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家兩隻小可愛
-
2 # 熊媽碎碎念
這個問題問的好,很多人會覺得這個家長瘋了嗎?剛滿月的寶寶哪裡需要交流,給他吃飽穿暖就足夠了,哪裡還要什麼交流?
其實這樣想的家長才是錯的,我們總是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真正的起跑線是什麼?不是等娃長大後給他們報很多班,也不是給他好的物質條件,而是應該從出生那刻起就要開始“起跑”了。
這個“起跑”指的是孩子的大腦發育,指的是父母有沒有足夠多的陪伴,讓他們擁有更健康的心理,擁有更多的自信與安全感。
所以,從娃一出生,就有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需要父母去做,那就是:交流!
而如何跟剛出生的寶寶交流才有效呢?這裡應掌握三個原則:
一、多說剛出生的寶寶還不懂得如何跟你互動,但並不表示他們什麼也不懂,相反,他們非常渴望透過父母去了解這個世界,瞭解看到、聽到、聞到的一切。這時候父母在寶寶面前一定要多說,不管寶寶能不能聽懂,能做到像唐僧一樣的叨叨唸最好。
比如,給他們換尿布時可以說“媽媽正在給寶寶換尿布”,給他們餵奶時說“媽媽正在給寶寶餵奶”,然後告訴他們你的感覺,你的幸福。
總之,無論你做什麼,都可以把經過複述出來,向寶寶傳遞你正在做的事情的意思,讓他們多聽、多參與。
二、語速要慢且清晰在跟寶寶對話或者自言自語時,語速一定要慢且清晰,儘量通俗易懂,不要玩文字遊戲,也不要嘰嘰喳喳像個機關槍似的,沒有邏輯順序,做到哪說到哪,這樣說話不僅達不到效果,還會令寶寶雲裡霧裡、不知所云。
比如,你準備給孩子換尿布,這時候,你應該指著他的尿布說:寶寶的尿布一大包了,媽媽現在要給寶貝換尿布了,首先你要乖乖躺床上,然後媽媽去拿尿布。拿完尿布時繼續跟他說:現在媽媽給寶寶脫褲子,然後給寶貝換上乾淨的尿布,這樣寶貝才會更舒服。
跟寶寶說話一定要具體一些,節奏慢一些,這樣他們才能把你做的事情與你的話連線在一塊,不管你做什麼都可以說出來給他聽,刺激他們的大腦與感觀發育。
三、看著寶寶的眼睛說話跟寶寶說話儘量對著他的眼睛說,這樣他才能感覺到媽媽正在跟他說話,如果你背對著他碎碎念,寶寶的注意通常沒法集中,因為他不確定媽媽是不是在跟他說,所以達不到理想的效果。
最好的狀態是對著孩子的眼睛說話,臉上保持微笑,表情可以豐富些,因為在寶寶還小的時候,還看不太清楚媽媽的臉,這時候豐富的表情可以讓寶寶更好去辨識與互動。
比如,傷心時可以撇嘴大哭;開心時張口哈哈大笑;生氣時可以瞪眼嘟嘴等,讓寶寶感受喜怒哀樂。
總之,多跟寶寶交流是好事,這可以很好地刺激他們的大腦發育,還能幫助他們安全感的建立,所以,從寶寶一出生開始,父母就要跟他們做大量的交流,但也要掌握好技巧與語速,只有最科學的啟蒙,才能讓寶寶的智力得到最有效的開發。
-
3 # 小花媽媽0814
我們的寶寶在出生以後,每天吃了睡,睡了吃,即便是這樣,我也每天跟寶寶交流:
1.寶寶餓了:我都會跟寶寶說:你是不是餓了呀?媽媽現在就餵你吃奶,我們不哭啦。
2.寶寶醒著的時候,我會跟她玩黑白卡(1-3個月一直給她看黑白卡)練習追視,我記得我給她看黑白卡里的生日蛋糕的時候,我會跟她說:寶寶(我們喊的她的名字),這是生日蛋糕,我們過生日的時候爸爸媽媽給你買生日蛋糕好不好,我們的生日是哪一天呢?我們的生日是xxx.(看著寶寶一問一答),這樣既練習她的追視,專注度,又跟她很好的互動。
3.每天早上她醒來我都會第一時間跟她說早上好,晚上熄燈以後跟她說天黑了要睡覺了。
一定要記住,每一次互動都要給寶寶溫暖的微笑。
剛開始很多人就笑我說寶寶根本聽不懂,別像一個傻子一樣的自己樂,但是其實我發現寶寶有很大變化,我家寶寶滿月就會跟我笑,兩個月的時候我跟她說話,她會跟我啊啊啊的互動了,而且她真的是天使寶寶,現在不到三個月,已經可以自主入睡,醒來自己玩,看到我會跟我笑,跟我可以嬰語好長時間。
-
4 # 嘟丫丫的成長筆記
首先是表情,小孩子的視覺發育是比較早的,逐漸的識別顏色,但是他會哭,會笑,而且會不自主的笑,這是跟他溝通的第一個語言,微笑,換角度微笑,其次是撫摸,讓他感知,用身體去跟這個陌生的世界交流!
-
5 # 糯寶媽媽
爸爸媽媽如何跟剛滿月的孩子交流?
有些家長覺得孩子還小,沒有必要和孩子說話,即便說了孩子也聽不懂。其實這是個誤區,雖然孩子聽不懂,但是孩子能夠透過說話者的表情和動作來理解語言的意思,從而逐步掌握語言。
很多人可能想不到,家庭氛圍對孩子學習說話也有很重要的影響。有些人說家庭氛圍壓抑,會直接導致孩子不會說話,雖然這個還沒有得到科學論證,但是家庭和睦,氣氛輕鬆和諧,對孩子的身心發展一定是好的。
爸爸媽媽必須做到一下兩點:
1、經常和寶寶說話
寶寶的語言習得要靠後天不斷地模仿,語言環境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家長要經常和寶寶說話,這樣才能讓寶寶儘快適應語言環境,掌握語言的發音。
你要做什麼都要告訴寶寶,比如早上起來了,要看著寶寶的小臉跟寶寶說:“寶寶,起床了”、要去洗臉,也要說:“我們要去洗臉了,洗洗乾淨,好漂亮!”
我記的帶過的小桐桐,在月子裡,我做什麼都告訴他,他每次吃媽媽母乳時,都累的渾身軟軟的,閉著眼睛要休息一會,(桐桐是混合餵養,母乳不夠吃。)我都要趴到跟前問他:“桐桐,我們還要吸會奶瓶不?”這時小傢伙都會迴應我,用他的小嘴巴做吮吸動作。這時,我就會喂他30毫升配方奶。他吃完後,都會漏出滿足的笑容。(下面的第一個圖片是小桐桐)
還有我帶過的小桃子,在20天左右的時候,(因為我每次都會告訴她)我去給她弄洗澡水:“小桃子,阿姨給你弄洗澡水去了,你要自己躺一會,不許哭啊”。她會靜靜的躺著,等我回來抱她,給她洗澡。等我在桃子家結束服務期走後,桃子媽告訴我,阿姨每次給桃子洗澡前,她都會躺著不哭不鬧,而現在,她哭的不行。
我就告訴桃子媽,做什麼事,都要跟寶寶說,告訴她,你要做什麼了,孩子就會知道你做的這個動作與你說的結合在一起,是怎麼回事了。孩子慢慢的就接受了,知道了。(下面的第二圖片是小桃子)
凡是我帶過的寶寶,語言系統發育的都很好。早早就可以說話表達自己的需求。
以上的例子就足以說明了,跟孩子交流的重要性了
2、等寶寶會說話了,“逼”著寶寶說話
有的寶寶嘴比較懶,經常用手一指,家長就明白孩子的意思了,這樣寶寶就會一直懶得說話。家長應該告訴寶寶,你指的我不明白,用這種方式“逼”寶寶說話。
寶寶說話雖然是一件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情,但是這個過程也需要家長和寶寶的相互配合,如果家長不刻意鍛鍊寶寶,是會延誤寶寶的說話能力的。
-
6 # 家有小天使安小咘
孩子的到來讓家裡一下子熱鬧起來了,小傢伙一出生註定集結了家裡所有人的注意力,大家都爭先恐後地想要跟新的家庭成員互動,博取他的喜愛。孩子滿月以後,會的本領也越來越多了,這個時候加強與孩子的交流變得越來越重要。然而很多新手父母並不知道應該如何與這個時期的寶寶進行交流,他們在日常對嬰兒的照護中,比較注重身體上的照顧。因為嬰兒神經系統的發育還沒有完全成熟,他們不知道應該如何透過與寶寶互動交流來加強寶寶各方面意識的培養。
初識1-2月齡嬰兒的認知能力因為剛滿月的寶寶不會說話,交流的方式也因此而與眾不同。語言發育剛剛開始,還不能清楚透過語言表達自己,聽覺發育也沒有成熟,很多時候不一定能聽得懂大人的語言,肢體動作發育剛剛開始豐富化,此時的他們腦子裡更多的是處於探索每一種肢體動作傳達給大人的是什麼資訊。
寶寶滿月以後,聽覺、視覺、動作發展都有了明顯的進步,他們開始有意識地想要與周圍的大人有初步的交流了。
聽覺能力:在胎兒時期聽覺能力已經開始發育,聽覺能力是寶寶最早發育成熟的感覺系統,寶寶出生以後聽覺能力已經基本發育成熟。而且嬰兒對聲音非常敏感,尤其是對媽媽的聲音。寶寶對事物發出的聲音的敏感度不如對人的聲音高,有些時候非常相似的兩種聲音,寶寶都能夠非常敏捷地分辨出來。
視覺能力:剛滿月的寶寶他們已經基本能夠看到3米以內的物體,並且對經常出現在視線範圍內的人和物會追蹤。他們喜歡看黑白顏色或者高對比度的圖案,對家裡人的輪廓已經形成初步的熟悉感。
嗅覺、味覺和觸覺:滿月寶寶的味覺已經開始形成自己獨特的發育,比如有些寶寶出生開始就被大人餵給甜水,這個時候甜味在他們腦海裡就是非常熟悉的味覺;寶寶的嗅覺也處於非常敏感的階段,他們能夠透過辨認媽媽身上的乳汁喂和爸爸身上的香菸味來區別人物;此時寶寶的觸覺也非常靈敏,當寶寶不安時,大人的撫觸可以很快地讓他們平靜下來。
善於挖掘與寶寶的交流方式,觸發出寶寶待開發的各種感知剛滿月的寶寶能夠用哭聲和表情來表達自己的需求,同時他們還會微笑、皺眉、揮舞小胳膊小腿兒,來向爸爸媽媽傳達他們的情緒。這個階段跟寶寶的交流方式不僅限於語言的輸入,還可以透過聲音、觸覺等方式去觸發寶寶做出反應,達到爸爸媽媽與寶寶交流互動的效果。
1、透過聲音的輸入交流互動。每天在帶寶寶的過程中,爸爸媽媽可以多跟寶寶說話聊天。不要認為寶寶聽不懂,很多時候他們都聽入耳並且能get到爸爸媽媽的意思。經常有寶媽說:“我每天都跟我家寶寶聊天,但是不管說什麼,他很多時候都不理我,感覺自己就是個自言自語的神經病。”李玫瑾教授曾經再一次育兒講座上說過:“育兒,就是要把自己變成沒有頭腦的神經病,你才能真正達到與寶寶互動交流。”
我們大人正常的思維模式是,我們對別人說話,別人要回答應和才是正常的交流方式。但是在寶寶的認知裡,大人說話他們並不一定要做迴應,或者他們有時候會透過擺手、踢腳或者眼神甚至暗暗思考來回應大人,所以,沒有必要因為看不到寶寶的正常回應而放棄對寶寶進行語言和聲音的輸入。
換尿不溼的時候,給寶寶洗澡的時候、餵奶前後、寶寶覺醒的時候都可以用輕柔充滿愛意的感情跟寶寶說話,比如給寶寶洗澡的時候,爸爸媽媽可以跟寶寶說:“小寶貝,媽媽準備給你洗白白咯,媽媽先調好水溫,準備好浴巾,洗完白白寶寶會感覺更加舒服喲。”說完你還可以觀察寶寶有沒有做出反應,寶寶如果踢踢腿,你可以繼續跟他說:“哎喲,小寶貝聽到要洗白白,高興了是吧?”引導他繼續跟你有下一步的互動。假如寶寶沒有反應,你可以換一種方式調動他的積極性,給他唱首洗澡歌或者拿著毛巾做出洗澡的樣子,或許寶寶就會給出反應,那麼爸爸媽媽就可以繼續跟他交流。
2、透過視覺的輸入交流互動。寶寶覺醒狀態下的時候可以跟寶寶玩”躲貓貓“的遊戲,爸爸媽媽可以用雙手擋住臉,”媽媽在哪裡呢?媽媽怎麼不見了呢?“引起寶寶的注意,然後雙手放開的同時做出比較誇張的表情,”媽媽在這裡呢!“。不管寶寶有沒有給出明顯的反應,都可以繼續重複這個遊戲。
吸引寶寶看人臉。爸爸媽媽可以經常用充滿愛心的語言邊說邊活動頭部吸引寶寶的注視,當寶寶注視時,試著慢慢移動頭的位置,直到寶寶會轉頭注視。這也是跟寶寶交流溝通的一個方式,只是過程更多的是透過視覺交流來完成了。
在寶寶覺醒時,特別在給寶寶餵奶時,爸爸媽媽要用慈祥的目光、溫柔的語言對寶寶說話,和寶寶進行面對面交流,寶寶會給予”恩哥恩哥“的迴應,爸爸媽媽可以學著寶寶”恩哥“,也可以跟寶寶做下一步的交流。如果你經常逗寶寶,寶寶被逗笑的表現會提前出現。
3、透過觸覺的輸入交流互動。觸覺是寶寶探索世界奧秘、人士外界事物的重要途徑。在給寶寶洗完澡以後,爸爸媽媽可以給寶Bora一個全身spa按摩,當你懷抱寶寶的時候可以與寶寶臉貼著臉,甚至可以脫掉上衣跟寶Bora一個零距離接觸。平時還可以經常一邊撫摸寶寶的小手小腳等身體部位,看著寶寶跟寶寶說:”小寶貝,媽媽來摸摸你的小手咯。“”這是水的小腳丫呢?這麼可愛,媽媽忍不住想要吃一口呢。“透過觸覺能激發出寶寶最真實的反應,他有可能會咯咯笑,還有可能會咿咿呀呀,給予爸爸媽媽繼續與他交流下去的暗示。
與滿月寶寶溝通交流的方式,聲音輸入、視覺輸入、觸覺輸入不一定非要單獨執行,三種交流方式一起並用的小方法也挺多,需要爸爸媽媽在平時日常生活中用擅於發現的眼光去挖掘。
回覆列表
小寶貝雖然小,但是也需要我們和他交流,等他睡醒的時候就要和他多說話,多給他做表情,逗他,給她唱歌,慢慢的他會迴應你,也會咿咿呀呀以及笑。你不要把寶寶當成什麼都不懂的孩子,要把他當成一個人,尊重他、呵護他,他會給你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