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新S豬星

    後射導彈:有多個不利因素。一、導彈頭向後掛載的話,導彈尾部是非流線形的迎風面,會嚴重影響飛機的飛行狀態,甚至在高速狀態下可能折斷支架或飛機空中解體;二、如果是正向發射,通過攔截導彈的向量發動機大拐角向後攔截的話,動能和時間損失大,而且攔截時間視窗短;三、戰鬥機可掛載的導彈武器數量有限,一般都是隻考慮進攻的,攔截導彈佔用彈架;四、通過導彈攔截導彈,成本過高。

    攔截後方導彈現有比較可行的方式是:誘導彈和定向能武器。

    誘導彈:是現有最流行的方式,通過轉移紅外特徵誘導來襲導彈。

    定向能武器:俄羅斯已經有機載鐳射攔截裝置的裝置了,但並沒有實用化。美國和中國應該也有類似研究,但並沒看到什麼報導。

  • 2 # 歷史小挖客

    小挖客說:當然可以,向後發射的導彈有兩種,一種是越肩發射,一種是反向安裝直接向後發射,機炮向後發射的技術就更早了,可以追溯到一戰時期。但現在這樣做意義並不大。

    先說導彈向後發射

    向後發射導彈擊毀來襲導彈的技術一直有研究,催生了兩種方式:一種是導彈反向安裝,直接對準後半球,簡單粗暴如上圖。這種方式的優點是導引頭髮射前可以直接鎖定目標,導引技術相對比比較簡單,響應速度也相對較快。但是向後發射的導彈由於運動方向和母機相反,發射瞬間是倒著飛的,然後空速會降到零,再逐漸向後加速。空速降到零的時候導彈的舵面控制力也為零,導彈的姿態已經無法用舵面控制,這時候導彈很容易失速導致失控、丟失目標,射程也會大打折扣,而且,向後發射的導彈一般不能用來攻擊前半球的目標,佔據了一個掛架。這種方式只是試驗過,沒有實際使用。

    第二種方式是越肩發射,導彈仍然正常安裝向前發射,導彈在空中轉向180度後鎖定後方目標。這種方式需要母機能隨時鎖定導彈有180度的離軸發射(與母機運動的軸向相離)能力,還要能二次鎖定目標,能區分母機與目標(轉向後母機和目標可能同時在導彈的視野裡),有較遠的航程和大過載機動能力,響應速度也稍慢。但不會經歷危險的零空速的階段,對現有技術來說難度不算大。

    導彈向後射擊也好,機炮向後射擊也,必須要有能向瞄準的探測裝置和火控系統,如下圖。這會增加飛機系統的複雜性及重量。

    後射的意義

    過度強調後射意義不大,因為現在的技術發展,無論是雷達還是紅外製導的導彈早就能夠實現對目標的全向攻擊,不僅僅是攻擊目標的後半球。倒是很多影視劇還是後半球攻擊,那只是出於表現形式的需要而已。從後半球發起攻擊的概率低了,向後射擊的意義自然就變小了。

    事實上從近年來的一些空戰來看,迎頭攔射、大離軸角發射導彈的可能性大得多,尤其是雷達制導的中遠距空空導彈。越戰時“麻雀”命中率雖然不高,但受美國特別重視原因就是因為雷達制導可以迎頭攔射。而進入90年代後,能全向攻擊的紅外導彈也已經普及(不僅能跟蹤目標發熱的尾噴口,還能識別高速目標頭部和空氣摩擦發熱),所以更加不需要從後半球發起攻擊了。

    既然後半球攻擊的概率變得非常小了,那麼向後發射導彈或者炮彈的能力也就變得不那麼重要了,倒不如利用這個空間和重量安裝主動或者被動干擾裝置來得實在。美國現在的轟炸機主力B-52就已經全部拆掉了尾炮塔,中國的新型轟炸機也沒有尾炮了。

    但題主的設想也並非毫無意義:鐳射武器為代表的定向能武器成熟後,很可能首先在大飛機上安裝用於自衛,也很可能具備向後射擊的能力。定向能武器以光速或接近光速射擊,不用考慮提前量,瞄準會輕鬆得多,能向方向射擊意義重大——甚至可能讓導彈、戰鬥機的機動性變得毫無意義,因為看到就基本上能打到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星爺電影中用代號9527,你明白其中的含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