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強哥說劇

    《禁閉島》改編自美國小說家丹尼斯·勒翰的同名小說,由馬丁·斯科塞斯執導,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等主演的一部懸疑驚悚電影。影片主要講述了聯邦偵探泰德和搭檔查克到一個島上調查一起失蹤案,這個島叫禁閉島,其實是一個精神病院,女犯人瑞秋前段時間無故失蹤,泰德次此來的目的就是要尋找瑞秋的下落,其實泰德還有另外一目的,就是尋找殺死他妻兒的兇手萊迪斯,泰德透過調查發現還有第67號病人,但卻只有66個病人的檔案,泰德就懷疑67號病人就是萊迪斯

    後來泰德在一個山洞裡找到了瑞秋,從瑞秋那得知政府是在這裡用那些病人做實驗。要想解開這個秘密,必須去一個燈塔裡。後來泰德來到了燈塔,卻發現只有一個主管醫生,並沒有人體實驗的痕跡。然後主管醫生就告訴泰德,其實他就是第67號病人,他的妻子由於抑鬱殺死了自己的三個孩子,泰德接受不了這個現實得了精神病,經常出現幻覺,為了只好他的病,主管醫生就配合泰德的主治醫生查克演了這一場戲。

    作為一部懸疑驚悚片,影片中疑點重重,一環扣一環。瑞秋為什麼失蹤?隨著劇情的發展疑點一個個被解開,泰德在一個山洞裡找到了瑞秋,知道了她失蹤的原因,原來瑞秋是這裡的醫生,因為接受不了政府在這裡做人體實驗,被當成精神病關押了起來。67號犯人是誰?泰德本以為67號是殺死他妻兒的兇手萊迪斯,但最後才發現67號病人是自己。

    泰德為什麼經常出現幻覺?原來泰德的妻子因為抑鬱親手殺死了三個孩子,泰德就殺了自己的妻子,泰德由於接受不了這個事實就得了精神病,經常出現幻覺。燈塔裡究竟藏著什麼秘密?這一切都是泰德的醫生們演的一場戲,目的是想讓透過這種方法治癒泰德,而不是透過切除前腦葉白質手術來治癒他。

    其實透過影片中的很多細節就能看出這是一場戲,只是剛開始把這些細節聯絡不到一起,看完整部影片以後才發現,這些細節都是導演事先安排好的,從剛開始泰德和查克來到島上,島上的警察就要檢查他們的配槍,泰德很熟練地摘下了配槍,而查克摘了半天都摘不下來,因為他不是探員只是一個醫生。還有泰德調查瑞秋失蹤的原因,在審問一個病人時,那個並在給他寫了一個“run”字。再有泰德在牢房和喬治的那番對話,還說他身上的傷都是泰德弄得。

    影片在畫面和音樂上都營造了一種陰深恐怖的氛圍,惡劣的天氣,滿地的屍體,給人一種看恐怖片的感覺。尤其是泰德出現幻覺時的場景,二戰時戰敗軍官自殺的畫面,還有泰德的三個孩子溺死時的場景,再有泰德看見妻子時的場景,滿天飄落的灰屑,妻子也慢慢化為灰燼。影片中的音樂也配得很好,小提琴加上管絃樂,在配上電影畫面,讓人很有代入感。

    整體來看《禁閉島》是一部懸疑驚悚電影,既有懸疑燒腦的劇情,又有陰深恐怖的畫面。本以為是一個簡單的犯人失蹤事件,慢慢引出泰德的另一個目的,再引出政府進行人體實驗事件,直到最後解開所有真相。讓我看了戰爭的殘忍和傷害,還讓我們一群宅心仁厚的醫生,為了治癒病人的良苦用心,他們尊重每一個病人,尊重每一個生命,就像泰德說的那樣,與其像野獸一般地活著,還不如像人一樣的死去!

  • 2 # 番茄土豆西紅柿

    上大學的時候看的,太久了,大概劇情就是剛開始萊昂納多和一個助手被派去一個關押著精神病罪犯島上調查案件,有一個關鍵線索多少號犯人浮出了水面,但是經過了打打殺殺和驚心動魄後發現這個犯人就是萊昂納多自己,他的臆想和現實產生了交錯,而實際情況是島上的人都在跟他演戲,這一切都是醫生為了治癒他的精神疾病導演出來的

  • 3 # 大愛中國書畫

    《禁閉島》改編自美國小說家丹尼斯·勒翰的同名小說,由馬丁·斯科塞斯執導,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馬克·魯弗洛、本·金斯利、米歇爾·威廉姆斯、艾米莉·莫迪默、派翠西婭·克拉克森、馬克斯·馮·西多等主演。該片於2010年2月19日在美國上映。

    影片講述了聯邦偵探泰德·丹尼爾受命到一座島上調查一個殺人機構,卻因此遇到了重重危險和謎團的故事!LEONARDO所扮演的男主角,曾經是一名參加過2戰的戰士,他曾經親眼目睹過納粹集中營中,對於猶太人的種種暴行,從他的回憶中可以看出來,並且他也目睹了納粹集中營頭領由於笨拙的自殺方式,導致在開槍自殺後並沒有立即死去,電影中男主角看著瀕死的納粹頭領在用盡一切辦法想再次拿槍自刎時,選擇了把手槍用腳挪開而讓納粹首領在自刎一個小時之後才死亡,並且當有一個納粹俘虜由於緊張想要逃跑的時候,他所在的隊伍毫不猶豫的將那些納粹俘虜盡數擊斃,他所經歷的一切讓他患上了所謂的戰後精神綜合症,這種症狀表現為焦慮,不安,酗酒,等等,具體的可以自己去看看其他資料。

    再繼續回到電影。其實這部電影的拍攝手法和當年的《孤島驚魂》(尼克.基德曼演的那部)一樣。男主角其實是這個精神病院裡患病最深的一個患者,因為他有著很明顯的雙重人格,也就是所謂的分裂的人格,這個人格分為兩個部分,一個部分是Andrew Laeddis,就是防火燒了他家,燻死他妻子和孩子的那個人;另外一個是Teddy,也就是他幻想中的那個執法官。故事的起因是,他戰後回到家鄉,和自己的妻子結婚,並且有了幾個孩子,而他由於有著強烈的戰後精神上的表現,使得自己對於他的妻子,孩子雖然很在於,但是卻疏於關心愛護,這直接使他們的婚姻生活並不如意,導致了他的妻子在長期服用藥物的情況下精神失常,終於在某一日,她的妻子精神病爆發,親手溺死了自己的幾個孩子,而當他回家目睹這一幕的時候,由於過分的悲傷難過,在精神極度緊張,壓力很大的情況下用手槍結束了自己妻子的命運,並防火燒了自己的房子。這一點從電影中就可以看出來,有一幕是他摟著自己的妻子,在滿是煙塵的房間裡,他妻子的腹部在流血,這足以說明他的妻子並不是被煙燻死,或者被火燒死,而是被他槍殺。

    接下來,在這種精神狀況下,主角出現了所謂的人格分裂,並且極度暴力。他的意識分為了兩個部分,上文已經提過。他不斷的站在自己善良的一面而尋找自己兇殘的另一面,這樣的精神狀態使他自己很難分辨出來,到底什麼是真相,自己所尋找的真相是什麼,因為他活在了自己思維所創造出來的世界裡。原因很簡單,他無法接受自己的妻子死於自己的槍下。

    接下來,他應該是被送往了精神病院接受治療。我們知道,在80年代之前,治療這類精神病的一般方式是利用藥物和外科手術。藥物一般無非是鎮靜劑之類,而外科手術則是前腦葉蛋白切除,這中外科手術一般目的在於讓人失去記憶,失去直覺等等,簡單來說就是成為一個傻子,沒有痛苦,沒有高興,開心等一系列的感情意識(看過影片《飛躍瘋人院》的朋友應該能瞭解,只是後來這種手術由於缺乏對於人的基本尊重而被廢除了)。影片裡所有的安委會(大概就這個意思了)成員一致認為應該讓男主角進行這種手術,但是他的這家精神病醫院的院長以及他的主治醫師,也就是電影中男主角自己想象中的助手,來自於西雅圖的那人,都極力反對,因為他們在嘗試用另外一種辦法治癒這種疾病,也就是角色帶入法,role-play,也就是常說的角色扮演,他們希望創造一個男主角所臆想出的空間,時間,讓男主角在這段幻想中逐漸情形,走出幻想,從而真正的意識到自己,於是,影片的第一幕開始了,也就是所謂的角色扮演治療方式正式啟動。

    男主角的幻想中,他性格中邪惡的那一面的具體指代物---Andrew Laeddis,去到了在禁閉島上的那家醫院,而他又給自己找了一個很好的理由,就是溺死自己孩子的那個母親從醫院裡跑了,這樣,他人格中善良的那一個人,Teddy,聯邦執法官,便有了去禁閉島調查的理由。於是,他帶著幻想中的助手chuck,其實就是他的主治醫師(Lester Sheehm),一起來到了禁閉島,而從他在船上時,暈船,不喝酒,就可以看出,他的潛意識裡非常的懼怕水,因為他的孩子正是被自己的妻子溺死的,並且他不喝酒,因為正是由於酗酒導致的家庭生活不如意,這點從他一到家先喝酒就能看出來。來到小島之後,小島上的獄警們如林大敵,而男主角卻對這點嗤之以鼻,因為他認為聯邦法官的到來還不至於如此,其實,獄警們這正防範的其實不是正是主角本人,因為他本身是一個退役的戰士,聯邦調查局的偵探,經歷過人格分裂之後已經成為一個極端暴力和危險的人物。而進入醫院大門之前,有一個繳槍的情節,可以看出,主角卸槍的熟練程度和他的助手是截然不同的,因為那人並不是什麼可配槍的執法官,而是一名醫生而已,而這個所謂的穿幫讓他的“助手”用自己只是文職人員所掩飾過去了。

    當男主角在醫院內進行自己臆想中的所謂“調查”的時候,他發現,那個溺死自己孩子的母親“瑞秋”不見了,而在床底下留了一張紙條,上面寫的是,根據第四條規則,誰是第67號病人。其實這正是男主角在自己潛意識裡追尋的目標,到底第67號病人是誰。其實答案很簡單,正是他自己本人,這一點在後來他的“助手”在懸崖邊給他一張入院檔案的紙上可以看出來,他的醫生希望他自己能夠清醒的意識到這一點,只是男主角自己並不承認罷了。關於第四條規則,後來電影中在燈塔那裡,醫院的那個光頭院長也給他講述了,其實那些名字都是從他名字和他妻子的名字中重新排列字母組合而成的。電影中失蹤的瑞秋,其實就是照顧他的護士,後來從他在床上躺著,而那個護士則在一邊端著藥盤可以看出來。

    之後男主角在他的世界裡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查”,首先是那個用玻璃把給自己父親看病的護士臉劃破的人開始,他問那個病人是否認Andrew Laeddis的時候,那名病人顯得非常害怕,緊張,不敢說話,其實那個病人是認識男主角的,也深知他的暴力程度,可是男主角卻知道對方不能忍受那種用尖的物體摩擦東西的聲音,卻故意用筆在紙上摩擦以發出聲響來激怒,恐嚇對方,由此可見男主角的恐怖程度,這樣的結果使得後者在極大的憤怒和恐懼之下說出了那個把自己的孩子溺死的人,應該受到極刑,甚至應該被毒氣毒死,而這句話深深的刺激了男主角的潛意識,應該說也是一個讓他治癒的一個開始吧。

    而後他“審問”的是一個典型的大媽,那個大媽可能是精神病院裡,除了醫生護士警衛之外精神最正常的一個人了,她只是不堪忍受家庭暴力而親手結束了自己丈夫的姓名。她告訴男主角,那個所謂的瑞秋把醫院裡的每一個人病人都想象成了自己的鄰居,賦予他們社會的角色,這正是想讓男主句意識到其實他本人就是如此,但是當男主角把Andrew Laeddis是誰這個同樣的問題拋給她時,善良的大媽知道他已經沒救了,估計要被進行那種切除腦葉的外科手術時,支走了他的主治醫師,在紙上給他寫了一個字母“RUN”,意思讓他趕緊從醫院裡跑出去,因為不久之後他會變成一個傻子,什麼都不知道。

    再後來影片還有一個情節,男主角要求醫院開一個什麼會,討論關於走失的瑞秋以及她本人因為放假而回家的主治醫師的什麼事,結果當他緊張的進來時,發現大家似乎卻並沒有太在意,他很生氣,詢問這是為什麼,而大家卻都覺得可笑,現在想來確實如此,一幫正常人在討論一件沒有的事,沒有走失的瑞秋,而所謂瑞秋的醫生其實就是他的助手,而男主角卻在那裡煞有介事,是一件多麼可笑的事啊。

    劇情接著發展。男主角讓醫院的警衛們去海邊尋找瑞秋,結果那幫獄警為了配合他不得不去尋找,當他提及為什麼不去燈塔那邊的山上也搜尋時,警衛們的回答是那裡的路不好走,而且馬上要來暴風雨了,改日再說。而之後的電影給我們闡述的確實,他僅僅一個人,在沒有藉助任何登山工具的情況下就可以輕而易舉的爬下岩石,並且還找到了一個因為不滿醫院對病人實施外科手術而逃跑的女醫生的時候,就可以知道,去那裡根本不費什麼力氣,只是警衛們認為他所幻想的一切都是假的,根本就沒有瑞秋,去那裡能找到什麼呢。

    之後,“瑞秋”找到了,她其實是一名護士,在和男主角的談話中,不斷的提及溺死的孩子,親手殺死自己的配偶,並不斷的詢問他“你是誰”,就是想透過這些刺激讓主角認識自己,可是依舊,沒有成功。之後,男主角的醫生,也就是他的助手,只有透過另外一個手段,就是讓他進入他思想中所謂的“C區”,他們安排了一個假停電的情節,讓C區如入無人之境,而讓他相信醫院能夠停電的情節在之前他要求醫院開集體大會的時候,那些人已經透露給他了。而後,他和他的醫生來到了所謂的C區,C區是一個看管有著重度精神病患,而且極其危險的病人的地方。來到C區,醫生們首先安排了一個病人,對他進行心裡暗示,那個病人告訴他,他不願意離開這裡是因為他已經在這裡太久,而不願意去接受外部世界,他不知道什麼是氫彈等等。。。目的就在於讓他意識到自己一直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從而與世隔絕,和上面的情況一樣,沒有效果。後來,醫生藉故離開他,讓他自己去找那個叫George Noyce,就是他所說的大學生,試想一下,如果不是George Noyce自己告訴男主角自己放火什麼的事,他又怎麼能從外界得知呢。後來男主角輕易的就找到了後者,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男主角也是生活在C區的一個患者,並且是最重度,最危險的那一個。男主角和他的談話也是圍繞這Andrew Laeddis是誰而展開的,後者一直在暗示他其實那人就是他自己,告訴他其實這一切只是一個針對他的遊戲,他只不過是迷宮裡的白鼠,除非他意識到事情的真相,真正放下自己妻子溺死孩子,他殺害妻子的這個事,否則他將永遠離不開這裡,也就是永遠無法從自己的世界裡走出來。他之後問及Andrew Laeddis到底是誰的時候,後者也似乎指明瞭就是他,而且他臉上的那些傷也是拜主角所賜,因為後者曾當面指明過他就是自己所苦苦追尋的Andrew Laeddis,結果是主角不信,反而給他了一頓痛打。這一招失敗以後,後者只能把最後的一切線索指向了主角心目中的“燈塔”。

    尾聲。主角在燈塔裡,男主角見到了他的“助手”和院長,二人最大程度的向他講明瞭事實的真相,包括那些字母的組合,那些照片的來歷以及他的真實經歷。主角在這種情況下,變得怒不可褻,甚至準備開槍將二人打死,可是卻發現,其實他的那把槍不過是一個玩具而已。。。。。。還有一個細節,就是所謂的那種非常BT的手術室,卻只有區區一個警衛,並且警衛在繳械之後還問他“你該不會殺了我吧”。

    結局。一覺醒來,在自己所幻想的世界裡走了一遭的男主角,終於清醒的認識到了自己究竟是誰,事實的真相到底是什麼,而我們也從他的口中聽到了自己對於真實世界的認知。這一切的一切彷彿已經說明他已經在這種治療的方法下完全康復了。可是,結局的意外卻將這個影片推向了高潮。在第二天的清晨,他的主治醫師,也就是他的助手,坐在他的身旁,卻意外的聽見主角仍舊叫他查克,仍舊跟他討論計劃逃離這個島的事,在醫生和院長眼神的交匯中,可以看出,醫生認為主角的意識還是不清醒的,他們的計劃應該是失敗了。這個所謂的計劃,院長說過,就是於病人進行溝通,試著去聽他們說話,試著於他們進行交流,從而幫助他們走出自己的陰影,而不必接受外科手術。可是主角的這幾句話,讓他們徹底失望,從而不得不接受讓他進行外科手術的方案。而後,男主角站起來,慢慢的走向將要帶走他的幾個警衛和醫院工作人員的時候,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Which would be worse?To live as a monster...or to die as a good man.”“哪一樣更差些呢?是像個怪物一樣活著,還是像個人一樣死去”。當他的醫生聽見這句話的時候,其實知道了主角的病已經完全康復了,只是,男主角自己接受不了這樣的現實,他寧願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寧願在自己的世界裡死亡也不願意揹負這那樣沉重的思想負擔而生活著。因此他選擇進行外科手術,去除掉自己的記憶,思維,感官,意識,因為康復前的他不願意去面對,而康復之後的他卻無法面對,而他的醫生,則是默默的,尊重了他的選擇。

    全劇終。

    其實,影片的一些思想,觀點是很發人深思的。當主角最清醒的時候,其實也正是他自己最悲傷的時候,自己的妻子殺死了自己的孩子,進而自己又親手結束了愛妻的生命,這樣的結局,需要去承擔,會對人造成多大的心裡傷害呢。到底是選擇在外介面對著這樣的悲劇,痛苦的或者,還是在禁閉島裡,麻痺著自己,失去自我的活著。到底是做一個殺人兇手Andrew Laeddis,還是做一個善良的聯邦法官Teddy,我想,主角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有的時候,人能夠忘記過去,忘記一些很難忘記的事情,其實是一種幸福,既然如此,為什麼人還要回到悲劇的原點而重新開始呢!

  • 4 # gila的時髦日誌

    《禁閉島》是一部驚悚懸疑電影,由馬丁·斯科塞斯執導,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馬克·魯弗洛、本·金斯利等主演。

    電影於2010年2月19日上映。故事的劇情主要發生于波士頓海灣的一座與世隔絕的小島上,66名精神病罪犯被關押於此,重重戒備之下,一個殺害了三個親生孩子的女犯雷切爾,竟詭異失蹤。聯邦偵探受命到島上調查,卻因此遇到了重重的危險和謎團。

    在我看來,禁閉島是一部非常非常燒腦且驚悚的懸疑片,雖然拍攝於2010年(當時電影行業的火熱程度可能沒有現在這麼火爆)但現在看來依舊很吸引人。

    看第一遍的時候會比較懵,需要看個1-2次,大致就能理清思路了。劇情裡面幻想和現實切換自如:在二戰背景下,主角Teddy從二戰戰場上退役下來,由於在戰場中的殺人刺激行為,使他的心理受到了創傷。在回到家後,整天借酒精的麻醉來消除心裡的創傷,但此時他的妻子患上了精神病,而由於整天借酒消愁的狀態,使至沒有及時的發現妻子的問題。在一天回家後,發現妻子把他們的3個孩子全部淹死在後院的湖裡,他壓抑不住心裡的悲憤,親手用槍殺死了自己的妻子,最後自己也患上了精神分裂症。

    聽起來就很可怕是不是?整部戲都是在配合主角Teddy來演戲的,這麼一想,你會發現思路順了很多話整部影片很多了。劇的開頭鋪墊還蠻長的,整部影片細節描寫比較到位,還有就是邏輯性非常的不錯,不管是前面還是後面,都能互相照應。

    其實這部影片也從側翼反映出了二戰對人們的傷害。

    他一直不願意去面對真相,一直不願意面對殘忍的現實。他不能原諒自己,潛意識裡認為其最終是自己導致這樣的局面。不願意面對,而創造了另一個故事,活在自己的Phantom裡,角色扮演在一個偵探的角色裡,去探求他內心渴求的另一個“現實”。

    爭議最大的結局:整部影片都是灰暗的色調,但最後,Sunny明媚,一切都變得真實起來。這暗示著男主角已經清醒過來,面對現實了,但他活得很痛苦,因為他說:live as a monster or die as a good man(像一個野獸一樣活著,還是像一個好人一樣死去。)這說明,安德魯恢復了記憶,但是他不想苟活於世。

    他失去了一切:沒有了家庭,沒有了愛,留下的只有無限的痛苦。像行屍走肉一樣苟且於世,還是留在他自己臆想中,作為一個探索真相與正義的調查官而死去?顯然,他選擇了後者,問題來了,如果換做是你,你會做什麼選擇呢?

  • 5 # 小城看看世界

    1954年,聯邦警官泰迪(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 Leonardo DiCaprio 飾)和搭檔查克(馬克·魯弗洛 Mark Ruffalo 飾)乘船來到波士頓附近的禁閉島精神病犯監獄調查一樁離奇失蹤案。

    手刃親生骨肉的女犯蕾切爾(艾米莉·莫迪默 Emily Mortimer 飾)從戒備森嚴的牢室神秘逃脫,藏匿於孤島深處。

    泰迪懷疑監獄的主治精神病醫師約翰·考利(本·金斯利 Ben Kingsley 飾)有意隱瞞內情,並向查克透露他上島的真實目的其實是尋找當年縱火燒死他妻子德洛麗絲(米歇爾·威廉姆斯 Michelle Williams 飾)的管理員,並揭露美國政府利用精神病犯人進行人體科學實驗的罪行。

    但隨著調查的逐漸深入,真相卻變得越來越撲朔迷離。

    擴充套件資料:

    《禁閉島介紹》

    禁閉島到底想表達什麼?

    心理驚悚片Shutter Island深入解析   這是一部讓人看了腦袋直疼的電影;這是一部顛覆了好萊塢模式的電影……這就是美國名導馬丁·西科塞斯掌鏡、《泰坦尼克》男主角萊昂納多主演的心理驚悚片《禁閉島》(ShutterIsland)。只有智商150以上的人才能一口氣將該片看完,而剩下的人會被片中遍佈的謎題和懸念繞暈,然後再看第二遍,第三遍,甚至把碟片磨花。這就足以解釋這部晦澀難懂的電影非但沒遭遇滑鐵盧,反而在今年2月底首映後還相繼登頂美國、英國、法國、南韓等國的票房首位,全球票房猛吸2億美元,因為很多人把看懂該片作為證明自己智慧的一個象徵,你需要把思維剖成兩半才能從“禁閉島”走出來,這不是看電影,更像是一個分腦遊戲。 分腦故事一部電影兩條線索大家有必要了解下《禁閉島》所設定的時代背景。這部電影設定在冷戰初期,一個充滿猜疑和妄想的年代。二戰陰雲剛剛消散,核戰爭危機籠罩全球。 萊昂納多飾演的警探泰迪被指派到囚禁和醫治有犯罪前科的精神病人的禁閉島調查一樁神秘的女病人失蹤案,泰迪在當警探之前曾參加過二戰的歐洲戰場,並參與解放了納粹的達豪集中營,這為他今後遭遇的一系列噩夢埋下伏筆。言歸正傳,說說《禁閉島》引起影迷的分歧根源。很多人表示,觀影障礙首先在劇情上,網友基本分成兩派,爭得不可開交。其實馬丁·西科塞斯的高明之處就是在同一部電影裡講述了兩個截然不同的故事。 第一個是偵探的故事。泰迪和搭檔一起到孤島精神病院調查女病人瑞秋的越獄案,但他真正目的是藉機找一名燒死他妻子的縱火犯萊迪斯,在調查的過程中發現精神病院對病人實行洗腦和藥物控制,所以他決定找出真相。在鄰近大功告成之時,他險些被博士洗腦。他只能假裝接受“事實”以為韜晦之計。最後他望了望醫生手裡裹著的手術刀,對助手說了耐人尋味的那句話:“究竟是變成行屍走肉好,還是堂堂正正地死才好”。之後隨眾人走進燈塔。第二個是縱火犯的故事。泰迪其實就是萊迪斯,由於他患精神病的妻子溺死了自己的三個孩子,他一怒之下槍殺了妻子,面對整個家庭的破裂,他瘋了,從而產生幻覺,並在大腦中產生了偵探故事的版本,他的那個警方搭檔其實是他的主治醫生。最後泰迪清醒過來卻無法面對現實,不願像怪物一樣繼續活下去,而寧願承當起一個正常人的責任而選擇赴死,假裝他沒有清醒。他清醒、冷靜地走向結局,主動去完成這個壯烈的悲劇。從某種程度講,第二個故事更應該是電影本身想表達的,你看,萊昂納多不是在海報中劃燃了一根火柴,這不是就在隱喻他是縱火犯嗎?   心理遊戲一場弗洛伊德的勝利   很多喜歡追逐另類、陰暗、懸疑的看片達人都栽到了《禁閉島》手中,絕非此片很爛,相反是很贊。你要徹底消化該片帶給你的隱秘訊息,需絞盡腦汁,這比之前講述精神分裂病人的電影《搏擊俱樂部》或《致命ID》更讓人感到頭大。 嚴格說來,《禁閉島》的突破應該要感謝一個人——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這部電影從頭到尾都被弗式的精神病理論所引導和左右,堪稱是他名著《精神分析引論》的電影版。電影中有個長得很像弗洛伊德的配角——禁閉島上的納爾仁博士,一開始泰迪和他的相遇就是病人和醫生般的對話,納爾仁博士暗示泰迪有很強的“防禦功能”,這正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中的一個關鍵術語,指病人潛意識裡抗拒承認自己最真實的想法。此後,泰迪不斷地做夢,夢到他被燒死的妻子在自己手中變成灰燼,但觀眾看到的是他妻子肚子上有個明顯槍傷,這就再度印證了弗洛伊德《夢的釋義》裡對焦慮、閹割情緒、抑制和昇華等理論的闡述,泰迪之妻就是被他本人開槍打死的,而非燒死。   Shutter Island影評   不管怎樣,馬丁·西科塞斯都是值得尊敬的——雖然有些華人影迷對於他依靠翻拍港片《無間道》而獲得奧斯卡獎頗有些不以為然,但不可忽視的是,這位從影四十餘年的老導演一直在堅持為觀眾奉獻一部又一部好電影,尤其是在黑幫電影領域,他幾乎可以說是除了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之外最出色的導演了。不過,這次在2010年初,他卻帶來了一部與其喜愛和擅長的黑幫電影風格完全不同的影片——《禁閉島》。 雖然影片的風格完全發生了變化,不變的倒是仍然啟用了業已儼然成為老馬“御用演員”的Leonardo DiCaprio的主演。他所飾演的聯邦執法官和助手來到一座專門收治重症精神病患者的醫院的荒島上,調查一名女患者逃離的案件,誰知道隨著調查的進展,他發現了太多的疑點在內,案情變得撲朔迷離;但是,更為讓觀眾迷惑和驚訝的是,這位聯邦執法官來到這座荒島的目的也不是破案那麼簡單,他竟然也隱藏著不可告人的目的和秘密……從影片的內容來看,這是一部典型的懸疑驚悚片,按照以往這種型別片的套路,最終觀眾也會獲得真相,可是這一部影片卻出乎了觀眾的預料:因為最終的真相竟然還是難以發現…… 先拋開令人掃興的劇透不說,這部影片是老馬在拍攝了多年的黑幫片後的一個開拓新型別的嘗試。從整部影片的品質來看,這種嘗試是非常成功的。當然最為驚悚片,場景的設定是一個重要的部分。這一點,對於作為老導演的馬丁,當然不是問題。影片很好的製造了懸疑和驚悚的氛圍,無論是在畫面的處理和配樂方面,都很好的完成了任務。影片一開始就是以Leonardo DiCaprio奧飾演的執法官泰迪在海上的痛苦暈船作為開端,一開始創造的就是一種極度不穩定的氛圍,之後的荒島上的精神病院的場景無論在荒涼而混亂的佈景還是在展示精神病人的受摧殘後的可怖性上,著墨雖不多,渲染卻足夠。之後在情節的推動之下,隨著故事的驚心動魄的展開,導演更多的選取了暴風驟雨的天氣和海邊懸崖峭壁的場景,來增強影片本身的緊張感和驚悚感覺,而影片大部分時間裡的灰色色調的選取也增強了影片的壓抑感和懸疑效果,加上黑暗囚室裡的絕望情緒的營造和劇中人物身份難以確定的詭異的眼神和對話,配以適時出現的緊張感十足的音樂,影片始終讓觀眾在一種緊張和疑問的氛圍中度過每一分鐘,甚至一直到影片的最後一秒。作為一部懸疑驚悚片,馬丁成功的向世人表現了他的功力絕對不僅僅是限於黑幫片而已。 當然,作為一部懸疑色彩濃厚的片子,故事才是最吸引觀眾的。本片在這一方面也很出色的完成了任務,甚至說還有很多的創新。本來這影片在一些細節上可以延伸出更為深刻的話題,比如主角泰迪作為一名在二戰中目睹許多無辜平民的死亡深受創傷計程車兵,自己甚至還扮演過槍殺投降德兵殺人者角色,這是對於戰爭創傷進行控訴的一個良好題材;還有一個就是影片中所提到的泰迪來這所醫院的一個目的是探求醫院利用無辜病人進行試驗的真相,恰恰是與戰後“冷戰”開始以後麥卡錫主義盛行盲目消滅“共產主義者”帶來的罪惡有關,也具有一定的社會批判性。可是這一次老馬鐵了心就是想講一個精彩的故事,其他的都忽略不計。影片在執法官泰迪貌似經歷千辛萬苦的經歷中慢慢尋找真相,就在觀眾以為他已經找的醫院“罪惡”的證據的時候,事情卻急轉直下,泰迪本身就是這座島上精神病院的一名患者!本來以為影片到此就有一個結局,可是影片最後泰迪卻以一句無比清醒的“野獸般活下去,還是像好人般死去”讓故事再次陷入了一個未知的結局中去了。到底是泰迪真的是精神病患者,因為自己的妻兒的慘死而嚴重精神分裂,製造幻覺,還是這座荒島上的醫院真的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害怕泰迪揭露而逼迫他承認自己是精神病患者?如果再從影片的開頭一點點尋找,這兩種可能性竟然是都是存在的!影片最終在一個燈塔處結尾,而這一個燈塔卻恰恰是影片中最為關鍵、卻從未真正展示其內貌一個地方,也在一定程度上暗示著真相的未曾揭示。在茫茫的大海上,在一個幾乎與世隔絕的荒島上,真相被掩蓋了…… 當然,觀影有很強的主觀性,可能不同的觀眾,可以從影片的細節中發現很多東西,進而找到真相。不過,對於這種結局非常隱晦的影片,單純的以“沒有明確結局”來指責是短視的。影片追求的就是一種在緊張驚悚氛圍內的懸疑,如果觀眾真的被真相所困擾,在一定程度上還可以看作是編導的精心刻意之舉,將影片中的懸疑色彩進一步延伸到了戲外,使得觀眾回味無窮。如果真的有人認為自己的找得到真相,那也是一種成就感的體現吧,不過也恰恰表示編導的苦心已經起到了應有的效果。幾年前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肯定的科恩兄弟的《老無所依》也選擇了一個沒有直接表達的結局,引起整部故事發展的那一袋錢到底是落在誰手上?這種謎底,其實已經不重要了,因為導演想要表達的是一個過程,和過程中人的本性。而對於老馬的這部《禁閉島》而言,真相也許是同樣服務於這部影片的懸疑驚悚的特質吧。 最後再讚一句Leonardo DiCaprio的演出,這是他和老馬大師的第四次合作了。這位昔日的帥哥已然完全脫去“偶像”的外表,在演技上愈發成熟,尤其是對於飾演這種精神分裂的角色而言,要求極高,不過他的演出還是極為出彩,是這部影片獲得肯定的一個重要原因。影片選在奧斯卡頒獎典禮剛剛結束上映,對於Leonardo DiCaprio而言可能是個遺憾,因為距離下次頒獎又要近一年時間,誰也難以保證這部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在一年後還會不會被那些評委垂青……

  • 6 # 除夕倒計時

    禁閉島劇情大致是:

    LEONARDO所扮演的男主角,曾經是一名參加過2戰的戰士,他曾經親眼目睹過納粹集中營中,對於猶太人的種種暴行,從他的回憶中可以看出來,並且他也目睹了納粹集中營頭領由於笨拙的自殺方式,導致在開槍自殺後並沒有立即死去,電影中男主角看著瀕死的納粹頭領在用盡一切辦法想再次拿槍自刎時,選擇了把手槍用腳挪開而讓納粹首領在自刎一個小時之後才死亡,並且當有一個納粹俘虜由於緊張想要逃跑的時候,他所在的隊伍毫不猶豫的將那些納粹俘虜盡數擊斃,他所經歷的一切讓他患上了所謂的戰後精神綜合症,這種症狀表現為焦慮,不安,酗酒,等等,具體的可以自己去看看其他資料。

    其實這部電影的拍攝手法和當年的《孤島驚魂》(尼克.基德曼演的那部)一樣。男主角其實是這個精神病院裡患病最深的一個患者,因為他有著很明顯的雙重人格,也就是所謂的分裂的人格,這個人格分為兩個部分,一個部分是Andrew Laeddis,就是防火燒了他家,燻死他妻子和孩子的那個人;另外一個是Teddy,也就是他幻想中的那個執法官。故事的起因是,他戰後回到家鄉,和自己的妻子結婚,並且有了幾個孩子,而他由於有著強烈的戰後精神上的表現,使得自己對於他的妻子,孩子雖然很在於,但是卻疏於關心愛護,這直接使他們的婚姻生活並不如意,導致了他的妻子在長期服用藥物的情況下精神失常,終於在某一日,她的妻子精神病爆發,親手溺死了自己的幾個孩子,而當他回家目睹這一幕的時候,由於過分的悲傷難過,在精神極度緊張,壓力很大的情況下用手槍結束了自己妻子的命運,並防火燒了自己的房子。這一點從電影中就可以看出來,有一幕是他摟著自己的妻子,在滿是煙塵的房間裡,他妻子的腹部在流血,這足以說明他的妻子並不是被煙燻死,或者被火燒死,而是被他槍殺。

    在這種精神狀況下,主角出現了所謂的人格分裂,並且極度暴力。他的意識分為了兩個部分,上文已經提過。他不斷的站在自己善良的一面而尋找自己兇殘的另一面,這樣的精神狀態使他自己很難分辨出來,到底什麼是真相,自己所尋找的真相是什麼,因為他活在了自己思維所創造出來的世界裡。原因很簡單,他無法接受自己的妻子死於自己的槍下。

    他應該是被送往了精神病院接受治療。我們知道,在80年代之前,治療這類精神病的一般方式是利用藥物和外科手術。藥物一般無非是鎮靜劑之類,而外科手術則是前腦葉蛋白切除,這中外科手術一般目的在於讓人失去記憶,失去直覺等等,簡單來說就是成為一個傻子,沒有痛苦,沒有高興,開心等一系列的感情意識(看過影片《飛躍瘋人院》的朋友應該能瞭解,只是後來這種手術由於缺乏對於人的基本尊重而被廢除了)。影片裡所有的安委會(大概就這個意思了)成員一致認為應該讓男主角進行這種手術,但是他的這家精神病醫院的院長以及他的主治醫師,也就是電影中男主角自己想象中的助手,來自於西雅圖的那人,都極力反對,因為他們在嘗試用另外一種辦法治癒這種疾病,也就是角色帶入法,role-play,也就是常說的角色扮演,他們希望創造一個男主角所臆想出的空間,時間,讓男主角在這段幻想中逐漸情形,走出幻想,從而真正的意識到自己,於是,影片的第一幕開始了,也就是所謂的角色扮演治療方式正式啟動。

    男主角的幻想中,他性格中邪惡的那一面的具體指代物---Andrew Laeddis,去到了在禁閉島上的那家醫院,而他又給自己找了一個很好的理由,就是溺死自己孩子的那個母親從醫院裡跑了,這樣,他人格中善良的那一個人,Teddy,聯邦執法官,便有了去禁閉島調查的理由。於是,他帶著幻想中的助手chuck,其實就是他的主治醫師(Lester Sheehm),一起來到了禁閉島,而從他在船上時,暈船,不喝酒,就可以看出,他的潛意識裡非常的懼怕水,因為他的孩子正是被自己的妻子溺死的,並且他不喝酒,因為正是由於酗酒導致的家庭生活不如意,這點從他一到家先喝酒就能看出來。來到小島之後,小島上的獄警們如林大敵,而男主角卻對這點嗤之以鼻,因為他認為聯邦法官的到來還不至於如此,其實,獄警們這正防範的其實不是正是主角本人,因為他本身是一個退役的戰士,聯邦調查局的偵探,經歷過人格分裂之後已經成為一個極端暴力和危險的人物。而進入醫院大門之前,有一個繳槍的情節,可以看出,主角卸槍的熟練程度和他的助手是截然不同的,因為那人並不是什麼可配槍的執法官,而是一名醫生而已,而這個所謂的穿幫讓他的“助手”用自己只是文職人員所掩飾過去了。

    當男主角在醫院內進行自己臆想中的所謂“調查”的時候,他發現,那個溺死自己孩子的母親“瑞秋”不見了,而在床底下留了一張紙條,上面寫的是,根據第四條規則,誰是第67號病人。其實這正是男主角在自己潛意識裡追尋的目標,到底第67號病人是誰。其實答案很簡單,正是他自己本人,這一點在後來他的“助手”在懸崖邊給他一張入院檔案的紙上可以看出來,他的醫生希望他自己能夠清醒的意識到這一點,只是男主角自己並不承認罷了。關於第四條規則,後來電影中在燈塔那裡,醫院的那個光頭院長也給他講述了,其實那些名字都是從他名字和他妻子的名字中重新排列字母組合而成的。電影中失蹤的瑞秋,其實就是照顧他的護士,後來從他在床上躺著,而那個護士則在一邊端著藥盤可以看出來。

    之後男主角在他的世界裡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查”,首先是那個用玻璃把給自己父親看病的護士臉劃破的人開始,他問那個病人是否認Andrew Laeddis的時候,那名病人顯得非常害怕,緊張,不敢說話,其實那個病人是認識男主角的,也深知他的暴力程度,可是男主角卻知道對方不能忍受那種用尖的物體摩擦東西的聲音,卻故意用筆在紙上摩擦以發出聲響來激怒,恐嚇對方,由此可見男主角的恐怖程度,這樣的結果使得後者在極大的憤怒和恐懼之下說出了那個把自己的孩子溺死的人,應該受到極刑,甚至應該被毒氣毒死,而這句話深深的刺激了男主角的潛意識,應該說也是一個讓他治癒的一個開始吧。

    而後他“審問”的是一個典型的大媽,那個大媽可能是精神病院裡,除了醫生護士警衛之外精神最正常的一個人了,她只是不堪忍受家庭暴力而親手結束了自己丈夫的姓名。她告訴男主角,那個所謂的瑞秋把醫院裡的每一個人病人都想象成了自己的鄰居,賦予他們社會的角色,這正是想讓男主句意識到其實他本人就是如此,但是當男主角把Andrew Laeddis是誰這個同樣的問題拋給她時,善良的大媽知道他已經沒救了,估計要被進行那種切除腦葉的外科手術時,支走了他的主治醫師,在紙上給他寫了一個字母“RUN”,意思讓他趕緊從醫院裡跑出去,因為不久之後他會變成一個傻子,什麼都不知道。

    再後來影片還有一個情節,男主角要求醫院開一個什麼會,討論關於走失的瑞秋以及她本人因為放假而回家的主治醫師的什麼事,結果當他緊張的進來時,發現大家似乎卻並沒有太在意,他很生氣,詢問這是為什麼,而大家卻都覺得可笑,現在想來確實如此,一幫正常人在討論一件沒有的事,沒有走失的瑞秋,而所謂瑞秋的醫生其實就是他的助手,而男主角卻在那裡煞有介事,是一件多麼可笑的事啊。

    劇情接著發展。男主角讓醫院的警衛們去海邊尋找瑞秋,結果那幫獄警為了配合他不得不去尋找,當他提及為什麼不去燈塔那邊的山上也搜尋時,警衛們的回答是那裡的路不好走,而且馬上要來暴風雨了,改日再說。而之後的電影給我們闡述的確實,他僅僅一個人,在沒有藉助任何登山工具的情況下就可以輕而易舉的爬下岩石,並且還找到了一個因為不滿醫院對病人實施外科手術而逃跑的女醫生的時候,就可以知道,去那裡根本不費什麼力氣,只是警衛們認為他所幻想的一切都是假的,根本就沒有瑞秋,去那裡能找到什麼呢。

    之後,“瑞秋”找到了,她其實是一名護士,在和男主角的談話中,不斷的提及溺死的孩子,親手殺死自己的配偶,並不斷的詢問他“你是誰”,就是想透過這些刺激讓主角認識自己,可是依舊,沒有成功。之後,男主角的醫生,也就是他的助手,只有透過另外一個手段,就是讓他進入他思想中所謂的“C區”,他們安排了一個假停電的情節,讓C區如入無人之境,而讓他相信醫院能夠停電的情節在之前他要求醫院開集體大會的時候,那些人已經透露給他了。而後,他和他的醫生來到了所謂的C區,C區是一個看管有著重度精神病患,而且極其危險的病人的地方。來到C區,醫生們首先安排了一個病人,對他進行心裡暗示,那個病人告訴他,他不願意離開這裡是因為他已經在這裡太久,而不願意去接受外部世界,他不知道什麼是氫彈等等。。。目的就在於讓他意識到自己一直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從而與世隔絕,和上面的情況一樣,沒有效果。後來,醫生藉故離開他,讓他自己去找那個叫George Noyce,就是他所說的大學生,試想一下,如果不是George Noyce自己告訴男主角自己放火什麼的事,他又怎麼能從外界得知呢。後來男主角輕易的就找到了後者,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男主角也是生活在C區的一個患者,並且是最重度,最危險的那一個。男主角和他的談話也是圍繞這Andrew Laeddis是誰而展開的,後者一直在暗示他其實那人就是他自己,告訴他其實這一切只是一個針對他的遊戲,他只不過是迷宮裡的白鼠,除非他意識到事情的真相,真正放下自己妻子溺死孩子,他殺害妻子的這個事,否則他將永遠離不開這裡,也就是永遠無法從自己的世界裡走出來。他之後問及Andrew Laeddis到底是誰的時候,後者也似乎指明瞭就是他,而且他臉上的那些傷也是拜主角所賜,因為後者曾當面指明過他就是自己所苦苦追尋的Andrew Laeddis,結果是主角不信,反而給他了一頓痛打。這一招失敗以後,後者只能把最後的一切線索指向了主角心目中的“燈塔”。

    尾聲。主角在燈塔裡,男主角見到了他的“助手”和院長,二人最大程度的向他講明瞭事實的真相,包括那些字母的組合,那些照片的來歷以及他的真實經歷。主角在這種情況下,變得怒不可褻,甚至準備開槍將二人打死,可是卻發現,其實他的那把槍不過是一個玩具而已。。。。。。還有一個細節,就是所謂的那種非常BT的手術室,卻只有區區一個警衛,並且警衛在繳械之後還問他“你該不會殺了我吧”。

    結局。一覺醒來,在自己所幻想的世界裡走了一遭的男主角,終於清醒的認識到了自己究竟是誰,事實的真相到底是什麼,而我們也從他的口中聽到了自己對於真實世界的認知。這一切的一切彷彿已經說明他已經在這種治療的方法下完全康復了。可是,結局的意外卻將這個影片推向了高潮。在第二天的清晨,他的主治醫師,也就是他的助手,坐在他的身旁,卻意外的聽見主角仍舊叫他查克,仍舊跟他討論計劃逃離這個島的事,在醫生和院長眼神的交匯中,可以看出,醫生認為主角的意識還是不清醒的,他們的計劃應該是失敗了。這個所謂的計劃,院長說過,就是於病人進行溝通,試著去聽他們說話,試著於他們進行交流,從而幫助他們走出自己的陰影,而不必接受外科手術。可是主角的這幾句話,讓他們徹底失望,從而不得不接受讓他進行外科手術的方案。而後,男主角站起來,慢慢的走向將要帶走他的幾個警衛和醫院工作人員的時候,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Which would be worse?To live as a monster...or to die as a good man.”“哪一樣更差些呢?是像個怪物一樣活著,還是像個人一樣死去”。當他的醫生聽見這句話的時候,其實知道了主角的病已經完全康復了,只是,男主角自己接受不了這樣的現實,他寧願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寧願在自己的世界裡死亡也不願意揹負這那樣沉重的思想負擔而生活著。因此他選擇進行外科手術,去除掉自己的記憶,思維,感官,意識,因為康復前的他不願意去面對,而康復之後的他卻無法面對,而他的醫生,則是默默的,尊重了他的選擇。

  • 7 # 銀風影視

    故事發生在1954年,聯邦執法官泰德·丹尼爾(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飾)和上級新派來的搭檔查克(馬克·魯弗洛飾)奉命上島調查此事,主管醫生考利接待了他們並負責協助調查。

    而泰德此行前來還有一個隱秘的目的:尋找讓妻子葬身火海的兇手萊迪斯。調查過程中,越來越多的證據證明了泰德的推斷:在這66名有檔案的精神病罪犯外,還有一名編號67的人存在,但無論獄警還是醫生或者其他病人,對此都矢口否認。

    泰德深信這個67號就是殺害他妻子的兇手萊迪斯,而且這裡一定有一個天大的陰謀。但他的同伴查克提醒他這可能是政府的秘密試驗所。

    而政府派泰德來,是因為泰德在遭受妻子慘死後遺留精神創傷,是他們最好的實驗物件,泰德予以否認,說來這裡調查此案是他自己申請的,他懷疑導致自己妻子慘死的兇手就被人藏匿在這個島上,事情變得撲朔迷離。

    泰德在調查中偏頭疼的症狀越來越嚴重,經常出現幻覺和噩夢,參軍時納粹集中營的慘象不斷閃現在他眼前,他發誓不再讓納粹的行徑出現在這裡。

  • 8 # 小玉子a

    2010年上映的《禁閉島》,改編自美國小說家丹尼斯·勒翰的同名小說,是由馬丁·斯科西斯執導,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馬克·魯弗洛和本·金斯利等人主演的一部驚悚懸疑片。

    該片之所以能夠成為懸疑片的經典,首先在於它近乎完美的懸念鋪陳。看影片的前半部分,以為它是一部偵破片。到了後面才恍然大悟,原來它是一部“醫療片”。儘管影片的結尾有點讓人“上當受騙”的感覺,但劇情發展中的層層疑慮,始終在牽引著我們的思考,讓觀眾時而揪心時而有釋懷。但緊接著又疑惑不解,重新勾起了我們進行一番分析推理的“燒腦體驗”。

    該片的驚悚戲部分,也很能抓住觀眾的注意力。男主遊走在現實和虛幻之間,萊昂納多的精彩演繹自不必多說。這樣的劇情設計和場景切換,讓觀眾發不出哪裡是現實,哪裡是虛幻?但該片在這一點上做得很完美,使之成為這部電影的一大看點。

    由此也引發出我們對“真實”和“夢幻”的思考:有時候,我們所看到的現實未必就是真實的;而有時候,我們所謂的夢境有可能就是真實存在的。正如我們通常所說的,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一場遊戲一場夢,誰又真正分得清呢?

    影片最後萊昂納多飾演的泰德向查克提出了一個問題:“像怪物一樣的活著,和像人一樣的死去,哪樣更糟糕?”這個問題,與其是他拋給查克的一個問題,是他心中的一個疑問,還不如說是拋給銀幕下的我們一個關於生死的問題。當你處在泰德那樣的遭遇之中時,你會作何選擇呢?非常簡單的一句問話,蘊含這一個極其深刻的生死命題。

    除此之外,該片其實還從一個非常特別的視角,在反思和譴責那場荼毒生靈的戰爭。泰德因戰爭患上了嚴重的“戰後創傷休克症候群“,從而長期酗酒度日,希望透過酒精的麻醉讓自己忘記那些殘酷的戰爭場面。不曾想得到是,舊傷未除又添新疤。自己的非常狀態導致妻子患上了精神疾病,精神失常的妻子淹死了三個孩子,泰德又在悲憤中槍殺了妻子......戰爭的創傷貽害無窮,戰後多年依然在影響人的身心健康和社會的安定。

    精巧的構思,完美的鋪陳,亦真亦幻的場景,演員出神入化的演繹,再加上發人深省的主題,這樣的《禁閉島》成為懸疑片中的經典,是實至名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影視版大部分都由成年人來演哪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