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理想的現實主義者
-
2 # 吾小兌
從我的個人觀點,感同身受只是一種形容而已,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真正意義上的感同身受,有的只是類似的感情體驗。
這個世界上只有一個你,你的經歷也只是由你和當下發生的事情決定了,那一剎那過去,便是過去了。
同樣的事情不同的性別,不同的年齡段,不同的人經歷也會有所不同。
但是感情體驗大家卻是有共鳴的,痛苦,喜悅,開心,傷心……
這些情緒的共鳴對方是可以體會到的,即使有些事情沒有發生在他身上,他也能知道那個情緒是如何,我們可以概括稱為這種能力為共情能力,共情能力越強的人,越能體會他人的情緒。
就例如我們看到感人的電影畫面有些人會情不自禁落淚是一樣。
所以我們能夠做的只是感同而已,身受只有經歷者才有話語權。
-
3 # 半坡梅
就算感受不到當事人的心情和情緒,聽了他的講述,也能進入故事,用心體會一番,然後找到了共鳴點,產生了和當事人一樣的行為或更理解當事人的所為。
-
4 # 竹悠無心
這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因為您沒有經歷過ta的經歷!所以不要做那個隨意評價ta人的人,我們只需讓自己走入ta的故事,用自己淺顯的感受做好足夠的安慰就可以了。我們也常常高估自己的付出,低估別人的感受。可能矛盾源的兩個人互換立場,未必有對方大度,未必比對方委屈,這就是我們沉浸在矛盾事件中委屈到無法自拔的原因。
-
5 # 載舟子
我一直記得朋友說的一句話:“沒有那麼多的感同身受,刀不切在自己身上,是不會感受到那種痛的。”
我很贊同這句話。前不久我想離職,換個工作,但是覺得時機不好,社會上招人的企業不多,然後我就跟我朋友說起這個問題。
朋友就很難理解,她說上招聘網站投簡歷,把簡歷做得高大上一點,自然會有人想面試你的,不行就多投幾個。
然後年後回來,她決定換工作,開始諮詢簡歷怎麼寫,開始物色公司,投遞簡歷,剛開始是有幾家面試,後來就石投大海,無聲無息。她也終於明白我當時的焦慮和猶豫。
-
6 # 嘿嘿的麼麼噠
自己也經歷過類似的事情。
光問問自己在事情發生的時候什麼感覺就是披著感同身受的外衣,實際是在耍流氓。
-
7 # 班阿姨
事實上是不能的。人跟人的情感是不會共通的,但我理解的這個“感同身受”應該是對方可以站在他的角度去理解你。
你又不是我,就不會知道我的感受。就好比你受傷了,別人也只能感到疼,但不會真的疼,畢竟傷口在你的身上。
但“感同身受”在我的理解應該是,這件事雖然沒有發生在對方卻身上,但因為對方對你的情誼很深,也能深刻的理解到你的處境,設想如果對方站在你的角度應該怎麼辦。
如果有這麼一個可以為你“感同身受”的朋友或者愛人,都很好啊。說明他們也是真的在乎你,才會這麼告訴你。
(以上)
-
8 # 情感君阿越
傷心中的人,無論是失戀、失業還是生活遭遇變故,都很容易聽到感同身受這個詞。安慰者因為同情、關心亦或是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都會將自己假想到對方所處的境地,或因對方所處的境地想到曾經自己也有過類似的經歷,所以感慨萬千,從而用感同身受這個詞來安慰開導對方。但是,這僅僅只是個人假想或是類似經歷而已。
經歷類似,但並非就能感同身受。不同的兩個人分屬不同的家庭,所以思維不同、家庭觀念不同、親人之間情感也不同。儘管彼此之間充滿擔心,甚至因心疼對方而流淚,但這是因為理解,並非就是感同深受。
之前看到過的一個小故事。
有一隻小猴子受了傷,多了個不大不小的傷口,別人問它這個傷口是怎麼回事兒,於是小猴子就扒開傷口給他們看。所有看過的人都嘆息不已,紛紛安慰,然後再繼續趕路。到最後,這個一次次扒開傷口的小猴子因為傷口感染死掉了。我們每一次把自己的痛苦說給別人,渴望別人理解的時候,就像那隻一次次把傷口扒開的小猴子,到最後才明白別人的看法對自己的成長、對生活的繼續沒有任何幫助,甚至還可能加重傷害。
所以,不要做那隻可憐的小猴子,學著做一個不動聲色的大人吧,不要情緒化,也不要勉強別人理解,不要總是留在原地感慨,學會去過自己的生活。
與其煎熬著不被理解的苦楚,不如自我消化慢慢變得強大。
回覆列表
“感同身受”是人們對待和處理關係物件的一種內部工作模型。嚴格意義上無法完全感受當事人的心情和情緒,但能夠達成部分的同感,因為人類會有一些共同或者相似的體驗和經驗。當這個共同的部分存在時,感同身受是可能的 。
在成長和發展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會發展出社會共情的能力,但存在個體差異。有人強,有人弱,所以在生活中,你能感覺到有的人特別善解人意,特別能將心比心,而有的人卻在這方面表現得弱很多。從每個人的人緣和關係網中可以看出一二。
一個人的同理心或者共情能力很重要,其幸福感,滿足感,生活質量都受它的影響。人從一出生開始就發展這種能力,但深受其所處的社會關係情景的影響,尤其是童年時期養育環境的影響。
在社會生活中,我們都希望得到別人的理解,也希望理解別人,如果缺乏這種共情,相互理解是挺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