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心理郭老師—包頭

    很多人對心理學感興趣,想了解心理學,現在我用簡略的方式說說人的心理是怎麼回事,怎麼了解人的心理,以及心理學。

    第一點:人的心理是由先天遺傳和後天環境的共同作用產生的。

    先天遺傳,兩個方面理解。一個方面是你的生理遺傳特徵,尤其是神經系統的特性,將會在心理上有不少的表現,如反應的快慢、心理的表現力度、心理狀態轉變的靈活度等,先天的作用很大。另一個方面是從進化的角度談遺傳,比如人類本能性的需要、動機和基本的情緒反應受進化的影響很大,畢竟人類從動物轉變而來也沒多少年,不可能丟掉當年作為普通動物那麼長時間積累的生存特性的影響,所以,看動物世界對於瞭解人類心理是有幫助的。

    關於先天和後天,一直有爭論,到底哪個多哪個少?這個答案暫時先放著吧,可以先接受一個勉強的說法,就是一半一半,因為哪個影響都不小。此外,從研究的角度很難界定二者的影響分界線,理論上應當是0歲後的是後天,但胎兒階段母親情緒的影響算先天還是後天的呢,恐怕不好區分。另外,家庭的氛圍有沒有“遺傳”或“傳承”?這是後天的,但是這種影響在孩子出生前早已註定,也不容易說清楚。但有一點是清楚的,那就是後天的環境因素,是我們可以更多掌控和調整的,所以,更多關注後天環境的作用是應該的。

    第二點:人的心理是人與現實環境互動的結果。

    這裡,是兩層理解。一是環境對人有影響,二是人有自己的能動性,即想做什麼和怎麼做,這些實踐活動與外部因素相互碰撞後,產生的作用逐漸形成人的獨特心理。

    首先,環境影響人的層次,如需求水平和能力水平。人一直面臨溫飽問題,關注點就主要在吃喝,環境一直存在戰亂,關注點就在安全,在這種條件下,人不太可能把需求發展到獲得尊重或發展個性。低層次的需要滿足了,才更可能激發高層次的需要,否則即使後來條件改善了,也仍然停留在追求低層次需要的水平,窮時窮吃喝,富有了,不過是胡吃海喝,就是這個原因,因為沒有產生高層次追求。有高層次追求才可能達到高層次。

    越是哪種需求不被滿足,人越是容易停留在哪個階段,即使將來能得到滿足,也難以突破。比如缺少關愛,就總怕失去關愛,即使得到了,也會處於不安,並且會過度追求,以便獲得對過去的滿足。

    乏味的環境缺少刺激,尤其是缺少智力刺激的環境,人的能力發展有限,極端的例子是狼孩,生理年齡提高了,心理年齡卻仍低下。若要一個人成才,需要多經多見多做事,所以光讀書不行,也不用多旅遊,放開手,孩子總是會忙很多事情,也遇到很多問題,所以成長得多。圈在家裡,擺在書桌前,這個人的潛力多數沒有得到發揮。

    其次,環境與人的互動過程中,會形成人的性格、心理模式等。簡單說,嚐到過專注帶來的好處的孩子,更願意讓自己專注,體驗到自己的勤奮與成功的關係,則願意勤奮,在追求成功前的焦慮後總能遇到成功,那麼這種焦慮中藏著誘惑和興奮,所以更耐挫且敢於追求。

    人用某種方式解決問題見到了好的效果,就會多用。比如學業上總也達不到外部的權威的要求,總處於焦慮狀態,偶爾某次肚子疼,得到了關愛且迴避了成績問題,以後這就可能成為一種行為軌道,再遇到問題也用類似的方式解決。

    人在早期階段與父母、老師、小朋友之間處理各種問題的過程中,就會逐漸形成以上的經驗軌道,在未來,更多地會運用這些基本軌道來處理問題。當然,小時候的經驗(歷)越豐富,將來應變的選擇就越多,小時候某個問題衝擊越大,情緒體驗越強,也就會越多地套用某種方式應對大量成年世界的問題,似乎某個問題就永久停留在當年那個階段一樣。

    情緒模式也如此,兒時體驗某種情緒越多,成年這種情緒就越多,尤其是強烈情緒的影響更佔優,這也和兒時被允許表達什麼情緒有關,不被表達的就壓抑,未來成年後也不太會表達,即使沒有別人控制。如果以某種方式表達情緒會獲得關注或得到好處,這種方式也會成為他的主流方式,更習慣性地發生。

    簡單說,人在與環境互動過程中,會形成心理軌道,在長大後,更多是重複。心理模式的創造性並不強。所謂三歲看小,七歲看老,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背後更重要的是,看他的成長環境,往往也就看到他長大以後如何了。

    環境中有一樣東西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教育。因為教育有一個最大的特點,那就是“不平等”。在孩子最弱小無知的時候,擁有權力和力量(相對於兒童)的成年人把他們“自以為是”或也是聽來的一些道理一股腦兒地教給孩子,孩子缺乏辨別力,也無力對抗,往往全盤接受並作為自己認知體系的基礎,以後新的知識和經驗往往需要此早期體系的處理,新舊經驗如果是一致的,則舊經驗被加強,如果是不一致的,新經驗可能會被忽視或否定、排斥,如果新經驗很強大,則會發生新舊鬥爭,不管輸贏,反正是個艱難的過程。這此舊經驗總是被大量地、牢固地安插在孩子頭腦中,左右著他理解世界並做出反應。成人雖不真正確定對錯,但膽子大,充滿自信,以“趁虛而入”的方式佔據了兒童的認知領地。當兒童成人後,有了判斷力,對於這些早已根深蒂固的東西,已經是習慣性地接受和使用了,連懷疑的念頭都不易產生,然後又會繼續“深信不疑”地傳遞到下一代。這也

  • 2 # 絲絲微塵

    個人心理學是研究心理現象的科學,包括人的行為和心理活動規律。更加準確的描述一個人的感覺、感知、記憶、思維、想想。需要從文字和生活閱歷相結合才能掌握的更準確。

  • 3 # 黃子兮

    心理學主要是研究人們心理的一門學科。

    人的生活主要由人的心理很行為支撐著,而行為又被心理支配。無論我們的生活衣食住行,還是工作中的為人處事,都離不開心理學,都需要心理學的知識和幫助。

    心理學家從事從事基礎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釋、預測和控制行為。應用心理學家還有第五個目的——提高人類生活的質量。這些目標構成了心理學事業的基礎。

    研究的目的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描述發生的事情;

    二:解釋發生的事情;

    三:預測將要發生的事情;

    學習心理學是開啟智慧大門的旅程,學習的途徑也有很多。

    1、去專業的培訓機構。

    2、大學也有心理學的課程。

    3、買一些關於心理學的書籍。

  • 4 # 向了繁老師

    真正的心理學這門學科,與我們平時生活中所說的心理學,不是一回事情,是有差別的。平時生活中說:我懂心理學,你老實告訴我吧。其實,意思是說,我善於觀察,擅長揣摩他人的心思,你騙不了我。而真正的心理學,要研究神經系統的結構,神經系統的傳導。進而探究人對內外界的反應的規律性,比如感覺、知覺、記憶、表象、觀察想象、意識和思維等;對內外在的認識,人會產生滿意或不滿意的判斷,從而情緒情感也是其重要內容;人的動機、意志、學習、技能與能力,是心理學研究的重要方面。心理學有多種分支,如教育心理學、兒童心理學、老年心理學、犯罪心理學等等。要學習心理學,需要有一點神經解剖和生理學方面的基礎知識。謝謝!

  • 5 # 輕輕放下36

    心理是腦的機能,是對客觀現實的反映。

    心理學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現象為研究物件總結心理活動最普遍最一般規律的心理學的學科。心理學又分為基礎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發展心理學,變態心理學,心理測量學諮詢心理學等,他是一門內容非常廣泛的學科。應用於社會中的方方面面,例如服務於教育的教育心理學;服務於人類心理健康的臨床心理學;還有工程心理學,環境心理學,體育運動心理學,司法心理學,航空航天心理學,文藝心理學和心理測驗學等。學好心理學對我們人生的成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如何學好心理學建議:

    1、精:心理學的專業性很強,專業術語多,一定要掌握好定義,一遍不行,兩遍甚至多遍。只有清楚的掌握了定義才能理解書中所說的內容。

    2、勤:天天堅持學習,不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遇到生活中不解的問題,立馬拿出書來查詢。

    2、理論聯絡實際:在學習的過程中和自己切身經歷相驗證,理解書中的真正含義。

  • 6 # 大眼睛看小小世界

    前提得有心,其次得會整理,就像word excel等辦公軟體必須都得熟練掌握,這是整理工作的必備技能,師傅領進門,其他就看你自己了,就此別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裝修常見的失誤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