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Oceandaddy海洋爸爸

    想要解決問題就要追溯問題的根源。想要引導孩子勇敢表達自己的想法,就需要先知道什麼原因會影響孩子的表達。下面就從幾個方面進行分析,導致孩子不願意表達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1.錯過語言發展敏感期

    孩子從出生到掌握語言一般需要3—4年,而語言發展的關鍵期是2—4歲,此時學習語言效果最佳,而且獲得的語言習慣最容易保持下來。孩子學習語言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身心都被調動起來。一般情況下,如果家長或其它照看孩子的人樂於跟孩子說話,那麼孩子的語言能力就會發展得較好;反之,如果家長沉默寡言,孩子的語言能力就會發展落後。

    2.家長對孩子包辦太多

    在撫養孩子過程中,很多時候孩子不需要表達,家長就知道他要幹什麼,孩子指著杯子,家長就會遞上水;孩子抓一抓衣領,家長就會幫孩子拉開衣服拉鍊……孩子的需求用眼神表達就能滿足,就無需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要。慢慢的,這些情況下,孩子都不需要“再費口舌”了,也就形成了不開口表達想法的習慣。

    3.錯誤的標籤形成的錯誤認知

    孩子在學習語言過程中,難免會出現表達不流暢的現象,同時,也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會“自來熟”地見到陌生人熱情打招呼,也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敢於在課堂上積極舉手回答問題,所以成人難免會抱怨孩子“內向”“不自信”“不愛說說話”“小啞巴”……豈不知這樣的評價對孩子的認知有很大的影響,時間久了孩子也就認定自己是這樣的人,便會有“選擇性失語”的表現。

    經過這些分析之後,媽媽意識到小時候確實是對孩子要求過高,孩子在猶豫著要表達時,家長要麼替孩子表達,要麼著急批評,慢慢的孩子就越來越不表達了。那麼針對這些情況怎麼辦,彆著急,小妙招幫助你!

    1.創造良好地表達環境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抓住發展關鍵期,同時創造一個自由、愉快、和諧、溫馨的家庭環境,重視與孩子的交流。家長可以自己主動引導孩子表達,也可以更多地邀請孩子的同伴來家裡玩耍,增加孩子與同伴互動的機會。因為在家裡,孩子會有主人翁意識和更強烈的安全感,所以孩子更容易開啟自己,樂意表達。

    2.大量閱讀,養成良好地閱讀、表達習慣

    孩子的成長過程就是不斷學習的過程,學習別人的表達、學習書本上的表達、學習生活中點滴的互動表達……培養孩子良好的語感可以透過閱讀的形式,大聲閱讀繪本、書籍,孩子體會書中人物的對話形式、表達方式,潛移默化到生活中,在人際交往或待人接物時,就會將書本中學習的語言運用起來。

    3.家長鼓勵、肯定的積極語言引導

    當孩子說話時要耐心傾聽,當孩子用點頭、搖頭或眼神表達他的需要和願望時,家長要鼓勵孩子用語言表達出來;當孩子用語言表達的時候,要及時進行表揚和讚賞,強化這一行為,進一步激發孩子表達的慾望。

  • 2 # 彤麟媽育兒日常記錄

    您好,如何跟孩子提問,孩子才會回答呢?首先要尊重孩子,讓孩子知道他和你是平等的,家長還要有耐心一些,其次提問題也要找準時機。想要和孩子溝通,平時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在過去的時間家長不注意孩子的心理世界,突然要和孩子溝通,那他肯定什麼都不願意回答。在平時不要讓你的情緒影響了孩子。

    如果家長平時習慣於高高在上的樣子,孩子肯定會有所懼怕,有所畏懼,想要讓孩子聽話必須要把話說到孩子的內心裡去,想要和孩子溝通不是對孩子“大呼小叫”而是與孩子“心心交融”

    家長平時一定要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是愛自己的,平時也要多誇誇孩子不要覺得自己的孩子“一無是處”。給孩子獨立的機會,尊重孩子的隱私,即使孩子有錯也要批評有方,不要大喊大叫!

    家庭生活氛圍,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做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們要注重孩子的心理發展,以身作則哦!

  • 3 # 達達媽媽育兒育己

    生活中多用啟發式提問或尋求孩子的幫助,引導孩子思考。

    如: 寶貝,怎樣清理灑在桌子上的牛奶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感覺瑤技能那麼弱,但是很多妹紙們都喜歡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