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許多謙0768
-
2 # 韓戀橙
其實朱元璋本質上就是個暴發戶,極為裝逼和不負責任的人,極為自私自利。為了自己和自己子孫的利益根本不顧國家利益。有人替他辯護說:哪有大人和小孩一般見識的?這純是傻逼邏輯。事實是他還真不敢,從給子孫下的祖訓就能看出來他對前元徵日的失敗是多麼的恐懼,生怕因為征服日本可能帶來朱家王朝的覆滅。根本沒有隋煬帝和唐太宗的偉大和英明。有人把這貨稱為“千古一帝”,我呸!!!日本在明朝初期無論如何也得用兵,像元朝失敗了也最起碼努力過不被笑話。不說日本殺我使者和海盜的問題就是中國自古以來就是個缺少銀礦的國家。在美洲的白銀進入中國之前都是日本的白銀支撐著中國的經濟發展,明初正是中國硬通貨步入“銀本位”的階段。需要大量的白銀支撐國民經濟而朱元璋這貨卻靠發行“大明寶鈔”紙幣(冥幣)渡過難關。這和現在的辛巴威不是一樣麼?造成了明初財政的混亂直到中期美洲的白銀進入中國才有所好轉。如果開始時就徵日會怎麼樣?勝利了,大量的白銀湧入中國市場,不至於明初就因為流民爆發了連綿起伏的起義,即使再次失敗了,日本也能收斂點海盜活動,不至於造成後來的倭患和侵朝事件耗費了明朝的國力。
-
3 # 酒吧買料酒1
我看了一些人的回答,說實話,給朱元璋貼上專橫跋扈,濫殺成性的標籤是不負責的。如果結合朱元璋的人物性格和歷史情況,就不難發現原因。
朱元璋(1328–1398年),明朝開國皇帝,早年窮困潦倒,和馬芸一樣是全村重點扶貧物件,父母兄弟皆死於飢餓和瘟疫,輝煌時曾當過和尚要過飯,後來在湯和慫恿下加入紅巾軍,走上了造反的野路子,給郭子興當小弟,後來憑藉自己的努力,一步步的從泥腿子幹到稱霸一方的大泥腿子,以力挽狂瀾之勢幹掉了陳友諒和張士誠,又將不愛喝豆汁的元朝從大都(也就是北京)打回漠北,奪回失去數百年的幽雲十六州(可算奪回來了),在應天(今南京市)登基稱帝,走上了當皇帝這條令無數人為之送命的不歸路,定國號大明,年號洪武。建國後,朱元璋重視農業發展,從小貧苦屌絲出身的他深知農民兄弟的水深火熱,除了加入共產黨為人民服務其他該做的都做了,也痛恨當官的為官不正,腐敗無能,加大反腐力度,殺了數千名奸臣汙佞,因此才有了明初的“胡藍之獄”,空印案和郭桓案,殺遍滿朝文武數萬人(我相信明朝當官的基本上都是股票買跌了或者是腦袋被驢踹了,反正我是不可能選明朝當官的)。
從性格上分析,因為朱元璋苦逼的早年生活,所以他打心底裡就不認同官員,自然也不給當官的好眼色看,在他看來,官員在自己表面一套,背後做事又是一套,不信任也實屬正常,就比如廢除宰相,先進勞模朱元璋同志透過溫和的方式嚴厲的處死了死的很難看的胡惟庸,又以浩蕩的胸襟,處死了數萬名應該有罪的人之後,愛民如子的他就覺的宰相這個工作很累,別把當宰相的同志們累壞了,就經過長達數幾秒的思想鬥爭之後,決定“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廢除了宰相制度。還有就是他“寧可殺錯一千,不可放過一個”的做事原則,所以才說他殺人如麻,嗜血成性。(唉,可憐那~)
在把話題扯回日本,我們都知道哈,日本小朋友自古以來就很不老實,曾經他追過大唐,發現大唐是他追不上的那個傳說便又去崇拜大宋,後來大宋又被元朝大哥哥滅了,元朝大哥哥可不是溫和的鄰家大哥哥,看到日本小弟弟後,就亮出了自己的大刀,率兵攻打日本,可元朝一群旱鴨子怎麼打海戰?結果剛到日本還沒上岸就“呼~”的一下給刮跑了(後來日本將這陣風稱坐“神風”,臭名昭著的神風特攻隊就是借鑑於此)日本一看大宋都沒打敗的元朝大哥哥被自己給幹趴了,就感覺自己
“膨~~~~脹~~~~了~~~~”
“元朝我都不怕,我怕你明朝個錘子!”
於是殺掉明朝使臣公然挑釁明朝,想要稱霸中原,統領亞洲!統領世界!統治地球兒!!這只是它實現宏偉報復的小小的,小到不能再小的一步。
明朝建立初期,國力尚弱,但打個小日本兒卻綽綽有餘,但那時候不興抗日,那面對日本殺使者的公然挑釁,朱元璋為何不理不睬呢?一是朱元璋把本人工作重心全都放在抗擊北元和安民興國上,懶得管這個小國,二是北元和高麗的虎視眈眈,貿然向日本發動戰爭,定會傷敵一千自損八百,讓北元高麗這倆貨坐收漁翁之利,只要朱元璋有腦子他就不會這麼做。所以,朱元璋心裡想:“小嗶仔子讓你在蹦噠兩天,等有實力了,我的子孫會把你幹翻的!”
事實果真如此,公元1597年,明朝第十三位皇帝萬曆帝朱翊均,朝鮮之役打的日本300年一蹶不振,徹底打服了日本,也算掙了口氣!
總的來說,明朝確實是一個非常硬氣的朝代!有“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豪骨皇帝,有當時最先進的,打的元朝滿地找牙的大明軍隊,還有鄭和下西洋,萬曆三大徵等等不勝列舉的大國風貌,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漢人朝代,揚眉吐氣,昂揚進取,雖有許多不足,但還是中國歷史畫卷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對現代中國政治制度的探索和軍隊制度創新來說也是一個前車之鑑。
評價歷史要多方面考慮,不能蓋棺定論,以上是我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若有異議,敬請指正,不勝榮幸!
-
4 # 那樣的歷史挺有趣
據說朱元璋成了明朝開國皇帝后,曾經向日本派過使者訪問,然而卻遭到了日本人的羞辱,日本人還把他們給殺了。這在當時可是很嚴重的國家矛盾了,那麼朱元璋怎麼沒有攻打日本呢?
朱元璋是草根出生,他的天下是他自己一次次作戰白手起家打出來的,所以他才這麼被人敬仰,被稱為傳奇。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後,為了向周圍國家宣告中國改朝換代了,自己是新皇帝了,就給他們下達文書,大致意思就是說我現在是剛上任的新皇帝,如果你們想投靠我,就過來拜見。這樣的文書,被髮到很多國家,其中就包括日本。
然而,當時的日本,剛剛經歷了元朝的侵略,雖然元朝因為善騎射不善海戰而被日本打敗了,但從此日本人還是對中原來的人抱有了極大的敵意。比如這次朱元璋發的信,甚至都沒有被傳到天皇手上,而是直接被一個王爺給攔下來、撕毀了。
朱元璋傳送昭告後,見其他國家來投奔的投奔來送禮的送禮,只有日本沒有動作,就派使者去看看怎麼回事。結果使者特別倒黴,話都沒說一句就被日本人給殺了。隨後朱元璋又派了幾個使者又被日本人殺了,朱元璋這才意識到他們發生了什麼。
朱元璋勃然大怒,畢竟是橫掃整個中原的人,你一個區區小夷國也敢和我作對、殺我的使者?於是立刻準備起兵進攻。不過最後,聽了身邊大臣的幾句分析,他還是冷靜了下來,決定放過日本,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我們都知道元朝的軍隊是非常精悍的一群士兵,然而就連他們也打不贏日本,足以說明平原和海島在地形上的不同,對於作戰起到了多麼大的影響。如果貿然派軍隊去攻打日本,很可能會輸掉,這就徒然損失了一批人力物力,老百姓也會有意見,是非常不利於統治的。
其次就是沒有必要打日本。當時的日本在他們看來就是蠻夷,是不通開化的野蠻民族,就算打贏了他們,也很難讓他們和明朝融合。而且日本海島又偏遠又小,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寶物礦藏,根本撈不到好。如果真的要讓日本歸順,不如集中力量大力發展明朝,明朝經濟和軍事發展好了,那些小國懼怕威力自然會主動過來交好,就像唐朝一樣。
聽了這些話,朱元璋這才決定不攻打日本,對於日本殺害使者的事也只能放過,從此明朝和日本斷絕了往來。所以說現在有些人說朱元璋時期不敢打日本的說法是完全錯誤的。朱元璋不是不敢打,而是考慮到了多方面因素。況且戰爭只能帶來土地不能帶來民心,只有發展好自己才是國家根本。沒必要因為一時的衝動,而損失自己的力量還得不到什麼特別的好處。
-
5 # HuiNanHistory
這裡面有兩個原因:
1、日本很難打。真的很難打。就算是二戰行將就木之際,美國打沖繩都廢了九牛二虎之力。
2、朱元璋的對外政策整體比較保守。
明太祖朱元璋提出過“不徵之國”的政策。所謂“不徵之國”,就是一次性將15個海外國家劃為明朝不準備為敵、攻打的國家。這是一個宏觀性的政策,日本就在這15個國家裡。
這種政策的提出,與朱元璋的對外戰略設想有關,他的觀點是——
自古人君之得天下,不在地之大小,而在德之修否。元之天下,地非不廣,及末主荒淫,國祚隨滅。
以史為鑑,元朝土地雖廣,但是不修德所以導致滅亡。特別是元世祖忽必烈曾二徵日本,結果都以失敗告終。
正所謂殷鑑不遠,故而明太祖對待日本的態度是,“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沒必要遠征。
當時,明朝的主要敵手其實是北邊的蒙古人。
所以,明太祖對待日本的主要策略是外交威嚇,威脅明朝要制裁日本,但是不採取實際做法。
除此以外,自元朝以來,日本倭寇就一直騷擾中國的近海區域。而對於日本海盜的侵襲,明太祖曾幻想以外交手段督促日本協助解決,但是日本根本就不搭理他,所以朱元璋最後只能斷絕與日本的外交關係。
比較可笑的是,後來的明成祖還抱著“遠夷威之以刑,不若懷之以德”的態度來處置日本海盜。這種膽小、謹慎的做法與當時明朝朝野對倭寇的畏懼有關。
回覆列表
瞭解歷史上的日本,你就會發現日本這個國家歷來反覆無常,其根本原因是這個島國祖德不正。
在明朝之前,元也對日本很不滿,理由很簡單,因為日本折辱了元朝派去的使臣,結果大家知道了,那個時代,憑藉海洋這個天險確實不好攻打,日本對覆滅元朝遠征軍的暴風叫做神風(二戰期間日本神風特攻隊的來歷)。
到了明朝,朱元璋也希望四夷賓服,他派使臣持國書去日本、高麗、安南、占城四國。高麗、安南、占城三國都很順從,立刻遣使赴明稱臣朝賀,日本不僅沒來朝貢,反而砍了使者的腦袋。朱元璋很生氣,揚言要出兵攻打日本。 其實朱元璋鄙視日本由來已久,他寫過一首《倭扇行》的詩,詩中斥責日本國王無道,民眾都是盜賊,還鄙夷地稱日本君臣平時光著腳,說話像青蛙叫。
而在日本當政者看來,中國雖強,但海上力量太過弱小,所以,他們認為大明皇帝也做不到蒙古遠征軍都做不到的事,果然,儘管日本一再不敬,朱元璋仍然沒有不敢輕舉妄動。這是因為朱元璋深知休養生息的重要,從政治上考慮,天下初定,不願再起干戈,所以在祖訓裡他不厭其煩地告誡後代不要“窮兵黷武”。而從戰略上考慮,北方的蒙古殘餘才是心腹之患,雖然想打日本,但在大洋深處,他不願意冒這個風險。
怒日本,但持重不敢出兵,這恐怕是朱元璋一生最大的遺憾。到了朱元璋的兒子朱棣當皇帝時,日本人突然低頭哈腰請求稱臣朝貢,這當然是日本人一貫的作派,硬得過去要硬到底,一旦硬不過去就服軟,只可惜好景不長,沒多久日本爭端又起,先斬使,再稱臣,又反目。
縱觀歷史,中國強大日本受益,日本強大中國遭殃,始因為日本民族祖德不正,不管什麼時期都要警惕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