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何引導孩子用數學的思維,觀察、思考生活中遇到的相關問題,進一步激發孩子對數學科學的興趣,不是指引導孩子單純的計算。 感恩分享
4
回覆列表
  • 1 # 西城半夏

    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我們從小學到大。很多爸媽特別重視,早早教孩子學數學,美其名曰打好基礎。所以,就會經常看到這樣的場景:3歲的孩子爸媽就讓學加減法。一旦孩子答對了1+1=2,爸媽立馬引以為傲。

    想給孩子做好數學啟蒙是沒錯的,想讓孩子從小愛上數學,首先要培養孩子對數學的興趣。

    怎麼培養?繪本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哦!

    繪本比較適合2-4歲的寶寶。至於故事哈,舉例繪本《首先有一個蘋果》,說到底都是一個蘋果惹的禍。

    有一個蘋果,然後從蘋果裡鑽出2條蟲子,3只小鳥想吃蟲子,4個獵人打死了鳥,5只小狗去叼鳥。就在這時,森林裡出來了6只熊,7條小船停在岸邊,獵人乘船要逃跑。可是8只烏龜撞上了小船,9條小魚救了獵人,獵人扔出10個蜂窩。數不清的蜜蜂飛出了蜂窩。終於鬧得一塌糊塗。

    聽起來好像一場大鬧劇。而這場煞費苦心設計的鬧劇,用來幫助孩子學數學簡直妙哉。

    一般來說,寶寶進入2歲以後,數字的概念開始漸漸萌芽了。

    在寶寶理解數字的概念之後,需要加強的練習就是數數。生活中,我們隨時隨地可以數數:在家的時候數數玩具,出門的時候數數汽車。

    而《首先有一個蘋果》這個繪本,給寶寶提供的就是一種更加形象,有趣,搞笑的數數形式。透過有趣的畫面,非常形象地表達了1到10之間數字的概念。寶寶還可以透過故事認識10種不同的小動物。

    1個蘋果。

    2條蟲子。

    3只小鳥。

    ……

    讀書的過程就是快快樂樂學習數數的過程。什麼認數字的大卡片小卡片,全都可以省了。

    學習是件反人性的事。讓小小孩學習是挺難的。還讓學習效果立竿見影,更難。因此,不管是讓孩子學什麼,首先要用正確的方式去培養孩子的興趣,然後再有充足的耐心靜待花開。否則,給孩子們填鴨,猛塞,生灌……沒有興趣,毫不理解,對孩子日後的成長和學習都是很不利的。

  • 2 # 弘道

    你有這樣一個好孩子,真是幸福的家長。

    孩子喜歡數學,可以給他講一些數學家的故事,還可以引導他關注現實生活中的一些數學問題(如買菜中的簡單計算、空間圖形等)以及數字方面的知識。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加,可以引導他閱讀一些數學史方面的書籍和資料。

    引導他養成關注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的好習慣,非常有助於孩子數學能力裡的提高和科學素養的提升。同時,還能夠講解地培養獨立思考習慣和學習能力。

  • 3 # 王家巷老王

    孩子快四歲就對數字的敏感說明在數字方面有天賦,作為家長應該時刻關注孩子的成長,引導肯定是需要的,但是怎麼去教導就要看家長希望孩子朝哪方面發展,從小固定方向慢慢引流,自然水到渠成!

  • 4 # 佳楠育兒記

    孩子不滿四歲,喜歡數學,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純粹的知識教育,孩子聽不懂,也不一定能接受。所以興趣引導很重要,從孩子的興趣點入手,把知識點代入日常生活,進行豐富多元化的引導式教育。

    1、透過遊戲的方式,對孩子進行數學興趣引導。

    平時我在家帶孩子時,喜歡和他玩遊戲,玩開餐廳和賣東西的遊戲。讓孩子來當售貨員,我扮演顧客買東西,我會問價格,然後再跟他砍價(就相當於減法),同時買幾樣東西,讓孩子算總錢數(學加法),或者買同一件東西,多買幾件(這樣學乘法),這樣的方法孩子既喜歡,又能掌握簡單的數學知識。

    開餐廳的方法基本相同,孩子扮演老闆,我扮演顧客,尋價,然後點菜,再上菜(使用他的過家家玩具完成),最後結賬,透過這樣的情景模擬,玩中學知識,不僅能啟發孩子思考,還能鍛鍊他的想象力。

    2、透過閱讀,對孩子進行簡單的數學啟蒙。

    給孩子讀繪本是進行數學啟蒙的有效方式,繪本有很多細分類,選擇一些趣味性強,配圖精美,情節簡單的數學啟蒙類繪本,每天晚上睡前陪孩子看一本或兩本,養成睡覺閱讀的好習慣。

    我兒子有一本數學啟蒙類繪本叫《料理鼠王》,就特別好看,數學啟蒙類繪本好的地方就是你不用去想如何給孩子講明白數學,你只要照著書讀就行了,其他的留給孩子自己慢慢吸收。

    這本書只看了一遍,兒子就知道四減三等於一了,而之前只是口頭上告訴孩子四減三等於一,發現沒幾天,孩子就忘了。看了這本書,他就能想起書中是四條魚,撈走了三條,所以還剩一條。

    3、在生活中對孩子進行浸入式教育。

    在我們的生活中涉及的數字,數學知識的東西有很多,比如電梯裡有數字,我們可以教孩子認數字;門上面有門牌號,也可以用來認數字;去菜市場買菜的時候,可以帶著孩子,認錢的面值;上下樓剃時,可以教孩子數數等等。透過這種生活中的真實場景,對孩子進行浸入式的教育,效課是最好的。

    所以,對於小孩子來說,知識類的學習,不能強硬灌輸,要從生活中找到興趣點,對孩子進行浸入式的引導教育,效果自然是最好的,也是最科學的方式。

  • 5 # 一學堂王老師

    王老師一年級趣味數學最小的學員就是4歲,小傢伙特別熱愛數學,也特別喜歡王老師的趣味數學題目。數學思維啟智並沒有那麼複雜,數學於生活中隨處可見,學習之素材無時不有,這位家長理解的很好,家庭教育應該推動孩子學習,提升學習興趣,拓展數學認知,全面數學思維啟智。我是王老師,專注於小學數學,分享解題策略,推廣趣味數學,提供家庭輔導建議,歡迎大家的關注!我的一年級趣味數學學員已經500多,五成是學前的孩子,只要有興趣,方法得當,應該讓孩子更系統學習,以下詳解,供您參考!

    4~5歲數學思維啟智

    王老師向來反對過早進行枯燥的符號運算練習,在很多家長眼裡,太看重計算了,這就導致數學認知面比較窄,孩子天生有好奇心,不能過分去消耗好奇心,而是去放大孩子好奇心。好奇心才是產生學習興趣的源頭!

    ① 觀察能力

    面對問題時,有意識去觀察是分析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找不同,迷宮遊戲,顏色規律等等都可以作為提高觀察力的訓練方法

    ② 空間想象力

    這個階段孩子要引導其用自己的語言去描述圖形特徵。其實搭建類遊戲,積木類遊戲都可以增強孩子空間想象力,玩就是學,重要的是經歷思考的過程,而這些學前日常數學認知經驗將會對以後系統學習產生深遠影響。比如七巧板就是很好的圖形組合輔助教具。

    比輕重,比大小,找規律類,四宮數獨遊戲,紙面邏輯掃雷等等,邏輯思維能力並不是高高在上,其實就是處理日常問題時最基礎的思維方式,把不同排列順序的意識進行相關性的推導,是思維水平高低的體現。

    ④ 日常數學認知

    生活中到處都是數學,鐘錶裡有數學,骰子裡有數學,日曆裡也有數學,超市是最佳的數學拓展認知場所,只要科學設定活動主題,你就可以帶孩子去探究美妙的數學世界了。

    學習更多好玩有趣的數學學習方法

  • 6 # Oceandaddy海洋爸爸

    在嬰兒期,寶寶就已經有了數學思維!

    即使是嬰兒,也能察覺數量的改變,理解“更多”的概念。

    美國兒童發展專家蓋斯特(EugeneGeist)說:幼兒對數字概念有著驚人的發展,他們藉由數學做為探索工具,來認識周圍世界。學齡前兒童如果能累積豐富的數學經驗,不但能提升日後的數學思維能力,更能提升未來的學習成績。

    早期接觸數學的經驗,是攸關孩子未來學習發展的重要因素,所以為了啟發孩子對數學的興趣,奠定未來學習的根基,數學教育應儘早開始

    如果家長能在日常生活中適當引導,從嬰幼兒時期開始,透過遊戲、日常生活,培養孩子的數學概念,就能培養孩子的數學能力。

    所以,數學這件事,絕不能等到孩子小學才開始。數學啟蒙,從0歲就可以開始啦。

    幼兒數學認知發展

    孩子的數學能力不會憑空跳躍,而是隨著年齡逐漸發展成熟。父母要先掌握兒童數學發展概況,才能協助孩子累積數學經驗,發揮數學潛能。

    孩子的數學概念發展包括了4大領域:數、量、圖形空間、邏輯關係。

    0-2歲

    1、數:可以從1背到10

    1歲左右的嬰幼兒,已有“更多”的概念,例如當大人給的餅乾不如預期時,會表示“還要”。

    快2歲時,會開始學數數,可以從1數到10,甚至更多,但通常只是單純的數字背誦,並不瞭解數字的意義。

    有些2歲的孩子會開始聽得懂“拿1個”或“選2個”這種簡單的指令。

    2、量:開始探索“大小”和“輕重”

    快1歲的孩子,已經能籠統地感覺出物品的大小或輕重,以及物品和自身的距離;1-2歲時,喜歡玩水、玩沙,用不同的容器探索量的多少。

    3、圖形空間:堆積木、認圖形

    1-2歲時,能把相同大小的圖形做配對;隨著經驗的累積,孩子慢慢學會將不同大小但同樣形狀的圖形做連結,例如:小圓形和大圓形、小三角形和大三角形。

    2歲的孩子,通常喜歡把積木堆疊高高的,也能拼出影象簡單的拼圖;此外,還開始會留意生活周圍的圖案,例如:地板磁磚上的特殊形狀。

    4、邏輯關係:瞭解規律生活

    快1歲的嬰幼兒,開始瞭解生活的簡單規律,例如:洗完澡、刷完牙後,就要上床睡覺了。

    1歲半的孩子會開始尋找事物的規律和邏輯順序,例如:白天和黑夜會輪流交替。

    2-4歲

    1、數:掌握數字和實物的關聯

    2歲半到3歲的孩子,開始會數物品的個數。3歲的孩子可以清楚告訴大人自己的年紀,並且用手指比出3。

    這個年紀的孩子已經建立了數字和物品間的關聯,可依指令排出和數字相當的物品總數,例如:2個蘋果、5個杯子。

    2、量:可區分大小高矮胖瘦

    2歲半到3歲時,可清楚區分出物品特徵,例如:大小、高矮、胖瘦、長短、輕重、粗細。

    3歲半的孩子具有明確的度量觀念,例如:當瓶中的水倒出一半,量就會減少;相反的,如果再多加水進去,他們也知道水量會增加

    3、圖形空間:用身體探索空間

    2-4歲的孩子開始學習用身體去探索空間,體會自己的上下、左右、前後等空間關聯。

    2歲的孩子可以清楚辨別並說出不同大小的各種形狀;甚至,可以用積木堆疊出左右對應的架構。

    4、邏輯關係:練習各種分類方式

    3歲時,孩子開始有清楚的分類能力,例如:按照物品的顏色、形狀、大小、材質或用途做分類。

    4歲的孩子可以做較複雜的序列遊戲,例如:將物品從大排到小,並清楚說出“比較大”、“最大”等詞。

    4-6歲

    1、數:會做簡單運算

    5-6歲時,能以影象化方式進行答案是10以內的簡單加法與減法。

    6歲時,孩子開始能理解“數字守恆”的道理,也就是說物品的數量不會隨著外在形狀而改變,但僅限於10以內的數量。

    2、量:喜歡比一比

    4-5歲的孩子喜歡藉由“比較”來解決問題,例如:比比哪支筷子比較長?也能針對同樣形體但不同大小的容器,辨別出哪個比較大、哪個比較小?

    這時候的孩子嘴上喜歡用“比較”和“最”的字眼,例如:我比弟弟還要高、我和妹妹一樣高、哥哥最高等等。

    3、圖形空間:照著圖案堆積木

    5歲的孩子開始能模仿書本里的影象,甚至開始能畫出記憶中的影象。

    6歲時,他們能運用2個圖形排出另1個圖形,例如:用2個三角形排出1個正方形、用2個正方形積木排出1個長方形。

    4、邏輯關係:清楚做事順序

    4-5歲的孩子能懂得按照物品的特性做精細的分類,例如:把襪子按照顏色區分開來,再依照大小排好。

    6歲時,能清楚明白事件發生的前後順序,這也是認識時刻的基礎知識,例如:洗澡前要先刷洗浴缸,接著開啟水龍頭把水加滿浴缸,最後才能開始洗澡。

    在生活中引導孩子學習數學

    學習數學

    早期數學教育不光只是教數數,而是要引導孩子在生活中運用數學,讓數學變得真實而有意義。

    那麼,怎麼在生活中建立孩子的數學概念呢?

    把握機會教育:

    一般來說,5歲的孩子就能開始瞭解用錢購物的觀念。

    去超市購物時,家長可以讓孩子自已選擇1-2件物品去結帳,在交易的過程中,不但有交換、集合、分散的練習,更可以從經驗上累積對數字概念的瞭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香辣魷魚蝦鍋的做法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