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碧玉2
-
2 # 山峰奇美
看到這個題目,我想了半天,居然沒有想到自己愛吃的東西,用我小時候媽媽常說我的一句話:“揚眼”。這是我們這裡的一句“方言”吧,翻譯過來就是,“你太過了吧!”“你不知怎麼地好了吧!”或者是“你是不是太牛逼了一點”。
是的,雖然我們這裡屬邊境地區,靠近那個物資極度匱乏的外蒙古,這裡嚴寒的冬季漫長,但我們沒有吃不到的東西。都吃夠啦!
你想牛羊肉吧,內蒙還缺那玩意嗎?你想當年楊貴妃偏愛吃的荔枝吧?根本不用累死快馬,隨便道商店就能買到!想想我們真的太牛逼了點,比當年的楊貴妃還牛逼,真的太“養眼”啦。
記得小時候,那時愛吃的東西太多了,因為根本吃不到啊!那時候我們常吃的就是“大碴子土豆絲”。我們常用那句話調侃“打塔子,土豆嘚”來取笑那個說話大舌頭的人。
記得小時候最愛吃的,還經常能吃到的就是油餅了!每每母親在火爐上用鐵鍋澆上點豬油烙油餅,我們一幫小孩(我們共哥五個)。圍著火爐旁那個急呀,每烙完一個,馬上就被我們分食掉了。那用一句話可以說真是“垂涎欲滴呀!”。
至於水果一類的東東,我記得小時候也就吃過“沙果”,蘋果都很少吃過,別說喜不喜歡了。用一句話說,那就是飢不擇食啊。記得我十二三的時候才第一次吃到過香蕉,居然不知何物,是“見多識廣的”母親教我怎麼剝皮,怎麼食用,因為母親是南方人,她是隨父親當兵到內蒙的。
據說有一家虎孩子,那大孩子都十六七了,居然將香蕉連皮都“吞”下了肚裡。好歹我還在母親的“指導下”剝皮吃掉的。
從吃到香蕉以後,慢慢我們就什麼“稀罕”東西都能吃到了,因為那時我們國家正在改革開放。物質慢慢豐富了。
在看看現在的小孩子,哪還有“稀罕物”啊。五六歲的孩子都“見多識廣啦”!什麼好東西擺在面前,都是愛理不理的,尤其小女孩,一臉“貴妃”樣,吃了,大人們都高興的不得了。他們什麼都吃膩啦。真是感慨,幾十年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的祖國,真真的大變樣了啊!
-
3 # 晏子的散文與散文詩
鹽水蠶蛹——那是抽絲剝繭後的美味,也是淳樸的農村娃娃友誼的橋樑,更是童年美味的記憶,還是人到中年再不能提起的憂傷。
-
4 # 杜立功
麥收季節杏子黃了,滿樹滿枝密密麻麻抱成團的杏子,綠黃中帶著紅色,香氣四溢,鮮豔奪目,令人口水直流,真想摘幾個美美地吃一頓。
-
5 # 一手扶牆上
可我最喜歡吃小芒果。小芒果扁扁的,身上的皮是金黃色的,你用鼻子聞,就可以聞到一陣芒果的香甜味,剝開皮就可以看見那奶黃色的果肉,真恨不得一口把它吃了,我終於忍不住咬了一口,啊!芒果肉真是太甜了。
-
6 # 朕就是孤陋寡聞
外表金黃,軟嫩內裡
聞起來臭,吃起來香
(炸臭豆腐)
我覺得很多事兒不光是表面看到的那樣,往往有些東西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也並不單單靠聽到的那樣,而是要用心去感受(可是我的感受一般不準
-
7 # 茂行
以下是我最愛吃的幾種食物,如果你也愛吃以下幾樣,說不定就能成為好朋友。
一:榴蓮。
天啊,這是什麼神仙美食啊。她們都說榴蓮臭,但是榴蓮臭嗎?一點也不臭吧。一口入嘴,真的是天堂般的體驗,這真的是太好吃了。為什麼那麼好吃,估計有一點就是太貴了,我們這邊不產榴蓮,所以。榴蓮貴的可怕,往往需要很久很久才能買一塊榴蓮肉嚐嚐,買一整個的土豪,我們能做朋友嗎?其實最近出來一款榴蓮味的冰淇淋,口感和榴蓮比較接近,我認為還是非常不錯的。
二:臭豆腐
哦買噶,這是什麼神仙美食啊,這簡直就是我的最愛,一口下去,那感覺簡直就像是得到了世界上所有的愛一樣,放上點辣椒,香菜,這世界上怎麼還有這種美味??個人偏愛吃湖南臭豆腐。
三:螺螄粉
太好吃了,太好吃了,怎麼會有這麼好吃的螺螄粉,我好想去廣西,來一碗正宗的螺螄粉,想吃裡面的腐竹,想吃裡面所有的東西。我要吃螺螄粉!!!!!
四:豬大腸
所有菜的最愛,不管去哪裡吃飯,都不忘點上一份豬大腸,這味道,正是滿足的感覺。
五:大蒜
吃肉不吃蒜,香味少一半。我雖然是南方人,但是我也是非常喜歡吃大蒜的,一口肉,一口蒜,感覺實在是太香了,根本難以用言語來形容大蒜的美味,不過缺點就是太臭了,每次吃完大蒜都不敢和身邊的人接近,我的天。
不知道有沒有口味相同的朋友,下次一起吃個飯??
-
8 # 藍建國
我最喜歡吃的是“肚飢”。所以人在社會活動中,會產生各式各樣的不安全感,會有各式各樣的需求,但“民以食為天”,是第一生存要素。現在人們都在追求所謂的經濟效益,城鄉都被幫在了房地產的怪車上,種莊稼的土地越來越少,中國糧食安全,越來越有危機。謝邀答。
-
9 # gxl242925230
我喜歡冰糖葫蘆,一長串的山楂包裹在紅紅的糖漿裡面,看起來晶瑩無比。舔一口外面的糖漿,甜絲絲的,大口咬下一顆山楂,酸甜好吃!
-
10 # 怡佳貝貝
一長串的山楂包裹在紅紅的糖漿裡面,看起來晶瑩無比。舔一口外面的糖漿,甜絲絲的,大口咬下一顆山楂,酸甜好吃!我的最愛,冰糖葫蘆!
-
11 # 嘉木臨澤
《原汁原味方顯神仙美味》
食材到作成食物,中間隔著妙手;許多經典的菜譜,很多人感嘆,新增的香料太多在普通人的家中,總是沒有這個還有那種。
CCTV舌尖上美味看過多集,就像詩歌,抒情詩和哲理詩;美食最高境界,原汁原味,才是食神所眷所屬。
中國人歷來不反對大葷,但總有中間素菜,以來阻隔對腸胃的直接衝擊。如梅乾菜扣肉,辣椒炒肉絲,等等。
但我最愛之東坡肉,或紅燒肉。肉汁在口中飛濺,如豆腐般的軟糯,從喉嚨一直滑向胃部,那散發的肉味,在舌苔上打滾,滿足於對肉食的追求。
冬天羊肉或烤之或湯煨,總是暖暖中,吸收著溫暖,久久在口尖的滿足。那一絲絲的條裡間,用牙齒撕咬時的快感,有嗅覺的需要,也有對味覺的追求,更是對原始腸胃的滿足。
在追求中極限,人的味覺千萬年的遺傳,加上各地有異,文化的韻味,方使食物更多菜系 ,但就如徽菜白湯魚頭,大眾化,又偏讓人愛之。總是在原汁原味間誕生。我愛之,我喜之……
-
12 # 說文解字侃文化
如何用一句話介紹你最想吃的東西?
不用想,非魏州老申家餄餎莫屬!家鄉名吃早點,百吃不厭,每天早上就愛的那一口。
中國飲食文化的歷史源遠流長,經過幾千年漫長的發展,博大精深,具有獨特地方風味,如南北大菜(魯菜、豫菜、湘菜,粵菜……),而麵食當屬中國飲食文化中最古老的一類,在眾多面食中,我唯對餄餎面情有獨鍾!
魏縣申家餄餎面是一種葷、素、湯兼而有之的河北傳統美食,以味道鮮美,湯好麵筋,經濟實惠營養豐富,享譽中原地區。
餄餎的來歷,可謂久遠。據說在商朝末期紂王無道,欲娶冀州蘇護之女蘇妲己,千年狐妖侵佔妲己之身,以達到亂商滅紂的目的,路過魏地。受仙人點化特製河漏(餄餎的原始叫法)以待狐妖,果不其然,妲己吃罷河漏頓時現出原形。可見餄餎有溫陽驅邪之功效!
有文字的歷史,《魏縣誌》記載隋唐已開始出現在飲食攤點中,起義首領李密就喜食魏州餄餎;1966年,我們敬愛的周總理視察魏縣時就品嚐了申家餄餎,並十分讚賞!老申家餄餎面以精細蕎麥麵、小米麵為主,另加一些榆樹皮面,以一定的比例配製,然後加水和好面後,用專用的木製餄餎床擠壓、壓扎而成。餄餎滷所用豬肉選用後臀及豬腿肉,切成小塊方丁,先醬炒後汆滷為湯,被魏州梨鄉人稱為“洘湯餄餎,”,其意為面起湯隨,面落滷現的奇觀!
當我走近餄餎麵館,那香味撲面而來,視乎有流哈喇子的感覺,雖然已步入中年,什麼高檔的生猛海鮮、什麼滿漢全席都沒意思了,因為每個人年輕時候的記憶,往往都被一道美味充斥著,也愈發開始思念家鄉的美味了。我的半生視乎與一碗餄餎面牽扯不清了,是不是特美出息!
點好餐後,現場壓榨餄餎,望著那神奇的麵糰,隨著咯吱的聲響,慢慢化作絲絲縷縷,傾瀉直下進入那滾燙的開水中,開鍋打水過水,盛碗澆滷,再撒上點蔥花蒜末香菜,一氣呵成。上桌時外帶煎餅,辣椒醬兩個小碟。唇齒間頓時迴盪起勾涎引饞的口水,望著眼前五顏六色即新鮮又美味的餄餎,欲罷不能,香氣升騰,不由自主地翕動鼻翼沁入心肺,真是讓人陶醉!
馬上攪拌一下,滷麵融合一體,先輕輕撮一小口湯,後挑一口面吃,肥而不膩肉汁在口中飛淺,濃郁的肉香縈繞整個口腔;潤滑勁道的餄餎從喉嚨滑向胃裡……那享受無以言表,滿足感、幸福感油然而生,真是太好吃了,你沒吃過你不知道,老感動了!喝一碗餄餎,吃一口煎餅,無論是早點,還是午飯,絕對讓你心滿意足,吃一次還想著下一次……。
不是我好吃,連大詩人杜甫,都詩曰:“已辦青錢防僱直,當令美味入吾唇。”;又如元朝一首詩講餄烙面怎麼好吃,“水谷冷纏瓊縷滑,翠鈾清綴玉絲香。江湖美味牽情久,京絡思歸引興長。”,何況常人呼!
為了一口吃食,不知不覺寫這麼多,著實不好意思,誰叫咱也是一個吃貨呢!勿見笑!
-
13 # 夕陽紅1433223
我看到這個題目,還真地勾引我想起了我小時候愛吃一味美食。
我家住在蘭州榆中東南一個十年九旱的偏僻山區。五十年代初,一到農忙夏季,我們這裡的十一,二小夥伴都成了各家的放牛或者放羊娃。農曆七,八月洋芋(馬鈴薯)也成熟了,每遇到天下毛毛秋雨時,我們將牛羊趕進大山裡自去吃草,我們就開始燒鍋鍋灶。
我們從懸崖上撬一大土塊,將土塊再剝成像核桃大小不規則的小土塊,然後在地上挖一個直徑一尺,深半尺(市尺)的留有灶門的鍋鍋灶,然後在鍋灶邊緣將準備好的小土塊壘起一個禍形,然後封頂。
開始燒了,燒到小土塊發紅,停火封灶門,揭開封頂將洋芋倒進去,將燒紅的土塊搗碎覆蓋在洋芋上,然後再覆蓋一層溼土,就算完成了。
等有一柱香的時間(哪個時候我們沒有鐘錶,用燃完一柱香來計時),我們揭開溼土,一股灰土味及燒熟洋芋的清香樸鼻而來!啊!真香呀!個個洋芋燒得黃燪熜的,咬一口酥脆的皮內軟綿綿的,別具風味,真好吃!在那個年代這是洋芋的一種特殊吃法,今天想起來還口流饞水呀!
-
14 # 每天一詩綴詩園
《答問成詩(如何用一句話介紹你最想吃的東西):五絕 . 最饞》
華夏美食多,
不知最怎說。
若將詩作食,
應屬藏頭婀。
回覆列表
《巧合》~小作。
527我愛吃,
知己心必知。
生日怎能忘,
棒蘑燉小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