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藥藥切克鬧
-
2 # 數碼趣分享
孟姜女是個傳說。
孟姜女並不姓孟,“孟”為“庶長”的意思;“姜”才是其姓氏。“孟姜女”實際的意思是“姜家的大女兒”;而且,孟姜女不是單指一個人,而是一類人的通稱。據《毛傳》:“孟姜,齊之長女。”陳奐傳疏:“孟姜,世族之妻”等文獻記載,先秦時期,“孟姜”一般稱齊國國君之長女,亦通指世族婦女。也就是說,當時很多齊國公室的貴族婦女,都可稱“孟姜”。此點除文獻證據外,有文物桓子孟姜壺為證(此壺為春秋時期齊莊公姜光的大女兒姜蕾和丈夫田桓子無宇共鑄,以悼念田桓子無宇的父親田須無)。
經過考察後,中央電視第十頻道的在2007.12的節目,說孟姜女是齊國的一位將軍的妻子,秦朝修建長城的時候她已經死了幾百年了。孟姜的丈夫杞梁,春秋時期齊國大夫。也有人說,孟家和姜家是鄰居,都沒有子女,一天,兩家的牆角長出了一個大冬瓜,到成熟的時候,破開冬瓜,裡面竟然是一個小女娃,孟家和姜家就一直養了這個女兒,取名叫孟姜女。
-
3 # 蜂師一範明
姜孟女這人,依我個人看是一定有這人這事。不過相傳很久,會有些變化。提到長城,大家即連想到孟姜女。孟姜女和萬喜良結婚的當晚,丈夫被抓去築長城。到天冷了,孟姜女去送寒衣。聽說萬喜良累死了,哭倒萬里長城一角,成為千古傳奇。
近代唱戲的說孟姜女的丈夫叫範其良……年代久遠,傳說會有誤差,但事情肯定存在,不可否認。
-
4 # 北京民俗
孟姜女的原型是杞梁妻的故事,這個並非出自民間,最早記載出於《左傳》。
齊國有位叫杞粱的將領在戰役中陣亡,齊莊公沒有參與追悼會,而是派欽差去弔唁,但是這引起了杞梁妻的不滿,她認為自個的老公有功於國,齊莊公不參與弔唁是對勇士的不尊敬,因此回絕發喪。齊莊公很感動(居然不是大怒),親自到杞梁家中參與了追悼會並致了悼文,還把杞梁厚葬在國都郊外。這是真實前史事件。
西漢末年,劉向在《烈女傳》中為了烘托烈女,增加了哭夫和城倒情節,曰:杞粱妻“就其夫之屍於城下而哭之”,哭聲非常悲苦,十天今後,“城為之崩”。此時說的還不是長城,只是城牆。曹植《精微篇》也有“杞妻哭死夫,梁山為之崩”的句子。
到了唐代,民間把杞梁妻和秦朝修長城事產生了聯絡。如晚唐五代的貫休和尚有《杞梁妻》詩云:“秦之無道兮四海枯,築長城兮遮北胡。築人築土一萬里,杞梁貞婦啼嗚嗚。上無父兮中無夫,下無子兮孤復孤。一號城崩塞色苦,再號杞梁骨出土。疲魂飢魄相逐歸,陌上少年莫相非。”孟姜女哭長城之說廣為流佈,甚至還增加了秦始皇貪圖孟姜女美色,逼得其跳海自殺的後續。這跟人們厭惡秦之暴政,而刻意抹黑秦始皇的心情有極大關係。即便讀書人心知肚明,也甘願以訛傳訛。
元代的雜劇將孟姜女的故事創造成了婦孺皆知戲劇著作,故事情節天然得到了豐厚。男主人翁杞粱的姓名也從範希郎、範四郎、範士郎、範喜郎到範杞良、範紀良、萬喜良。
孟姜女這個名字,也不應該是姓孟,照“嫡長為伯,庶長為孟”之說,明顯是指姜家的大女兒,但在傳說裡,來源居然是江蘇松江府姜家和孟家牆頭長出的一個葫蘆,葫蘆裡蹦出個女孩兒。兩家都喜歡,都要養,僵持不下後決定共同撫養,於是定名為孟姜女。 增加這點神話色彩,也許是為了能和哭倒長城的能力有一點點應和吧。
-
5 # 幻鳥千尋
孟姜女,我只聽說過“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依我看,“孟姜女”真正的歷史中可能沒有這個名字,但是有許多像她一樣失去丈夫的女子。
長城,中國偉大的建築,得到無數人的稱讚。古代,修建這麼一個龐大的建築,一定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即使放在發達的現代,把它修完,也至少需要十年。秦朝,大家都知道以“暴虐”聞名,因此那時候的人們徭役必定十分繁重。
可秦王為了阻止匈奴南下,抓大量的勞工去北方修建長城。勞工,沒有自由,沒有工資,吃飯都成問題。時常受監工的皮鞭抽打。這些被強迫的勞工一定怨聲載道,恨這永遠修不完的長城,恨不管他們死活的秦王朝。
南邊守在家裡的婦女,日夜盼望丈夫的歸來,可沒有一點音信。田裡的作物荒廢,無人耕種。年幼孩子需要養育,年老的婆婆需要贍養。為什麼要修這長城,為什麼要抓她的丈夫,家裡唯一的頂樑柱。
當突然聽聞丈夫的訊息時,卻被通知自己的丈夫早已離開了她。此刻,無數像她一樣痛失丈夫的婦女紛紛大哭,悲痛欲絕。
長城是不可能哭倒,人們編一個故事來表達當時失去丈夫的婦女們悲痛的心情。當然,這裡的“人們”可能是當時的人,也可能是後人。
每次,我們想起這個傳說,不都深切體會到當時秦朝的殘酷無道嗎?那麼,編這個傳說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
6 # 筱談天下
秦朝時期的孟姜女則是杜撰的傳奇故事,然而這個傳奇故事還是有原型的,而原型則是春秋時期的齊大夫杞梁的妻子
《禮記·檀弓下》:"齊莊公襲莒於奪,杞梁死焉。其妻迎其柩於路,而哭之哀。莊公使人吊之,對曰:君之臣不免於罪,則將肆諸市朝而妻妾執;君之臣免於罪,則有先人之敝廬在,君無所辱命。
齊侯打莒國,杞梁華周作先鋒,杞梁打死了。齊侯還去時,在郊外遇見他的妻子,向她弔唁。她不以郊吊為然,說道,“若杞梁有罪,也不必弔唁;倘使沒有罪,他還有家,我不應該在郊外受你弔唁。”齊侯聽了她的話,便到他的家裡去弔唁了,在這裡也並無出奇的色彩
《孟子·告子下》:"華周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變國俗。" 孫奭疏:"或雲齊莊公襲莒 ,逐而死,其妻孟姜向城而哭,城為之崩。
在孟子的記載當中,則有了傳奇色彩,前面不變,依然是杞梁戰死,杞梁的妻子為丈夫哭喪,導致齊國變了國俗,杞梁的妻子有了名字,孟姜向齊國的城哭,而城也為這哀傷而崩壞
《列女傳·齊杞梁妻》:" 杞梁之妻無子,內外皆無五屬之親。既無所歸,乃枕其夫之屍於城下而哭,內誠動人,道路過者莫不為之揮涕。十日而城為之崩。
在列女傳當中則更為詳細了,記載了杞梁的妻子沒有孩子,也沒有五屬的親人,所以沒有收留的地方,就將丈夫的屍首埋在了齊國城下哭喪,其中的誠心感染路人,路過的人聽到沒有不流淚的,十天後城也因此崩壞
從以上記載,可以看出這本是極為平常的事件,齊國大夫杞梁為國捐軀,而妻子也在為丈夫弔唁,國君在野外埋葬杞梁的地方,弔唁慰問了杞梁的妻子,而妻子則說杞梁如果有罪,就不應該被弔唁,如果沒有罪,杞梁也還有家,應該在家中接受國君的弔唁,而不是在這野外接受國君的弔唁,而這記載歷經了時間的變遷,出現了傳奇色彩,越變越玄幻,出現了杞梁妻子的姓名,然後出現了傳奇色彩,孟姜女哭毀了齊國城,到後來演變成了孟姜女成為了無家之人,沒有親屬收留,只能帶著丈夫埋在齊國城下,哀傷的哭泣,路人都被感染落淚,城池都被哭毀
而後逐漸演變成了秦朝時期的孟姜女,因為丈夫修長城而死,孟姜女為丈夫哭喪,哭倒了長城,這類傳奇的故事,當中包含了當時人們的心理以及寄託,這也是為什麼普通的故事,越變越傳奇,最後流傳於世,因為這其中包含了普通百姓在當時的傾訴,當一個故事有了內涵寄託時,就不是普通的故事,而是一段傳奇
-
7 # 自在瞭然1
曾經有過,有時又沒有,歷史已經過去,需要重新審視孟姜女在她整個生活中的過程,從當時由於秦朝無償呼叫勞力,都是帶強制強迫性的,搞大型工程,範喜良因工死亡,孟姜女久不見丈夫,去打工工地去探親也是情有可原。當孟姜女得知丈夫已因工死亡的確切訊息,孟姜女的心情可想而知,第一件事她就想到為死去的丈夫討回公道,要秦朝政府給一個答覆,於是她想到了上訪,各級信訪部門也很同情她,給她開介紹信,最後在咸陽阿房宮見到了最高領導始皇帝。秦始皇也對孟姜女好言相勸,因為我也有難處,我們才打完仗,外國又要來侵略,我們拿不出錢來請人,只好攤派老百姓去搞基本建設。也請你理解。孟姜女去的目的就是希望多少也要作一定經濟補償,秦搞樓堂館所都有錢,你要我理解?簡直天大的笑話,你修阿房宮的錢從哪裡來的?你哄我那死去的死鬼差不多。整得雙方氣氛很不融冾。最後孟姜女氣得不聽解釋,出走了,後來聽說由於包工頭沒有拿到錢,又出現因工死亡的情況,做著虧本的買賣,有一段工程質量出了問題,垮了八百里,承包商怕擔責,就請了部份有文化的出來散佈說是孟姜女哭倒的。其實是發包的和承包商互相勾結,偷工減料,做的豆腐渣工程才垮的。幾千年來也寃枉了孟姜女,孟姜女回老家去了,據說還是得一筆撫侐金。怡養天年。由於當時資訊不發達,靠口口相傳到今天就成了一個永遠都爭論不休的話題。
-
8 # 孟達1478507127
沒有,但也可以說有,而且不只一個,二個。為什麼,在暴政的秦王朝是不講法制的,朕即國家,強權就是真理,不要說你犯他的法,你不犯他的法,他也要想方設法整你,秦始皇不整人,就不舒服,所以秦王朝冤獄重重,上至朝庭官吏,下至黎民百姓 ,丈夫被投入獄內,或去修長城,妻子就是孟姜女,十年八年,三年五年見不著面,這不是僅一家二家。所以說孟姜女是有的,而且不止一個孟姜女。
-
9 # 魏青衣
孟姜女哭長城,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民間傳說,它以戲劇、歌謠、詩文、說唱等形式,廣泛流傳,可謂家喻戶曉。
相傳在秦始皇時代,勞役繁重,青年男女範喜良、孟姜女新婚三天,範喜良就被迫去修築長城,不久之後因為飢寒勞累而死,屍骨被埋在山海關長城之下。孟姜女歷盡艱辛,徒步走到長城邊來尋找自己的丈夫,沒想到得到的卻是丈夫的噩耗。
於是她在長城腳下痛哭,一直哭了三天三夜,直到把長城給哭倒,露出了範喜良的屍骨,孟姜女在絕望之下,投海自盡。
這個故事我們在小學課本上就已經見到過,那麼它的真實性到底有多少呢?歷史上到底有沒有孟姜女這個人?據說這個故事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孟姜女哭長城這個故事純屬虛構,因為山海關長城修建於秦朝之後,而秦始皇時代修建的長城,距離山海關還有好幾百裡。
在真實的歷史中,除非孟姜女穿越了,否則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哭倒山海關的長城。第二種說法認為,孟姜女的故事發生在春秋時期,但是她哭倒的並不是長城,根據《左傳》記載:齊莊公四年(公元前550年)齊國討伐魏國和晉國,回去的時候攻打莒國。
在這個過程中,齊大夫杞梁戰死,杞梁的妻子在郊外迎喪,相傳她哭了十天,連城牆都哭倒了。
後世的人根據她的故事,將其改編為孟姜女哭長城。那麼她的故事究竟可不可信呢?雖然我們常說有蝴蝶效應,但是如果真的依靠哭就能把城牆給哭倒,這顯然不太現實。
要是真的可以的話,古代打仗也不用攻城了,直接找幾個死了丈夫的婦女,在敵方城牆下天天哭就行了,這肯定是不可能的嘛!
所以說,孟姜女哭長城這個故事完全是虛構的,連它借鑑的故事都可能是假的,而歷史上也根本就沒有孟姜女這個人。
-
10 # 3號風鈴
歷史上是沒有孟姜女這個人的,作者只是透過塑造這個悲慘的歷史人物來反映當時的社會主流,秦始皇的暴政。 另一方面也頌揚人們對愛情的執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
11 # 天地良心567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這個不需要我們去探究真假,真假能有什麼意義!主要是這個故事帶給我們啦什麼,見證一下當時的人文歷史,故事是悲慘的,愛情是忠貞的這就夠啦夠啦!!!
-
12 # 90回憶1999
歷史上沒有孟姜女這個人。
相傳秦始皇建長城時,勞役繁重,青年男女(萬杞梁)、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發修築長城,不久因飢寒勞累而死,屍骨被埋在長城牆下。孟姜女身背寒衣,歷盡艱辛,萬里尋夫來到長城邊,得到的卻是丈夫死亡的噩耗。
她痛哭城下,七天七夜不止,這段長城就此坍塌,露出範喜良屍骸,孟姜女安葬範喜良後於絕望之中投海而亡。後來稱作一段愛情佳話。
擴充套件資料
一說認為,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純屬虛構,因為山海關長城修建於秦朝以後,秦始皇時代修築的長城,距山海關北去數百里。既然當時當地並無長城,哭長城之事自然是子虛烏有。
一說認為,孟姜女的故事發生在春秋時期。據《左傳·襄公二十三年》記載:齊莊公四年(前550),齊伐衛、晉,回師攻莒時齊大夫杞梁戰死。杞梁妻迎喪於郊,相傳她哭夫十日,城牆為之崩塌。後世以訛傳訛,把杞梁妻說成是秦始皇時代的人,演繹出哭長城的故事。
有人指出,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是隨著歷代時勢和風俗不斷變化而變異的。戰國時,齊都盛行哭調,杞梁(後演化為喜良)戰死而妻迎柩,便是悲劇的素材。西漢時,盛行陰陽五行、天人感應之說,杞梁妻的悲苦便造成了城崩山裂的感應。
至六朝、隋唐間,樂府中有送衣之曲,於是又增添了送寒衣的內容。可見,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是在長期的文化演變中逐漸豐滿起來的。
修築長城是歷代封建王朝各種勞役中最為殘酷、最具代表性的一項勞役,從春秋至明,近兩千年漫長的歲月中,長城屢修屢補,強徵了無數的民夫,任何時候都可能產生像孟姜女那樣的遭遇。
因此,孟姜女和範喜良,是勞動人民在承受無限度的勞役中塑造出來的兩個典型人物,集中表現了千百萬下層百姓被勞役逼得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的災難。
動人的哭長城故事,是對封建統治階級暴虐行為的控訴,也是對被奴役者不畏強暴、堅貞不屈精神的歌頌。正如南宋名臣文天祥在孟姜女塑像旁書寫的楹聯:“秦皇安在哉,萬里長城築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銘貞。”這當是中允之論。
-
13 # 小熙為人人
孟姜女的原型是真的,但孟姜女哭長城是假的。唐朝以前的文學家還是相對比較尊重史實的,但從唐朝往後,孟姜女的故事便不斷被修改,不斷被超越,一代更比一代玄,一朝更比一朝強。
史學家們一致認為:孟姜女的原型是春秋時齊國大將杞梁殖的妻子。
齊莊公攻打莒國時,杞梁殖戰死。莊公在歸國的路途中將杞梁殖下葬。杞梁殖的妻子認為丈夫為國捐軀,如此草草下葬,太令人寒心!
在杞梁妻的據理力爭下,莊公也覺失禮,於是杞梁殖的遺體被運回故鄉,得以厚葬。
杞梁殖夫妻沒有孩子,孃家夫家也沒有近親,丈夫一去,杞梁妻頓覺孤單。她抱著丈夫的牌位哭了十天,連城牆都被她十日不絕的哭聲所動。
十日後,杞梁妻悲壯地說說:“古禮有云‘女子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如今我上無老父,中無夫君,膝下無子,內外都無所依從,難道要我失節改嫁嗎?”言畢,投淄河而亡。
劉向先是在《說苑.善說篇》中記錄了崩城的情節,又在《烈女傳》中記錄了“投淄水”的畫面。
三國曹植在《黃初六年令》中寫到:杞妻哭梁,山為之崩。
起碼在這之前,孟姜女的故事還是基本上尊重史實的。
但唐朝人卻將此故事幾乎編成了神話。貫休在《杞梁妻》中,開天闢地的將時鐘指標撥到了秦朝。並獨出心裁地將“崩城”改成了“崩長城”。這哥們編的內容,和咱們知道的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已經很相像了。所以這哥們的導演水平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屬胡謅型。
明政府為防瓦剌,勞民傷財修長城,百姓苦不堪言。為宣洩對統治階級的不滿,民間便把人家兩口子都改了名,杞梁妻正式更名為“孟姜女”,杞梁改為“萬喜梁”和“範喜梁”,還加上了招親與恩愛,千里送寒衣。最新版本的“孟姜女哭長城”便在杜撰中應運而生。
由此可見,孟姜女的故事是歷經諸多朝代,經歷千年滄桑,才逐漸變的雖面目全非,卻異常感人,正所謂,現實太骨感,改改才豐滿。
-
14 # 歡歡交流式
孟姜女是個傳說。
孟姜女並不姓孟,“孟”為“庶長”的意思;“姜”才是其姓氏。“孟姜女”實際的意思是“姜家的大女兒”;而且,孟姜女不是單指一個人,而是一類人的通稱。據《毛傳》:“孟姜,齊之長女。”陳奐傳疏:“孟姜,世族之妻”等文獻記載,先秦時期,“孟姜”一般稱齊國國君之長女,亦通指世族婦女。也就是說,當時很多齊國公室的貴族婦女,都可稱“孟姜”。此點除文獻證據外,有文物桓子孟姜壺為證(此壺為春秋時期齊莊公姜光的大女兒姜蕾和丈夫田桓子無宇共鑄,以悼念田桓子無宇的父親田須無)。
經過考察後,中央電視第十頻道的在2007.12的節目,說孟姜女是齊國的一位將軍的妻子,秦朝修建長城的時候她已經死了幾百年了。孟姜的丈夫杞梁,春秋時期齊國大夫。也有人說,孟家和姜家是鄰居,都沒有子女,一天,兩家的牆角長出了一個大冬瓜,到成熟的時候,破開冬瓜,裡面竟然是一個小女娃,孟家和姜家就一直養了這個女兒,取名叫孟姜女。
-
15 # 瀚海說史
孟姜女的原型是可查的,史書上也有過相關記載。但是關於她哭長城的故事,包括她的名字等就是民間杜撰的了。
孟姜女原名杞梁妻我們所熟知的孟姜女講的是:在秦朝時期,有一戶姓孟的人家種了一棵瓜,這個瓜順著牆爬到了鄰居姜家。瓜熟了兩家人就開始爭論,這個瓜是誰家的。孟家說是我種的,姜家說在我院子裡,最後沒辦法了,兩家人決定一人一半,把這個瓜劈開。結果劈開一看,裡面居然有一個個白白胖胖的小女孩,就是我們所說的孟姜女。
聽著是不是有種葫蘆娃出世的感覺?所以說孟姜女的故事在民間也叫神話傳說,和《白蛇傳》《梁祝》《牛郎織女》共稱為四大民間故事,既然是神話故事,自然是假的啊。
“範喜良”沒有修長城在孟家女的故事中,孟姜女的相公叫範喜良,是個書生。但是因為秦始皇需要修築長城所以被抓了壯丁,卻被活活累死在長城上,甚至屍骨也被駐在了長城裡。但是孟姜女不辭辛苦千里尋夫,在得知丈夫的下落後失聲痛哭,因此感動了天地使長城崩塌,丈夫範喜良的屍骨也被孟姜女找到。
但是在真是的歷史中,孟姜女的原型杞梁妻和丈夫杞梁生活在春秋時期的齊國,而不是秦朝時期的楚國。範喜良的原型杞梁也不是一個書生,而是一位將軍,在公元前549年,齊莊公突襲莒國的戰鬥中,杞梁戰死為國捐軀。後來將士們帶著杞梁的屍體回到臨淄,杞梁妻在城門外迎接丈夫,抱著丈夫的屍體就大聲痛哭,哭聲十分悲傷,過往的路人無不感動。就在十天後,杞梁妻抱著丈夫哭泣的這段城牆崩塌。
關於杞梁妻哭塌城牆的記載最早是在西漢時期的劉向編寫的《烈女傳》中,杞梁妻“就其夫之屍於城下而哭之”。
關於秦始皇強娶孟姜女作為千古第一帝的始皇帝,秦始皇也是有緋聞傳出來的,那個緋聞的女主角就是孟姜女。傳說秦始皇聽說有一個女子哭塌了長城,十分生氣,於是率領三軍來到長城之下,看到了哭哭啼啼的孟姜女。秦始皇看到孟姜女眉清目秀,如花似玉就想霸佔孟姜女,但是孟姜女不同意啊,於是秦始皇開始給她談條件。
這時候孟姜女說話了,金山銀山我不要,榮華富貴我也不要,我就想要你答應我三件事:第一件事是厚葬範喜良,第二件事是為範喜良披麻戴孝,第三件事陪她遊三天大海。然後秦始皇答應了,在遊玩大海的時候孟姜女縱身跳了下去。
看到這裡,我覺得就有點扯了,嬴政老哥應該也得大喊冤枉,我嬴政莫不是讓一個幾百年前的女人給碰瓷了?
再說孟姜女出生貧民家庭,即使天生麗質但總歸吃穿用度不得盡享,再加上千裡尋夫,吃不好睡不暖肯定是面黃肌瘦,面板也早就是暗淡無光澤了。再加上因為傷心的緣故痛哭長城自然沒時間去修理邊幅,就這樣一個女人秦始皇能看得上?那什麼眉清目秀,如花似玉更是扯淡,作為皇帝的秦始皇還能近距離去觀看一個已為人婦的婦人嗎?至於為一個貧民披麻戴孝那更是滑天下之大稽。
為什麼史實變成了民間傳說關於杞梁妻變成孟姜女的故事,也就是歷代百姓和文人墨客不斷進行加工演化而成的。唐朝之前,關於孟姜女的故事還算接近原版。唐朝之後,孟姜女就變成千裡尋夫哭倒長城了。
到了元朝,由於曲藝的流行,孟姜女的故事開始被搬上舞臺。杞梁妻正是被改名為孟姜女,她的丈夫杞梁卻被改了很多次名字,包括範喜良,範喜郎,萬喜良等等。在陶宗儀《南村輟耕錄》、鍾嗣成《錄鬼簿》等書中對此均有記載。
結束語:作為流傳了千年的民間傳說,孟姜女的故事可謂是廣為流傳。雖然幾經改編,但更多的還是借這個故事表達了老百姓們對美好生活的渴望,對皇權剝削的反抗,還有對偉大愛情的嚮往。其實也不單單是孟姜女的故事,民間很多的傳說都是根據真實的歷史事件改編而來的,比如傳說能夠日斷陽,夜斷陰的包拯包青天,也正是因為百姓們對於基層清官的渴望而進行一步步神話出來的!
-
16 # 晉唐風骨
正月裡來是新春,家家戶戶點紅燈。
別家丈夫團圓聚,孟姜女丈夫造長城。
這首在江南地區流傳的《唱春調》,說的是孟姜女萬里尋夫哭崩長城的故事。這一故事在中國民間廣為流傳,家喻戶曉。它與《牛郎織女》、《白蛇傳》和《梁山伯與祝英臺》並列為中國的四大民間傳說。
相傳孟姜女為秦始皇時人,因丈夫範喜良被迫修築長城,便萬里送寒衣,哭於城下,城為之崩裂,而丈夫屍骨被發現,後投海而死。反映了民間傳說中忠於愛情、反抗暴政的婦女形象。
孟姜女故事最早見之於唐代的《同賢記》。《同賢記》說:
“燕人杞良,避始皇築長城之役,逃入孟超後園;孟超女仲姿(孟姜女)浴於池中,仰見之,請為其妻。……夫妻禮畢,良回作所,主典怒其逃走,打殺之,築城內。仲姿既知,往向城哭。死人白骨交橫,不能辨認,乃刺指血滴白骨,瀝至良骸,血徑流入,便收歸葬之。”
一般認為,孟姜女故事可能是由《左傳》所載春秋時“杞梁妻”哭夫崩城故事附會而成,後來經過說唱、故事、戲劇、歌曲等多種文藝形式而廣為流傳於民間。
孟姜女故事由原來的春秋時的杞梁妻逐漸演變,到了隋唐以前,急遽轉變為孟仲姿哭倒埋夫屍的萬里長城的傳說,以至發展到後來的孟姜女面對面與秦始皇作鬥爭,投水而死的情節,集中地反映了封建社會地主統治階級的暴虐,以及勞動人民對統治階級殘酷的奴役勞動的不滿與反抗。這正是故事流傳久長,廣泛深入人心的一個重要原因。
由於孟姜女故事流傳久遠,它的內容情節,真是眾說紛紜,變化之大,達到了驚人的地步。孟姜女的名字,有杞梁妻、孟姜、孟姿、孟仲姿諸說;杞梁的名字,有杞良、範良、犯良、範杞梁、萬杞良、範喜良、萬喜良、範希郎、範士郎諸說;孟姜女的生地,有長清、安肅、同官、泗州、武州、乍浦、華亭、江寧諸說;她的死地,有益都、同官、澧州、潼關、山海關、綏中、東海、鴨綠江諸說;她的死法,有哭死、力竭而死、城牆壓死、投水、跳海、觸石、騰雲、投火化煙,以及壽至99諸說;她哭倒城的長度,有5丈、二三里、3000餘丈、800裡、萬里、10萬里諸說;她哭崩的城,有杞城、莒城、長城、穆陵關、潼關、山海關、韓城、綏中、長安諸說;她尋夫的路線,有渡澮河而北行、出秦嶺而西北行、經泗州至長城、經鎮江到山海關、經把城關到潼關諸說。實在莫衷一是。
在中國學術界,對孟姜女故事最有研究的,當首推顧頡剛先生,他不僅是著名的歷史學家,而且對民間文學,特別是孟姜女故事,有著卓越的研究成果。有人說,顧先生是“孟姜女學”的創始人。這是符合實際的。他的《孟姜女故事研究》一文的發表,距今已有半個世紀,仍不失為研究孟姜女故事的重要論著。
顧先生以為,“孟美女即《左傳》上的杞梁之妻。”《左傳》襄公二十三年傳說:春秋時齊侯(莊公)攻打莒國,杞梁為先鋒,被打死了。齊侯歸還時。在城郊遇到杞梁之妻,向她弔唁,她不以為然,說道:“若杞梁有罪,也不必吊;倘若無罪,他還有家咧。我不應在郊外受吊。”齊侯於是便到他家弔唁了。這是公元前550年的事。顧先生的論據是:孟姜女夫名與《左傳》中男主人公名字相合;女主人公向城哭夫,最早也見之於《左傳》。
不少學者同意顧先生的論點。也有些研究者懷疑顧先生關於唐代以來孟姜女故事是由春秋時代杞梁故事嬗變而來的判斷。
日本學者飯倉照平在《關於孟姜女》一文中指出:“杞梁妻的傳說與孟姜女故事不同,後者是在六朝與唐之間才最終形成的。六朝在道佛教影響下產生的志怪小說對孟姜女的故事有很大的影響。”蘇聯學者鮑·李福清在1961年出版的《萬里長城的傳說與中國民間文學的體裁問題》一書中指出:“顧頡剛先生關於孟姜女傳說起源於古籍資料,這一結論是不能令人同意的。”“孟姜女的傳說事實上是民間產生的,後來才筆之於書,而由於各種具體的歷史條件,它的情節才發生了變化。可以認為,孟姜女傳說與武士杞梁之妻的傳說無關。”
中國學者路工也認為,杞梁妻和孟姜女這兩個傳說在內容上根本不同,其主人公也有許多差異。
不過,民間文學專家鍾敬文先生卻認為:“有些孟姜女故事研究者,頗懷疑顧先生關於唐代以來孟姜女故事是由春秋時代的杞梁妻故事嬗變而來的判斷。關於這點,我倒是同意顧先生的結論的。理由,說起來話長,只好待將來有機會時再論述。1981年10月,見到來中國訪問的蘇聯漢學家李福清博士,我告訴他關於顧先生論斷的我的看法。他說他寫作那篇孟姜女論文時,年紀很輕,意思是對問題考慮可能不夠周全。看來,他並不堅持他早年的意見。”
孟姜女故事在中國流傳了2000多年。它是中國民間文學的珍品,受到國內外學術界的重視,值得我們從多方面對它作更加深入的研究。
-
17 # 潘家農場
孟姜女這個故事的原型是來自於春秋時期齊國的杞梁的妻子哭塌城牆的故事。
故事原型是這樣的。
春秋時期齊國的齊莊公非常喜歡勇士,專門設立”五乘之賓”這個稱號(意思就是價值五輛戰車的勇士),其中一個五乘之賓叫賈舉,推薦了兩個華周和杞梁兩個勇士。但是齊莊公只給他們兩個人一輛戰車。雖然被齊莊公輕視,但是杞梁在母親的鼓勵下還是和華週一起為齊國作戰打仗。
杞梁和華周帶著另外一個勇士去打莒國(三個人才能組成一個戰車組)。莒國君帶著300甲士和他們打,被殺傷了一半。他們又去攻打莒城,在莒城冒著箭雨殺了27個人,最後杞梁重傷先死。莒國君被它們的勇氣嚇怕了,向齊莊公稱臣上供。
齊莊公帶著杞梁屍體回國安葬。杞梁的妻子孟姜來給丈夫收屍。哭了三天三夜,眼淚都流乾了,後面哭出來的都是血。齊城牆忽然崩塌了幾尺。這就是悲哀傷痛到了極點。
後來傳言的秦華人範杞梁築長城死了,孟姜女痛哭至長城崩塌。是把齊國勇士杞梁的這個事情誤傳了。
-
18 # 一老沈一
“孟姜女的故事”,是個傳說,也就是說,歷史上應該並沒真正發生過。
這個故事,大約成型於唐代,當然,以前已經有了些許“根苗”。
說“成型”於唐代,至少有如下證據。
一個證據,是唐初的《琱玉集》。
這部書,作者不詳,分類很像南朝劉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內容卻很具民間色彩。原書據說十五卷,今僅存唐寫殘本十二、十四兩卷。
十二卷《感應篇》中說——
杞良,周時齊人也。莊公襲莒,杞良戰死。其妻收良屍歸,莊公於路予(遇)之,良妻對曰:“若良有罪而死,妻子俱被殮設。如其無罪,自有廬室,如何在道而受予(遇)乎?”遂不受吊。莊公愧之而退。出《春秋》。
一雲:杞良,秦始皇時北築長城,避苦逃走,因入孟超後園樹上。起(超)女仲姿浴於池中,仰見杞良而喚之,問曰:“君是何人?因何在此?對曰:“吾姓杞名良,是燕人也。但以從役而築長城,不堪辛苦,遂逃於此。”仲姿曰:“請為君妻。”良曰:“娘子生於長者,處於深宮,容貌豔麗,焉為役人之匹。仲姿曰:“女人之體,不得再見丈夫,君勿辭也。”遂以狀陳父,而父許之。夫婦禮畢,良往作所,主典怒其逃走,乃打殺之,並築城內。起(超)不知死,遺僕欲往代之。聞良已死,並築城中。仲姿既知,悲哽而往,向城而哭,其城當面一時崩倒。死人白骨交橫,莫知孰是。仲姿乃刺指血,以血滴白骨去(雲):“若是杞良骨者,血可流入。”即瀝血,果至良骸,血徑流入,使將歸葬之也。出《同賢記》。
二說不同,不知孰是。
另一個證據,是敦煌曲子中的《搗練子》。
上世紀初,甘肅敦煌莫高窟發現了大量唐五代民間抄寫的詞曲,其中大部分,被兩個叫伯希和的法華人、斯坦因的英華人所劫持。從發現的這些詞曲中,整理出了約1200餘首。
《搗練子》是其中一首,其曰——
孟姜女,杞良妻,一去煙(燕)山更不歸。造得寒衣無人送,不免自家送征衣。
還有一個證據,是唐代汪遵的詩。
汪遵,《唐才子傳》雲:“宜州涇縣人。幼為小吏,晝夜讀書良苦,人皆不覺,鹹通七年韓袞榜進士。”鹹通七年,是866年。韓袞,韓愈之孫,是當年榜科狀元,汪遵是進士。
他的《杞梁墓》詩云——
一叫長城萬仞摧,杞梁遺骨逐妻回。南鄰北里皆婦孺,誰解堅心繼此來。
可知,唐代時候,孟姜女這個名字已經有了;她的丈夫杞良或曰杞梁役使燕山為秦始皇造長城而死;孟姜女隨後尋去了那裡。
總之,唐代孟姜女的故事已經很盛行了。
後來,這個故事中的男女主人公,一般多作範喜郎和孟姜女。
南宋周煇地理筆記《北轅錄》中,也有相關記載。其曰——
“八日,至雍丘縣,縣故杞國,武王封禹後東樓公。縣東有葵丘,齊桓公所會也。行二十里,過空桑,伊尹所生之地。又裡許,即伊尹墓地,名三家。次過範郎廟,其地名孟莊廟。塑孟姜女,偶坐配享有,蒙恬將軍也。”
宋代已經說“範郎”了,而且,民間亦為孟姜女塑像立廟了。
那麼,追根溯源,這一傳說何為濫觴?
前面講到,《感應篇》中說“杞良,周時齊人也。莊公襲莒,杞良戰死。其妻收良屍歸”云云,“出《春秋》”。
其實,不是《春秋》經,而是《左傳.襄公二十三年》。文字不盡同,大致意思對。《左傳》雲“杞殖”,“梁”是其“字”。
這也就清楚為何後世有人說是“杞梁”了。
但是這裡,只講到杞梁為莊公戰死,其妻“郊吊”並“搶白”了齊莊公。
這是前550年的事情,這年孔子1歲。
約500年後,劉向著《說苑》,卷四“立節”中,更詳細地講了“齊莊公且伐莒”的作戰過程。
其說到,杞梁和華舟奮勇殺敵,莒人說,你們不要戰死,咱們共同掌管莒國吧。此時,杞梁、華舟豪氣干雲地大喊:“‘去國歸敵,非忠臣也;去長受賜,非正性也;且雞鳴而期,日中而忘之,非信也。深入多殺敵者,臣之事也。莒國之利,非吾所知也。’遂進鬥,殺敵二十七人而死。”
《說苑》接著說:“其妻聞之而哭,城為之弛,而隅為之崩。”
後面哭塌城牆一說,很可能就是從這裡演化而來。
劉向還著有《列女傳》,被稱作是中國最古老的“婦女史”。其“四”,亦有齊杞梁戰死,其妻哭於城下,十日而城崩的記載。
《列女傳》,對於後世出現並形成廣為流傳的“女傑”“烈女”等,起了重要的引導和推動作用。
回覆列表
“孟姜女哭長城”是中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
孟姜女哭長城的傳說各地區版本不盡相同,
其中一種流傳較廣的版本是:孟姜女為陝西人,年十六,一天在家後園洗澡,被逃進園中躲避抓夫修長城的範杞看到,於是孟姜女就嫁給了範杞,在他們成婚之際被官府發現,於是將範杞抓到山海關修長城,這一去就是三年,杳無音信。
北方冬天寒冷,孟姜女就做好棉衣,歷經千辛萬苦,來到山海關尋夫。可是她的丈夫已經因修長城累死,埋在長城下面。孟姜女悲痛至極,哭聲震天動地,終於將修到海邊的長城哭倒,孟姜女尋到丈夫的屍骨埋葬,自己投海自盡。於是在浩瀚無邊的大海中出現了姜女墳——即今綏中縣西南四塊露出海面的黑色礁石。
其實,在歷史上孟姜女和秦始皇毫無關係。
據學者考證,孟姜女實為春秋時的齊華人,比傳說中早幾百年。
公元前五四九年,齊莊公攻打莒國,杞梁為先鋒,不幸戰死沙場,杞梁有妻,善哭,在齊國十分有名。她哭杞梁極為哀婉動人,以致把城哭倒,把山哭崩,真的是驚天地,泣鬼神。整個齊國也都效仿,風氣為之改變,齊國成了一個善哭的國家。
故事一直流傳了幾百年,到了秦時也和長城沒有什麼瓜葛。
一直到了唐五代時期,人們才把城牆哭倒的杞梁妻附會成了孟姜女哭倒了長城,這樣一傳就是一千多年,傳到了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