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2
回覆列表
  • 1 # 正一小道

    作為一位北方人,這個問題問的太偏頗了,就看你喜歡聽什麼樣的了。我不是專業的人士,但作為一名北方人來說,對豫劇還是有一些瞭解。有的人喜歡聽曲劇,有的人喜歡聽越調,還有的喜歡聽道情,還有的喜歡聽墜子,這應該就是豫劇的四大種類吧!裡面又分了很多派系,各有各的聽眾。戲曲一般都是六零七零後之前的人喜歡聽的多,因為他們所處的年代,歌曲也差不多高音多,大家聽不慣還不如戲曲,大家都能夠聽懂,而且有劇情大家很享受。後來港臺流行歌曲在大陸廣泛傳播,戲曲市場就越來越慘淡了。不過還好河南電視臺的“梨園春”,又一次把1億的河南,和河南周邊的群眾拉了回來。使豫劇在年輕人中又吸了很多粉,雖然大家很少唱但大家在耳睹目染下,還是知道也能記著很多唱段。每當聽到哭戲時,心裡就很難受,因為她嗷嗷嗷嗷,一下子要幾分鐘。要麼就是慢慢的一個字一個字的拉音,讓我很焦急。除非聽丑角的就像“王金豆借糧”的那段,有點類似現在的說唱,“老漢我名叫劉老七,今年已有五十一,家有田地四五傾,我不愁吃來不愁穿。見了富人我喊聲爺,見了窮人我不答理。”好像記錯了,反正這齣戲和“李天寶弔孝”已經分不清了,劇情有些相似。豫劇和京劇相比,我們應該更應該喜歡豫劇的唱,喜歡京劇的打鬥,因為豫劇的打戲很少,雖然也有“花木蘭”、“穆桂英掛帥”等,但京劇武打的更多,但他們的唱腔我們一句也聽不懂。

    現在我已經喜歡聽豫劇的嗷嗷嗷嗷了,也喜歡她拉長音了。尤其喜歡“風雨故園”裡的“再也不把女人投的唱段”,小蝸牛,小蝸牛......二十年未曾和他牽過手,二十年不知道啥叫溫柔,二十年我還是一個女兒身,二十年我天天守著一個愁,當然還有比較歡快的就是“朝陽溝”的選段,親家母你坐下,咱倆有話拉一拉,俺的銀環好喝水,茶瓶茶碗有倆仨......說實話豫劇名段很多,像大家最熟悉的“劉大哥講話理太偏”、“轅門外三聲炮”、“周鳳蓮坐在轎子裡喜氣洋洋”等等太多。

  • 2 # 飛飛魚的池塘

    豫劇作為中原的代表戲曲,融匯了諸多劇種的優勢,而且各個行當的戲比較均衡。比如說,越劇重小生花旦,豫劇各個行當的戲都比較豐富,生旦淨醜皆有名家和流派。豫劇有許多催人淚下的故事,講究大喜大悲。這一點很符合觀眾的心理,看了過癮,而不是那種不痛不癢。

  • 3 # 縴夫5909

    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豫劇?

    豫劇,俗稱河南梆子,一九四九年以後稱謂豫劇。大家要知道,戲曲是中國民族傳統文化百花園中一處亮麗的景觀,全國有大小各類地方劇種一千多個,目前無論是擁有專業劇團數量、演出場次、受眾區域和熱度綜合考評,在地方劇種中獨佔鰲頭,與京劇齊名,堪稱國粹!

    喜歡豫劇的原因,簡單羅列有以下幾條:

    一,豫劇根植中原,古老中華的核心區域,得益於深厚文化底蘊沉澱的沃土滋養。

    二,河南有一億多人口,加之周邊晉冀魯陝蘇皖鄂,諸多人口相同相近的喜好,同時吸收了各劇種的精華,透過常香玉丶馬金鳳等幾代藝術家的不斷繼承和創新,得到空前的發展。

    三,中原得天獨厚的交通區位優勢,透過人口遷徒不斷向四周傳播。

    四,豫劇無論在唱腔設計丶角色扮相丶音樂配器等方面日臻完美,也是人們喜歡她的主要原因。

  • 4 # 漢風唐韻828

    謝邀。豫劇在解放前一直叫河南梆子,與山西梆子、河北梆子等梆子戲一樣,脫胎於梆子戲的母體秦腔。不是喜歡豫劇的人多,而是因為河南人口多,又由於河南在歷史上戰亂和天災頻發,人們流離失所,四處逃難,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河南梆子的流傳地域。如今,戲曲在全國每況日下,觀眾銳減,越是在城市和發達的地區,越沒有戲曲的市場,豫劇能在一定地區存活,只能說明這些地區相對還比較落後。

  • 5 # 輕柔的長清湖

    戲曲一般都是60後之前的人喜歡聽的多,因為他們所處的年代,歌曲不多,戲曲多。我們更應該喜歡豫劇的唱,因為豫劇的打戲很少,雖然也有“花木蘭”、“穆桂英掛帥”等。

    我喜歡聽豫劇的嗷嗷了,也喜歡她拉長音了。尤其喜歡“風雨故園”裡的“再也不把女人投的唱段”,小蝸牛,小蝸牛......二十年未曾和他牽過手,二十年不知道啥叫溫柔,二十年我還是一個女兒身,二十年我天天守著一個愁......

    當然還有比較歡快的就是“朝陽溝”的選段,親家母你坐下,咱倆有話拉一拉,俺的銀環好喝水,茶瓶茶碗有倆仨......說實話豫劇名段很多,像大家最熟悉的“劉大哥講話理太偏”、“轅門外三聲炮”、“周鳳蓮坐在轎子裡喜氣洋洋”等等太多,就不再一一列舉了。

  • 6 # 聽戲APP

    豫劇一向以唱見長,在劇情的節骨眼上都安排有大板唱腔,唱腔流暢、節奏鮮明、極具口語化,一般吐字清晰、行腔酣暢、易為聽眾聽清,顯示出特有的藝術魅力。

      豫劇的風格首先是富有激情奔放的陽剛之氣,善於表演大氣磅礴的大場面戲,具有強大的情感力度;其次是地方特色濃郁,質樸通俗、本色自然,緊貼老百姓的生活;再次是節奏鮮明強烈,矛盾衝突尖銳,故事情節有頭有尾,人物性格大稜大角。

      豫劇傳統程具有濃厚的河南地方特色,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不斷革新,創作由粗到細,粗中有細;由俗到雅,雅俗共賞,表演藝術日臻完美。同時,各行當也湧現了一大批藝術上有成就的演員。

      豫劇的唱腔音樂結構屬板式變化體,其板類有四種,即慢板、二八版、流水板、散板:二八板在豫劇的四大板類中表現力最強,變化最豐富。除二八板這個基本板式外,還可分為慢二八板、中二八板、二八連板、快二八板、緊二八板、緊打慢唱等板式。

      豫劇藝術古今兼納、剛柔相濟、豁達寬厚、有“中和”之美。首先,豫劇唱腔鏗鏘有力,大氣磅礴、抑揚有度、富有熱情奔放的陽剛之氣,具有很大的情感力度。其次,豫劇行腔酣暢、吐字清晰、本色自然、有血有肉、善於表達人物內心情感。

      再者,豫劇節奏鮮明強烈、矛盾衝突尖銳、故事情節有頭有尾,再加上曲調詼諧歡快,使得豫劇不僅適合演出輕鬆的喜劇,又適合演帝王將相的大場面戲,豫西調委婉動聽,唱腔悲涼故很適合演悲劇。豫劇在關鍵劇情上一般都安排有大板唱腔,唱腔流暢、節奏鮮明、極具挑戰性,一般吐字清晰,易被觀眾聽清。

      豫劇舊稱“河南梆子”、“河南高調”,由於早期演員用本嗓演唱,起腔與收腔時用假聲翻高尾音帶“謳”,又曾叫“河南謳”。“豫劇”之名最早泛指河南各劇種。豫劇傳統程具有濃厚的河南地方特色,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不斷革新,創作由粗到細,粗中有細;由俗到雅,雅俗共賞,表演藝術日臻完美。

      新中國成立後,在河南梆子的基礎上,經過幾代老藝術家的不斷改革和創新,正式更名為“豫劇”。標誌著豫劇藝術產生了質的飛躍,也標誌著一門成熟的戲曲藝術開始全面繁榮!所以,河南梆子是豫劇的前身,兩者的概念不盡相同!

  • 7 # 漢字文化講堂

    戲曲是傳統文化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宋元時期的南戲,大多數人都知道京劇是國粹,其實還有眾多的地方戲,受到眾多戲迷票友的喜歡,豫劇也是其中之一。

    據說豫劇起源於明代,原稱河南梆子,到近現代改稱豫劇,有眾多流派,比較知名的如常派,馬派等。豫劇是地方戲,具有很強的地域性,唱腔時而高亢嘹亮,時而婉轉低迴,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受到當地群眾的歡迎,長盛不衰。逢年過節,在鄉下農村總會搭戲臺,唱大戲。四鄉八鄰的群眾都會來圍觀。

    應該說戲曲,包括豫劇中老年人居多。他們好多都是聽著豫劇長大的。由於現代影視及網路的發展,人們娛樂物件得到極大豐富,戲劇的受眾面縮小了。同時,在網路環境下生長的年輕人,在今天這個資訊高度發展,生活節奏加快的社會里,緩慢的情節,老套的劇情很難吸引他們。但是我們也知道,有些孩子從小就學戲,年齡很小就登臺演出了。有的地方還推行了戲曲進校園活動,這對於廣大青少年接觸戲曲,瞭解傳統藝術是有益的嘗試。

    常香玉大師曾說,戲比天大。我們說,舞臺小天地,天地大舞臺。戲劇有很強大的教育意義,尤其是在經濟不發達廣大農村地區。宣揚忠臣孝子具有一定現實意義,但是戲劇也要開拓創新,在形式和內容上不斷適應社會,吸引更多的受眾。

  • 8 # 精選曲藝

    河南豫劇是河南省第一大劇種,也是中國五大劇種之一。豫劇與曲劇、越調並稱河南三大劇種,除此之外河南還有三十多種其他小的劇種,像大平調、宛梆、懷邦、河南墜子、道情等等許多優秀的劇種。河南豫劇之所以這麼多的人喜歡我認為還有以下幾個原因:

    ⑴豫劇相對於京劇來說,更接地氣,通俗易懂,老百姓更容易自己接受。

    如果藝術有高雅低俗之分的話,那麼對於我來說京劇可能就是高雅的藝術,而豫劇介於這兩者之間。今天京劇出現衰落,我認為是有這個原因的,京劇作為一種高雅的藝術,它的受眾必然會受到限制,因此也就影響了它的發展。京劇像易經這類國學一樣,它高雅是一方面,另外還比較神秘,這必然就會限制了它的傳承與發展。而豫劇不同,豫劇不算高雅也不算低俗,老百姓們都能夠理解,都能夠接受,欣賞的動,這也使得今天豫劇能夠走出國門,發揚光大。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大連京劇院院長楊赤在一次演講時說過:“國內沒有任何一個一家京劇劇團可以養活自己啊“,郭德綱老師說過:“豫劇是唯一一個可以養活自己,並且能夠賺錢的劇種”。可以看出,豫劇今天的成功,能夠受這麼多人的喜愛,不是沒有道理的。

    ⑵河南豫劇地方宣傳比較給力。

    為什麼這樣說呢?我還是和京劇相比,豫劇這幾年的宣傳工作做的很到位,“戲曲進校園”、“戲曲下鄉”這些活動的開展,吸引了一大批老中青的一大批戲曲愛好者。再好的藝術都離不開宣傳,尤其在今天。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人們相對於以往,接受的資訊量更大,更多,同時也更復雜,這就造成了如果不去宣傳,再優秀的藝術作品也會慢慢的衰落,成為人們的記憶。因此對於戲曲文化也是這樣,不光光是豫劇、曲劇、京劇、黃梅戲等等這樣的大劇種,小劇種更需要這樣。郭德綱老師的成功就說明了這一點,你以為只是郭德綱老師知道的多,會的多嗎?不完全是,會唱京劇,會說相聲這樣的人有很多,為什麼他們沒有成功?我想平臺,宣傳是一個很大的原因。

    ⑶一大批戲曲老藝術家的努力。像常香玉、陳素真、老一輩藝術家,還有劉忠河、蘭力、虎美玲、王紅麗、李樹建、範軍、小香玉等等這些人的努力!

    戲曲的發展和傳承離不開這些藝術家的努力,每次看到七十多歲的劉忠河老師和年輕人一樣仍然活躍在舞臺上,我都非常的敬佩。當然不只是劉忠河老師,還有豫東洪先禮、索文化、陳傳明,李斯忠的繼承者蘭力、張鈺東等優秀的黑臉演員,還有活躍在《梨園春》舞臺上範軍,小香玉,虎美玲等等演員,他們都為戲曲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 9 # 3956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China Say:首先河南豫劇<先前稱河南綁子>演唱的都是古裝戲!唱腔高亢哄亮,伴有細膩韻味。吉慶喜樂,帶給地方老百姓喜聞樂見史鑑!配樂優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可以用棉籤掏耳朵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