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陽光空氣和水的品質

    軍事實力對比,我理解是永遠相對而言,相對於同期或者相對於不同時期,的確不否認匈奴強大的作戰能力。

    1、大漢初期

    在漢初時匈奴的軍事實力相對於當時的大漢是很強的,使用高機動性的騎兵。匈奴有幾十萬馬上戰士,人人都是出色的騎手和弓箭手,機動性很強,呼之即來,來之能戰,讓漢軍很是頭疼。漢軍沒有那麼多馬,騎兵本身的素質也沒有匈奴強,便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多兵種聯合作戰。這樣才能在對抗匈奴的戰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同時漢軍是一支以步兵為主的軍隊,弩是漢軍步兵對抗匈奴的利器。秦朝就已經有弩的使用,到了漢朝,弩的製作更加精良,與弓相比,弩的優勢在於射程遠,穿透力強。普通的弩也有100米以上的射程,而匈奴的弓箭射程只有50多米,在匈奴騎兵逼近射箭前,漢軍弩已經射出了好幾箭,給予匈奴兵巨大的殺傷。弩的核心是弩機,非常精巧,也很容易壞,所以即使匈奴能繳獲到一部分弩,也很難大規模使用,他們沒有會修弩機的工匠。

    而大漢經過秦末農民起義和楚漢爭霸,西漢初期非常平弱,經過文景之治,迫切需要國家休養生息來恢復,在不得以之下才會透過和親等方式向匈奴示好,這點在漢初時劉氏政權對匈奴的妥協可以很明顯看出來。但匈奴的生產方式仍停留在奴隸社會階段,這也就是為什麼後來被西漢趕超,並擊退的原因。

    2、強大匈奴的衰亡

    到了漢武帝時期,衛青、霍去病的西征匈奴,直接把匈奴打散打跑,一部分退居東歐,一部分向漢稱臣!在防禦戰鬥中,漢軍還有連弩,一次性可以連續發射十支箭,使匈奴兵無法近身。只是連弩的射程不遠,用來防禦沒關係,野戰的用處就不大。漢軍有些單兵用的強弩,射程可達200多米。除了弩,漢軍的主要兵器有刀和長矛等等。漢軍的環首刀是最早的鐵刀,匈奴兵一般只有銅製短刀,肉搏中顯然不是漢軍的對手。長矛用於騎戰和步戰都可。

    漢軍開始使用重灌騎兵,騎兵配備有鐵甲,馬還沒有甲保護。但即使這樣,也對匈奴取得巨大的優勢。匈奴其實是以騎射為主的輕騎兵,最多穿身皮甲,普通牧民轉化而來計程車兵連皮甲也沒有,他們的馬上搏鬥能力並不強。所以,穿著鐵甲的漢軍騎兵非常容易砍翻匈奴兵。

    漢軍的幾個兵種一般都是混編在一起,相互保護,相互增援。有很多戰例,都是漢軍步兵被圍,依託武剛車和弩箭,使匈奴騎兵無法攻擊。等漢軍騎兵趕來解圍,匈奴只好退走。有時,漢軍還能利用這種匈奴軍隊集結在一起的機會,調集大軍進行圍殲,取得過不錯的戰果。而李陵被俘也是因為沒有援兵,光靠步兵終難堅持到底。

  • 2 # 剎那紅塵

    匈奴的歷史,無論對於亞洲、歐洲和世界的歷史,都有很重要的意義。

    自公元前3世紀頭曼時代至公元5世紀阿提拉逝世,約有七百年之久。在漢武帝時代,匈奴遭受西漢王朝的嚴重打擊。公元前1世紀中葉,呼韓邪單于降漢之後,匈奴分為南、北二部。南匈奴遷居邊塞以至塞內,在兩晉時代,是所謂“五胡亂華”之首。可是到了5世紀上半葉,後魏克姑臧、赫連勃勃與沮渠蒙遜建立的國家滅亡之後,東亞的匈奴王朝便再也沒有見於中國史書,只有匈奴後裔或支派如屠各或稽胡,直到隋唐還散見於史書的記載。

    北匈奴則往西方遷徙。遷到蔥嶺、大宛以西地方者,前漢時期有郅支,後漢時期有悅般。前者被甘延壽與陳湯攻破,後者被耿秉與竇憲攻破。此後北匈奴的餘眾到烏孫西北建國,歷史似乎也不太長。

    4世紀中葉左右,黑海北部與羅馬帝國之東有一個國家叫作粟特,匈奴曾“殺其王而有其國”。到了4世紀下半葉,匈奴人又從羅馬帝國的東境侵入歐洲,到達現在的匈牙利、義大利、德意志以至法蘭西等處,使整個歐洲受到極大的震動,引起歐洲民族的大遷徙與變動,對於此後歐洲的歷史有很大的影響。

    公元前二世紀中葉前,匈奴汗控制著可供耕種的土地河西走廊,控制西域,匈奴部落也在漠北完成統一。秦漢時期最著名的修築萬里長城,白登山之圍,匈奴單于公然的調戲呂后後來一系列的和親都說明當時的強大。從公元前133年至119年,漢武帝派兵和匈奴進行了多次作戰。其中決定性的戰役有三次:河南之戰、河西之戰和漠北之戰。

    河南之戰一舉解除了長安的威脅。

    河西之戰解除了漢王朝的西部威脅,打通了漢和西域交往的道路。

    漠北之戰給匈奴以致命打擊,出現了“匈奴遠遁,漠北無王庭”的局面。從此,匈奴北徙漠北。

    漢武帝反擊匈奴之戰,始於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共歷時四十四年之久,其中又可以取得漠北決戰勝利為標誌,劃分為前後兩個階段,而以第一個階段為主體。在這一時期內,漢軍曾對匈奴展開三次重大反擊作戰(也有人稱之為五大戰役),並取得決定性的勝利,這就從根本上解決了匈奴的南下騷擾問題。這三次戰略反擊,分別是河南,漠南之戰、河西之戰和漠北之戰。建昭三年(前36年),漢西域副校尉陳湯矯詔發西城諸國兵及屯田吏士4萬人分兩路攻殺郅支單于,滅北匈奴(參見陳湯滅郅支單于之戰),從而結束西漢與匈奴的百年大戰。而“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豪言壯語就出於陳湯 。

    北匈奴在被漢朝趕走之後,就去了歐洲遊蕩,去了歐洲的匈奴人是屬於北匈奴,他們在歐洲相繼打敗了哥特人,後來又打敗了日耳曼人,而我們知道,日耳曼人最後消滅了東羅馬帝國。這個帝國可以說是歐洲文明起源的標誌。

    德國的一位漢學家,曾在一本書中記載了這樣的一件有趣的事,他說古代的的匈奴人,他們所到之處,當時的歐洲寸草不生。東羅馬帝國和西羅馬帝國就是被這群魔鬼折磨的奄奄一息,但這些匈奴人,被被當時的秦軍打的毫無還手之力。這些秦國士兵,手裡拿著一種叫弓弩的武器,追在匈奴人背後瘋狂進攻,他們每個人的脖子上都掛著人頭,看見匈奴人就像看見金銀才寶一樣,滿臉興奮。

    據說當時的歐洲,曾聯合數十個國家,組建起一直聯軍,以此來對抗匈奴軍隊,但仍舊被打的狼狽逃竄,若不是匈奴王的意外病死,歐洲歷史恐怕將要改寫。大約在5世紀的時候,在歐洲的匈奴人中產生了一位後來被歐洲視為魔鬼化身的大王,就是上帝之鞭阿提拉“阿提拉”這個名字,還有成吉思汗,至今被歐洲視為是惡魔的象徵。據說留下來的匈奴人漸漸分成幾支之後,最主要的一支現在生活在匈牙利,匈牙利英文的三個開頭字母在英文中就是“匈奴”的意思。

  • 3 # 使用者9235538616192

    一個民族的強大隻是在某個時期或某個階段而強大,並不是所謂的永遠的強大。就匈奴而言他是在冒頓單于統一匈奴各部落後而強大起來的。但到後來分成南、北匈奴後相互爭鬥勢力大大減弱最後走向衰敗。

  • 4 # 我想淹死在學海里

    你提問的中的這個“強大”,我想應該是說的軍事實力吧。因為無論從經濟,科技和文化等除軍事外的各方面講,匈奴和中原比,都不可能算得上是強大。

    匈奴人少物乏,按理說不應該給中原文明造成威脅,為什麼人們印象中,匈奴軍力卻十分強悍呢?

    一,草原文化比農耕文化在軍事方面有獨特的優越性。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草原地區都在北方,少雨乾旱,人們為了生活,只能隨水草而居。因此,草原上的人無論男女老幼,個個會騎馬,人人會射箭。你不會騎馬就不能放牧,沒有牛羊馬就會餓死;不會射箭,就不能驅趕豺狼虎豹來保護家人以及牲畜和財產。所以,匈奴可謂全民皆兵。而且,北方草原盛產馬匹,寶馬良駒產量高,質量上乘,因而匈奴的騎兵也十分的靈活而強悍。

    再反觀中原農耕文明。老百姓基本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都是和小麥水稻打交道而已;偶爾和鄰居因為一隻雞鴨是誰的打起來,最多也就是你一拳我一腳,最後拎著那隻雞鴨去衙門打個小官司而已,至於舞刀弄槍嘛,百姓壓根不喜歡,也不合法,至多到了秋天揮揮鐮刀收割下成熟的莊稼也就到頭了。軍隊的組織和訓練都是由政府來牽頭負責的,不是當兵的,就可以基本視為無作戰能力。

    二,文化,地域差異。草原上的人性情多粗狂彪悍;北國氣候寒冷,人們在這種環境下,做事基本都痛快的趕緊結束拉倒;畢竟寒冬臘月的,誰和你在這磨磨唧唧。性情如此,再加上騎兵原本就機動性強,這就造成了匈奴騎兵和早先中原奇特的作戰過程——我帥兵南下搶錢搶糧搶女人,等你來了我就和你打,打得過最好,打不過我就跑了,反正你也追不上,中原部隊始終在捱打。這就是中原統治者一直把匈奴視為大敵卻也無可奈何的重要原因,最終只能被逼的以“和親”,和修築萬里長城來防止匈奴的襲擾了。

    另外,匈奴人大多是“馬背上的民族”,背一壺熱奶,隨身裝幾斤肉乾,一邊行軍一邊補充都沒問題。而中原部隊還要起鍋下灶,想想都覺得麻煩。

    總之,北方遊牧民族對中原一直以人少打人多,卻總能打勝。匈奴,蒙古,女真等等都是如此,也就造成了他們軍事很強的傳統印象了。

  • 5 # 血山飛蟲

    匈奴軍事實力不行的,匈奴實際是來自中亞的一個部落,為什麼遷移到了蒙古高原,就是受到波斯的壓迫,當時波斯異常強大,匈奴長時間接受波斯的冊封的,冒頓什麼意思啊?就是波斯語萬夫長的意思,估計許多愛國青年心裡不是滋味,哈哈,而且匈奴長時間供奉希臘的戰神馬爾斯,亞歷山大大帝很長時間就是匈奴人的神話。但是匈奴為什麼怎麼在東方異常猖獗呢?中國很長時間拿匈奴沒有辦法,打的也很慘烈,一個重要原因,中國不是歐洲那樣的職業武士制度,象中國的什麼兵仙韓信年紀輕輕就是大將軍,沒有任何經驗,當時秦漢時期一大批所謂將軍都是沒有任何經驗就被君王任命為什麼大將軍拉出去打仗,霍去病就是個小孩子,你說說有什麼戰鬥力,業餘怎麼和人家世世代代職業武士鬥啊?所以根本不堪一擊,你看看霍去病和什麼李廣利戰損高達60%~80%,懂軍事的知道斯大林格勒德軍戰損才30%,完完全全玩人海和血海戰術,實際是漢武帝和他的幾個小舅子成就了匈奴之名,匈奴的幾次大仗勝仗聲名遠播到中亞西亞,那個時候實際資訊不是閉塞的。匈奴一次幹掉李廣利的7萬士兵十萬匹戰馬,駭人聽聞到了極致,哈哈,當時整個地球是前所未有,很長時間,直到土木堡之變才重新整理,哈哈,幸虧中國當時是世界上資源最豐富的國家,否則這麼幹,早垮了。

    有人吹阿提拉,實際阿提拉僅僅20年就被剿滅了 ,說明阿提拉在軍事方面也是野路子,離高手差很多,軍事就是這樣,有的時候藉助不確定因素和政治局勢,短期內,可能佔優的,例如敵國發生瘟疫或者分裂或者地緣優勢。阿提拉的所謂匈人到底怎麼回事啊?他們實際開始生活在中亞的,反抗波斯被暴打,不得不向西投靠羅馬的,因為羅馬和波斯是死敵,這個是確切歷史記載的,阿提拉年輕的時候作為部落人質在羅馬呆了很長時間,後來應該是羅馬放出來兩面夾擊日耳曼人的,一度做大了,後來被東羅馬職業武士乾淨利落的給切掉了,哈哈。

    值得注意,蒙古高原的土著實際軍事方面一直不行,直到成吉思汗出現,匈奴玩完以後,蒙古高原很長時間又被來自中亞部落統治,就是突厥,後來蒙古皇帝的名字帖木兒很多,以至於中國的歷史書很少提這些突厥名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內耳有哪些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