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圍棋寶典
-
2 # 神之一手
所謂“退役”,是眾媒體對AlphaGo擬人化之後的說法。AlphaGo歸根結底是工具,是沒有“退役”之說的。哈撒比斯的意思是,AlphaGo將不會再與人類頂尖棋手進行這種正式的比賽對弈,而是真正的成為一個工具。
哈撒比斯說:“請不要擔心,這不會是阿爾法圍棋的終點。”這給大家吃了一個定心丸。
如果要擬人化,那我很想將AlphaGo(Master版)比作我們這個時代的吳清源。這不僅僅是指,在同時代遠超“其他”頂尖棋手的超群實力,也指高明的棋路給大家開拓出的思路,甚至還指棋風與喜歡下的變化。只不過區別在於,AlphaGo的棋力更強,判斷更準,能做到當年吳老所不能做到的事情。
現在有很多人喜歡說,AlphaGo的棋風就是沒有棋風,我認為這是不對的。AlphaGo的佈局套路變化不多,而且往往會快推進到序盤,喜歡在很早的時候用肩沖和靠等手法壓迫對手來控制外圍,再以良好的大局觀使得這些著法形成中腹的子力呼應,只要形成優勢就迅速定型收兵,儘量避免複雜戰鬥和劫爭。這些,就是棋風的體現。
(圖1. AlphaGo Master在網上與中國職業棋手的對局,AlphaGo執白,白10、16連續肩衝,在很早的時候就壓迫黑棋並控制中腹)
我曾經打過吳老的數百盤棋譜,在我的印象,吳老的棋風是這樣的:佈局不拘一格,迅速推進到序盤,很喜歡用肩沖和靠等手法壓迫對手來控制外圍,再以良好的大局觀形成中腹的子力呼應,只要形成優勢就收兵,而且是經常在對手覺得形勢還可以的時候,他就判斷出贏了並開始收兵,對手發現時已經無處可拼了。
是不是非常像?也許,強大的棋手都有強大的共性,都有超出普通頂尖棋手的大局觀,更加精準的判斷,比其他人更快的收兵。猛然一想,吳清源、李昌鎬、柯潔,這些不同時代的人類第一人,都有這些共同的特點。但也不是所有頂尖棋手都這樣,有些人戰鬥力爆表,有些人喜歡先撈後洗不在乎中腹,有些人一個大摸樣打遍天下。可是那些棋風的頂尖棋手,沒有走到引領一個時代的高度。
這說明了什麼呢?說明了圍棋正解的正確方向嗎?以我低微的棋力,實在是無力做出評價和判斷了。
我還特別想AlphaGo喜歡下的前半盤變化。固然,AlphaGo的棋顯得特別自由,經常下出超出人類研究的下法。但它一樣也有喜歡用的佈局和定式,以及後續變化。AlphaGo喜歡下的佈局沒什麼可說的,都是人類圍棋中最流行的幾個套路,但它喜歡下的一些定式或者特殊手法卻極有趣,甚至有些奇妙的巧合。
在星位小飛掛之後,AlphaGo不喜歡二路飛進角,而是喜歡小目託角然後連扳。這個分支變化被系統研究並形成定式,據我所知最早正是出自吳清源之手(《吳清源圍棋全集》之《星定式與佈局精解》)。
(圖2. 柯潔vsAlphaGo人機對弈第二局,AlphaGo執黑,黑11、13選擇託角、連扳的定式)
對人類棋手而言,掛角後二路飛角幾乎已經成了最基本的定式,只要往角里進,十次裡到有九次是二路飛,託角可能只有一次。可到了AlphaGo手中,就完全反了過了。以現在AlphaGo已經可見的100多盤棋譜來說,大概是十次裡有九次都是託角,二路飛反而可能只有一次。這種選擇背後的判斷,正是AlphaGo帶給我們的啟迪之一。
再有一個巧合,就是前面所說的肩衝了。佈局套路寥寥五六步擺出來,立刻就開始肩衝,在過去只是少數“求道派”的嘗試性下法,大家把這種嘗試成為“趣向”,認為是未來圍棋的可能,但現在談之尚早。
吳清源在晚年,大概八九十的時候,提出了“二十一世紀圍棋”,認為新世紀的圍棋要更加註重中腹,並且推薦早早肩衝對方的無憂角和星位小飛守角(此處請回顧圖1中AlphaGo的下法!),在一篇流傳甚廣(中日各種圍棋雜誌上都曾刊登過)的文章中,吳老在稍作講解後第一個擺出的圖就是這個:
(圖3. 吳清源為了解釋其提出的“二十一世紀圍棋”思想而舉出的示例下法之一)
黑棋佈下星配無憂角,白6直接肩衝!
可那時候,真正敢嘗試這種下法的棋手很少,因為太難以控制,中國棋手中喜歡這麼下的一度只有被成為求道派的劉星七段和李喆六段。
再後來大家都知道了,AlphaGo對肩衝的偏愛簡直不可思議,模仿的職業棋手也越來越多。
AlphaGo敢於下一些人類以前不太敢下的棋,是因為其算的更遠,能看到一些合理的後續變化。過去人類棋手面對一些貌似合理、實則難以掌控的下法,經常不敢輕易嘗試,就是因為我們不知道後面應該怎麼處理。在這個意義上,AlphaGo堪為我們的老師,能教給我們很多東西。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柯潔和AlphaGo的第二局中,雙方在右上角形成的變化(也是圖2的後續,哈撒比斯稱AlphaGo認為是區域性最佳變化)。
前陣子,我見過不止一個朋友感嘆到,吳老過世的太早了,他要能多活幾年,能看到AlphaGo的棋譜,指不定能提出多少有價值的東西呢。要是再年輕幾十歲,直接以其解讀帶來一場比上世紀三十年代的“新佈局革命”更大的圍棋革命都有可能。
確實,我也覺得很可惜,少了一個也許是最適合解讀AlphaGo的人。但沒關係,AlphaGo還在,這就足夠了。
如果讓我用一句話來評價AlphaGo Master,那就是:
它是人類圍棋的未來。
-
3 # 五龍博士
《阿爾法狗可怕嗎?》
--圍棋發展趨勢
自從石佛以細膩的戰法和強硬的手筋稱冠棋壇以後,圍棋的潮流也向著這個方向演進,以至於阿爾法狗也延續了這一趨勢,由細膩發展到更加精準。面對人類,阿爾法狗實際上是在下著一盤超級模仿棋,它的每一步都在模仿最近十幾年人類頂尖高手的著法,它的高明之處在於不拘泥於當初國際象棋--深藍的經驗資料優勢,而對每一步的選擇都集約了一套利益最最佳化的演算法,甚至會用多個程式迴路監控對手的意圖與思路,這可能是阿爾法狗的聰明之處。
在一家圍棋會館我看到了人類的恐懼,家長不讓孩子來學棋了,這是我們對AI的誤解。目前的AI只是集成了人類既往的經驗與智慧,如果要AI創意/創造人類的未來,在目前還沒有完全搞清大腦機理的情況下幾乎沒有可能。假設東方的圍棋高手不再對弈,阿爾法狗也將失去營養而永遠的停留在目前的水平。
以一個人來對抗百名軟體工程師和數萬名高手的智慧與經驗,這本身就是一場不對等的比賽,以目前趨勢,未來的圍棋博弈模式與賽事必然演化為三種方式:人對人,人對AI,AI對AI。人對AI剛剛興起,面對基因突變的阿爾法狗還沒有好的降伏辦法,不如在佈局與中盤的糾纏中尋找阿爾法狗過於精打細算的毛病。如果換了武宮正樹和阿爾法狗對弈,阿爾法狗會以為遇到了一位業餘選手而大意失荊州。如果和馬曉春開戰,在多地的取捨中,阿爾法狗會不會患得患失?
AI對AI是圍棋團體賽的最佳發展模式,與乒乓球團體賽不同的是圍棋AI團體賽除了需要大牌教練帶領的團隊外還需要來自軟體工程師團隊的協助,未來各個國家可能會出現很多圍棋品牌AI,甚至會發展成世界範圍內的AI圍棋聯賽,並以區域的人-人聯賽/人-機聯賽為基礎,定期檢驗圍棋在各個國家地區的發展水平,在另一個側面推動AI的進步,這可能是圍棋事業發展的新高度。
總之阿爾法狗是人類經驗/智慧的結晶,在人類還不能賦予其情感演算法之前,還是人類忠實的寵物,偶爾的調皮,會促進我們對於發展與規則的思考。
-
4 # 書解君
比“最好還”要好
柯潔和阿法狗的對決,最後還是輸了,是機器已經超越了人類麼?不,我覺得,這是人類在挑戰自己的思維極限的道路上,又進了一步!
人類發明了製作了計算機,寫出了演算法讓其執行,再去和人類的高峰進行對決。那就只有兩種可能:
創造的機器(工具)仍然不能超過人類的高峰,這樣只能說明機器還不夠好,不夠強。剛開始的計算機,只是計算的工具,在這些需要智力(思考)的方面是不可能勝過人的。
或者
人類的高峰被突破了,這說明隨著科技水平的發展,讓計算機(工具)執行的更快,處理的更迅速,終於到了超過人的時候了!
但,終究,工具是人來方便自己生活或者提高個人能力的東西,如果工具在它的獨特領域一直不能超過人類,那就會被世人遺忘了!
計算機程式編寫出來,也可以視為一個工具,人們利用這個工具,不斷地進步,不斷地改變著自己的認知,也因此而得到發展!
比現階段的“最好”還要好,是人不斷突破自己極限,持續進步發展的道路!只有看到更好,才會繼續走下去,停步不前,怎能提高?
(後來柯潔和南韓冠軍元晟比賽,展現出了更加精湛的棋藝)
5月27日,升級後的AlphaGo所向披靡,最終以3:0贏下了這次人機大戰。這也將是人機大戰的最後3局比賽了。在最後一局比賽結束後的釋出會上,AlphaGo之父戴密斯·哈薩比斯(Demis Hassabis)說:“本週的比賽聚集了圍棋起源地最優秀的棋手參與,是AlphaGo作為一個競賽系統能夠對弈的最高級別對手。因此,本次圍棋峰會是AlphaGo參加的最後對弈比賽。”不過,哈薩比斯宣佈,人類棋手與AlphaGo的故事並不會就此結束。
AlphaGo的啟蒙老師、歐洲圍棋冠軍樊麾隨後表示:“AlphaGo團隊將與柯潔合作,對此次的棋局進行分析,根據AlphaGo內部的資料,與柯潔研究此次的對局,展現比賽的過程並做成影片,與全世界的圍棋愛好者共同分享。AlphaGo團隊還為全球圍棋愛好者準備了一份禮物。AlphaGo在於李世石比賽後,進行了成千上萬的自我對戰。這些自我對戰是AlphaGo最寶貴的財富,我們近期會公佈50盤阿爾法狗自我對戰的棋局。這些自我對戰都是以慢棋的形式體現出來。”
回覆列表
大師已乘黃鶴去。阿爾法狗不是結束,它只是一場新圍棋革命的啟蒙者,功成身退!不過,雖然它的圍棋水平很高,但離所謂圍棋上帝應該還很遠。期待中國產AI繼承和崛起,特別是人工智慧絕藝的廠商騰訊,不要讓我們棋迷再次唏噓,陪著圍棋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