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螞蟻科學

    嚴格來說電能不算能源,它只是能量的一種形式,可以說是生活中運用得最廣泛的能量,但它不是我們使用的唯一的能量,生活中使用的能量有很多,除了電能外還有熱能、光能、勢能、動能等等。。。我們使用何種形式的能量這主要看我們使用的器械依靠什麼能量來驅動,工業革命後,生活中大量的器械變成了電器,所以我們大量使用電,當然這確實也極大的方便了我們的生活。

    但並不是所有的器械都由電能驅動,至少它不是主要由電能驅動,比如發動機,它存在於我們的各種交通工具中。發動機是一種熱機,顧名思義,透過熱能來驅動它運轉,在發動機內部主要透過燃燒燃料釋放熱量來加熱空氣,空氣溫度升高,體積不變則壓力增大,發動機則可以透過這個壓力來使交通工具運動起來。

    如果你想要問人類能不能發現或者發明一種新的能量形式來驅動新的器械?完全有可能,只要人類有這個需求。

    比如科幻片裡的曲速引擎,它肯定不是靠電或者是熱來驅動,它的工作方式是透過擠壓周圍的空間來達到告訴運動的目的。像這樣的引擎它需要的能源是“奇異物質”,這種物質在自然界中的量非常少,它的能量為負,能夠做到影響空間的穩定性,至於這是一種怎樣的能量,我就不太清楚了。

    就如前文所說,我們要用什麼樣的能量這主要取決於我們使用的器械需要依靠怎樣的能源來驅動。

    回到題目,既然電不算能源,那能源是什麼?

    能源是指我們能從這個東西上源源不斷地汲取能量的物質。比如煤炭和石油,我們可以透過一些特殊的手段從中汲取出特殊能量,然後加以利用來滿足我們的需求。

    舉個例子,蒸汽火車,透過燃燒煤炭釋放熱能來加熱水至沸騰,形成高壓來推動火車的前進。

    傳統能源在使用的過程中由於會產生大量的有害物質,對人類非常不利,而且傳統能源數量有限,不久之後就會用完。

    現在比較火的是新能源,它們在短時間內不會用完,且在使用的過程中非常乾淨,像核能、太陽能、風能、水能,它們都屬於新能源,都是未來著重開發的物件。

  • 2 # 逆水行舟70956

    電能是二次能源,除了雷電以外,人類可見的電能都是用其他能源轉化而來的,並且雷電人類還無法直接利用。那麼提問者的意思我猜應該是想問有沒有一種可以易於產生,又便於儲存運輸的二次能源,目前為止還沒有。至於將來嘛,交給科學家來回答吧。

  • 3 # 夜裡那片光

    這個問題從中學就開始想,就是將電能再次加工,產生一種能夠解決電能侷限的能源形式,這種能量可儲存,密度高,可百分百轉化為電能(這條可商榷)。

    若存在可解決目前太多問題。結合這些假定的性質,什麼東西可以滿足部分或全部性質呢?物質,可儲存,密度高E=mc2。可目前認識的物質實現能量轉換太能,且太複雜。後續基礎物理學任重道遠,對物質的認識和利用亟待深入再深入。

  • 4 # 使用者青魚wz

    電能是迄今人類發現的最通用的能量方式,它可以從各種其他能量轉化而來並且也同樣可以很方便的轉化為其他型別的能量,給人類在能量利用方面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樓主想用新的能量形式取代電能的作用,目前還非常困難。當然電能雖然作用很大卻也有其自身的缺憾。比如貯存不方便,傳輸系統龐大負擔重等,如果有一種新的能量形式可以解決這些問題並同時具有更佳的通用性的話,人類科技將進一大步。

  • 5 # 使用者3381480436301

    暫時不會!

    電能能普及有幾個重要因素:

    1傳輸快!電子傳輸速度太快了!2運輸損耗成本低!你車拉煤,得多少成本?不管火車,汽車!你管道運輸,這需要自然地理條件。你必須得把原來的資源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它才能自流!

  • 6 # 原黃烈平

    我認為目前還不可能,正負電性是目前以知的能量基礎,就是說宇宙中的暗物質,光,波,磁,放射性,核裂變,核聚變等能量形式皆建立在正負電性的電能之上,正負電性成就物質,新能量從理論上是不成立的,當然像太陽之發熱原理估計以是,中心以正電荷為主之電磁效應。周圍才是核聚變。

  • 7 # CZH經濟策劃博士

    (1)、人類發現多少能源?應用多少能源?

    (2)、無需本人多大去說道,自然會有人為大家提供,

    (3)、我今天要說的是,人類開發新能源,

    (4)、為何不先著手處理實在的自然奉獻給我們人類東西?火山能源,巖熱能源,卻為何偏捨近求遠?不將惡裂自然治服?

    (5)、人類戰服自然就是我們的使命,我們進步就是與自然鬥爭中成長,

    (6)、火山、熱巖、熔岩將是可愛的自然奉獻人類取之不盡的能源,更是火山,不治服就是災難,而治服就是利益,隨便一座就是財富,

    (7)、人類科學發展這麼牛,難道不敢對它進行挑戰?真沒辦法治得它嗎?

  • 8 # 森濤5

    幾乎沒可能!現在基本上所有的機械都是電能驅動,而且目前電能也沒有表現出巨大的缺陷!想用其他的動能方式替代電能,除非把這個世界推倒重來!不要說那些專業性強的術語。我文化低,一時難理解。

  • 9 # maywind520

    人類還沒有充分發現並利用的能量:

    1.生物能:種子發芽過程中釋放大量能量

    2.聲波能:聲波的頻率和共振及能量轉化,當代人還知之尚少

    3.磁能:人們尚未了解磁力的本質,只學會了電磁能量轉化

  • 10 # 使用者3110401675783

    理論上只有所有物質都傾向於分佈均勻,無論風熱水力電力熱,只要有差值,就有能量。所以所有集合體都擁有能力,這就是科幻中的能量塊,它的集合度是x,地球上是y,x減去y再乘以利用率就是可用能量,類似於壓縮空氣,不過它壓縮是能量。

  • 11 # 陳冰百萬

    一個還沒有被廣泛應用和開發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能",我們忽略和小看植物所一直應用的"能"力。我們都是從動物那裡學習"能",卻沒有注意安靜的植物的"能"。細胞不斷地分裂,複製的"能"也是一個自然界的"能"。

  • 12 # 強綸纖維

    問題問得不合邏輯。首先,人類已經使用不止電能一種能源,如核能、地熱能、汽車內燃機把石油化學能變成動能,你怎麼說還可不可以研製(發現)出一種電能以外的能源。其次,你說新能源,現在新能源一直在出現,看你“新”字概念如何定義。

    你是否想問:人類是否可以再研製發展(發現)一種如電能這樣被我們到處應用的新能源?

  • 13 # 落葉歸根154324504

    我們現在對自然界的認知,也只是冰山一角。也許千年以後,看現在。也相當於現在看千年以前,很落後,很無知,一些新的裝置,新的能源,被認知,被利用,被開發,當然這需要我們現在的經濟基礎,和人才培養,技術公關。總之只有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到的事。

  • 14 # 東北地區的東北人

    能!而且不止一種,可能是多種能源。例如:宇宙射線能量,地球磁場能量,地震能量,火山噴發能量,雪崩能量,海嘯能量,颱風能量,閃電能量,海洋能量等等,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類一定能駕馭我們認知的各種能量,為人類應用。

  • 15 # 玄鋒夜話

    電能成為當今世界的主要能源形式是因為電能具有其他能源所不具備的優點,比如高速高效的遠距離傳輸,上限很高而且可輕易調整的能量密度,相對來說非常安全的使用方法等。其他能源要想取代電能成為主流,就必須要有電能無法比擬的優點,以地球目前的科技進展來看,近一百年都不太可能出現足以取代電能的新能源。

  • 16 # 機械先驅top

    有很多,只不過我們目前還沒發現。假如宇宙是一個捲尺,假如這個捲尺有一千米大,而我們人類只觀測到了毫米到釐米的距離,甚至沒有。任何一個物體,大可以無限大,小可以無限小。一個原子內部都有高速運轉的電子,這個能量哪裡來的?假如把每個原子的動能都利用起來又會如何?

  • 17 # 思悟引玉

    能源代替人的勞動,促使人忘本,人心變壞,人身體健康影響,人的基因退化(遲早會滅亡),人心慾望膨脹,社會問題多,不和諧,有精力搞軍事,影響世界和平,現在的醫院人滿為患,近視眼越多。人心道德底線喪失。

  • 18 # Bluesz

    電不是最新的能源,現在有很多新能源都可以被利用。比如說太陽能、核能、地熱能等等。能源的特點就是可以相互轉化,以上的能源都可以轉變為電能,再透過電能轉變為其他能源,比如說光,熱。所以題目是一個偽命題,人類一直在發現新的能源,只是沒有電能用的廣泛。

  • 19 # My這小子是誰

    真心希望人類能研究出一種這樣的能源裝置,那就是做一個巨大的太陽光聚焦拋物面,然後將這個裝置放到太陽表面上空,讓它繞太陽公轉。然後,在地球附近放一個光線接收器,然後將在太陽附近的那個聚光裝置所聚集的太陽光集中傳輸到地球附近的那個光熱接收器上,然後再讓接收器將接收來的光能再以鐳射的形式再向地球地面上的接收器轉輸,然後地面上的接收器再將光能變為電能。這樣,我們人類就能用上與太陽比肩壽命的太陽能了。

  • 20 # 易水雲天46705461

    我們必然,也是必須,發現新的能源形式。人類在探索未知世界的同時,現有的能源形式無法滿足更高要求,比如瞭解生命的過程(必然嘗試人為製造生命、控制生長、選擇性進化、甚至有意識創造新的生命與物種),宇宙的誕生與衍變(必然嘗試掌握宇宙誕生的原理、過程、結果甚至人為去控制這一過程)。古代神話中神仙所擁有的移山填海,一日千里,飛天遁地的能力,我們已經依靠科技和生產力的發展實現,那麼在未來的幾千年,我們是否也能同樣擁有盤古開天闢地的能力呢?為實現這一切,僅僅憑藉地球本身的能源是遠遠不夠的,即使是掌握可控核聚變,恐怕也只能滿足一定時間內的能源需要(比如掌握生命的奧秘,透徹瞭解地球,完成太陽系以內更高程度的探索和銀河系的初步探索)未來我們需要向更遙遠的宇宙進發,在尋找我們內心答案的同時,去掌握比電更高效,更有力的能量形式,即使這個時間需要幾個世紀之久,或許我們能夠在數千年無數新生命的誕生中得到完全的基因重合的機會後,可以再次去發現一個更廣袤的新世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配助聽器為什麼做測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