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哨兵ZH
-
2 # 軍機處留級生
1939年,蘇聯武器設計師喬治.斯帕金開始了新式衝鋒槍的研究。斯帕金針對PPD衝鋒槍的弱點和優點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同時參考蘇芬戰爭中蘇米衝鋒槍的特點,還考慮目前蘇聯工業的特點。前後經過了一年多的時間的艱苦研究,斯帕金終於在1940年9月完成新式衝鋒槍的定型,將樣槍和設計方案交給了蘇聯國防委員會。
1940年12月,經過三個月的嚴格測試,蘇聯國防委員會認為這種結構非常簡單的斯帕金衝鋒槍的效能完全符合需要,正式決定採用斯帕金衝鋒槍作為蘇聯軍隊的制式裝備並且命名為波波沙41 衝鋒槍(PPSh41)。
PPSh41效能資料
發射方式----單發、連發
工作原理:自由槍機原理,開膛射擊
口徑----7.62mm
初速----488m/s
膛壓----205.9MPa
表尺射程----早期型500m;標準型200m
有效射程----200m
槍口動能----666.8J
理論射速----900發/min
戰鬥射速----單發40發/min;連發105發/min
供彈方式----彈匣、彈鼓
彈容量----彈匣35發;彈鼓71發
全槍長----843mm
槍管長----269mm
膛線----4條,右旋,纏距240mm
全槍質量----不含彈匣3.63kg;含35發彈匣4.31kg;71發彈鼓5.44kg
35發實彈匣質量----680g
71發實彈鼓質量----1.81kg
瞄準裝置----柱形準星;U形缺口式照門
瞄準基線長----391mm
配用彈種----7.62×25mm託卡列夫手槍彈
蘇聯前後生產出了六百多萬支波波沙衝鋒槍。到了後期,基本上大部分人都使用這個武器,但是蘇德戰爭結束後,這個武器也結束了他的使命。因為這個武器有很多的缺點,威力不足,射程距離短,射擊的精準度也不行,而且這把槍重量沉,攜帶不方便。雖然能裝很多的子彈,但是裝子彈需要的時間較長,這些原因為這款槍械的淘汰留下了伏筆。
蘇聯也開始了自己突擊步槍的設計發展,在1947年推出了AK47突擊步槍,這把槍的效能還是比較出色,問題雖說一堆,但是還是可以改進。有了AK47突擊步槍,所以很快蘇聯就淘汰了波波衝鋒槍。
-
3 # 馬家西
打手槍彈的衝鋒槍,戰後沒有消失。中國54衝鋒槍,雷鋒挎著照相,一直用到60年代。後來又變成79式,現在還在用著。
-
4 # 來自胭脂河夭桃濃李
題面的問題就出在二戰後“迅速”消失。
實際上,二戰後“逐漸”消失才符合實際,因為二戰是1945年結束的,至少在1950年開始的北韓戰爭還在大量使用。
-
5 # 玉劍飄雪慕白
蘇聯當時很多武器都是為當時的戰鬥量身而造的,這種極具針對性的武器讓德軍吃盡了苦頭,而當二戰結束後,以往的敵友都面臨著新的戰爭態勢,必須打造符合新戰況的武器,所以以往的即時武器也就迅速退出了戰爭的大舞臺。
-
6 # 好漂亮珠寶
彈夾大 但威力小,波波沙屬於衝鋒槍,使用的是手槍彈。所以波波沙射程不能超過150米,大部分是在50米內使用,再遠就打不準了。
-
7 # 軍武最前哨
或許很多人對波波沙這個名字並不是很熟悉,但你一定在某個時候見過它,這款衝鋒槍(PPSH-41型)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圓盤式彈匣。
雖然蘇聯早在1925年就提出了研製衝鋒槍的計劃,但在之後的近十年間,始終都沒有突出成果,直到1934年狄格特亞耶夫衝鋒槍,即D-34的問世才算讓蘇聯擁有了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衝鋒槍。
但D-34型畢竟是自我摸索中的開山之作,效能達標的同時也伴隨著諸多問題,比如在長時間操作下供彈口極易變形、製造工藝複雜從而加大了批次生產的難度等;因此D-34型兩年裡總共生產了不到一百支,並且在問世五年後匆忙退役。
也是在D-34型衝鋒槍退役的當年,蘇聯與芬蘭爆發了冬季戰爭。沒有襯手衝鋒槍的蘇軍在面對大規模裝備索米M1931衝鋒槍的芬軍時,死傷慘重!被激怒的斯大林當即下令集中力量研製一種至少能與索米M1931相媲美的衝鋒槍。
終於,在蘇德戰爭爆發前六個月,一款名為PPSH-41的新型衝鋒槍問世並被軍方採納,也算是解了蘇軍無衝鋒槍可用的燃眉之急;而它也就是我們前面所說的波波沙衝鋒槍。
相比此前被蘇軍拋棄的D-34型衝鋒槍,PPSH-41最大的優勢在於:其諸多零部件都可以通過沖壓工藝生產(單支衝鋒槍生產工時只需原來的一半),這樣就可以及時、足量的供應武器需求巨大的蘇德戰爭。
後來,蘇聯還以PPSH-41為基礎延伸設計出了結構更簡單、生產效率更高的PPSH-42/43兩個型號。整個二戰期間,波波沙衝鋒槍總共生產了超過六百萬支,也是這一時期產量最大的衝鋒槍。
我們以PPSH-41為例,它採用氣體反衝式槍栓並配有轉換連發和單發射擊的快慢機;PPSH-41前端略帶傾斜的散熱筒不僅可以散熱,還可以簡單的兼顧制退器功能、防塵、防槍口上揚等。不過有利亦有弊,這樣的設計使得PPSH-41在設計時不僅噪音大而且槍口焰明顯。
波波沙雖然誕生於二戰時期並在戰後逐步退編,但並不影響它在一些熱點地區的出現,比如發生在二十一世紀的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中,都曾出現過波波沙的身影!
客觀而言,槍械製造水平就如同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而這也正是許多名槍成為經典的主要原因。
-
8 # 不正經的軍棍
戰後已經不是衝鋒槍的時代了。
二戰時期,波波沙衝鋒槍可以說是蘇軍的標誌性武器,整個戰爭期間,蘇聯總共生產了600多萬把波波沙衝鋒槍,巷戰中,噴著火舌的波波沙為蘇軍立下了汗馬功勞。
波波沙衝鋒槍,是蘇軍的制式武器,堅實可靠,火力持續性強。不光蘇軍喜歡這把槍,德軍也喜歡,甚至德軍改進了波波沙衝鋒槍。波波沙衝鋒槍,在二戰結束後沒多久基本上退出現役了,而這把槍,只能在蘇聯的一些盟友手中使用了。
衝鋒槍是一戰和二戰時期戰場上廣泛使用的一個武器,而衝鋒槍的弱點就在於,射程太短,蘇軍的波波沙衝鋒槍有效射程僅僅200米,距離遠了,子彈就不知道飛到哪裡去了。
而這個致命問題也是要得到解決的,解決的辦法就是突擊步槍。1947年,蘇聯就推出了AK47突擊步槍,1949年全面列裝。射程夠遠,射速夠快,大面積裝備了蘇軍部隊,這個時候,波波沙也就沒了存在的意義了。
波波沙衝鋒槍的淘汰是必然的結果,二戰後期,德華人推出了STG44突擊步槍,這個時候,蘇聯人也認識到了突擊步槍的重要性,射程遠,火力強,絲毫不弱於衝鋒槍。衝鋒槍更適合近距離作戰,軍隊中淘汰衝鋒槍是必然的結果。
波波沙是一把好槍,但是淘汰也是必然的結果,波波沙衝鋒槍已經不適合更加現代化的戰爭了。
-
9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1918年德國的雨果·施邁瑟的伯格曼兵工廠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單兵做戰衝鋒槍MP-18衝鋒槍,正式開啟了單兵手持作戰自動武器,彌補了近戰領域自動武器這一個空缺。從此之後各國開始緊隨其後生產自己的衝鋒槍,這款誕生於一戰的武器,在二戰當中大放異彩,特別是蘇聯的波波沙衝鋒槍,產量更是高達百萬之多。但是到1944年同樣是雨果·施邁瑟又推出了一款劃時代的武器——使用中間威力彈的STG-44突擊步槍。
在二戰當中以重機槍和輕機槍為代表的自動火力負責400米以上距離的火力壓制,使用全威力步槍彈的栓動式/半自動單兵手持步槍負責200以上距離內精確射擊,而使用手槍彈的衝鋒槍我指的是50米左右的交戰距離。那麼50米以上到200米以下的交戰距離就成為一個空缺,而在這個距離內使用全威力步槍彈則火藥威力過剩,使用手槍彈威力則達不到要求。所以雨果·施邁瑟為填補這一領域的火力空缺,研發了使用中間威力彈的突擊步槍。
而戰後各國也開始研製自己的中間威力彈步槍,使用全威力步槍彈的栓動式/半自動步槍和使用手槍彈的衝鋒槍在慢慢的退出軍隊的制式裝備。但是隨著城市反恐作戰、巷戰、特種作戰的的興起,衝鋒槍又開始興起。因為在狹小的空間內體積更小重量更輕衝鋒槍更方便作戰,而且在反恐作戰中威力更大的中間威力彈由於穿透力大容易人質等營救目標造成二次傷害。
-
10 # 史論縱橫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簡單來說就是長江後來推前浪,前浪拍在沙灘上,一代更比一代強。
二戰中的傳奇衝鋒槍,蘇聯曾經生產600萬支波波沙衝鋒槍可以說是二戰中最具傳奇的衝鋒槍,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早在20世紀20年代,蘇聯就考慮到衝鋒槍在未來戰爭中的價值,因此一直試圖製造一款合適的衝鋒槍,但是當時的技術條件並不成熟,戰場形態並不適用,蘇聯始終沒能製造成功一款牛叉的衝鋒槍。
在二戰開始後的蘇芬戰爭中,蘇聯就已經吃了缺乏自動武器的虧,當時芬蘭使用的M1931式索米衝鋒槍給蘇軍造成了很大程度的傷亡,因此,蘇聯已經加緊了研製,一直到1940年底,蘇聯輕兵器專家在採用了新的生產工藝後,才製造出了波波沙衝鋒槍,但是當時還沒有來得及大量製造,蘇德戰爭就爆發了。
蘇德戰爭的大部分戰役都是依託城市展開的巷戰,如列寧格勒會戰、斯大林格勒會戰等等,在巷戰中,交戰距離縮短,短兵相接的機會增多,步槍就顯得沒有必要,相當於在屋裡使用青龍偃月刀,刀是好刀,施展不開啊!
這樣的話,對體積小、質量輕、靈活多變、火力猛的衝鋒槍就有了用武之地,蘇德戰爭初期,因為德軍大量裝備了MP38/40式衝鋒槍,在巷戰過程中打的蘇軍是落花流水,蘇軍將領表示“我們用的是步槍,而法西斯用的是衝鋒槍!”
在連續吃了芬蘭和德國的虧後,蘇聯開足馬力加大對沖鋒槍的產出,1942年初開始大量生產,到戰爭結束前不足四年的時間,蘇軍一共生產了六百萬支衝鋒槍,而德軍在二戰中生產的衝鋒槍不過一百萬支。
蘇軍大量換裝波波沙衝鋒槍之前,蘇軍最小單位的配置是,一挺輕機槍,1-2支衝鋒槍,剩下全部為步槍,1942年之後,蘇軍最小作戰單位的配置,一挺輕機槍外,全部衝鋒槍,因此,成就了波波沙衝鋒槍在二戰中的地位。
蘇聯迫切需要衝鋒槍,不止是因為衝鋒槍最適合蘇聯戰場,因為金屬衝壓技術在槍械上的應用使得衝鋒槍的能夠大規模生產,造價更低廉,最重要的一點,波波沙衝鋒槍操作簡單,對於蘇聯在戰爭中動員起來的新兵來說,教會開槍就能上去無腦突突!
二戰後,波波沙衝鋒槍為何會迅速消失?從上面的資料也可以看出波波沙衝鋒槍在二戰中起到的巨大貢獻,然而二戰結束後不久,蘇聯人就將其大量拋棄,不得不說蘇聯人不重情分。
關於蘇聯拋棄波波沙衝鋒槍,縱橫認為有多種原因。首先,在二戰中,蘇聯擁有1700萬的軍隊,然而隨著戰爭的結束,大量裁軍,勢在必行,擁有1200萬軍隊的美軍,三年就裁撤了900年士兵,相對來說,蘇聯留個三四百萬作為常備軍也足夠用了。
波波沙衝鋒槍在二戰中的優點,粗糙,射程太短,精準度低等等問題就凸顯出來了,可以說,在大規模兵團作戰的巷戰中,是波波沙的主要戰場,然而,二戰結束後,世界上還真就沒有幾次大規模的巷戰,由此可見,衝鋒槍只是二戰後期的一個過渡。
在二戰結束後的次戰爭時代,突擊步槍才是王道!
其實,在二戰時期,德軍就已經在尋找取代衝鋒槍的槍械,將衝鋒槍與自動步槍進行結合,去衝鋒槍的射擊速度,取自動步槍的射擊精度,1944年經過德國改造升級的StG44突擊步槍橫空出世,成為一款劃時代意義的步兵武器。
德國曾經計劃全員換裝StG44突擊步槍,但是限於當時德軍的處境,這一計劃沒有實現。
相對於衝鋒槍來說,突擊步槍具有很多優點,彈量充足,火力相對較猛,精準度也高一點,可以說,突擊步槍簡直是甩衝鋒槍一百條街的產品。
在德國研發出StG44突擊步槍後,蘇聯在1944年開始也進行了突擊步槍的研製,1947年面市,到1949年最終定型。
相對來說,AK47作為一款神槍,效能很優秀,結構簡單,結實耐用,造價低廉,故障較少,威力巨大,隨即開始大規模裝備蘇軍,波波沙衝鋒槍在AK47面前就跟小學生一樣,被取代是一瞬間的事情。
時至今日,AK47突擊步槍一共生產了將近兩億支,流行之廣,堪稱歷史之最!
波波沙衝鋒槍出生於二戰,自然也就結束於二戰,隨著槍械的發展,前浪只能被拍在沙灘上了。
-
11 # 薩沙
主要是AK47自動步槍出現以後,淘汰了波波沙。
波波沙和Ak47相比,效能上有很大的缺陷。
波波沙屬於衝鋒槍,使用的是手槍彈。所以波波沙射程不能超過150米,大部分是在50米內使用,再遠就打不準了。
所以波波沙的作戰很侷限,就是單純的近戰。
然而,現代戰爭作戰距離基本是在400米內,但絕非就是50米內。
所以波波沙存在50米到400米的火力缺口,這在戰場上是極為不利的。
但AK47就不存在,它的火力可以覆蓋400米內,可以點射可以連射,等於既有波波沙的有點,但是沒有波波沙的缺點。
所以,波波沙被淘汰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同時,波波沙是使用手槍彈的,當時蘇軍的自動步槍和半自動步槍已經統一使用短步槍彈。
這種情況下,沒有必要在大量生產手槍彈,增加後勤的負擔。要知道,衝鋒槍在實戰中每天消耗彈藥極為驚人,補充困難。
1949年AK47開始大量裝備蘇軍部隊。AK47有木製槍托和摺疊式金屬槍托兩種,前者供空軍和海軍、勤務、警衛人員使用,後者則是傘兵、坦克駕駛員和特種部隊使用。為了區別,—般帶有金屬槍托的叫AK—47S。
由此,波波沙就徹底被淘汰下來。
-
12 # 國平軍史
波波沙41衝鋒槍,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一戰成名,憑藉71發彈鼓輸出的強大的火力,徹底碾壓了德國士兵引以為豪的MP-40衝鋒槍。
戰場上,甚至出現了非常喜劇的一幕,德國士兵也大量使用蘇制波波沙41衝鋒槍,但衝鋒槍子彈不好搞,於是,德國軍工馬上就將繳獲的波波沙41衝鋒槍集中起來,將其7.62毫米口徑改成了9毫米,以方便使用德國軍隊MP-40衝鋒槍的9毫米子彈。
戰後,波波沙41衝鋒槍參與了北韓戰爭,大量裝備了北韓人民軍,實際上志願軍戰士用的是另外一把35彈匣供彈的波波沙43衝鋒槍,這兩把衝鋒槍在陣地中,火力壓住了以M-1加蘭得半自動步槍為主的聯合國軍。
但不久,波波沙41/43衝鋒槍便很快就銷聲匿跡了,原因是戰後蘇聯開發了效能更為優良的一把步兵槍械,即大名鼎鼎的AK-47自動步槍,發射的是7.62毫米中間威力步槍彈,採用30發彈匣供彈,對目標的侵徹力、有效射程、射擊精度等都在發射手槍彈的衝鋒槍之上,實際上是一把步衝合一的自動步槍。
蘇軍自身從1949年正式裝備AK-47自動步槍,從50年代中期開始,大量出口給友好國家包括友好國家的仿製,AK-47自動步槍成了許多國家的軍隊的制式裝備,自然就淘汰了射程近、對目標打擊威力有限的波波沙41/43衝鋒槍。
事實上,戰後步兵手中的槍械是發射中間威力步槍彈和發射小口徑步槍彈的自動步槍的天下,衝鋒槍儘管有所研發,但適合特種作戰人員使用,一般步兵大都裝備的大都是採用30發彈匣供彈的自動步槍。
綜上,波波沙41/43衝鋒槍,是二戰時期巷戰的有力武器,其出現主要是為了加強步兵的火力,當時的步兵畢竟絕大多數使用的是5發手動步槍,戰場上的火力非常稀薄,衝鋒槍就是為了加強步兵的火力。
但衝鋒槍發射的是手槍彈,儘管火力猛,但射程近,殺傷威力小,同樣火力猛,但射程遠、威力大的自動步槍的出現,事實上就封殺了衝鋒槍在步兵班的生存空間,是戰後包括波波沙41/43在內的衝鋒槍在步兵班中銷聲匿跡的最主要原因。
-
13 # 飛行的魯斯蘭
因為人家有AK-47了,波波沙就可以淘汰了,但是其他工業水平比較弱後的社會主義以及兄弟國家,撿起來了,比如中國,就進口了大量波波沙和其他繳獲的德軍武器。有了突擊步槍和中間威力彈,以波波沙為代表的衝鋒槍就可以淘汰了,畢竟突擊步槍同時具備步槍和衝鋒槍的特性,同時使用一種子彈(中間威力彈)可以簡化後勤,戰後輕武器發展,突擊步槍是主流,蘇聯有AK,德國有G3,不過當時蘇聯的民間依然有大量波波沙。過時的波波沙連賣代送有不少流通到了阿拉伯國家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手中。至此,戰後蘇聯開始使用突擊步槍,並替換了衝鋒槍(波波沙和波波斯)和步槍在步兵輕武器的位置。
-
14 # 瘋狗的輕武
並沒在戰後那麼“迅速”的消失,相當一部分PPSH41/43在抗美援朝,第一次越南支那戰爭,阿以戰爭等等許多戰爭和衝突中使用。
但如果把視角轉到當年蘇聯這個大佬的裝備更新上,就很明白了...
還在二戰的時候蘇聯人就意識到中間威力步槍彈可以讓步槍可控的自動射擊,有效射程也恰好滿足輕武器交戰的300米。所以1943年他們就設計了7.62x41mm的中間威力步槍彈,當他們看到德軍新裝備的Stg44之後,更加快了全自動突擊步槍的研發。
後來大家也都知道了,AK47的問世讓波波沙的地位忽然很尷尬。
論精度、射程、威力,波波沙自然遠比不上使用步槍彈的AK。但長度,重量這些衝鋒槍應該具備的優勢PPsh也沒好到哪裡去。這等於給這把槍判了死刑...
你說同樣出生二戰的M3黃油槍好歹也因為尺寸短小,非常適合作為單兵自衛武器,所以到現在為止都還有少量列裝的。而PPsh這種全尺寸衝鋒槍註定了出局。
-
15 # 李勉9
波波沙衝鋒槍的成名應該是在斯大林格勒戰役,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場大戰。說白了就是蘇聯軍人用自己流血的方法造成德軍流血。
如果你看過《兵臨城下》這部電影,就會發現男主角在一開始出現的時候,只發了一個彈夾,沒有槍,就這樣衝鋒,他傍邊的有槍的戰友陣亡了,他就要可以撿起槍來,射擊了。
這種方法叫做,用人命去墊。用自己十倍的死亡來造成敵人的死亡。很可惜,水連珠一次只能發射一兩顆子彈,很快就會被擊斃。一個戰士只能發射一兩顆子彈就消耗掉,這無疑極度划不來。
那麼,把水連珠的槍管鋸成兩半,做出兩把粗製濫造的波波沙如何,它可以在戰士遇敵的時候,頃刻間潑灑數十顆子彈,然後,如果還有然後就掙大發了。這隻能在巷戰,室內站中短距離內使用,遠了打不著,打不準。
蘇軍就是用這種辦法:用自己流血的方法造成德軍流血, 打贏了這場城市戰。在隨後的戰鬥中,波波沙射程,準確度的先天不足的老毛病爆發出來了,在野戰中,根本無法和MG42為中心的98K士兵打,不過大炮加坦克也讓蘇聯打贏了。
這種前線部隊武器極為差勁的反應當然也傳到了高層,在高層的壓力下,AK47出身了,代替了波波沙。
-
16 # 王司徒軍武百科
首先,PPSh-41“波波沙”這樣的武器並沒有逆天到“橫行”的地步,它只不過是二戰中比較出名的一型衝鋒槍罷了。
波波沙衝鋒槍的優點在於它比較易用、火力兇猛、彈藥持續性強、可靠性高。這種槍支不用過多的維護,摸爬滾打都不影響射擊。略顯沉重的槍身再配上山寨自芬蘭“索米”的71發彈鼓,每分鐘900發的射速洶湧澎湃。槍重有效的抑制了槍口上跳,使得“波波沙”非常好控制,即便是女兵拿著也能打出很好的連發成績。
除了好用,PPSh-41最主要的優點是其優越的生產能力,這種武器夠便宜、夠簡單,只需要最基本的衝壓裝置就可以加工完成。蘇聯在戰時將大量的PPSh-41生產任務交給了極為低端的下級工廠和作坊,為高階工廠和加工機器、人員騰出了時間,投入到坦克、火箭炮、飛機的製造中去。
蘇聯在衛國戰爭時期生產了600多萬支PPSh-41衝鋒槍,他們在戰爭最艱苦的時候大量的配發給新兵,這樣可以極大的縮短訓練時間。反正新兵們的任務就是衝到200米內然後對著敵方潑水,透過高密度彈雨一樣能打得對方的單發毛瑟頭破血流。
但是,二戰為武器發展帶來了相當大的變革,“火力”的作用越來越被人看重。不光要求火力密度,還要求火力強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率先開發出實用化的突擊步槍STG44,這種武器產生了劃時代的發展,嚐到其威力的各軍事強國紛紛打出了自己的突擊步槍研究計劃,發展出了一大批連發自動槍械,並很快在幾十年時間裡進行了彈藥相關的磨合,誕生出NATO和華約兩大槍彈體系。
自動步槍被實用化之後,綜合了步槍的威力、彈道效能與衝鋒槍的火力、便攜性,成本也被降到極低的程度上,很快成為步兵的標準裝備。
相比之下,衝鋒槍效能、功能顯得單一且弱,除了稍微輕便靈活點以外,沒有任何地方超過突擊步槍。那這就尷尬了,人們明顯更青睞火力、威力、操控三位一體的新型武器。
所以,不光是“波波沙”,在戰後的一段時間裡,整個衝鋒槍種族都存在著嚴重的生存危機。誠然它們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是“戰壕掃把”,甚至因為火力兇猛被列為慘無人道的違禁品。但二戰以後發展起來的自動化武器浪潮已經讓衝鋒槍這種發射手槍彈的武器愈發力不從心,只能在更狹窄的諸如室內CQB、特種行動、警用領域活動。
更鬱悶的是,PPSh-41這類衝鋒槍引以為榮的成本和生產性也成了雞肋。現代不是二戰,工業能力、加工技術遠非二戰可比,人們早就不需要PPSh-41那樣的武器了。價效比再好,都有個AK-47墊著,哪個衝鋒槍能與這位大爺比?連德國H&K公司的MP5都懟不過AK,火力相差太大。
你說?PPSh-41還能在戰後橫行麼?所謂全盤落後就是如此。
-
17 # 消逝量的鬼魂
在戰爭後期,第一種真正意義上的的突擊步槍的出現,表現出了中間威力彈比手槍彈威力大,在中近程火力密度大。
二戰後許多人認識到了衝鋒槍已經不能滿足那時的戰爭需求,無論是射程、精度還是威力都比不上新出現的突擊步槍。
加上防彈衣雛形的出現,手槍彈威力的不足也加速波波沙衝鋒槍離開了歷史的舞臺。
-
18 # 遨遊天際walker
最大原因就是,發射手槍彈,射程太近,戰後,發射中間型槍彈的突擊步槍被髮明裝備,當然就沒人繼續裝備,以衝鋒槍為主的武器了,這最有名的就是AK47,發射7.62*39㎜中間型彈藥。
-
19 # 微電腦一本書大小
當時蘇軍重火力相當給力,各種巨炮火箭炮還有坦克海,,步兵基本都是靠近了打掃戰場清理殘敵才開火,設定的100-200有效射程米夠用了,實際上衛國戰爭決定戰爭勝利的還是坦克大炮灰機,輕武器不能左右一場戰場勝負!但是東線德軍一部被蘇軍圍困後,面對蘇軍波波沙衝鋒居然還能還以暴風般的火力壓制,,,而且射程更遠殺傷力遠遠超過波波沙的手槍彈,這真是要蘇軍大跌眼鏡,後來看到MP44突擊步槍的魔法作怪,中威力步槍彈好處已經植入蘇軍將領心中需要這種自己的武器,,,,這就催生了AK47,2—4倍于波波沙的射程-更強大的威力,更主要是步槍機槍都通用
-
20 # 無盡的探索
44年德華人突擊步槍的問世就已經宣告波波沙該退役了,只不過軍工慣性和蘇聯的AK沒有那麼快出來才延續到戰爭結束。
回覆列表
額,誰說波波沙在戰後就迅速消失了的?在戰後波波沙衝鋒槍,包括她的仿製型號,仍然被大量供應給蘇聯的衛星國以及其他社會主義陣營國家使用好吧,就比如越共,人家在70年代也還在廣泛使用50式衝鋒槍(我們對波波沙仿製型號),即使進入到21世紀,甚至是在今天,世界上仍然有部分武裝組織在使用這種衝鋒槍,比如在伊拉克戰爭期間,美軍就曾在伊拉克軍隊手裡繳獲過一些PPSh-41,其中部分型號還被裝上了EOTech全息瞄準鏡和前握把,而在今天的敘利亞,波波沙衝鋒槍也同樣可以見到,比如下圖所示,就是2016年在伊拉克-敘利亞邊境的PPSh-41:▲敘利亞的PPSh-41
如果是對於蘇聯軍隊來說,那麼波波沙衝鋒槍確實是在戰後幾年就開始被淘汰了,蘇聯軍隊是在1951年開始用AK47突擊步槍慢慢替代PPSh-41衝鋒槍的,在60年代基本上完成了換裝。也就是說,正是AK47這種突擊步槍的出現,才使得波波沙衝鋒槍慢慢失去了用武之地,其實不只是波波沙,其他的衝鋒槍在突擊步槍出現後同樣也開始式微,這麼說吧,衝鋒槍擁有的優點,今天的短突全部都有,衝鋒槍能幹的活,短突也同樣全部都能幹,但是反過來就不一定了,短突能幹的活你衝鋒槍還真不一定能幹得來,比如步槍彈的優勢就不是手槍彈能比擬的。
▲帶榴彈發射器的AK-103
其實衝鋒槍最早是從一戰時期開始興起,在二戰期間使用率達到了巔峰,在當時還是以栓動步槍為主流的年代,需要一種可以在近距離可以提供高速自動火力支援的武器,這才有了衝鋒槍的出現,至於為什麼不使用全自動步槍?因為在一戰時期的主流彈藥只有全威力步槍彈和手槍彈兩種,中間威力步槍彈還沒有普及,如果把全威力步槍彈用到全自動武器上面,那麼操控性和精度基本上就可以不要了。所以,使用手槍彈的全自動武器衝鋒槍在當時才是最合適近戰使用的,一直到二戰都是這樣。隨著戰爭後期以及戰後使用中間威力步槍彈和小口徑步槍彈突擊開始誕生並普及,從功能上可以取代衝鋒槍,衝鋒槍也就開始慢慢退出了主流作戰武器的行列。▲M4突擊步槍
因此,這就是波波沙衝鋒槍在戰後為什麼會被主流軍隊淘汰的根本原因,這其實不僅僅是波波沙這一款衝鋒槍的事情,而是整個衝鋒槍領域在突擊步槍的出現後都開始了式微,是武器發展過程中一款新武器取代舊武器的正常更替現象,題目中說到波波沙衝鋒槍打巷戰好用,但是也就真的只能打打巷戰了,作戰距離在200米之內,你讓這玩意去野戰的話會被步槍吊起來打,但是突擊步槍卻不會,因為人家本質上就是步槍,不管是野戰還是巷戰都是通用的,400米的有效射程基本上可以滿足任何的交戰環境了。