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貸款教授

    14奈米晶片的量產標誌著中國晶片製造能力又向前邁進了一步,但在取得可喜成績的同時,我們也必須看到目前存在的危機和挑戰。

    晶片是現代製造業的核心零部件,是一些高階製造業的必不可少的部分,比如現在比較熱門的5g,智慧手機,人工智慧,物聯網,機器人哪一個都跟晶片息息相關,一個好的晶片可以大大提升這些產品的效能,從而提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然而一直以來晶片都是讓中國非常尷尬的事情,目前中國是全球晶片消費能力最強的國家之一,每年進口的晶片就達到上萬億人民幣,比如2018年中國進口的晶片元組數量達到4000億個,同比增長10%,消費金額達到2.06萬億元人民幣。目前中國很多晶片都依賴進口,特別是一些高階的晶片更嚴重依賴進口。

    為了改變中國晶片被動的格局,中國一直都在積極努力的去打造晶片產業,雖然在這期間,因為漢芯這個事件的影響,讓中國晶片停滯了很多年,但是最近幾年在中國產業扶持以及各大企業的努力之下,中國晶片產業取得了積極的成果。

    目前無論是晶片設計,或者是光刻機,蝕刻機的製造和研發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晶片代工企業同樣也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績,其中以中芯國際、華虹為代表的中國晶片代工企業目前已經達到了世界比較先進的水平。

    特別是最近一段時間,中芯國際14nm晶片生產線的量產,更是讓中芯國際晶片生產能力大幅提升,不再侷限於一些中低端的晶片,而是向高階晶片邁進,這對於中國晶片產業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這讓中國的晶片製造水平跟一些先進國家的差距進一步縮小。

    因為晶片的自主生產以及研發能力對我來說至關重要,因此一些企業取得突破性的成績之後,其帶來的市場積極性是非常廣泛的。我們可以預測到未來隨著中芯國際進一步擴大高階晶片的產能,市場份額有可能會進一步提升,這不僅對中心國際本身來說是意義重大,其業績有可能出現快速增長,同時對於晶片相關產業來說也是一個積極的訊號。

    但是在取得成績突破的同時,我們也必須保持危機感,雖然目前中芯國際已經實現14nm晶片的量產,但是用於製造晶片的光刻機仍然是制約中國晶片發展的一個瓶頸,尤其是7奈米以上的光刻機,更是制約中國晶片發展的重要阻礙。

    特別是最近幾年在中國晶片產業不斷取得突破性的發展之後,這讓一些西方發達國家感到不適,他們生怕中國晶片產業的崛起會把他們的市場份額給佔據了,所以他們一直在想方設法打壓中國晶片產業。比如最近一段時間作為全球最先進的光刻機提供商asml有可能延遲向中芯國際提供7nm的光刻機。

    按中芯國際和asml原來的合同,asml將於2020年向中芯國際提供一臺7奈米的光刻機,這臺光刻機造價達到1.2億美元以上,光一臺光刻機的價格就相當於中芯國際2017年全年的利潤。

    按理來說,如果asml不能在2020年向中芯國際按時交貨,那就屬於違約行為,但是對於這種違約行為,其實中芯國際也無可奈何,因為目前asml在7奈米光刻機當中處於壟斷地位,只有他家能生產,所以中心國際也只敢怒而不敢言。

    因此大家不要因為中芯國際量產了14奈米的晶片就沾沾自喜,目前中國晶片製造水平跟國際先進水平還有較大的差距,特別是在核心零部件上的差距更大。所以需要中國科研人員以及企業進一步努力,只有把晶片整個產業的一些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並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我們才不會被別人牽著鼻子走。

  • 2 # 財經紙老虎

    晶片的每一步都充滿艱辛,值得稱讚

    14nm雖然有些落後,但量產良率上來之後,千元手機的市場也是不容小覷。好事。不過對晶片製造能力,現在還是隻能依賴臺積電,臺積電現在5nm開始預定。當然,有說法是,中芯國際現在的技術難題正是因為臺積電當年的技術封殺,繞繞不斷的專利訴訟導致中芯國際現在製程工藝依然落後。荷蘭ASML的EUV光刻機還沒有確定是否購入,然而即使購入,現在的EUV極紫光光刻機只會比arf深紫光浸沒式光刻需要更多的技術投入(ARF光刻機極限是10nm製程工藝)。國際上晶片製造企業都是一關關過的。攻克14nm,然後12nm,然後10nm,然後7nm,然後5nm,然後3nm,後面可能有1.5nm。相對來說EUV光刻機先進並不必然代表著你能更加簡單的造出先進的晶片。

    現在國際有技術水平的晶片製造廠商集中在12nm,臺積電和三星進入10nm以內,就連英特爾也只能在10nm停留,

    中芯國際和臺積電的愛恨情仇

    中芯國際的過往和臺積電有過交集,中芯國際張汝京原來是德州儀器工程師,1997年創立了世大半導體,並迅速成為臺灣第三大晶圓工廠(張汝京在德州儀器做工程師就是晶片材料方面)。當時世大半導體一邊是張汝京的“德州校友會”,一邊是太欣半導體、中華開發和華邦的股東團體。在1999年,臺灣第二大晶圓聯電開始聯合一些晶片製造廠擴張實力。臺積電就有了危機感,在2000年收購了世大。

    再後來,張汝京就到上海建廠了。不過由於臺積電認為中芯國際的技術本質上已經連同世大被購買,所以不停的訴訟侵權。最後張汝京在2009年不得不辭職。當然連帶導致中芯國際技術上被臺積電甩開的局面。臺積電現在持有中芯國際0.03%的股份,不排除未來採取進一步收購措施。

  • 3 # 財經宋建文

    從中芯國際港股的財報來看,今年上半年實現總營收14.6億美元,同比下滑了15.22%,實現歸母淨利潤3081.1萬元,同比下滑61.95%。從資料來看,上半年中芯國際的經營壓力其實還是很大的,包括2018年,營銷僅增長了8.35%,而淨利潤也下滑了25.39%。

    所以現在三季度跟四季度經營情況不斷改善,自然是可喜的,中芯國際一方面需要通過自己的產品和技術優勢來擴大市場份額,繼續營收和市場份額提高,但是也需要考慮利潤方面,畢竟如果一個企業沒有利潤的支撐,那麼是很難長期生存下去的,還需要加大技術的研發投入,在短期與長期利益之間做好平穩,才能提升公司的競爭力。

    晶圓代工行業的龍頭是臺積電,在美股上市,對比一下財報資料可以發現,2019年上半年,臺積電總營收為4597.03億臺幣(約150.78億美元),實現淨利潤1281.63億臺幣(約42.03億美元,中芯國芯與行業龍頭的距差還是很明顯的。

    從集邦諮詢旗下拓墣產業研究院統計的資料看,目前全球日圓代工廠營收排名前五為臺積電91.52億美元、三星33.52億美元、格芯15.05億美元、聯電12.09億美元,中芯國際7.99億美元,中芯在前十代工廠中排名第5,與前面的公司仍有明顯差距。

    同時,中芯國際14nm晶片成功量產,也顯示中國在晶片代工能力上取得了明顯的突破,未來大規模的晶片代工中國產化將成為趨勢,但需要注意的是,半導體行業的競爭很大,迭代很快,現在中芯國際的14nm才成功量產,臺積電已經在生產7nm晶片了,在高階晶片領域仍需加快追趕的步伐才行。

  • 4 # 網際網路亂侃秀

    一、中國芯的新時代或來臨了

    為什麼我說這是中國芯的新時代來臨了?因為雖然14nm不算最先進的技術,但目前全球60%以上的晶片都是採用14nm或更落後的工藝生產的。

    只在手機、電腦等領域,才較多的採用14nm或更先進的工藝,這代表著一定中芯國際的產能跟上來,良品率上來了,我們能夠生產60%以上的晶片,這真的是中國芯的一個新時代來了。

    二、離臺積電的差距還較遠,但前景可稍樂觀一點了

    當然,我們也不能樂觀,因為14nm較臺積電的7nm還有2-3代的差距,畢竟臺積電明年就進入5nm了,而中芯國際還在14nm。

    而從14nm到5nm,一步一臺階,進步一代都非常難,更何況還差兩代,但相對於以前,還是可以稍樂觀一點點了。

    因為目前很多的晶片代工廠到了10nm後,就不再前進了,中芯國際再進一代,就到10nm,就相當於追上了其它廠商了。

    三、裝置還依賴進口,中國產供應鏈得跟上

    此外就是中國芯國際雖然能夠生產14nm,但光刻機這個重要的東西,還是靠ASML,目前中國的光刻機還只能生產90nm的晶片,差的不是一點半點。

    所以當中芯國際的生產水平上來時,中國產的供應鏈也要跟上,比如光刻機等,否則一樣被卡脖子,光刻機不供應你了,技術再高也沒用。

  • 5 # Lscssh科技官

    我為中芯14nm工藝能量產而高興,也值得我們祝賀一下,這預示著中國在半導體領域又向前邁了一步,和友商的距離又拉進了一點。但與此同時,我們也需要清醒的認識到中芯的量產實際情況,以及14nm工藝和世界領先水平的差距。

    14nm量產不代表正式大量出貨

    目前新聞報道了中芯14nm工藝產能已經接近滿載,並且能創造營收。這一報道雖然屬實,但當前量產的晶片更多是用來驗證的產品,並非正真量產出貨的正式產品。未來中芯想要全面實現14nm的量產,可能還需要經過1年左右的時間,因為這其中涉及到正式出貨量產產品的設計、良品率的產能爬坡等一系列過程。

    或許你可能問,既然是驗證產品,怎麼還能創造營收?其實這很簡單,14nm工藝研發已經結束,基本上沒有新的成本投入,後續只要能生產就有營收。同時,即便是生產工程樣品,雖然量小但也是有營收的。

    中芯目前營收主力是55nm~65nm工藝

    從中芯的營收統計來看,核心收入來源仍舊是一些低端工藝,其中55nm~65nm工藝營收佔比最高,達到了3成左右,相對先進的28nm工藝營收只佔4%左右,可見高階晶片的收入佔比很低。

    現階段的14nm量產對中芯整體營收來說可以忽略不計,並且未來2年內對中芯的營收都不會帶來太大的影響,正真能提升業績可能要等2021年之後了,我們不妨可以拭目以待。

    沿著現有技術架構可突進到7nm工藝

    中芯14nm工藝使用的是FinFET技術,也是當前主流製造工藝,當前主流代工廠所使用的10nm和7nm均是使用FinFET技術。因此,中芯按現有路線持續走下去可以實現7nm工藝。

    按照中芯的遠景規劃,在14nm工藝上匯入FinFET技術後,未來將直接研發第二代FinFET技術,後續的研發目標可能是8nm或者9nm,直接10nm這個製程。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跳躍規劃,主要在於臺積電等已經在研發5nm工藝,中芯需要進行追趕。同時,就商業上來說,7nm工藝已經開始大規模使用,10nm工藝屆時即便研發出來需求量可能也不大,整體來說意義也不大。

  • 6 # LeoGo科技

    中芯國際宣佈,14nm工藝製程晶片已經實現量產,將於2021年正式出貨。你可能覺得有點不可思議,可是你得知道,在大部分國家的工藝製程並沒有達到14nm,而我們看到的7nm工藝,不過是極少數企業,甚至於只是AMSL的光刻機才能達到。

    AMSL為什麼能夠佔據優勢?

    也正是因為AMSL的這種協議,能夠讓它獲得最新的技術,獲得更多的支援,也讓它成為了高階光刻機的主導者。

    《瓦森納協定》,最有力的牆

    我們知道,有一道牆一直阻攔著我們,它就是《瓦森納協議》。它規定從晶片設計、生產等多個領域,中國都不能獲取到國外的最新科技。

    這種限制,無形中直接影響了我們的發展,我們打個比方,在2015年的時候臺積電已經可以買到10nm工藝製程的光刻機,而我們卻只能買到32nm工藝的光刻機,這就是差異。

    美國,又讓AMSL妥協了

    美國的實體名單,不僅僅讓華為受到了重大影響,而中芯國際等等企業也受到了波及,美國意圖很明確,就是不讓你發展半導體。

    中芯在打破常規,打破束縛,現在宣佈量產14nm,這本身就是一種進步,這種進步也逐漸轉化為生產力,AMSL看似嚴謹的束縛,實際上可能會讓我們完全擺脫這種被技術封鎖的困窘,14nm只是開始,未來7nm,甚至5nm,都有希望攻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直升飛機可以用電力引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