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阿夢姑娘
-
2 # 爆笑影片優選
個人覺得張國立老師在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第一部中的表現是非常好的,感覺他飾演的紀曉嵐很有意思,很好玩。
張國立在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中飾演男一號紀昀,字曉嵐。常被稱為紀曉嵐。清乾隆年間的著名學者,官至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曾任《四庫全書》總纂修官。有鐵齒銅牙,三寸不爛之舌。為人詼諧、滑稽,機敏多變,才華出眾,有風流才子之稱。
演皇帝時,張國立威嚴霸氣,器宇軒昂,談笑間治國平天下;演平民百姓,張國立宛如鄰家大哥,終日忙忙碌碌,為生計而操勞,還經常爆發家庭口水戰,有時很軸,很犟,有時又像個窩囊的受氣包;從皇帝到平民,張國立真是能上能下,能官能民,能古能今,遊刃有餘,表現出越來越寬廣的戲路和越來越成熟的演技。
風流才子紀曉嵐其實在一定程度上在我腦中的反應就是張國立了。因此,個人覺得這是張國立老師塑造的最經典的角色。
-
3 # 佩奇愛吃辣
這是一部非常經典的家喻戶曉的電視劇,紀曉嵐與和珅鬥志鬥勇、趣味十足,百看不厭,劇中紀曉嵐給人以足智多謀,見義勇為,敢愛敢恨,為國為民的形象得到了無數觀眾的喜愛,反觀和珅則以貪得無厭、自私自利、小杜雞腸、溜鬚拍馬的形象讓人著實討厭。
現在仔細想了想這部電視劇中的一些情節,很多地方真的是不得不佩服和珅的情商、這種情商智慧是很多人不能理解和認可的情商智慧,和珅一生完美的詮釋了他的情商,下面舉其中的一個例子:
在《鐵齒銅牙紀曉嵐》中有這樣一個場面,大家應該記得比較清楚,在乾隆年間發生了饑荒,很多貧苦的老百姓流連失所,朝廷一直享受著老百姓的供養,自然是要出一份力的,於是就開始開倉放糧,但是災民的數量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成片成片的森林被啃光了樹皮,野菜樹根方圓數百里都被挖光,老百姓甚至出現了史書中才出現的“易子而食”。朝廷下發的賑災糧被官員一級一級的剋扣,到災民手裡已經沒有多少了,朝堂下發再多的糧食都是杯水車薪,無濟無事,於是欽差大臣和珅將發到災區的糧食全部換成了麩皮,紀曉嵐得知後,大罵和珅不去抓剋扣糧食的官員,反而將災民僅有的糧食換成了麩皮。
和珅解釋道:災區的各級官員已經多長時間沒有俸祿了,如果連他們自己以及他們的家人都沒有飯吃那誰去賑災,“救民先救官”,當官的自己沒飯吃哪還會去管老百姓,一斤糧食可以換五斤麩皮,而只有真正的災民才會去吃麩皮,你紀曉嵐高官厚祿不愁吃不愁穿,你只會給皇上如實稟報,讓皇上嚴查,卻根本不能幫皇上解決半點賑災的方法,皇上要的解決是辦法,要的是實際效果,不是牢騷滿腹。紀曉嵐聽完沉默了,這時他不得不佩服這個平時只會溜鬚拍馬,四處告狀的人,其實他只是大智若愚,他看到更遠更深。
和珅憑藉著他超過情商,即使是貪腐極其嚴重,乾隆到死都沒有殺和珅。
-
4 # 各種電影解說
怎麼說呢,以前在電視上看的斷斷續續的,別說完整的一部,就是完整的一集也基本沒有看過,最近閒著把二,三,四部基本上看完了,說說我的看法.
我把一二兩部歸為一類,三四兩部歸為一類,一二兩部我認為演的極為出彩,演員生動刻畫了紀曉嵐,愛新覺羅-弘曆,杜小月這幾個角色.入木三分,悲喜交加.雖然因為和歷史是陰錯陽差,絕不夠格稱為歷史劇,但是稱為官場劇是不足為過的,結合了宰相劉羅鍋,康熙微服私訪的優點和特點,而且有小說為藍本.很值得一看.
三和四,我從三一開始出現的兩個女人戲和馮媽開始看就覺得變味了,由一個詼諧幽默意思深長的官場劇變成了一個純粹的中國式喜劇,有很多人甚至說演成一個周星馳式的喜劇也比這樣要好...和珅和紀曉嵐也由一代二代的明爭暗奪,鬥智鬥勇,變成了在愛新覺羅-弘曆面前裝瘋賣傻,紀曉嵐從原來的語不驚人死不休,據理力爭一身正氣的形象變成了一個難得糊塗的形象,不得不說變化很大,和珅也學會了裝瘋賣傻,劇情有時候誇張離譜,愛新覺羅-弘曆也竟然明言袒護和珅這個朋友,雖然這是一個事實,但是觀眾不一定會認可,也顯得過於直白了欠考慮,四里面的喜劇成分更重,小月竟然被演成了不符合封建社會的剋夫命.
總之我認為鐵齒銅牙紀曉嵐看點共有這麼幾個:
1:官場風雲,明爭暗鬥:這點一二演的很不錯,而到了三和四不知道是為了影響還是覺得對映現實的有點太過分上面授意收斂一些,這個看點變的乏善可陳,線索莫名其妙,發展大驚小怪,結局虎頭蛇尾,效仿一二,而且處理官員的手段千篇一律,官職卻越來越小,越來越沒有震懾力和說服力...照搬一二,倒是平添了更多的喜劇成分,使這個電視劇變成了徹頭徹尾的喜劇.
2:兒女情長,明婚暗戀:這點一二傾向於暗戀,曖昧,點到為止,意猶未盡,很是可圈可點,而三四則有點明,明到不符合封建思想,小月這個人物一二尚且說得過去,四就非常不合情理,非常"假"了,一個已婚亡夫的女人,怎麼能和未婚的男人住在一起?只有一種可能,導演硬按上去的.而三代飛出來一個琳琅,四代又莫名其妙失蹤了,非常有趣...
3:歷史,一二因為劇情較為合理,雖然不現實,但也沒有太離譜,而三四代完全就是口號化,什麼欺君,大不敬,犯上,變成了套話,非常無聊.
總體來說,官場風雲,無外乎責任下推,踢皮球,模稜兩可,殺人滅口,這三板斧,兒女情長,無外乎就是落魄相交,乘人美事,若即若離,生死相戀,這三板斧,歷史,無外乎就是欺君,犯上,大不敬,奴才這三板斧...演了四代,已經有點拖的意思了,就是有點一炮走紅,忘乎所以了...
-
5 # 曹仁片花資訊
這部劇,對您的情商幫助的確是有的,鐵三角的組合,其中乾隆是領導,和珅和紀曉嵐都是領導手下的得力助手。卻各有不同,和珅辦事能力強,對領導絕對忠誠。但是卻喜歡收取賄賂。紀曉嵐為人正直。辦事講究原則。但是卻不夠圓滑。兩個人各有千秋。
-
6 # 請叫我小石榴
說一個隱藏劇情,編劇隱藏在故事表面後的真相。鐵齒銅牙紀曉嵐的劇情,表面上紀曉嵐一直贏。實際上一切都在和珅的掌握之中。紀曉嵐一直是輸的。大家不信?請諸君聽我慢慢道來。
第一部第一個案子。就是皇上找生母,還賑災糧被貪案。為什麼說都是都在和珅掌握中,服康安和紀曉嵐都被當成了棋子。
首先,十四王爺想利用皇上找生母,來動搖皇上的正統合法性。這個時候和珅就決定借刀殺人了。有一個細節,就是當紀曉嵐千方百計引導皇上去災區的時候,服康安很緊張,而和珅這裡有個微妙的表情。
還有一個證據就是在紀曉嵐去之前,和珅早就消滅了所有連帶責任人的證據。紀曉嵐看到的只有三個背黑鍋的證據,還有一個必須死的薛大老闆的證據。所以和珅和紀曉嵐碰頭以後,和珅讓紀曉嵐殺掉那三個背黑鍋的,紀曉嵐最後也是這麼判的。
然後說說皇上的生母,薛大老闆。本來和珅還不是很想讓她死,但是她中了十四王爺的圈套,跟皇上相認了。這個時候和珅已經知道為了顧全大局,為了大清江山。
薛大老闆必須死,而且她知道和珅太多秘密。表面上和珅不想殺薛,紀曉嵐想殺,實際上卻正好相反。紀曉嵐不想殺,而和珅這時候一直在提醒他,顧全大局,這些話從和珅的嘴裡說出來,就不是字面意思了。因為他了解紀曉嵐,這就是是一種激將法在逼他殺人滅口。但是紀曉嵐還是猶豫,他知道薛死了,就抓不到和珅把柄,而且對皇上的母親於心不忍。
然後出現了那兩個災民死去孃的小孩。這兩個小孩多半是和珅安排的。逼的紀曉嵐下了決心。殺了薛大老闆,對和珅有利,對國家有利,對自己有利。卻失去了對付和珅的機會,紀曉嵐妥協了,其實他輸了。
對於和珅來說,薛必須死,不然皇上的位置就有危險,皇上的危險對他來說是最大的危險。借了紀曉嵐的手,目的達到了。自己也沒有承擔風險。這些皇上都看明白了,所以最後紀曉嵐也沒有得到懲罰。
反而更加器重,因為對於皇上來說,他只是演了一出孝子明君的好戲,親生母親死掉,就不會被人抓他的把柄。他的權力才有合法。注意一個細節,就是結尾的時候皇上用一幅畫考驗了和珅和紀曉嵐。說明他知道紀曉嵐是真的會為了自己冒險,而和珅非常狡猾。然後太后出現,說了一句,紀曉嵐辦事,我放心。因為她的位置也保住了。整個故事結束。
回覆列表
這部電視劇在我心裡是一部好電視劇 其實劇情也就那樣,一個故事跟一個故事,你早已把劇情背的滾瓜爛熟,但是片頭曲片尾曲一響起,那句耳熟能詳的“紀大人”,“紀寶寶”,甚至皇上那個爽朗的笑聲,依舊能把我身體的每個細胞都喚醒,熱血沸騰的。有時候自己都能給自己感動的熱淚盈眶
很喜歡這部電視劇是因為你在不同年齡段感受是不同的,僅僅對我而言,別人我不瞭解。我從小當和珅一出來,我就覺得貪官出來了,皇上一出來,我就覺得傻子出來了,以為全劇只有紀曉嵐一個天才,對他崇拜的不要不要的。而現在再看,和珅雖然貪婪,但他忠心,雖然陰險,確有治國之才,他放眼的是整個朝廷,如何和百官相處,如何讓自己地位穩固,如何維護皇上的面子,而紀曉嵐,在電視劇中的想法,過於單獨片面了,他只在乎這一片的百姓,只在乎貪官汙吏,而沒有全面的放眼整個朝廷。他只去維護個體之利,卻忘了如果國家都沒有了,那百姓就更加的悲苦了。當然,不可否認,紀曉嵐確是一個正面典型,但我們也不要忽視了所謂的“反派”,反派的一些觀點和想法並不都是錯誤的。而皇帝更是大智若愚,看似無所作為,但是卻讓清官貪官互相制約制衡,只有這樣才能讓朝廷穩固。所以這部劇給我帶來的除了一些久久不忘的段子、對聯,還有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這世界就是這樣,一腳天堂一腳地獄,誰的身上都有汙點,誰的身上也有值得被尊重的地方,這個世界就是這樣。再汙濁也有純潔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