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鞅論財經
-
2 # 壺天散墨310
護士網約上門服務挺好,尤其對行動不方別的有病老年人,給他們提供熱情,周到的服務,及時送藥,送關懷。更能體現出這個社會的進步和溫馨。
-
3 # 大麥58953929
本來該是醫院推出的服務。。。結果網際網路做到了 滴滴本來就是計程車公司推出的服務 結果網際網路做到了。這公司主要能活下來就可以獲得他該有的價值 評價系統會告訴我們打針不是太大的事 醫院也不會那麼多人 蠻好的
-
4 # Dr趙
今年國家衛健委釋出了《“網際網路+護理服務”試點工作方案》,並開始在部分省市進行試點,首先必須說,出發點是非常好的,我國屬於人口大國,近些年來人口老齡化加劇,醫療資源相對不足,醫院人滿為患,給大家看病帶來諸多不便,國家也正在著力解決著這些問題,“網約護士”確實能夠解決一些問題,比如健康護理指導、傷口處理等,讓病人看病更加方便,給醫院更多的時間去治療重症患者。
但是這種“滴滴護士”的服務模式想要推廣,我想一定要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1.在診療活動中,護士主要扮演的是執行者,決策在於醫生,那麼在沒有醫生在場的情況下,護士能否有權利下醫囑呢?藥物的使用尤其是靜脈藥物的使用原則護士能否拿捏得準?突發情況時比如藥物過敏休克責任在誰?
2.我相信能在家裡解決的問題誰都不想出門,那麼“網約護士”的工作量勢必很大,我們都知道,護士行業本身很辛苦,在國內整體數量是遠遠不夠的,哪裡還有那麼多護士用來“網約”呢?
3.護士的人身安全問題,護士多為年輕女性,讓一個護士單獨上門服務,在這種密閉的空間裡,她們的人身安全如何保證呢?
-
5 # 雨芍愛學習
“現在大多數護士都是年輕女性,去陌生患者家裡上門照護時,怎麼保護她的人身安全是個重點。另外如果護士操作時出現意外,如何保障病人的安全以及護理人員的安全,這些都需要明確清楚
-
6 # 行走的荷爾蒙170392921
剛建國時期,醫生護士就上門服務了,並不稀奇,當時主要服務物件是老幹部,現在只不過是網路提供服務,比較新穎而已,服務物件是普通家庭。
-
7 # 三千萬年的喜歡
網際網路十上門護士的職業,國家提倡的健康生活方式是很好的。
應該是社會的發展趨勢,社會的進步和創新,離不開高標準的服務質量和理念,
現在的健康已經成為人們的關注和認可,到家服務,上門服務是社會的發展趨勢和目標。只有這樣下去人的生命才會真正的幸福和美好。
不像一些人講的上門服務,小姐狀態的,這個是社會的退步,既然是國家支援的,肯定是沒問題。相信國家。
但是有小思想的人會有小姐的想法了。
-
8 # woodface
這是好事,我覺得實施以後現在在夜總會按摩店上班的小姐姐都會從良當護士了,莆田系醫院也會招很多護士姐姐來更好地服務社會了,絕對是利國利民之舉。
-
9 # 阿木要起飛
“上門服務”四個字,確實是讓人第一眼很容易產生歪想法,不過,正正經經來思考一下,就會知道,其實網約護士上門護理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也是趨勢,畢竟外賣可以送、出行可以約,服務自然也可以貼心到家。再說了,自古就有醫生出診,所以,實在是正常而合理的事。那麼就來簡單說說利弊吧。
利:
1、便民。現在看個醫生、要個床位多難啊,連擁有全球最多床位的醫院都供不應求了,怎麼辦?最好的當然是各自在自己家找床位了,在AI醫療起來之後,醫生遠端診療、出方子,再預約護士上門護理,絕對解決了民生一大痛點;
2、負載均衡。讓護理工作可以預約上門,相當於把建立了一個護士資源池,醫院可以根據護士位置、時間靈活安排服務物件,極大有效利用了護理資源,不會有的地方排一天沒空,有的地方閒得打趣聊天。
弊:
1、監管問題。跟所有網約服務一樣,質量難以監管,外賣被爆食品質量問題、網約車被爆司機騷擾,都是因為監管機制難以到位,監測到每個單元,保證良性。一旦開始走網約路線,很大可能就會出現外包,那麼在利益驅使下,服務工作人員就良莠不齊了,而護理服務出現問題,是可能出人命的,這一點需要重視;
2、潛規則。還是回到開頭的問題,網約服務,尤其是約人的,很容易被別有用心的人加以利用,變成淫穢服務的外殼(現在一線城市的上門按摩服務就有出現了),反向的,護理人員多是女性,人身安全是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
10 # 家有好醫趙博士
個人認為這對於實現普及慢性病患者和終末期臨終患者的家庭化診療是非常積極的利好訊息!
大型三甲醫院病床的緊俏,病房有限的硬體條件,人們對於住院條件的要求不斷提升,以及患者的心理需求等等,這些因素都使得家庭化診療成為一種潛在的發展趨勢。
一部分以往需要反覆住院治療的慢性病患者,經過醫生評估,其治療方案明確、治療手段可在家實施、治療手段風險偏低,國家鼓勵護士上門服務的話,這部分患者就可以在家完成治療,獲得更良好的體驗。
而對於疾病終末期的臨終患者,常規的治療主要是吸氧、鎮痛、導尿、疏通、腸內腸外營養支援等,基本上都可以實現在家操作。對於即將離世的患者,如果天天能夠有家人的陪伴、天天住在自己一輩子生活過來的熟悉而溫暖的空間裡,而不是在冰冷而陌生的醫院病房裡等待死亡……
當然,家庭化病床之所以一直沒有實現全面推廣和應用,其實很大程度上受到醫療糾紛風險和較低的醫療服務價值的制約。那麼,這一次網際網路化的護理上門服務能否打破這些制約,就要看國家和醫療機構能否設計出具有突破性意義的規則和制度。
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如果僅僅靠高價的上門服務費刺激護士單方面的服務熱情,那麼這種模式必然長久不了。家庭化病床的推廣必須要調動各級醫療機構的醫生和護士共同地參與進來,而不僅僅只有護士。
-
11 # 我叫鹽汽水
網約護士,護士上門服務看上去確實有有很多好處,可以讓留守在家裡的孤寡老人得到照顧,兒女們可以更加放心,一些行動不方便的老人有個頭疼腦熱的,去醫院不方便也可以讓護士上門打針治療,但是事情也不是這麼簡單,這裡面還是有很多問題的,也許暫時還沒有暴露出來。
1. 護士只是護理人員,並不是醫生,當然也並不能代替醫生的主要作用。上門護士的主要使用者群體還是老年人居多,如果老年人臨時出現一些意外情況,護士是否能夠及時應對並進行合理的處理?這一點我們是需要打上一個問號的。如果由於護士無法解決當時的局面,老人遭遇不幸,這個事情將會上升到社會問題,人們將再次思考網約護士的存在合理性!
2. 絕大多數的護士都是年輕的女性,他們獨自外出上門,他們的人身安全怎麼得到保障?這不像是在醫院,有眾多的醫生護士在一起,如果護士在患者家中遭遇一些問題,這也會讓人們質疑這件事情的合理性。
3. 我們國家的護士從業壓力相對較大,一線的護士資源並不是很寬裕,醫院裡還有大把大把的病人等待護理,我們從哪裡抽調這麼多的護士進行上門服務、要知道,護士也是醫療從業者,需要相關的專業培訓,護士至少也要專業以上學歷,現在突然出現缺口,一時之間,人員培養會跟不上。
-
12 # 健康知識線上
不知道這是不是一箇中國特色,在醫患矛盾比較尖銳的現在,推出網約護士是有一定的風險的,但是對於絕大部分人來說,網約護士是有幫助的,它能讓一些老弱病殘不方便到醫院的,患有慢性病的需要護理或者是需要一些簡單的醫療操作的,能夠不出門,在家裡就完成,例如上門去指導一下病人的用藥,例如上門去為病人做一些物理治療服務,這些都是很好的,但是要約定服務的範圍,要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而保護上門服務的護士,因為在眾多的網約護士上門服務當中,可能有極少人會引起一定程度的糾紛,這個糾紛大部分都以網約護士所提供的服務達不到患者的期望值,那麼這個時候就帶來了問題,其實醫鬧也是極少數,但確實存在呀,我本人對這種網約護士服務的形式持包容的態度,但更多的擔心上門服務的護士安全能不能得到保證?權利能不能得到保證?應有的勞動價值能不能得到體現?以中國現有的條件我是感到懷疑的,當然如果全民的包容性都非常好,雙方都相互體諒,那麼這個網約護士的新生事物,一定能夠發展的很好。
-
13 # 婦產科女司機颯姐
前陣子我一個病人從國外回來,因為有個屁股針要打,藥已經帶回來了,自己又不會打也不敢打,帶著藥去社群醫院,因為不是在醫院裡面拿的藥,醫院也不給打,怕打出毛病了說不清楚,跑了一圈也沒打成。
最後沒辦法了,只好在網上叫了個護士,上門服務人家很快就來了,五分鐘搞定,病人滿心感激的跟我說:幸虧現在有網約護士這個服務了,真是太好了太方便了!
這個事兒的確是個好事,比如像我這個病人這種特殊情況,去醫院吧太擁擠,還有困難,自己打吧不會,還有的家中有老人的,兒女需要上班,短時間的護理服務也可以交給護士來處理,畢竟護士還是更專業的。
但是這個事情也存在一定的隱患,比如關於護士資質的稽核,服務質量的考核評價,以及護士本身的安全,目前都需要進一步的完善和關注,畢竟網路有一定侷限性,安全係數無論是患者還是護士,都應該得到重視。
而對於那些滿腦子都是齷齪想法的人,只能說心裡面髒,看什麼都是髒的,這種人最好永遠都別享受現代科技和政策帶來的福利,老老實實去醫院排幾個小時隊,才會讓他們心無雜念!
-
14 # 純帥24k金
大家對新鮮事物,保持敬畏之心是對的。據我所知,這種網約護士已經運行了很長時間了,有的家庭確實是需要有這種服務,規範細則是首要,收費標準是次要。沒有企業會在推廣期高收費的。
-
15 # 552186635
護士這是一個專業工作。先確定有否專業資證,再要加強管控。我認為護士崗位人才稀缺,在醫院上崗己經很累,不夠休息,還有時間去"網約護士"嗎?
-
16 # 海之聲助聽器從化聽力
這樣一來,護士可以減輕了醫生的重擔,也緩解了病人等待候診的時間,是雙贏的狀態,但是需要保障護士的人身安全。
-
17 # 上醫林健康在手
各種說法都有!我也在前天晚上新聞聯播也看到這個了!
對於這個我只想說以下幾點:
1、價格需明確 安全要保證,首先價格方面,比如我們在醫院皮下和肌肉注射需要10元左右,而網約護士需要130-170元,最高達200多元,這就相當不合理;安全問題是護士是否有資格證?可以一個很好的服務意識和態度?這兩點怎麼監管?需要思考。而且這個安全不僅是患者和家庭的安全,還涉及到護士的安全,非常得要。
2、還有隱私安全和意外保險:隱私問題大家都懂,關鍵是患者和護士的意外保險是不是又多出一份開銷,這應該由誰來買單?買多少合適?患出了故事怎麼賠償?
健康在手APP是一款智慧家庭醫生APP,雖然目前解決不了網約護士這個問題,但是作為正常家庭的健康APP還是非常有用,能從中西醫角度分析不同的大小疾病,從家庭關係的老幼中各個年齡段提供健康知識庫,包括我們正常去醫院前選醫生,大夫,科室等等都可以完美解決。
2月12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網際網路+護理服務”試點工作方案》,確定在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廣東省6省市進行“網際網路+護理服務”試點,試點時間為2019年2月至12月。
回覆列表
一看衛健委公佈的試點名錄就知道那是出診費用不菲,一般人可網約不起,還不如乖乖地跑醫院去打針掛鹽水。這次試點地區集中在我國經濟最發達的三大城市群,包括京津、江浙滬和廣東六個區域。
那麼筆者就談談網約護士的利弊!其一,現在各地還沒有出臺網約護士細則,但相信出診費用肯定不低,而且還是不進入醫保的自費部分。可對於一些經常不定期地要往醫院打針的行動不便老人確實也是一種很好的便利,值得推廣和讚揚。
其二,隨著我國老齡化社會的來臨,我國60歲以上的老人數量超過2.3億,老齡化比重達到了17%。可我國不可能走法國的養老院高福利模式,也不可能走美國的市場化運作養老體系,或許只能走日本的居民區就地養老模式。也就是我們推出了9037的養老規劃的原因。
既然走原居住地養老模式,那就必須像日本一樣提供一套完整的社群服務體系。不僅包括醫療上門服務,還有聊天、洗衣、送餐等全方位的上門服務要跟上。這樣才可能讓老人在家養老安心,讓外地工作的孩子放心。
其三,這種醫療服務畢竟不是一般的服務,而在打針或點滴的過程中出現突發事件又該如何處理,尤其對上門服務人員的專業水平和沒有醫生等在場的情況下也是不放心的。
其四,還有大部分護士是以女性為主,經常前往病人家裡打針,萬一碰到為老不尊的又該如何防範,在保護護士上也要有一定的舉措。
總之,在我國老齡化趨勢越來越嚴重的情況下,必定要推出一些全方位的上門服務,包括護士網約服務。這是一種發展趨勢,也是一種社會福利的延伸。但要制定合理的網約服務系統化執行機制,以及合理的收費標準,這樣可能被廣大市民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