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不生冷小余
-
2 # 拔絲觀影日記
很顯然,《飢餓站臺》這部電影是在表現我們人類社會的狀態。
樓層和人出生的階層一樣,都是隨機的。住在上層的人享受著饕餮盛宴,越往下層吃得越不體面,到了底層可能連殘羹冷炙也不會剩下,乃至於人與人之間把彼此看作是食物。
我個人的看法是,《飢餓站臺》指出了這個世界的部分真相,但又不能完全當真。它缺少了某些關鍵的環節。
現實生活和電影最大的區別就是,在現實中不會有一群管理員為大家把食物做好,人們只要每天躺著,等待食物從天而降就行。
真實世界中的人不只接受分配,同時也參與到創造的過程之中。電影裡那一桌子食物,不是固定不變的,它的多或少,精緻或粗礪,取決於人們的所作所為。
從統計資料來看,今天世界上的人口多於歷史上的任何一個時期,整體生存條件卻是最好的。這種結果可不是坐等平均分配就能實現的。
另外,如果是我在第6層,我認為幫助下層最好的做法是幫助下面的人往上爬,而不是潛下去給所有人當分配食物的保姆。
-
3 # l老徐看電影
西班牙電影《飢餓站臺》講述了一個333層監獄的故事。這裡每層2個人,要麼自願,要麼犯罪被送進來,每層待一個月,會被隨機換到其他樓層。有一座自上而下運送食物的站臺,食物精美誘人,可只有1-3層的人才能享用到精緻完整的美味,越往下層,食物越少,美味越骯髒。
於是,所有人都祈禱自己被分配到上層,這樣就不用擔心捱餓,也不用擔心食物裡有太多人的口水,甚至是尿液。
男主帶著一本《唐吉訶德》進來,經歷上層的不用捱餓的生活,也經歷過202層面臨死亡的絕望,從開始飽含尊嚴的不吃別人的剩飯到最後分食人肉。男主想讓大家平均分配食物,打破隨時死人的地獄體制,可最後還是無能為力。
《飢餓站臺》的設定是很巧妙的,電影一開始就點明主旨:這個世界只有3種人,上層的人,底層的人,和掉下來的人。
果每層的人都只吃夠自己活下去的食物,那麼333層每層都有東西吃,也不會死人。可人性貪婪自私,上層的人在面對完整的食物時,總是暴飲暴食,從不考慮下面的人是否能吃飽。
下層的人,換到上層後,又用同樣自私無恥的手段對待下層的人,發洩自己曾在下層受到的怨氣。如此一來,整座監獄掉入人性的深淵,殺人,吃人肉,對著下層吐口水,拉大便成了常態
《飢餓站臺》很爽,因為這樣的設定,時刻充滿矛盾和衝突,這個月還是好友,下個月可能就要為了生存自相殘殺。而且你永遠不知道自己下個月會在幾層醒來。但,《飢餓站臺》除了爽和對人性矛盾的描述外,沒有任何其他高深的意義。首先,你要說《飢餓站臺》揭示了體制的弊端,永遠不可能共產主義,上層的人享有下層人沒有的特權。
不可否認,確實,上層的人能吃到精緻的美食,不用擔心死亡的降臨。可是,這和體制有什麼關係?要知道,《飢餓站臺》每個月所有人的層數是隨機的,有可能在上層,有可能在沒有食物的底層,這都是隨機的。
這種隨機,就代表上層和下層的人生活是及時互換的。體制是什麼,體制是你很難在短時間內改變,甚至根本就無力改變的社會形態。《飢餓站臺》裡底層和高層隨時輪換位置,這有什麼上層特權和底層疾苦的體制批判意義?
只有人心,貪婪的人心,是《飢餓站臺》萬劫不復的原罪。那位女工作人員想用說教的方式讓每個人自發團結對抗飢餓,根本不可能,因為人性就是貪婪自私。你上個月讓我在下面喝帶著你尿液的葡萄酒,那麼等我哪天到了你的上一層我就要往食物里拉屎報復你。
甚至為了活下去而殺人吃肉。在飢餓面前,人性首先是自私,根本不會去思考自發團結起來每個人只吃夠自己活下去的食物就不用殺人,不用報復,人性多數時候不會這麼偉大。更何況,很多人再撐一個月就可以到期走出這座監獄了,他們更不會去管他人死活。
所以,別再簡單說《飢餓站臺》是講述體制的壓迫如何如何,這所有的罪惡全都來自人性的醜陋。
-
4 # 筆閒
這是一部2019年上映的西班牙電影,在一個強行設定的極端背景下,過分追究每一個細節的邏輯合理性自然顯得毫無必要,不必深究米哈魯尋找的兒子和最後的女孩有什麼關係,不必深究女孩為什麼會出現在監獄裡,就像奇幻小說中總會出現一些不合常理的景象一樣,你可以七彎八繞的給出無數種說法,將他的邏輯空白填補起來,反正是空白,當然可以隨意填補,但不論怎樣填補,都改變不了他們的實際用途。
故事中每一個人的存在都是為了完成格倫的覺醒,格倫的線索是完整的,至於其他人,大可自由發揮了,從初入監獄到打破規則,格倫經歷了從不適到適應,再到抗爭的整個過程,他所經歷的每一個人都成了他的引路人,並用各種代價將自己的一部分轉化為格倫的一部分。
崔馬太實際,伊莫太理想化,米哈魯給了他看到改變的可能性,巴哈則從現實上增加了他的戰鬥力,他最終成了理想和現實的結合體,兼具理論基礎和實操能力,於是他成了救世主彌賽亞,成了一個打破規則的英雄。
受苦的人們需要領袖,混亂的世界呼喚英雄。團結從來不是自發的,總得有一個人站出來成為全新規則的製造者,這一點並不新奇,唯一需要注意的是,誰才是那個救世的英雄。
有理想又適應現實就夠了嗎?有目標又有戰鬥力就夠了嗎?這還不夠,女孩就是鑄造英雄的最後一道考驗,如果和女孩一起上去,他也會同時得到去往頂層的好處,他將脫離苦海。可他從平臺下來了,只送女孩一個人上去,在他走下平臺的那一刻,他才徹底放下了關照自己的念頭,他和所有人在一起完全地放棄了一己私慾。
沒有哪種制度是完美的,也沒有哪個英雄是絕無缺憾的,英雄也有自己的慾望和恐懼,誰也逃不掉人心的自私,而救世主之所以成為救世主,區別正在於對待慾望的態度,世人受制於人性和慾望,救世主將理想建立在更廣大的集體慾望之上,英雄並非沒有掙扎,但最終他們在個人和群眾之間選擇了後者。
-
5 # 從黔說事
底層的人想象不出高層的美味佳餚,高層的人不知道底層飢餓殘暴!相互換層體驗也許換來的不是理解善待而是無情的報復!
回覆列表
最近最火的一部電影,簡單直接基本算不上隱喻
表面上“監獄坑”好像和我們沒什麼關係,實際上它講述就是我們的故事。
最可怕的不是那些荒誕的現象,最可怕的是那些荒誕的現象能和現實生活一一對應。
地球就是一個巨型的監獄坑,我們每個人都處於其中一層。
有人把這部電影中的垂直監獄,比喻成現實社會的階梯層次。
如果每層的人都只吃夠自己活下去的食物,那麼333層每層都有東西吃,也不會死人。可人性貪婪自私,上層的人在面對完整的食物時,總是暴飲暴食,從不考慮下面的人是否能吃飽。
下層的人,換到上層後,又用同樣自私無恥的手段對待下層的人,發洩自己曾在下層受到的怨氣。如此一來,整座監獄掉入人性的深淵,殺人,吃人肉,對著下層吐口水,拉大便成了常態。
男主試圖改變這一切,但他註定會失敗,因為他面對的是人性
對於我來說,做好自己就好,無論身處怎樣的階層,不讓自己迷失本性就好,也不需要去試圖改變他人,因為人性是無法改變的"
這是我個人的一點見解,我們不一定要當救世主,只要不成為這個社會的蛀蟲就是給我們的下一代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