一美輪美奐的開頭,豐富多彩的中間環節以及完美或者出其不意的結尾。哦了!
-
3 # 想減肥的豬
第一,在寫故事之前要確定好自己想要寫的中心思想是什麼,是想表達某種情感,還是想要突顯某些社會現實等等,或者單純的想要寫主角的成長之路。
第二,大綱,寫大綱要分節點去寫,可以自己劃分節點,比如小說裡,一個地圖一個節點,或者升一級為一個節點,如果是走情感路線的小說,那麼就要從相遇,相知,矛盾,再和解來抒寫。
第三,現在時時刻刻都反覆的來回對照大綱以做精細的修改。
至於素材,網路上有很多寫作素材,也可以加入作者群,在群裡詢問。
-
4 # 新建好
寫好一個故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好故事,一定需要好的素材、巧妙的構思、精彩的敘述。先說蒐集素材。要圍繞故事的主題選材,可以來自原有的積累,可以進行有針對性的採訪、採風,還可以是專門的查閱、總結。最終找到、找足能夠支撐起故事,讓故事奇特、飽滿、有意義的素材。
再說故事寫作。寫一個好的故事,同講述一個好的故事是一樣的道理。
所以,我們寫故事的時候,可以把自己想像成一個講故事的人,調動自己的情感,充分使用搜集到的素材,再運用一定的寫作技巧,儘可能的把故事寫好,也可以把寫好的故事講給周圍的人聽,測試一下效果,再經過反覆修改即可。
當然,這確實是需要閱歷、靈感、耐心和不懈努力的一件事。(圖片是孩子們的畫作,其中就有很精彩故事。她們的創作既是故事本身,也可以是故事素材。)
-
5 # 0o天心宗正o0
如何把一個故事寫好,素材怎麼蒐集?這是兩個問題,我分別回答您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關於如何把一個故事寫好,首先一定要有一個全面的構思,把故事的大框架寫出來,然後再把細節和內容填充進去。不管是正敘還是倒序一定要分出故事的重點,把前面的鋪墊交代清楚,最好是在故事的高潮部分留懸念,儘量避免大白話平鋪直敘,一定要有吸引眼球的情節交代。故事的結尾最好有自己的觀點,不要虎頭蛇尾,如果寫系列故事要留好下一部的懸念。
第二個問題關於素材的蒐集,這就要看你的故事是什麼型別的,如果是歷史故事,那就一定要查閱相關歷史節點的內容,包括大的環境,比如歷史時期的重大事件,分析當時人物的面貌,儘量細化,素材來源可以參考相關書籍或者對熟悉該事件的人物拜訪;如果是虛構類故事,可以參考同類型的故事,其他作者的風格,分析其他作者的精彩之處,可以借鑑,然後寫出自己的風格。
-
6 # 吾是四五六
第一:在寫故事之前要確定好自己想要寫的中心思想是什麼,是想表達某種情感,還是想要突顯某些社會現實等等,或者單純的要寫主角的成長之路。
第二:大綱、寫大綱要分節點去寫,可以自己劃分節點,比如小說裡,一個地圖一個節點,或者升一級為一個節點,如果是走情感路線的小說,那麼就要從相遇,相知,矛盾,再和解抒寫。
第三:現在時時刻刻都反覆的來回對照大綱以做精細的修改。
至於素材,網路上有很多寫作素材,也可以加入作者群,在群裡詢問。
回覆列表
1912年, 仁山書社出版了一本少為人知的寫作指導書,名為《創作的技術》,作者是方達文。而一個多世紀後的今天,這本民國初年出版的小冊子,在孔夫子網最高賣到了500元,相比那些年代久遠的古書,好像也算不得什麼。而讓人最為疑惑的是,這個名不經傳的作者——方達文,是誰?
方達文何許人也?簡介中寫道:民國時期翻譯家、社會活動家,留學西方研究西方小說文學,回國後從事翻譯工作。著有《美蘇戰爭的推測》《英文困學記》。寥寥兩句介紹,令人摸不著頭腦,最後卻發現,連再版這本書的出版社編輯都不知道這個人的具體生平。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神秘的”作者,憑啥能寫出這樣一本寫作指導書,甚至早於很多現當代的名家寫作指導。葉聖陶和夏丐尊合著的廣為人知的《文心》單行本最早出版於1934年,而這本《創作的技術》卻是早了二十多年。
而讀完這本根據《創作的技術》精修而來的《怎樣寫出一個好故事》,不得不為作者既把握宏觀,又注重細節的創作指導所折服。在一個多世紀前我們就已經有這樣一本寫作指導書,卻不被重視,反而一股勁地追捧歐美而來的寫作類書籍。
這是一本教你寫好一個故事的書,卻不僅僅在於寫故事,它包含了一個好的故事,從開始形成前,到最終出版,能否得到好銷路,等等。
那麼,它告訴你,如何寫好一個故事呢?總結出來,有三個關鍵點。
01留心生活,獲取素材和靈感
書中曰:養成敏銳的觀察力和感覺力實在是寫作的先決條件。材料的收集和整理,是寫好一個故事最開始的準備。
你可以沒有靈感的迸發,但是在收集材料的過程中,你得故事會慢慢地形成,從大框架到小細節,再從小細節慢慢組合成整體故事。
優秀的作者,都不會忽視材料的收集,只有儲備了一定的寫作材料,才能供寫作所需。一本好的小說故事,相當於一個大的資訊庫,如果材料不充分,那麼資訊量不夠,這部小說也會顯得過於單薄,可讀性就會被大大降低。
加拿大華裔作家張翎,在寫《金山》之前,收集了大量的資料,並且特意去實地瞭解開平碉堡。小說最後呈現出來的面貌,就很真實,勾連的歷史和現實,都令讀者覺得真切和感動。
直接的素材來源包括現實生活和創作者的自身親歷。歌德說:“好的作品只有在恬靜和孤獨的環境中才能夠寫得出。”我們不否認一個安靜適宜的環境對創作者的重要性,但是有些生活經驗不是靠作家憑空想象就能得到的。哪怕是持續熱銷了一個多世紀的《瓦爾登湖》,雖是描寫了一個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境地,但確實梭羅實實在在經歷過的事情,是他從親身經歷中提煉出來的生活哲思。
忠於自己的生活經驗很重要,否則容易被詬病。就像作為一個普通的底層生活人物,不要試圖嘗試寫關於豪門貴族的生活。如果要寫,那麼就要避免假大空的臆想,和不經調查的猜測。就像郭敬明的《小時代》系列,主角們的豪奢生活與時尚圈的那些事,也只有深處摩登大都市上海,親眼所見、親身所歷,才能如此毫不顧忌地描寫。
間接的素材來源包括閱讀和談話、留心觀察、想象和創造等。譬如歷史小說的寫作,素材大多來源於歷史典籍和傳聞,乃至散落於各個歷史階段的文學作品中。比如當下大熱的《長安十二時辰》,馬伯庸的小說創作,就少不了要收集關於唐朝人的生活材料,包括唐人的服飾,飲食,禮儀等等。也正是這些素材的還原,忠於歷史真實,才有可能打動讀者和觀眾,單是在這個過程的用心,就令人敬佩。
好的故事是不是都得遵守真實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試看近年漸漸熱起來的科幻文學、玄幻文學。很多這類小說,雖是基於現實的出發,但是內容和過程,幾乎全憑作者天馬行空的想象和創造。劉慈欣令人著迷的“三體”世界,喬治·馬丁令人慾罷不能的維斯特洛大陸,都是類真實的世界。
02寫作技巧可以訓練,然堅持寫作才是最重要的
唐家三少日更八千字,堅持了15年,試問有多少人有這樣堅定的心智和板凳坐穿的意志?我們只看到他年入千萬,躋身作家富豪榜首的成就,背後付出的,卻可能是零娛樂的生活、漸漸變形的脊椎、逐年飆升的近視度數……
大多數的創作者,熱衷於收集各樣的寫作技巧,參加各種寫作訓練營,但是卻總是寫一段丟一段,一曝十寒。曾在簡書認識一個小姐妹,喜歡寫故事,寫古言幻想連載,起初寫的非常起勁,日更三千字不是問題,後來漸漸地,兩天才更一篇,三天更一篇,一週更一篇……後來轉戰寫短篇,也是偶爾發一篇。大約八個月後,就再也沒見她分享過了,因為工作家庭忙碌,她已經是幾乎放棄了寫文。
作者在書中幾次提到,要堅持寫作,每天都要練習寫作,要有專門的寫作時間。我們不知道唐家三少一天日更八千字需要花多長時間,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必定是一直堅持寫著。
寫作的技巧,也會在你日復一日的堅持中慢慢地形成。好的寫作導師,除了總結技巧供你學習,更重要的是自己學會摸索,學會總結。
創作幾十年的村上春樹,每天都堅持的事除了跑步,就是寫作。寫作於他而言,是天賦,也是一日又一日的堅持,若問他的寫作導師,除了自學成才,還可以列舉一些人,比如海明威、雷蒙德·錢勒德、約翰·歐文等。村上的偶像不少,他能從每個人那裡學到自己最需要的東西,形成村上自己的風格。
綜上,寫作技巧不是最主要的,持續的輸出才是。
03 敢於向時代借勢,同時能端正自我
一部小說作品的成功,除了內容的獨特性,作者自身也要端正自我。
狄更斯說:“偉大的作家不但能迎合時代,而且能利用時代,駕馭時代,為後來的人留下些有價值的東西。我們實在有理由要求我們的作家,去忠實地面對我們時代的中心問題。”
時代是最好的創作指令碼,我們喜歡當下發生的新鮮事物,藉助網路超大的傳播力度,從各類訊息中挖掘當下人們關心的問題,關注社會的“痛點”問題。就像羅振宇對“焦慮”的闡述,雖然引導人們關注“焦慮”這個點,乃至販賣“焦慮”情緒,備受部分人的批判,但是這就是當下時代人最有共鳴的一點。
創作亦如是,懂得向時代借勢,利用和駕馭時代,揭露時代問題,又服務於時代,不啻為一種好的創作思路。就像狄更斯自己,所創作的《雙城記》《大衛·科波菲爾》等名作,都是對當時社會問題的呈現,與他同時代的巴爾扎克也是如此。
你可以表達自己的憤怒、恐懼、希望、快樂與悲傷等情緒,可以表達你的批判、不滿、諷刺、讚揚、敬佩,但是你要保持一定的冷靜思考,要讓人覺得,你不是在針對某件事,某個人的攻擊。
語言文字是把利劍,用得好,什麼妖魔鬼怪都能斬殺,用不好,只可能傷人傷己。
我們對這個社會保持著警覺和好奇,從外界吸收創作的靈感,但不代表是任意的、無節制的、無下限的。在創作的過程中,要始終保持一份善良,一份想要給予別人和社會點什麼的決心。
因為,同理心是比好奇心更為深刻的一種能力。
一個多世紀之前的一本小冊子,誰能想到還是能適用多年之後的寫作實踐呢。從材料收集,到寫作技巧,人物、情節的設計,到寫作風格的選擇,到寫作者自身的素養問題,到作品的印刷出版問題,這一系列從無到有的過程,都詳詳細細地記錄在冊。這可以算是一百多年前,創意寫作領域經典的寫作指導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