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科學運動與健康
-
2 # 孕媽學堂
首先,新生兒在出生後48-72小時,進行初次聽力篩查,如果當時檢查認為聽力正常,一般沒有問題。未透過初篩者42天左右,進行聽力複查;42天覆查未透過者,在3個月左右進行聽力診斷性檢查。如果寶寶出現以下狀況,請多加註意:
第一,模仿成人聲音明顯比別的孩子晚,甚至從不會主動模仿;
第二,沒有什麼聲音能把熟睡中的孩子吵醒;
第三,語言發育明顯延遲;
第四,孩子從不被強聲驚嚇;
下面,我們來說說如何判斷寶寶聽力發育是否正常。
對於1個月的寶寶:突然給予聲音刺激會出現驚跳反射、眨眼反射、覺醒反射、吸吮反射。
對於2個月的寶寶:睡眠中受到較大的聲音刺激,可出現驚跳、睜眼、手足抖動。
對於3個月的寶寶:睡眠中聽到聲音,可出現眼瞼閉緊、手指緊握等動作。
對於4個月的寶寶:呼喚名字會轉動頭部尋找,對媽媽的聲音很敏感,對自己熟悉的聲音例如玩具聲、電視聲、開門、關門聲表示關注。
對於5個月的寶寶:能轉頭尋找耳邊的鬧鐘聲,能區別父母的聲音、熟人的聲音。
對於6個月的寶寶:對他說話或唱歌,他會用眼睛看著你,可跟蹤聲源。
最後,如果聽力正常,等到了一週歲時,就應該能聽懂一些簡單的語言,例如來來、抱抱、再見等。再大一些就會模仿大人說出一些簡單的話語。到了一歲半時,就會按照語言指令,正確指出自己的五官或自己熟悉的物品。
-
3 # 海之聲聆聽世界123
兒童聽力檢查,因小兒配合情況不同,可以做的客觀聽力檢查有:1.耳聲發射 耳聲發射是檢查耳蝸外毛細胞的功能是否完好,檢查通路是從外耳,中耳到內耳毛細胞。2.聲導抗 檢查中耳功能,是否有中耳炎。3.聽性腦幹反應(ABR):一般醫院做的是篩查型的Click-ABR,Click-ABR主要反應2000-4000Hz的平均閾值,對於精準的聽力干預是遠遠不夠的,從Click-ABR的結果我們無法得知孩子每一個頻率聽力的具體情況。所以,兒童進行精準聽力干預,要做TB-ABR(分頻ABR),TB-ABR可以檢查出500-4000Hz每個頻率的閾值,這就可以得知孩子的聽力曲線。4.聽性穩態反應ASSR ASSR測試是ABR測試的輔助檢查,一般聽力越重ASSR與孩子的真實閾值越吻合。5.影像學檢查以及耳聾基因的檢測,影像學主要檢查耳部結構是否正常,聽神經發育是否正常,耳聾基因的檢測檢查聽力損失的原因。是否存在波動性聽力損失的可能。6.真耳分析 在選擇了合適的助聽器之後,寶寶不會像成人一樣進行主觀感受的表達,除錯就要用到真耳分析,真耳分析可以檢測大中小聲的放大是否合理,小聲是不是能夠聽得到,中聲能不能聽得清楚,大聲會不會放大過多,最大聲輸出是不是會損傷孩子的殘餘聽力,各聲音的言語清晰度指數是否能達到60。簡單來講,真耳分析就是用來精準除錯助聽器的。小兒行為測聽是主觀聽力檢查,主客觀檢查結果相結合評定。
-
4 # 早育之說
醫院檢查。然後知道孩子聽力是否正常,其實在孩子出生之後的兩天之內就可以進行初次篩查的,一般這個篩查是在醫院做的,所以做的這個檢查會更具權威性,如果檢查得知資料是正常的話,那麼加什麼也就不用擔心嬰兒聽力不太正常了。
在寶寶一側說話。雖然說寶寶是不會說話的,但是我們可以在寶寶的一側說話,當我們在這一次說話的時候,看看寶寶是不是把他的頭轉到我們這邊方向。緊接著可以在寶寶的另一側說話,再觀察下寶寶的眼睛是否跟我們的方向是一致的,如果是一致的話,說明寶寶的聽力是正常的。
放音樂。我們可以在孩子的旁邊放一首音樂,聲音不要太大,避免造成更多的噪音。儘量要選擇一些有旋律的音樂跌宕起伏的,這樣孩子在聽到音樂之後都會有著不同的表現的,在這個時候家長們只要仔細觀察孩子的表情就行了。
【貓小帥識字】是一款以冒險故事閱讀來帶動4~8歲小朋友學習漢字的軟體。冒險故事好多哦,可培養小朋友的初期閱讀能力呢。更多早教育兒資訊,有相關方面的問題請關注“4399小評菓快樂育兒”。
-
5 # 時尚育兒圈子
怎樣才能及早發現寶寶聽力存在障礙?
A 對聽力障礙的兒童,父母最大的責任是做到3早:早發現,早診斷,早干預。
● 一般出生後3 天做耳篩查, 如有問題4 2 天覆查。若再不透過, 3 個月做腦幹反應測聽(ABR),6個月追蹤複查ABR。
● 中耳炎引起的耳聾,多與呼吸道感染有關,所以要儘量避免寶寶反覆呼吸道感染。積極治療中耳炎,定期複查聽力。
● 密切關注寶寶的聽力,若發現寶寶耳痛,耳道有分泌物滲出,要及時找專科大夫就診。
● 對於已經經過耳鼻喉系列檢測並確診的先天性神經性耳聾,要儘早干預,儘早佩戴助聽器(一般6個月後)、儘早語訓,有條件的做電子耳蝸或其他植入手術。
聾就一定會啞嗎?
A 民間一般都說十聾九啞,但也不一定,越早干預就會聾而不啞。
兒童期耳聾是否有治癒的可能?
A 對於外耳中耳疾患引起的傳導性耳聾,積極的治療不會引起聾啞;對於內耳及神經性耳聾,越早給予治療,治癒的可能性越高。如突發性耳聾2周之內發現是可以治療且有可能治癒,發現越晚治癒的可能性越小,尤其是單側神經性耳聾,很難被發現,治癒的可能性不大。重點是保護好健側耳:預防感冒、得了急性中耳炎要積極治療、避免用耳毒性藥物、避免耳外傷、避免長時間的噪聲對耳神經造成損傷 。
-
6 # 胖子150832167
《中國聾兒康復研究中心》是全國聽力語言康復工作的技術資源中心和行業管理機構,同時也是世界衛生組織和聽力國際等國際機構的國家合作中心。
這裡負責診斷和辨別聾兒,以及後續治療指導。週一到週五有門診。
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惠新裡甲8號
聯絡電話:64982987
-
7 # 嬰幼兒早期綜合康復
行為聽力圖測試是最常用的聽力測試。兒科聽力專家會讓兒童根據要求(詞或聲音)給出相應反應。6個月以下的嬰兒,聽力專家會製造不同頻率和強度的聲音來觀察嬰兒的反應,如睜大眼睛、眨眼 、凝神注意或轉頭。
對於6-24個月的兒童,會用到視覺增強聽力測試。測試中會用閃爍的光源或有聲響的玩具以加強兒童對具有可控性頻率和強度聲響的反應。當兒童看向聲音發出的位置時,在同一位置可以用玩具和燈光鼓勵兒童再次注視。對2-5歲的兒童通常應用條件遊戲測聽技術,鼓勵兒童在一個遊戲中,如每次放置積木到盒子中時都有聲音響起。
對於發育遲緩的兒童,比起發育的時間順序更重要的是測試其目前的發育水平。對於不能配合的兒童常常應用腦幹聽覺誘發反應測試。這是一種腦電圖,透過發出兒童聽不到的聲音來檢測聽力狀況。這種方法的侷限性在於它是頻率極高的聲音,有鎮靜作用。同時他的價格對其他幾種測試也比較昂貴。還有一種耳聲發射測試,有外部耳蝸細胞傳出,檢測耳蝸健康狀況和正常聽力的閾值。該測試已經廣泛應用於新生兒聽力障礙篩查
-
8 # 婁底湘陽街惠耳助聽器
什麼是新生兒聽力篩查?
新生兒聽力篩查(Universal Newborn Hearing Screening,UNHS),是透過耳聲發射、自動聽性腦幹反應和聲阻抗等電生理學檢測,在新生兒出生後自然睡眠或安靜的狀態下進行的客觀、快速和無創的檢查。國內外報道表明,正常新生兒和高危因素新生兒聽力損失發病率的差異較大,正常新生兒約為1%o~3‰,高危因素新生兒約為2%~4%。
新生兒聽力篩查流程時間表
新生兒聽力篩查流程時間表詳情如下:
第一次確診時間為嬰幼兒出生2至3個月;
第二次確診時間為嬰幼兒出生6個月;
當嬰幼兒確診時就可進行聽力損失干預了,被確診的聽力障礙新生兒,一般情況下,95%的患者只要裝上助聽器即可,5%患者要裝電子耳蝸。孩子是選配助聽器還是選擇植入耳蝸,是根據聽力損失情況來的。所以儘早確診孩子聽力損失情況,對接下來的聽力干預非常重要。
俗話說“十聾九啞”,如果不及時發現寶寶的聽力障礙,不僅會導致聾啞、言語發育遲緩,還會造成兒童心理、社交等方面的發育遲緩。國際聽力中心提醒家長,及早對新生兒進行聽力篩查,對三個月大的聽力障礙新生兒可進行干預治療,其語言功能可恢復接近於正常水平可能性才會比較大。
-
9 # hysound天津海之聲
① 初篩
一般在寶寶出生72小時內進行,初篩如果透過,那麼新生兒聽力就沒有問題。
如果初篩沒有透過,需要進行復篩。初篩沒透過的新生兒不一定聽力都有問題。
② 復篩
寶寶出生42天左右,去醫院進行復篩。
復篩沒有透過的寶寶,在3個月內到醫院進行聽力診斷,給予確診,發現聽力損傷後及早進行干預和治療。
二、經驗觀察法
新生兒聽力篩查時,初篩不透過率高達15%-20%。聽力篩查初篩沒透過,復篩還要等四十多天,這期間家長可能會著急。
其實,真正聽力有問題的新生兒只有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三,那麼,家長可以透過觀察法判斷新生兒的聽力。
① 寶寶清醒時
家長在孩子的一側輕輕說話,叫寶寶名字,正常聽力的寶寶,聽到這樣的聲音會有轉頭的意願,頭轉不過來時會轉眼睛。
② 寶寶睡覺時
家長敲打碗,盆,搖動搖鈴,在寶寶淺睡眠時,動作輕一些,深睡眠時,動作重一些,看看新生兒身體是否會抖動或眨眼睛。
-
10 # 海之聲淮安淮海南路
首要是聽力測試,包括聲導抗(1000Hz)、耳聲發射和聽性腦幹反應(聽性腦幹無反應時要加做多頻穩態誘發電位)等。
-
11 # 楊老思
其實嬰幼兒的年齡段不同,聽力篩選方式也就不同哈。但是比較小的寶寶可能對聲音敏感度不高,所以不需要過分焦慮。
另外看了其他幾位的回答,我先提醒一下,醫院做的是基礎常規,判斷標準是能夠對聲音作出反應就視為是具備這個能力而已。
回到正題,0到1個月的寶寶,在近距離對嬰兒進行清脆的聲音進行測試的時候,她們會擺動身體或者搖晃腦袋進行反饋(注意不能太刺耳,剛剛出生的孩子對聲音更加敏感)。1到2個月的寶寶,可以捕捉到左右兩側的聲音並且做出反饋,不需要特別測試,在她們的左右側發出聲音,她們會尋找聲源,動作很明顯的。等到3個月左右,她們可以對上下左右的聲音都逐漸可以定位並且尋找聲源的能力更加強了,5個月左右,基本上就能很清楚定位聲音在哪裡發出來的了。
測試是一部分,聲音屬於五感能力,平常的時候可以找一些白噪音,能安撫寶寶情緒,而且還可以訓練她的聽覺,播放的時候給寶寶說(這是海浪的聲音……這是某某某的聲音,並且輕微觸碰她的耳框)。可以試試哈
-
12 # 耳鼻喉付醫生
寶寶出生後3天,雙耳OAE提示雙耳都沒有透過,家長特別擔心,到底孩子是怎麼會事呢。
檢查錯誤還是先天性聽力障礙呢
因為聽力篩查儀器比較敏感,很多原因都會影響結果,所以正常孩子,初次聽力篩查就有百分之十都不能透過。對於這類情況,建議孩子42天時再次做聽力復篩,如果沒有透過,就要在3個月時進一步專業的檢查聽力情況。
對於家屬自身,也是可以透過手機來簡單的判斷孩子聽力情況的,主要辦法就是:使用手機音樂,調到最低音量,測量孩子對聲音有反應的最遠距離(抬頭或者轉身等)。如果寶寶有反應的距離和成人能聽到的最遠距離差不多,那麼就說明聽力沒有問題。
-
13 # 卓理超人
很多家長認為寶寶剛剛出生的時候,不管是聽力水平還是視力水平都非常的低。所以覺得這時的寶寶不能聽見任何的聲音,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其實寶寶在出生的時候聽力是有的,但是因為不想大人這麼敏感,所以不能分辨特別複雜的聲音。下面我們就一起了解下吧。
嬰兒剛出生有聽力嗎
寶寶剛剛出生的時候,因為身體比較疲憊所以總是喜歡睡覺,但是這時卻可以聽到周圍的聲音。大部分的寶寶在出生24小時後對聽刺激1-2次就能引起反應,對大人說話的聲音也很敏感。大人在寶寶身旁輕聲說話,寶寶會隨聲音變化表現出不同反應。一週後,聽力發育完全成熟,他會密切注意人類的聲音,也會對噪音敏感。在寶寶身旁說話,寶寶將頭轉向熟悉的聲音和語言。
寶寶聽力障礙的表現是什麼
不同時期的嬰幼兒對聲音的反應也有所不同,比如驚跳、眨眼、頭或身體轉向聲源等,如果發現孩子對聲音無反應或反應下降;若在與孩子交談時,孩子經常問“什麼”或“你再說一遍”,表現出沒有聽清的狀態,或常要求對方提高音量時,應引起足夠重視。大部分孩子的言語發育遵循一定的規律。如果發現孩子明顯的言語發育遲緩或吐詞不清,家長應該特別的重視起來。
兒童的聽力水平會隨著月齡和年齡的增長越來越敏感,但是這並不能說明新生的寶寶沒有聽力。只是因為寶寶剛出生的時候,各個器官的發育還不夠完善,所以聽力的水平也沒有大人那麼好。但是如果家長髮現,寶寶在不同的時期並沒有相應的進步表現,那麼則要趕緊帶孩子去做相關的檢查。
望採納
-
14 # 海之聲助聽器旗艦中心
如果出現下述問題,家長們應該予以特別注意:1.沒有什麼聲音能把熟睡中的孩子吵醒;2.孩子從不被強聲驚嚇;3.模仿成人聲音明顯比別的孩子晚,甚至從不會主動模仿;4.語言發育明顯延遲。下列為正常嬰幼兒聽覺發育的大致過程,對照該表,有助於家長早期發現孩子的聽覺缺陷。月齡:不足一個月聽覺反應: 對突發的大聲響會產生驚跳(哆嗦);如果正在熟睡,會睜開眼睛,對不是太大的聲音會閉一下眼。月齡:一個月聽覺反應:突發的聲音會使孩子一怔(或驚跳),伴右手的揮動或伸展;如果正在熟睡,會睜開眼,同時哭叫起來;靜臥時若聽到突發聲響會閉一下眼;哭鬧時聽到突發響聲會停止哭鬧。月齡:三個月聽覺反應:睡眠時聽到突發聲響會雙眼緊閉,手指亂動,但多數不會有全身驚動;開啟收音機或電視機會使孩子轉臉或轉眼;吵叫聲、哄逗聲、歌聲或音樂聲會導致孩子出現不安、厭惡或喜悅的表情。月齡:五個月聽覺反應:將鬧鐘接近耳邊,聽到滴答聲時孩子能轉頭朝鬧鐘;能比較好地分辨熟人的聲音並能做出相應的反應;聽到突發大聲響,會全身一驚,緊抱大人或哭鬧起來。月齡:七個月聽覺反應:能夠跟蹤聲音;聽到收音機或電視機的聲音,能夠立即轉頭尋找聲源;對孩子說話或唱歌,他會安靜的注視,偶然還會發出聲音來“應答”;對隔壁房間發出的聲音、室外動物的叫聲或其他大聲響也能主動尋找。月齡:九個月聽覺反應:會發出咯咯笑聲;會模仿動物叫聲;對外界聲音(如汽車發動、行駛聲,風雨聲)表示關心(注意或轉頭響聲源);開始理解“不行”、“放下”等否定性命令;對“來”、“抱抱”、“再見”等熟悉的語句也能做出相應的反應;還能對細小的聲音(如手錶聲)做出反應。月齡:十一個月聽覺反應:能模仿成人的發音,如“媽媽”、“寶寶”等;能和著音樂的節拍擺動身體;能聽懂熟悉的話語,如“把xx給我”、“xx在哪?”並能做出相應的反應。月齡:十二到十五個月聽覺反應:隔壁房間有聲音是,會歪著頭聆聽;能夠聽懂簡單的語句並做出相應的反應;能夠按照成人的問話指出自己的眼、耳、鼻等身體器官部位。
-
15 # 海之聲助聽器江岸中心
兒童精準聽力干預所需要的檢查
1.耳聲發射 耳聲發射是檢查耳蝸外毛細胞的功能是否完好,檢查通路是從外耳,中耳到內耳毛細胞。
2.聲導抗 檢查中耳功能,是否有中耳炎。3
.聽性腦幹反應(ABR):一般醫院做的是篩查型的Click-ABR,Click-ABR主要反應2000-4000Hz的平均閾值,對於精準的聽力干預是遠遠不夠的,從Click-ABR的結果我們無法得知孩子每一個頻率聽力的具體情況。所以,兒童進行精準聽力干預,要做TB-ABR(分頻ABR),TB-ABR可以檢查出500-4000Hz每個頻率的閾值,這就可以得知孩子的聽力曲線。BC-ABR(骨導ABR),對於聲導抗是平坦型,氣導ABR屬於輕中度的聽力損失,怎麼判斷寶寶是否真的存在聽力損失,就要用到BC-ABR(骨導ABR),相當於成人的骨導測試,看寶寶骨導聽力是否正常,是否需要進行助聽器的干預。
4.聽性穩態反應ASSR 對於重度極重度聽力損失的小朋友,TB-ABR無反應,就需要做ASSR,一般聽力越重ASSR與孩子的真實閾值越吻合。
5.影像學檢查以及耳聾基因的檢測,影像學主要檢查耳部結構是否正常,聽神經發育是否正常,耳聾基因的檢測檢查聽力損失的原因。是否存在波動性聽力損失的可能。
6.真耳分析 在選擇了合適的助聽器之後,寶寶不會像成人一樣進行主觀感受的表達,除錯就要用到真耳分析,真耳分析可以檢測大中小聲的放大是否合理,小聲是不是能夠聽得到,中聲能不能聽得清楚,大聲會不會放大過多,最大聲輸出是不是會損傷孩子的殘餘聽力,各聲音的言語清晰度指數是否能達到60。簡單來講,真耳分析就是用來精準除錯助聽器的。
7.聲場評估 帶上助聽器之後到底能夠聽到多少分貝,寶寶年齡太小又無法配合行為測聽可以做 FF-Chirp ,相當於成人的聲場評估,這也是客觀的檢查,不需要寶寶配合,只要睡著就可以做。
-
16 # 海之聲助聽器沿江中心
1.耳聲發射 耳聲發射是檢查耳蝸外毛細胞的功能是否完好,檢查通路是從外耳,中耳到內耳毛細胞。
2.聲導抗 檢查中耳功能,是否有中耳炎。
3.聽性腦幹反應(ABR):一般醫院做的是篩查型的Click-ABR,Click-ABR主要反應2000-4000Hz的平均閾值,對於精準的聽力干預是遠遠不夠的,從Click-ABR的結果我們無法得知孩子每一個頻率聽力的具體情況。所以,兒童進行精準聽力干預,要做TB-ABR(分頻ABR),TB-ABR可以檢查出500-4000Hz每個頻率的閾值,這就可以得知孩子的聽力曲線。BC-ABR(骨導ABR),對於聲導抗是平坦型,氣導ABR屬於輕中度的聽力損失,怎麼判斷寶寶是否真的存在聽力損失,就要用到BC-ABR(骨導ABR),相當於成人的骨導測試,看寶寶骨導聽力是否正常,是否需要進行助聽器的干預。
4.聽性穩態反應ASSR 對於重度極重度聽力損失的小朋友,TB-ABR無反應,就需要做ASSR,一般聽力越重ASSR與孩子的真實閾值越吻合。
5.影像學檢查以及耳聾基因的檢測,影像學主要檢查耳部結構是否正常,聽神經發育是否正常,耳聾基因的檢測檢查聽力損失的原因。是否存在波動性聽力損失的可能。
6.真耳分析 在選擇了合適的助聽器之後,寶寶不會像成人一樣進行主觀感受的表達,除錯就要用到真耳分析,真耳分析可以檢測大中小聲的放大是否合理,小聲是不是能夠聽得到,中聲能不能聽得清楚,大聲會不會放大過多,最大聲輸出是不是會損傷孩子的殘餘聽力,各聲音的言語清晰度
-
17 # 活蹦亂跳小松噓
1.聽力篩查。當孩子出生之後,醫生就會把孩子抱給外面的家長們看一看,然後把孩子抱到房間裡面,做各種各樣的檢查。其中一個檢查就是檢查孩子聽力是否正常的,這種會使用到專門的儀器,一般是醫生操作的。
2.在寶寶耳邊放音樂。也可以自己來判斷孩子的聽力是不是正常的,在寶寶的耳邊放一首音樂,因為畢竟孩子會非常好奇,所以就會到處尋找,到底是什麼能發出聲音呢?仔細觀察孩子的眼神,就會發現孩子的眼神到處在亂看,甚至孩子的脖子扭向發出聲音的那一邊。
3.聽到大的聲音就驚一下。孩子剛剛才來到這個世界,本身在媽媽的肚子裡環境都是非常安靜的醫院人又非常多,有的時候還會有人大聲說話,在大聲說話之後,會發現孩子本能的驚跳一下,這種就是常見的腸反射了,就能證明孩子的聽力是正常的。
喜歡的玩具或者家有寶寶的小夥伴,還可以關注一檔叫【阿哦玩具】的影片節目哦。節目介紹各種有趣的玩具,並且用玩具對戰、過家家、做手工,挖掘玩具的各種玩法,同時也透過玩具和孩子們做朋友,非常的贊。
-
18 # 海之聲助聽器天津旗艦中心
嬰兒出生3-5天即在住院期間進行新生兒聽力篩查,對於出生42天內的嬰兒,初篩沒“透過”,或初篩“可疑”,甚至初篩已經“ 透過”,都屬於聽力損失高危兒,需要進行第二次甚至第三次聽力篩查,來幫助判斷孩子聽力情況。隨著嬰兒的不斷髮育,聽力也會逐步發育完善。平時生活中不同月齡的孩子對聲音的反應也有不同,例如生後1個月的寶寶會對突然的刺激給予反射。生後2個月,受到較大的聲音刺激,可出現驚跳、睜眼、手足抖動。生後3個月,聲音可使寶寶轉頭或轉動眼球。生後4個月,呼喚名字會轉動頭部尋找,對媽媽的聲音很敏感。生後6個月,對他說話或唱歌,他會用眼睛看著你,可跟蹤聲源,能敏捷地尋找到發聲的地方。當然這些都不絕對,也就是不能依靠表面的表現確認孩子聽力是否有異常,只能作為初步判斷,或者作為是否需要進一步檢查的初步依據。
-
19 # 使用者3839147968838311
一般嬰兒都會對一些場景做出一些反映,可以購買一些玩具,或者嘗試慢慢的溝通,嬰兒也是喜歡聊天的,細心的家長會透過一些細節發現嬰兒是否有什麼不同
-
20 # 一草一物一人
把寶寶平躺放著,人站著或者坐著在寶寶頭頂處不要讓寶寶看見你,拿個瑤瑤輕輕在寶寶一側發出響聲,如果寶寶對有響聲的一側有反應,說明就正常。
回覆列表
其實新生兒就已經有了敏銳的聲音感受能力,主要表現在對聲音的注意和定位以及對語音的辨別上。正常新生兒一出生就能透過空氣傳導方式產生聽覺反應。5-6個月的胎兒就已經建立了聽覺系統,可以聽到母親身體的1000Hz以下的聲音。剛出生幾個小時,就能對聲音粗略定位,會朝向發出口哨聲、鈴聲、金屬敲擊聲的方向張望,就有了視聽協調能力。出生後1個月的嬰兒已經能夠鑑別200Hz與500Hz純音之間的差別,一般在出生24小時後就能對刺激有反應,而且對我們說話的聲音也會敏感,一週後,聽力發育完全成熟,他會密切注意人類的聲音,也會對噪音敏感;2個月時對聲音的反應開始變得很敏銳了,只要是有聲音發出,寶寶都要可以做出反應;4個月時定位才比較準確,能夠向發音的方向扭過頭去;5-8個月的嬰兒在1000-3000Hz範圍內能覺察出聲頻的2%的變化(成人為1%),在4000-8000Hz內的差別閾值與成人的水平相同,對新奇的聲音感到好奇,聽到聲音時還會咿咿呀呀迴應,對音量的變化有反應;6個月的嬰兒已經能夠辨別出音樂中的旋律、音色、音高等方面的不同,並初步具備協調聽覺與身體運動能力。10個月以後,根據聲音定位的能力有很大的提升,可以辨別聲源,知道聲音從哪裡來。一般來說,新生兒的聽覺能力將隨年齡的增長而發生調整,新生兒的聽閾個體差異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